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国产网站午夜性色,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menuitem id="ct2o2"><var id="ct2o2"></var></menuitem>
      1. <noscript id="ct2o2"><progress id="ct2o2"><i id="ct2o2"></i></progress></noscript>
        1.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高一英語學習計劃

          高一英語學習計劃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2-02-10 04:37:30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高一英語學習計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高一英語學習計劃

          篇1

          每門語言,有其特定的語境和社會文化背景。學好一種語言必須了解其語言文化,理解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學習這種語言。學習一門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而且還要了解說此語言的人所在國家的文化。基于此,現(xiàn)從以下兩方面淺析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意義與技巧。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的意義

          1.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天重復記單詞,背語法,學生或許會對英語的學習失去興趣,認為英語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但如果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的滲透可能會有所改觀。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及話題內容挑選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知識性的內容進行文化的傳播并對相關的文化知識進行講解。讓他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語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教師向學生介紹外國文化,加強學生對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歷史背景、風景標志等的了解,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不僅有利于他們自身知識的豐富,而且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激發(fā)其對英語知識探討的熱情。有了這種熱情,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程的學習就更加主動、積極,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學習英語的樂趣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體驗,學習效率自然也得到改善。

          2.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隨著通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經(jīng)濟全球化,各國人民間的交流已是必然趨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英語國家和中國在風俗習慣、道德價值觀、歷史、等文化上的差異,這些差異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時,就會造成不同國家背景的人們之間交流時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障礙。當前許多高職英語教師對教學中文化滲透的重要性認識還比較低,在教學中存在著忽略文化教育的現(xiàn)象。高職教師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對學生語言知識的講解上,忽略文化是語言的一部分,從而在教學中,高職英語教師常常把教學的重點放到詞匯和語法的學習上,而忽略了文化對語言的主導作用,不去對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比較教學。導致了高職學生與人進行實際交往中,將自己的母語使用習慣帶入跨文化交際,出現(xiàn)交際障礙。

          所以文化差異的客觀性要求現(xiàn)代英語教學應從早期的語言技能教育為主,轉向思想和文化交流為主。為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了解、相互借鑒,教學應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文化滲透。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運用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在教材內容中探尋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幫助學生獲取更為豐富的語言文化信息。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給時間讓學生了解英語語言知識中所包含的文化表達信息,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不斷豐富他們的跨文化思維。研究表明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化滲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教材中的語言文化知識,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助于我們了解本國文化和英語國家的差異,從而更好地理解英語,學好英語。因此需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讓學生能學以致用。

          3.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是高職英語教育的必要。高職英語教學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yǎng)實際從事涉外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并重。高職教育中的英語教育可以放低對語法、結構等理論的要求,重視培養(yǎng)學生交流能力。由此可見,文化教育在高職教育中更是尤為重要,高職英語教學應有意識地滲透文化,把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尤其是有關這些國家的發(fā)展現(xiàn)狀、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等基本文化事實和文化現(xiàn)象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并且在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過程中理解、掌握英語,最終可以運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與成功的溝通。文化的滲透可以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英語,對英語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的技巧

          高職學生經(jīng)過了以往多年的英語學習,已經(jīng)或多或少的積累了相應的英語知識,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學生入學的英語水平,采用各種教學策略,因材施教,重視語言文化的傳授,并且將各環(huán)節(jié)中的文化要素加以歸納,幫助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能夠跳出本土文化,從異質文化的角度來觀察事物。當然在準確的把握好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教師應切實認識到文化沖突的危害性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重視文化的導入。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介紹這些差異,讓學生自己體會出不同文化的特點,并把這種習慣帶到英語的使用和交流中去。教師在備課的同時,應當想方設法把文化教育添加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各種語言在使用習慣上的不同,往往映射出各國文化的差異。教師應當特別注意讓學生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來理解、思考語言。在課堂上布置出有意義的和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交際場景讓高職學生在放松的狀態(tài)練習對話。這些練習不僅不會給課堂增加負擔,而且會使英語課生動有趣;在講解精讀課文時,多介紹相關文化,知識背景,很多課文涉及英語國家文化和歷史,我們可以就此給予文化滲透,讓更多實用而有趣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特點被學生所知曉。

          結束語:

          我們應該認識到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不是空動的,不是無從人手的。社會發(fā)展也必將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類交流愈加頻繁,外語教學的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高素質、有著較深厚文化修養(yǎng)的外語人才。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文化滲透,文化教育,更能滿足高職學生入學學習的目的,可以克服有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交流障礙,增強其實際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往往會不知不覺地接受西方文化的滲透,我們應該認識到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它可以增強不同文化的認同感和包容性,從而更好地促進語言和文化的發(fā)展以及不同語言、文化間的交流和溝通 。

          參考文獻:

          [1]孫海東.對高職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探究Ⅱ.考試周報,2011,(27).

          篇2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學校也著重于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但教學的枯燥性也讓學生學習壓力增大。本文就針對如何運用科學的記憶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記憶

          心理學家通過人對事物的學習和反應,把人的記憶區(qū)分成了三個階段:

          1.短期記憶

          短期記憶就是人對事物的信息進行篩選的一個過程,一些人會對于某些事物的刺激點,選擇篩掉。如會從記憶中自動忽略一些事物,或把現(xiàn)階段比較重要的事物保留在記憶中,又或者是通過別人的復述把事物停留在記憶中。

          2.長期記憶

          長期記憶是指事物的信息可以一直保留在腦海中。長期記憶的來源也是通過短期記憶來復制,也會有一些長期記憶是由于印象深刻而被保留起來。長期記憶可以提取現(xiàn)用,也可以以備將來提取,這樣就出現(xiàn)了人類的以前、現(xiàn)在和將來。

          3.瞬間記憶

          瞬間記憶是人在接觸外面的事物時,會在腦海中保留很短暫的時間。瞬間記憶只是對周圍環(huán)境的復制,沒有在記憶中有任何加工,而瞬間記憶保留的時間較短,如果不轉換為短期記憶,將會很快忘記。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的記憶策略

          1.重復敘述

          重復敘述是記憶策略的一種手段。學生為了記憶信息的不丟失,就需要不斷地重復記憶,所以這是一種比較低水平的記憶策略。如果記憶的刺激性不夠強烈,這些記憶都會丟失,反之,信息則不會丟失,學生學習到的記憶,很多都會變成短期記憶,有些也會成為瞬間記憶。重復敘述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性的敘述,它只能使記憶信息在短時間內停留,比如讓學生學習化學概念時,重復朗讀。另一種是對一個題材進行的分析、組織、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言語表達的加工性敘述,比如讓學生了解教學中化學實驗的變化過程。

          2.合作記憶

          合作記憶是身體多個感覺器官一起記憶,像在化學實驗中,可以調動學生身體各個器官的參與,學生通過鼻子、手、眼睛、耳朵和大腦的同時合作來觀察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這樣的記憶是不容易忘記的。通過實驗,運用感官的合作,增加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了解程度,同時也加深了記憶在大腦的印象,方便下次提取記憶。

          3.精細加工

          精細加工是指學生通過對學習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換位思考,對原有記憶的一種新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對比、聯(lián)想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比如,實驗過程是可以參考課本內容來進行驗證,在硫酸中加入糖,使糖出現(xiàn)膨脹,同時具有刺激氣味,學生在實驗中,可以與書本中的文字進行對比,反復思考。

          三、記憶策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中的記憶是要不斷地分析新的事物信息,搜索相對應的記憶,然后運用對應的記憶再次進行強化記憶的過程。學生通過對學習內容的不同,及時地調整修改,提高學習質量。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記憶所學的知識,也要掌握有效的記憶策略。

          1.識別新信息

          教師應該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記憶方法。教師利用電子化多媒體設備,搜索一些動漫的化學知識點,激發(fā)學習興趣,這也直接影響學生在學習中的記憶效率。例如,硫酸的沸點是338攝氏度,所以在實驗中一定要掌握好溫度,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硫酸的密度和特點,還有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所釋放的熱量,這些都需要學生熟練掌握。

          2.處理識別新信息

          學生在識別新信息后,就要對學習的新信息進行處理。學生可以把化學課上的實驗和課本上的、老師教過的重點相結合,學習質量也會得到提高。記憶中受到干擾的因素也比較多,所以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學習對新信息的處理方法。

          3.搜索對應信息

          學生在了解到新信息的處理方法后,教師再把記憶的任務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與原有的記憶儲存相聯(lián)系,形成計劃模型,完成記憶計劃。在化學實驗中,學生在化學實驗安全的前提下實際動手操作,手腦并用,這樣記憶是比較深刻的。而在數(shù)學中,教師可采取游戲、提問等方式來給課堂制造活躍的氣氛,通過這樣的知識類方式,學生的上課興趣會提高,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4.強化記憶

          記憶深刻后,就會成為長期記憶,所以教師要趁熱打鐵,強化學生的記憶,學生可以順向思索化學實驗,也可以逆向思考,這樣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觀點不會片面化,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在心理上處于開心、興奮等狀態(tài),而會對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動力。

          總之,我國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素質教育,每位教師也在努力地讓學生認識到如何去學習,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事實證明,科學的記憶策略可以使學習不再枯燥、呆板,也能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篇3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and the metabolism of nitric oxide and the oxidative stress. METHODS: Sixty pregnant women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PWPIH) and 60 pregnant women with normotension (PWN) were enrolled in a casecontrol study, in which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nitric oxide (NO) and the erythrocyte malondialdehyde (MDA) 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erythrocyt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RESULTS: NO [(269±78) nmol/L], SOD [(1812±138) kat/g] and GPX [(19±5) kkat/g] in the PWPI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348±94) nmol/L, (2088±152) kat/g and (27±7) kkat/g] in the PWN group (P

          【Keywords】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nitric oxide; superoxide dismut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malondialdehyde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IH)與一氧化氮(NO)代謝及氧化應激的關系. 方法: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使用分光光度分析法對60例PIH孕婦(PWPIH)與60例正常血壓孕婦(PWN)的血漿NO濃度、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紅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活性和紅細胞丙二醛(MDA)濃度進行了檢測. 結果: 與PWN組的各實驗參數(shù)平均值比較,PWPIH組的NO平均濃度、SOD和GPX平均活性顯著降低(P

          【關鍵詞】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丙二醛

          0引言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PIH)簡稱妊高征,是孕婦中常見的并發(fā)癥,迄今為止仍然是孕產(chǎn)婦及圍產(chǎn)期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本病病因涉及諸多因素如免疫、子宮胎盤缺血、血漿內皮素、一氧化氮(NO)、凝血系統(tǒng)和纖溶系統(tǒng)失調等,至今尚未闡明[1]. 為探討PIH與NO代謝和氧化應激的關系,我們采用病例對照設計,使用分光光度分析法對60例妊高征孕婦(pregnant women with PIH, PWPIH)與60例正常血壓孕婦(pregnant women with normotension, PWN)的血漿NO濃度以及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濃度進行了檢測,就PWPIH 組和PWN組各參數(shù)均值之間的差異作了分析比較,對60例PWPIH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與各實驗參數(shù)進行了雙變量直線相關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并對本實驗各參數(shù)的可靠性進行了分析.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PWPIH按照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1]及SPSS 11.0 for Windows中的select casesrandom sample of cases程序從98例經(jīng)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確診的PWPIH中隨機抽檢了60例,年齡24~30(27.6±1.9)歲,SBP 18.8~25.0 (20.2±0.7) kPa,DBP 12.1~12.9(12.6±0.3) kPa. 全部患者均被排除有與心、腦、肺、肝、腎和其他器官及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周圍血管病、支氣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白內障和腫瘤等有關的既往疾病史. 經(jīng)患者本人或(和)家屬的知情同意,全部PWPIH均為本實驗的志愿參加者. PWN按照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1]及上述隨機抽樣程序從90例經(jīng)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確診的PWN中隨機抽檢了60例,年齡24~30(27.4±1.9)歲. 全部PWN的常規(guī)化驗,SBP和DBP,X線和心電圖檢查等均為正常,均被排除有上述疾病的既往史和現(xiàn)在史.

          兩組平均年齡間經(jīng)t檢驗無顯著性差異(t=0.386,P=0.701). 全部受檢者從未接觸過輻射和有毒物品,在受檢前1 mo內,均未服用過抗氧化劑補劑如Vit.C,E,銀杏葉制劑和茶多酚等.

          1.2方法

          全部受檢者均在早晨空腹取靜脈血,肝素鈉抗凝,立即分離血漿和紅細胞后置-50℃保存待檢[2,3]. NO采用α萘氨顯色法,結果以nmol/L表示;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產(chǎn)物比色法,結果以nmol/g表示;SOD采用鄰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比色法,結果以kat/g表示;GPX采用改良Hafeman氏比色法,結果以kkat/g表示[2,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在Compaq Ⅳ/2.4 GHz計算機上采用SPSS 11.0 for Windows統(tǒng)計軟件包分析處理,各實驗參數(shù)經(jīng)KolmogorovSmirnov Z檢驗均呈正態(tài)分布,以x±s和95%可信區(qū)間(95% CI)表示,假設檢驗方法包括t檢驗(若方差不齊,先經(jīng)變量變換成方差齊后再行t檢驗),雙變量直線相關分析,逐步回歸分析,可靠性分析等. P

          2結果

          與PWN組相應參數(shù)比較,PWPIH組的NO, SOD和GPX均值顯著降低(P

          60例PWPIH的SBP和DBP值與各實驗參數(shù)的雙變量直線相關分析:隨著PWPIH的NO,SOD和GPX值的降低及MDA值的升高,PWPIH的SBP和DBP值逐漸升高(P

          60例PWPIH的SBP值和DBP值與各實驗參數(shù)的逐步回歸分析:設PWPIH的SBP值為應變量,NO,SOD,GPX和MDA值為自變量,經(jīng)逐步回歸(取F的概率值為0.050)分析后,其逐步回歸模型分別見Tab 3,4.表360例PWPIH的SBP值與實驗參數(shù)的逐步回歸分析(略)表460例PWPIH的DBP值與實驗參數(shù)的逐步回歸分析(略)

          本研究中各實驗參數(shù)與SBP,DBP關系的可靠性分析說明,可靠性系數(shù)為0.6923(P

          3討論

          NO是人體內最重要的神經(jīng)傳遞因子和重要的內皮細胞釋放因子之一,在人體各系統(tǒng)的新陳代謝,特別是在涉及血壓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學中,在擴張血管和維持血壓的動態(tài)平衡中,NO和NO合酶(NOS)均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2,4];MDA是脂質和氧發(fā)生過氧化反應的產(chǎn)物,脂質過氧化反應過程是產(chǎn)生和釋放大量自由基的來源之一[2,3,5,6],也是影響血壓異常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5-8];SOD和GPX是人體最重要的抗氧化酶和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劑,在清除體內過量的自由基(FRs)和活性氧(ROS),保護生物膜免受氧化損傷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3,5-7]. 人體內NO, MDA和抗氧化酶的代謝紊亂會導致誘發(fā)各種疾?。?-7].

          本結果提示,妊娠期間孕婦體內異常的NO代謝及氧化應激很可能是誘發(fā)PIH的危險因素. 我們認為其原因可能如下: 孕婦自懷孕第3個月起,體內的新陳代謝開始發(fā)生顯著變化,雌、孕激素的分泌出現(xiàn)紊亂,進而出現(xiàn)相應反應如妊娠反應及生殖器官的炎癥等,促使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羥自由基和其他FRs及單線態(tài)氧、過氧化氫等ROS的過量產(chǎn)生,不僅使孕婦體內產(chǎn)生了氧化應激,而且顯著抑制了NOS活性和NO合成,使得在擴張血管和維持血壓動態(tài)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NO含量顯著減低[4],導致了孕婦SBP和DBP的異常升高;妊娠期間特別是妊娠后期,孕婦體內細胞外鈣離子(Ca2+)濃度增高以及α腎上腺素分泌的增加也促使SBP和DBP的異常升高[4]. 孕婦體內異常增高的FRs和ROS又會強烈攻擊NOS, SOD和GPX的活性基團,并與這些活性基團結合而使NOS, SOD和GPX的活性減弱甚至于喪失,同時,因妊娠反應加劇等而誘發(fā)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加劇和MDA含量的顯著增加,都導致了孕婦SBP和DBP的異常升高[2,3,5-7]. 更重要的是,孕婦體內產(chǎn)生的上述氧化應激、脂質過氧化反應加劇等,都對孕婦的血管內皮細胞、細胞膜和血管內壁等造成了嚴重損傷,促使細胞膜和細胞的剛性和脆性增加及黏彈性、流動性和變形性減低,促進血管內壁粗糙、增厚,增加了血流與血管內壁之間的摩擦力以及血流的內摩擦力,并易在血流中形成湍流,從而導致孕婦SBP和DBP的異常升高[7,8]. 孕婦體內上述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及生物流體力學的異常變化很可能是引起孕婦PIH的主要原因之一[2-8].

          本實驗中PWPIH的SBP和DBP值與各實驗參數(shù)雙變量直線相關分析結果提示,隨著NO,SOD和GPX值的降低及MDA值的升高,患者的SBP和DBP值逐漸升高;換言之,患者的NO,SOD和GPX值越低及MDA值越高,其SBP和DBP值就越高. 這說明患者的NO,SOD,GPX和MDA與其SBP和DBP存在著一定的直線線性關系. 本實驗中PWPIH的SBP和DBP值與各實驗參數(shù)的逐步回歸分析結果提示,NO值的降低及MDA值的升高很可能是影響孕婦PIH的主要因素. 而對實驗中各參數(shù)與SBP和DBP的可靠性分析說明,本實驗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信的.

          總之,本實驗結果說明,孕婦血漿NO濃度顯著降低和紅細胞MDA濃度顯著升高很可能是誘發(fā)妊娠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chǎn)科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 114-123.

          [2]Zhou JF, Yan XF, Guo FZ, et al.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and smoking cessation on plasma constitu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related to oxidative stress[J]. Biomed Environ Sci, 2000; 13: 44-55.

          [3]Zhou JF, Chen P, Zhou YH, et al.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MDMA) abuse may cause oxidative stress and potential free radical damage[J]. Free Radic Res, 2003; 37: 491-497.

          [4]LopezJaramillo P. Calcium, nitric oxide, and preeclampsia[J]. Semin Perinatol, 2000; 24: 33-36.

          [5]Zusterzeel PL, SteegersTheunissen RP, Harren FJ, et al. Ethene and other bio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J]. Hypertens Pregnancy, 2002; 21: 39-49.

          篇4

          英語,作為一門全球通用的交流語言,是國際交往中的重要工具。中小學普遍開設了英語課程,并且作為三大學科之一,其分值和比例在中考和高考中也是重中之重。高中時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關鍵階段,也是為日后大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階段。在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學模式中,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注重英語在交流中的實用性,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但是,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整個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等待著教育工作者逐漸地完善。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話題引導的重要作用

          語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中,英語已經(jīng)成為國際間重要的交流工具。高中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至關重要的階段,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連貫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表達上符合邏輯,語句連貫,自然流暢。

          同時,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話題引導也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激情,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胸有成竹,讓學生的表達豐富靈活,不再是機械化的表達模式。通過英語教學中的話題引導也使學生在書面表達中更符合邏輯性,語言之間更加連貫流暢。這樣看來,話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1.注重結果,缺乏英語的實用性。目前,我國高中英語課堂,普遍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以成績的高低來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往往忽略了英語這門語言的交際和實用性,使學生在還沒有了解英語這門語言時就進行強制的學習。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變得機械化,為了成績而學習,沒有從根源上認識英語實用性的重要。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只看到了成績的重要,注重理論教學,嚴重缺乏教學中的實踐性,導致學生在使用語言時單一死板,缺乏靈活變通,使課堂的教學氛圍變得枯燥乏味,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高。

          2.英語邏輯表達結構不完善。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下,部分老師使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注重學生的書寫規(guī)范,往往忽略了學生在交流、書面上的表達能力,導致學生在運用語句時,每一個句子看起來都是獨立的,缺乏語言的邏輯性,內容松散,語句之間沒有連貫性。如果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以后的學習中就容易走彎路。

          3.缺乏綜合表達能力。老師在英語課堂的整個教學中,只注重學生學習英語的技能,往往忽略了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也有一部分學生片面地認為英語的表達,就是將語言表面的信息原文不動的進行翻譯,沒有意識到在翻譯的過程中文章之間的連貫性,語言表達之間沒有層次感,對英語學習過于片面、機械化。

          4.缺乏語言表達的流暢性。教師在向學生傳輸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只是注重學生的英語語法、技巧等方面,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機械化,失去了語言的緊密性和連接性,語句中的單詞組合變得生硬,語句和語句之間存在割裂現(xiàn)象,段落之間融合不到一起,缺乏流暢性和起承轉合,語言表達不夠規(guī)范嚴謹。

          三、加強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措施

          1.師生轉變角色。目前,我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普遍模式仍舊是教師在整個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教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令課堂過于單一死板機械。新課改給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對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英語課堂提出了新的理念,明確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是為了配合學生的學習,在課堂的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指明方向,是學生在學習中的指明燈。教師明確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老師在給學生做出解答時,也是對自己教學素養(yǎng)的一種提高。日本教育家齋藤喜博說:“教學倘是真正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會達到藝術般的高度,給人以藝術般的魅力,并且惟有借助這種教學,學生也罷,教師也罷,才會滿足,才會成長,才會獲得自我的變革?!?/p>

          2.加強英語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在應試的教學模式下,學校、教師、家長普遍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成績的好壞,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好壞,對學生的實踐鍛煉完全不去理會,導致學生還停在知識的表面化,沒有更深入的進行內化,甚至在以后的學習中對自己所學的知識不知道該怎么運用,不知道該在什么地方運用。在教學課堂中,實踐是非常重要的。老師應當設立情境和話題,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讓學生不再停留在淺顯的表面,而是在有情有景的模式中圍繞特定的話題揮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更深入地體會語言,在實踐中運用語言。

          3.加強多元化的英語教學措施。單一、機械化的教學課堂逐漸被新型的教育模式所取代。應試教學體制下的教學模式,使英語教學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沒有足夠的興趣點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但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也難令人滿意。在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學模式中,強調了教育模式多元化。例如:老師可以將功能強大的多媒體引進教學,利用圖片、視頻、文字相結合,緊扣話題,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更加有畫面感更生動。教師應當做好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每個工作,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老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交流中,這樣也可以增加師生感情。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增進了英語課堂的學習氛圍,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在學習方面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也為學生在以后的社會發(fā)展中打下堅實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是我國走向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國際社交中重要的交流語言。新課改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有針對性地設立情境和話題,在有情有景的模式中圍繞特定的話題揮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更深入地體會語言,在實踐中運用語言。教師不斷加強多元化的教學措施,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實踐教學,注重英語的實用性,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為學生在以后的社會發(fā)展中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陸留生.“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

          [2]陳成德.淺析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J].學周刊,2013,16.

          [3]辜向東,張正川,肖巍.課改進程中的高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探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1,02.

          篇5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交際是指國際間文化進行交流,使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由于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一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有屬于自己的交流方式,這樣對文化的交流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障礙。例如:英語中的“please”,在漢語中的意思是請的意思,但是英語語言中“please”這個單詞不能用于任何一個語境當中,但是漢語中請是可以用于任何一個語境中的,像是請吃飯、請喝酒等等。通過這個例子來看,高中老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語言的能力,還要對英語語言中的文化進行培養(yǎng),有效地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的措施

          (一)高中英語老師應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目前,我國的高中英語老師的教學觀念還是比較陳舊,依然受到傳統(tǒng)觀念教學的束縛,這樣就必須老師加強教學理念,使新鮮的教學血液注入到高中英語的教學課堂中。老師在高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與時俱進,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將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并且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另外,老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一些教學活動,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例如,老師在講解“Healthy eating”這個詞組的用法時,老師可以讓一部分學生進行演示,在學生使用英語的過程中,老師要在旁邊進行一定的講解,使學生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了解西方的飲食文化,同時明白這個詞組適用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老師利用場景模擬的方式進行教學,這不僅僅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也使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加強了溝通的能力,全面地了解了英語語言中的文化,從而讓英語的教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提高了英語的教學質量。

          (二)在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中對文化的差異進行滲透

          每一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內涵,由于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也較大。高中英語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重要階段,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英語的講解中,要時刻注意文化之間的不同,要有效地利用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本土的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例如,學生在稱呼老師的時候,一般是王老師、趙老師等,在英語的中就是“Teacher Wang、Teacher Zhao”等,但是在英語交流中的實際習慣是,“Mr、Miss”等,這種單詞相當把人的姓氏和稱呼相結合。老師在課堂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要在課堂上合理地進行文化之間差異的滲透,使學生明白語言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的使用環(huán)境,也是學生在老師的講解中不斷的實踐和積累,對跨文化交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高中英語教材進行深度的分析

          英語教學是學生在接觸英語語言文化的主要途徑,在教材中有大量的英語語言的文化,不管是西方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還是飲食、音樂等。老師在教學的整個過中要對英語教材進行深度分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化之間的差異。例如,老師在講解“Classical music”這個英語詞組的時候,老師不僅僅要這個詞組的表面意思和使用的方法進行講解,也要對西方的文化背景進行講解,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中選取不同的音樂形式,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身臨其境,并且老師還要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開拓了視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是十分重要的。這樣不僅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語語言使用技巧,也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英語語言的興趣,提高了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教學質量,也使學生在使用語言方面的綜合能力,也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沈曉麗,沈鞠明.英語教材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J].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3).

          [2]李景娟.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策略探析[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03).

          篇6

          1. 環(huán)境與心理的變化

          對高一新生來講,環(huán)境可以說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學、新教師、新集體……學生有一個由生疏到熟悉的適應過程。另外,經(jīng)過緊張的中考復習,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學生產(chǎn)生“松口氣”想法,入學后無緊迫感。也有些學生由于初中時英語基礎不十分牢固,對高中英語學習有畏懼心理。

          2. 教材跨度大

          初中階段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把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而升入高中后,高中教材知識容量大,并在初中的基礎上注入了大量的語法點、知識點,使句子結構更為復雜,而且內容涉及文學、教育、天文、科技、金融、電腦網(wǎng)絡等諸方面,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

          3. 初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存在差異

          初中英語教材內容形象直觀,知識單一,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用大量的時間練習一個詞匯、句型或一個語法點,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而高中英語教材內容多,知識綜合性強,課時卻減少。因此,進度加快,教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對各類型題也不可能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這使高一新生開始不適應高中英語學習而影響英語成績的提高。

          4. 初高中學生英語學習方法不同

          初中英語學習,學生的依靠性較強,以機械性記憶和練習為主。然而,剛入學的高一新生,往往繼續(xù)沿用初中學法,致使學習困難較多,完成當天作業(yè)都很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及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

          5. 初高中英語試題范圍和形式不同

          初中試題立足于課本和有限的教學資料,只要熟悉課本并通過一定的練習,考試成績一般比較理想。而高中試題范圍廣泛,課本只是基礎,學生必須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借助大量的課外知識。因此,學生要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很難,學生很難看到自己的成就,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也易受影響。

          二、搞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

          1.正確引導初高中學生的心理轉變,樹立英語學習信心。

          1)高一新生入學后,教師就應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消除他們頭腦里的各種消極情緒。要讓他們熟悉到高一年級雖然是起始年級,但是整個高中階段打基礎的要害階段,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對于那些想要“歇一歇”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熟悉到學習的規(guī)律,“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發(fā)奮努力,繼續(xù)發(fā)揚拼搏精神,才不至于落后于他人。

          2)結合實例,采取與初中對比的方法,讓學生熟悉到初中英語與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方法及難度差別。例如定語從句的學習,在初中階段學生會使用幾個簡單的引導詞即可,然而到了高中他們會發(fā)現(xiàn)that并不是全能,which 和where 也是那么的不好區(qū)分,學起來也是一頭霧水,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與講解,讓學生扎實的掌握這一語法知識。

          2.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

          《新課程標準》將學習策略定義為“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學習策略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習意識、降低學習者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高一學生在開學之初的那一段時間里,他們也不知如何制定學習計劃,確定學習重點,選擇性分配注重力等。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系統(tǒng)的學習策略方面的知識并提供指導。

          1)指導學生確立自己的英語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

          2)指導學生運用記憶策略。記憶策略對英語學習至關重要。單詞記憶、語法知識的記憶、拼寫規(guī)則和固定搭配的記憶等都離不開記憶策略。

          3)教給學生具體有效的把握知識、技能的學習策略,如:聽說策略、詞匯策略、語法策略,閱讀策略、寫作策略等。

          總之,在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中,轉變學生的心理,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是銜接教學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才是銜接教學的目的。只要我們不懈地深入研究,勇于實踐與探索,就一定能夠把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工作做好,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篇7

          【關鍵詞】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

          剛經(jīng)過中招洗禮的高一新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科目增多,難度加大。何讓學生盡快地進入高中學習的狀態(tài),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英語學習方面,廣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惑,其中包括詞匯量的擴大、語法的加強閱讀要求的提高以及寫作比重的加大等。如果不能做好銜接與轉化,就會使學生對高中階段的學習產(chǎn)生恐懼心理,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喪失學習信心,導致不良后果。

          綜觀相關論文,大都從教師的角度談教師應該怎樣去做,沒有從學生的角度談學生應當怎樣努力來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的老師、新的教學方法。本調查將針對學生對初高中英語學習的具體狀況出發(fā),研究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辦法。

          本報告共分四個部分:概述,結果分析,對策和結語

          一、概述

          1.調查名稱和目標

          名稱: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卷調查

          目標:通過對高一各班隨機抽查,獲取學生英語學習的一手資料,了解學生在高一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和困惑,了解在初高中學段學生英語學習的需求,從而指導教師進行有效的英語教學。

          2.項目時間2013年6月24日———2013年7月1日

          3.調查方法及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在沈丘一高高一年級開展,在設計調查問卷時我們強調客觀問題和主觀問題相結合,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相結合的形式;調查對象為2012年升入高一的學生,各班抽查30人,共計150人。

          4.問卷發(fā)放和回收

          在高一年級5個班發(fā)放并全部回收。此次調查共計發(fā)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50份。

          二、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在教室進行,填寫時間充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經(jīng)過了認真思考,故本調查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所獲信息如下:

          1.從有效問卷中可以獲知高一學生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和需求,了解了學生對教師和課堂教學的要求。

          2.在對有效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學生對設計的類似題目所給答案前后一致。據(jù)此,可以了解學生在填寫此調查表時對自己在英語學習各方面有認真反思的過程,讓學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并且獲得了學生在學習方法和對高一英語教師的授課方法以及學生自己學習的期待度的基本情況。

          3.在分析基本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我們得出了若干結論,這些結論可以作為教師備課,制定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參考,為今后高一教師在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方面提供較為準確、合理的依據(jù)。

          三、調查結論

          結論一:(2、7小題)學生對英語學習喜歡程度一般,占45.6%,學生初中英語學習基礎較薄弱。

          結論二:(8、11、18、27小題)53%的學生認為英語學習較難,(27小題)40.5%的學生對高中英語學習缺乏信心,(4、5、10、14、15、22、30小題)50.5%的學生對高中英語學習的方法比較困惑,(32小題)80.3%的學生希望高中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多交流,充分了解學生所需;反映問題集中在高中老師講課速度更快,教學方法不太適應。

          結論三: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學生從初中生轉變成高中生時,從對教師的熟悉程度、教師的教學方法等不太適應,先入為主的思想較為嚴重,不能很好的接受高中教師的授課。另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高中教師在高一階段的學期初首先關注的是學生的心理和需求,首先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上課做好筆記、課后鞏固復習的等習慣,同時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論四:學生對高中授課老師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希望老師上課能詼諧幽默,使得學生能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希望教師教學方法豐富多樣,教學教具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調整授課方法,做到有效授課。

          四、對策和建議

          1.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蕭伯納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高一新生面對高中英語大量詞匯、復雜抽象的語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閱讀訓練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或自卑心理?!?】

          首先,要正確看待成敗得失?!皠俨或?,敗不餒”,即使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喪氣。

          其次,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看準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優(yōu)缺點。在發(fā)揚長處的同時,積極克服自己的缺點,不要被自己的缺點嚇倒。

          再次,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所確立的目標一定要符合客觀實際。別人的學習計劃和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追隨別人,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暫的,最終還會失敗,不利于自信心的培養(yǎng)。只有把自身目標納入自己人生規(guī)劃的大軌道上,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2.努力適應新老師

          剛進高一的學生要通過一段時問去接納、認可新教師,所以協(xié)調師生關系也是罕關重要的,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欲望。學生一旦跟老師有了感情,就會把對教師的喜愛情感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課程上來,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在情感方面實現(xiàn)初高中的順利銜接,有利于學生學習效力的提高?!?】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具體來講,高一新生如能做到以下幾點,對適應新的環(huán)境非常有益。

          首先,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一本好的詞典。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學會尋求詞典來解決,而小是等著老師的講解。

          其次,養(yǎng)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溫故而知新”。高中知識內容較多,學生如果沒有做好及時的預習和復習,在面對大容量的課堂教學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學生應把預習和復習當成一種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任務。課前做好每單元課文的預讀,了解重點難點;課后復習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整理筆記、及時歸納,當天能消化所學的知識點?!?】

          最后,養(yǎng)成總結的習慣。學習是要通過總結來提高的。在總結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復習知識點,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優(yōu)秀的總結就必然要求學生要熟練地掌握所學知識,并對其結構、概念有清晰的認識。這就要求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需要查閱書籍,課堂筆記。這樣在無形之中又進行了一次學習,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記憶。另外,總結可以承上啟下,為后續(xù)內容做好準備工作。數(shù)學的知識是系統(tǒng),連貫的,在考試中一道題往往可以考到書本上好幾章的內容。所以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地接受下一步要學的知識,便于理解,而理解以后的記憶要比死記硬背牢固的多。

          五、結語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探知了從初三學生轉變?yōu)楦咭粚W生時,他們學習英語的基本變化信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一定困惑和困難;學生對不同年級階段英語學習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習狀況的理解和反思與高中英語學習方法差別。通過這些信息,任課教師能夠把握學生需求,調整教學思路,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

          但是,本次調查也有不足之處:調查問卷題目的設置可以更具體、調查范圍可以更大等,在以后相類似的調查中,我們會努力去完善。

          參考文獻

          [1]雷海紅.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學生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

          [2][3]李玉芬.初高中英語英語教學之我見[J],華章2011(5)

          【項目基金】本研究基于河南省社科聯(lián)研究課題SKL-2013-1305,《各階段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差異主要原因及有效銜接教學研究》。

          【摘要】初高中的學生都要面臨人生的重要考試,按常理從初中到高中只是學校變了、教師變了、教師變了,而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類似。學生們適應起來應該不難,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本調查將針對學生對初高中英語學習的具體狀況出發(fā),研究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

          剛經(jīng)過中招洗禮的高一新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科目增多,難度加大。何讓學生盡快地進入高中學習的狀態(tài),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英語學習方面,廣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惑,其中包括詞匯量的擴大、語法的加強閱讀要求的提高以及寫作比重的加大等。如果不能做好銜接與轉化,就會使學生對高中階段的學習產(chǎn)生恐懼心理,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喪失學習信心,導致不良后果。

          綜觀相關論文,大都從教師的角度談教師應該怎樣去做,沒有從學生的角度談學生應當怎樣努力來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的老師、新的教學方法。本調查將針對學生對初高中英語學習的具體狀況出發(fā),研究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辦法。

          本報告共分四個部分:概述,結果分析,對策和結語

          一、概述

          1.調查名稱和目標

          名稱: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卷調查

          目標:通過對高一各班隨機抽查,獲取學生英語學習的一手資料,了解學生在高一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和困惑,了解在初高中學段學生英語學習的需求,從而指導教師進行有效的英語教學。

          2.項目時間2013年6月24日———2013年7月1日

          3.調查方法及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在沈丘一高高一年級開展,在設計調查問卷時我們強調客觀問題和主觀問題相結合,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相結合的形式;調查對象為2012年升入高一的學生,各班抽查30人,共計150人。

          4.問卷發(fā)放和回收

          在高一年級5個班發(fā)放并全部回收。此次調查共計發(fā)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50份。

          二、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在教室進行,填寫時間充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經(jīng)過了認真思考,故本調查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所獲信息如下:

          1.從有效問卷中可以獲知高一學生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和需求,了解了學生對教師和課堂教學的要求。

          2.在對有效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學生對設計的類似題目所給答案前后一致。據(jù)此,可以了解學生在填寫此調查表時對自己在英語學習各方面有認真反思的過程,讓學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并且獲得了學生在學習方法和對高一英語教師的授課方法以及學生自己學習的期待度的基本情況。

          3.在分析基本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我們得出了若干結論,這些結論可以作為教師備課,制定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參考,為今后高一教師在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方面提供較為準確、合理的依據(jù)。

          三、調查結論

          結論一:(2、7小題)學生對英語學習喜歡程度一般,占45.6%,學生初中英語學習基礎較薄弱。

          結論二:(8、11、18、27小題)53%的學生認為英語學習較難,(27小題)40.5%的學生對高中英語學習缺乏信心,(4、5、10、14、15、22、30小題)50.5%的學生對高中英語學習的方法比較困惑,(32小題)80.3%的學生希望高中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多交流,充分了解學生所需;反映問題集中在高中老師講課速度更快,教學方法不太適應。

          結論三: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學生從初中生轉變成高中生時,從對教師的熟悉程度、教師的教學方法等不太適應,先入為主的思想較為嚴重,不能很好的接受高中教師的授課。另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高中教師在高一階段的學期初首先關注的是學生的心理和需求,首先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上課做好筆記、課后鞏固復習的等習慣,同時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論四:學生對高中授課老師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希望老師上課能詼諧幽默,使得學生能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希望教師教學方法豐富多樣,教學教具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調整授課方法,做到有效授課。

          四、對策和建議

          1.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蕭伯納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高一新生面對高中英語大量詞匯、復雜抽象的語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閱讀訓練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或自卑心理?!?】

          首先,要正確看待成敗得失。“勝不驕,敗不餒”,即使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喪氣。

          其次,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看準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優(yōu)缺點。在發(fā)揚長處的同時,積極克服自己的缺點,不要被自己的缺點嚇倒。

          再次,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所確立的目標一定要符合客觀實際。別人的學習計劃和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追隨別人,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暫的,最終還會失敗,不利于自信心的培養(yǎng)。只有把自身目標納入自己人生規(guī)劃的大軌道上,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2.努力適應新老師

          剛進高一的學生要通過一段時問去接納、認可新教師,所以協(xié)調師生關系也是罕關重要的,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欲望。學生一旦跟老師有了感情,就會把對教師的喜愛情感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課程上來,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在情感方面實現(xiàn)初高中的順利銜接,有利于學生學習效力的提高?!?】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具體來講,高一新生如能做到以下幾點,對適應新的環(huán)境非常有益。

          首先,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一本好的詞典。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學會尋求詞典來解決,而小是等著老師的講解。

          其次,養(yǎng)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皽毓识隆薄8咧兄R內容較多,學生如果沒有做好及時的預習和復習,在面對大容量的課堂教學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學生應把預習和復習當成一種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任務。課前做好每單元課文的預讀,了解重點難點;課后復習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整理筆記、及時歸納,當天能消化所學的知識點?!?】

          最后,養(yǎng)成總結的習慣。學習是要通過總結來提高的。在總結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復習知識點,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優(yōu)秀的總結就必然要求學生要熟練地掌握所學知識,并對其結構、概念有清晰的認識。這就要求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需要查閱書籍,課堂筆記。這樣在無形之中又進行了一次學習,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記憶。另外,總結可以承上啟下,為后續(xù)內容做好準備工作。數(shù)學的知識是系統(tǒng),連貫的,在考試中一道題往往可以考到書本上好幾章的內容。所以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地接受下一步要學的知識,便于理解,而理解以后的記憶要比死記硬背牢固的多。

          五、結語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探知了從初三學生轉變?yōu)楦咭粚W生時,他們學習英語的基本變化信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一定困惑和困難;學生對不同年級階段英語學習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習狀況的理解和反思與高中英語學習方法差別。通過這些信息,任課教師能夠把握學生需求,調整教學思路,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

          但是,本次調查也有不足之處:調查問卷題目的設置可以更具體、調查范圍可以更大等,在以后相類似的調查中,我們會努力去完善。

          篇8

          一、學生角色與職業(yè)人的根本區(qū)別

          (一)二者所承擔的責任不同

          從承擔社會責任來看,高職畢業(yè)學生需要實現(xiàn)從“要”到“給”的轉變。大學生在學校以學習、探索、掌握科學技術為主要任務,在行為上甚至可以試錯,因為試錯修正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需要。但是,成為了職業(yè)人就要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職責,要通過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和他人服務,在紀律上必須學會服從組織、服從上級和與人合作,在崗位上不容試錯,一旦犯錯必須承擔經(jīng)濟或社會責任。

          (二)二者所擁有的權利不同

          從所擁有的權利來看,畢業(yè)生實現(xiàn)從“索取”到“貢獻”的轉變。學生時代主要是接受外界的給予,依法接受教育并取得經(jīng)濟生活的保障或資助。而職業(yè)人則是要依法行使職權,運用自己的技能為社會或他人提供勞動服務,同時取得一定的報酬,否則你什么也“得”不到,無法生存。

          (三)二者所面對的環(huán)境不同

          從所面對的生活環(huán)境來看,大學生身處象牙塔般花園式的校園里,過的是“寢室―教室―運動場―圖書館―食堂”五點一線的簡單而悠閑自得的生活,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和親切的人文關懷;而在職場將身處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緊張的工作環(huán)境、單一的活動空間,給自己增加了無形的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

          (四)二者所面對的人際關系不同

          從所對的人際關系來看,在校主要是簡單、單純而真誠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如果與同學不能融洽相處,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個性;如果你不喜歡那個老師,你可以不去聽他的課。但身處職場將面對是是上下級關系、師徒關系和同事關系,必須要處理好這些關系,否則就會被出局,這此關系的處理相對于學校復雜的多,畢業(yè)生面要長時間的適應。

          (五)二者面對的文化氛圍不同

          從不同的文化氛圍來看,校園文化和企業(yè)文化的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嚴謹。校園文化崇尚個性,注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培養(yǎng),而職場對職業(yè)人的要求卻是規(guī)范、嚴謹、統(tǒng)一。大學生可彈性安排學習時間,有較長的節(jié)假休息日,少許逃課以說服教育為主,以知識為導向,在學術上鼓勵多元觀點,師生可以相互討論甚至爭論;但作為職業(yè)人必須按照規(guī)定上下班時間,節(jié)假日很少,工作任務急又重;老板一切以經(jīng)濟利益為導向,多數(shù)老板比較獨斷,對討論并不感興趣。

          為此,高職實習生只有充分的認識學生角色與職業(yè)角色的根本區(qū)別,正視步入職場后的角色轉變,才能使自己盡快適應社會,謀求快速的發(fā)展。

          二、大學生完成職業(yè)人角色轉化的建議

          大學畢業(yè)生初入職場,面對角色差別和環(huán)境諸多的不適應,必須端正認識,轉變觀念,改良行為,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盡快適應角色轉變。通過對實習生訪談總結出如下建議。

          (一)要善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走上工作崗位后,人際交往能力的發(fā)揮是適應環(huán)境的關鍵。在職場中有三種人際關系是必然要產(chǎn)生而且要處理好的,那就是上下級關系、“師徒”關系和同事關系。所謂“上下級關系”處理方面,要在領導者面關盡量展現(xiàn)自己兩個方面的優(yōu)點:一個方面是要讓領導感沉自己“好用”,就是服從領導安排,工作中不斤斤計較,攆輕怕重,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作任務。另一方面就是要讓領導感覺自己“能用”,就是能迅速理解領導的意圖,在工作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完成的工作質量超出領導的預期。所謂“師徒”關系處理方面,要盡量向師傅展現(xiàn)自己兩個方面的能力:一個方面是要讓師傅認為自己“好教”,就是服從安排,虛心好學,主動干重活、臟活和累活,表現(xiàn)出自己的實干和謙遜。另一方面就是讓師傅感覺自己“能教”,就是要表現(xiàn)出對長輩的尊敬和對新技能的心領神會,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務,且不“搶功”,盡力體現(xiàn)師傅的價值。所謂“同事關系”,要盡可能在同事面前展示自己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讓你的同事覺得你“好交”,就是讓你的同事覺得你待人誠懇,為人樸實,與人為善。另一方面,讓你的同事覺得你“能交”,就是讓你的同事覺得你誠實守信,是一個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人,與你合作共事感到非常的愉快。

          (二)要守時擔當,盡快適應企業(yè)管理

          實習生在實踐期間要準時上班,最好每天要提前五分鐘以上的時間到達工作場所,以做好一天的工作準備,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這個期間最忌諱的事就是姍姍來遲。遵守時間是用人單位考察一個人很重要的部分,因為他與你的承諾有關系,當你找到一個職位實習的崗位并決定前去工作,在報到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jīng)承諾了要“遵守勞動紀律”,盡管沒有人要求你在這個方面簽署任何協(xié)議,但事實上你已經(jīng)做出了承諾,那就是“我一定會按照一個職業(yè)人要求我自己,完成崗位要求的工作”,“準時上班”是其中重要的一項。而提前一些時間到工作場所可以讓你更從容地處理一些需要準備的事情,從容地迎接你的同事,愉快地開始一天的工作。同時,還需要深入了解工作單位的其他紀律要求,你的崗位職責、辦公室其他同事的工作內容及個人風格等方面的事情,以便盡快融入這個新的集體。

          (三)要愛崗敬業(yè),善于從小事做起

          曾有幾位知名的企業(yè)HR說過:“職場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我們需要的是大量敬業(yè)忠實,善于從細節(jié)做事的員工”?!罢嬲\地關心工作環(huán)境的每一個人,愿意為每一位同事創(chuàng)造一個清潔、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是每一個人的愿望,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意愿和行動常常是兩碼事,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得到。作為實習學生,你會發(fā)現(xiàn)不會有人要求你一定這樣做,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你做到和沒有做到是不一樣的。在辦公室中從小事情做起,很多時候要從倒水、掃地之類的小事情做起。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懂得關愛別人、愿意付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歡迎。無論你做什么都是在用行動告訴別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別人如何評價你,就將這種想法變成目標并落實到行動中,從小事做起,盡你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你的工作,你會得到不一樣的回饋和收獲。

          (四)要獲得成長,主動尋求幫助

          即使是一個成熟的職業(yè)人也會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作為實習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再正常不過的事,一個人的成長也是在不斷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中完成的。我們提但是大家要獨立處理問題和完成工作,但是,實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遇到困難時不要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立而耽誤工作,在我們獨立工作完不成工作任務的時候,要尋求有效地幫助,以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時候有的人會怕別人說“我”笨而不敢求助于人,結果嚴重地影響的整體工作的進度和自己工作質量,所以隨時尋求幫助,順利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自己是大學生職位實踐過程中自我成長的重要任務。

          (五)尊重每一個人,不參與辦公室政治

          篇9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高中英語課堂應該以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自信心。與此同時,“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所以,幫助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之一――“學困生”是每一位高中英語教師的責任與義務。

          一、通過一定手段激發(fā)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想要學困生重拾學習動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激發(fā)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對于學困生而言,英語帶給他們的最大感受就是焦慮,在這種焦慮的情緒下,學困生會自動地屏蔽在接觸英語時的興趣,教師要做的事,就是將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使得興趣的作用掩蓋他們內心焦慮的負面影響。當然,對于教師而言,激發(fā)興趣可以有多種方法。比如在牛津英語高一必修三中的unit3中,有一個部分是Step6: discussion:If the aliens came to our earth, what would you introduce to them about our human civilizations?在這個部分的討論中涉及aliens(外星人),那么教師完全可以將這個部分開放給學生自主進行,讓學生查找關于外星人的資料,展開自己的想象。教師在課上完全可以給學困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查找資料和展示自己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讓他們將興趣作為走出焦慮和投入學習的動力。

          二、加強教師與學困生之間的交流,建立學困生的學習信心

          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導學生學習。所以教師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導,而學生要做的事情才是學習。而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最大幫手就是興趣。特別是對于學困生來說,學習上面的障礙使得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了焦慮的情緒,而焦慮的情緒就是阻擋他們激發(fā)自己學習興趣的最大障礙。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困生走出焦慮的情緒,讓他們對自己在英語方面的學習建立自信心。而建立自信心的最佳手段,除了激發(fā)學習興趣之外,交流也是很好的手段。

          根據(jù)相關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大部分是因為他們在小學或是初中的英語學習中經(jīng)歷了太多的挫折,并且在經(jīng)歷挫折時,沒有受到教師足夠的關注,也沒有機會和教師進行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師沒能及時地幫助學困生排除困難,這樣就使得學生的學習陷入惡性循環(huán),使得這類學生逐漸成為“學困生”。所以,學困生的產(chǎn)生不僅僅有學生自身的原因,還有教師的原因。所以,想要幫助學困生走出焦慮的現(xiàn)狀,交流是很好的方法。教師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可以明白學困生在當前學習中有什么部分無法理解,或是在什么階段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十分困難。比如在牛津英語高一必修三中的unit3。在課文閱讀lost civilizations中,涉及許多古代文明,如樓蘭王國等,而由于這篇課文和人文與建筑的聯(lián)系較大,所以在單詞和一些句型的學習中難度較大,這些對于普通學生而言都是重點和難點,更別說是學困生了。但是,對于學困生而言,問題究竟存在那個部分?是單詞的掌握還是長句的學習?是前一部分welcome to the unit中的鋪墊沒有理解,還是無法跟上教師在lost civilizations課文中的教學進度?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只有在和學生交流之后才可以進行明確的判斷。

          三、制訂適合學困生的學習計劃

          學困生和普通學生在學習能力上面有一定的區(qū)別,所以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該考慮到學困生的情況,為他們制訂適合的學習計劃。比如在第四單元cloning的學習中,涉及許多與生物科技有關的生僻詞,所以在單詞背誦計劃的制訂時,教師應該根據(jù)學困生的學習水平,為他們單獨制訂背誦計劃,以免增加他們的焦慮情緒。

          教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所以,教師應該給學困生足夠的耐性、信心、關心,幫助他們建立信心,走出焦慮的困境,使學生的未來都充滿無限的可能。

          篇10

           

          高中新課程改革諸多研究成果表明,提高學習效率的最關鍵的因素是學生是否會學,也就是學習策略的問題。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也把學習策略列為課程目標之一,同時把外語學習策略分為管理策略、認知策略等幾類。在各類學習策略當中,管理策略除了管理認知過程,又管理情感過程。它是學生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學習過程或學習結果的策略;如引導學生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正確樹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等。它是其它學習策略成功實施的前提和保證。因此,在高中新課改中,管理策略的作用的充分發(fā)揮與否將對英語學習的效果具有決定意義。 

          一、學習管理策略的內涵 

           學習管理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有效地組織和安排學習活動而采取的行動和步驟,分為認知活動管理策略和情感活動管理策略。(文秋芳,1996: 55)管理策略是英語學習策略的子系統(tǒng)之一,它影響和控制語言學習策略和情感策略。管理策略的使用對學生英語學習成績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管理策略是學習者為成功學習一門外語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驟,是學習者通過計劃、監(jiān)控和評估等方法對學習過程進行的調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導包括制定計劃、自我評價、自我激勵、反思以及情緒的自我調整等方面。認知活動管理策略包括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成效、調整學習行為。情感活動管理策略包括調動積極情感因素,如學習者的自信心和毅力;克服消極情感因素,如焦慮、怕丟面子、怕失敗等。在語言學習的三個階段——處理輸入、儲存輸入和產(chǎn)生輸出中,每個階段都有管理策略、語言學習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參與。管理策略對語言學習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約作用,處于語言學習策略和情感策略之上。 

          二、學習管理策略的培養(yǎng) 

           文秋芳(1996: 55)指出:“當今世界激烈的競爭不再單純是科技的較量,管理的優(yōu)劣常常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同理,學習成績的差異并不純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學習已成為眾多因素中的關鍵因素?!?nbsp;管理策略是學習者為成功學習一門外語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驟,是學習者通過計劃、監(jiān)控和評估等方法對學習過程進行的調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導包括制定計劃、自我評價、自我激勵、反思以及情緒的自我調整等方面。為此,筆者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有關管理策略的目標描述制定的調查問卷,對筆者所任教過的高一年級好、中、學困生三類學生英語學習管理策略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說明大部分學生不能自覺的有效的運用管理策略。這些情況也反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視了學習策略的運用,更多只是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學習。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相應英語學習管理策略的培養(yǎng)顯得尤其必要。 

          (一)指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制定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是實施預定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藍圖。古人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管理策略指導中,一定要幫助學生確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制定詳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因為人在認知過程中需要成功感、成就感和進步感以及從中獲得的鼓舞和激勵(夏紀梅,2003: 503)。如果計劃不切實際、目標遙不可及,學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成就感,就無法堅持執(zhí)行計劃,這無益于毅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確定適合自己的中、短期目標,以此制定詳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目標可以是周學習目標、月學習目標、學期學習目標;目標既可以是每個單元的也可以是每一課的,完成了一個目標,才能升入上一層的目標。學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一步一個腳印向前奮進,這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努力方向,才會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朝自己的目標邁進。確定好目標后,老師應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即經(jīng)過周密安排,策劃好在什么時間去做什么,打算怎樣做。要搞好學習,有了學習計劃,一切工作就會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時間和精力的安排和分配才能作到合理。同時教師在指導初期要嚴格要求學生每兩周交一次學習計劃,以便教師了解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督促學生在完成計劃、朝目標努力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一定要堅持按計劃行事,逐步訓練自己的毅力。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制定學習計劃的好習慣。 

          (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 

           自我評價,就是學習者采用各種方法考查自己在某方面達到何種水平,同時找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產(chǎn)生的原因,所得的結果不僅可以反饋給教師,使其改進教學,學生也可根據(jù)這個結果對自己的學習或改進或調整,從而促進整個教學活動的進展。自我調整是個體認知發(fā)展從不平衡到平衡狀態(tài)的一種動力機制。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的內容包括自我測評學習的進步、檢測方法的成效和監(jiān)控學習行為。教師要教會學生自己對學習的成敗做出客觀、恰當?shù)臍w因。學生應充分認識自己的進步、成功,哪怕是自己現(xiàn)在與過去相比所取得的微小進步、點滴成功。都要從中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獲得成就感,進而提高自信心。鼓勵學生努力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努力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讓學生知道可能無法一次就直接達到目標,但可以將目標分解為一天之內可以達到的一個個小目標,每達到一天的目標后,就自我肯定一次。使學生相信自己的無窮的潛力,人的潛力是驚人的。對暫時的失敗,則應進行冷靜的分析、反思,找出原因,學會自我心理安撫,自我鼓勵,減低焦慮,不灰心泄氣。再通過調控學習策略和行為,去爭取新的成功。為了讓學生學會自覺地對自己學習進行階段性的監(jiān)控和評估,筆者還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表,來指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紀律、參與合作及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自評,不斷強化學生自我激勵,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三) 指導學生培養(yǎng)學習信心和提高自主學習意識 

           不少學生認為自己英語基礎較差,無法學好英語,這是沒有自信心的表現(xiàn)。在指導中筆者利用賞識教育觀念,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經(jīng)常對自己說“我行,我能” (周弘,2004:35)。因為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尊重、相信、鼓勵他們,可以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越強,學生通常為自己設置的學習目標就越高,對學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也越強。(龐維國,2003: 50)與此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意識。little(1990:7)指出,自主學習基本上是一種對學習過程與學習內容的心理反應,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告訴學生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以及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實現(xiàn)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其核心是提高學習者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指導,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到自己在整個學習決策過程中的中心地位,意識到應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四)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自我反思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等方面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對自己學習進度、學習心理的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思是主體意識發(fā)展的充分體現(xiàn)。” 學生的學習反思與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是相統(tǒng)一的,都是新課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構主義學習的一個核心特征。筆者要求學生寫階段學習反思,告訴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具體內容,比如,某階段是否能夠按計劃學習,采取何種學習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學習效果如何,有否達到目標。如果沒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問題出在何處并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如果目標已達到,應考慮重新設定自己的目標,讓目標不斷與自己的需求一致等。筆者在每篇反思上,肯定其成績,指出其不足之處,并提出適當?shù)慕ㄗh。并要求學生寫一份學年總結,以此進一步了解學生自主意識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已開始懂得管理、調控自己的學習和情感。 

          三、結語 

           學習策略是一種心理加工過程,不是一種可觀察的解釋,教師在對學生學習策略指導過程中要使策略變得盡可能的詳細。根據(jù)中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教師的指導可以通過直接介紹,解釋并舉例說明,通過真實的學習任務有機聯(lián)系策略,給學生提供機會,評價他們自己使用學習策略的情況等實際操作來實施。筆者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管理策略的培養(yǎng)指導,他們的成績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學生已開始有意識地根據(jù)任務特點選擇不同的學習策略,而且嘗試著去評估自己的學習策略、思考學習過程,從而找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并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成效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改進學習方法。 

           總之,管理策略是學習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教師把學習管理策略浸透到教學中來,真正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培養(yǎng)與指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就一定會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篇11

          高中新課程改革諸多研究成果表明,提高學習效率的最關鍵的因素是學生是否會學,也就是學習策略的問題。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也把學習策略列為課程目標之一,同時把外語學習策略分為管理策略、認知策略等幾類。在各類學習策略當中,管理策略除了管理認知過程,又管理情感過程。它是學生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學習過程或學習結果的策略;如引導學生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正確樹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等。它是其它學習策略成功實施的前提和保證。因此,在高中新課改中,管理策略的作用的充分發(fā)揮與否將對英語學習的效果具有決定意義。

          一、學習管理策略的內涵

          學習管理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有效地組織和安排學習活動而采取的行動和步驟,分為認知活動管理策略和情感活動管理策略。(文秋芳,1996: 55)管理策略是英語學習策略的子系統(tǒng)之一,它影響和控制語言學習策略和情感策略。管理策略的使用對學生英語學習成績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管理策略是學習者為成功學習一門外語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驟,是學習者通過計劃、監(jiān)控和評估等方法對學習過程進行的調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導包括制定計劃、自我評價、自我激勵、反思以及情緒的自我調整等方面。認知活動管理策略包括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成效、調整學習行為。情感活動管理策略包括調動積極情感因素,如學習者的自信心和毅力;克服消極情感因素,如焦慮、怕丟面子、怕失敗等。在語言學習的三個階段——處理輸入、儲存輸入和產(chǎn)生輸出中,每個階段都有管理策略、語言學習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參與。管理策略對語言學習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約作用,處于語言學習策略和情感策略之上。

          二、學習管理策略的培養(yǎng)

          文秋芳(1996: 55)指出:“當今世界激烈的競爭不再單純是科技的較量,管理的優(yōu)劣常常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同理,學習成績的差異并不純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學習已成為眾多因素中的關鍵因素?!?管理策略是學習者為成功學習一門外語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驟,是學習者通過計劃、監(jiān)控和評估等方法對學習過程進行的調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導包括制定計劃、自我評價、自我激勵、反思以及情緒的自我調整等方面。為此,筆者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有關管理策略的目標描述制定的調查問卷,對筆者所任教過的高一年級好、中、學困生三類學生英語學習管理策略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說明大部分學生不能自覺的有效的運用管理策略。這些情況也反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視了學習策略的運用,更多只是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學習。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相應英語學習管理策略的培養(yǎng)顯得尤其必要。

          (一)指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制定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是實施預定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藍圖。古人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管理策略指導中,一定要幫助學生確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制定詳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因為人在認知過程中需要成功感、成就感和進步感以及從中獲得的鼓舞和激勵(夏紀梅,2003: 503)。如果計劃不切實際、目標遙不可及,學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成就感,就無法堅持執(zhí)行計劃,這無益于毅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確定適合自己的中、短期目標,以此制定詳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目標可以是周學習目標、月學習目標、學期學習目標;目標既可以是每個單元的也可以是每一課的,完成了一個目標,才能升入上一層的目標。學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一步一個腳印向前奮進,這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努力方向,才會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朝自己的目標邁進。確定好目標后,老師應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即經(jīng)過周密安排,策劃好在什么時間去做什么,打算怎樣做。要搞好學習,有了學習計劃,一切工作就會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時間和精力的安排和分配才能作到合理。同時教師在指導初期要嚴格要求學生每兩周交一次學習計劃,以便教師了解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督促學生在完成計劃、朝目標努力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一定要堅持按計劃行事,逐步訓練自己的毅力。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制定學習計劃的好習慣。

          (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

          自我評價,就是學習者采用各種方法考查自己在某方面達到何種水平,同時找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產(chǎn)生的原因,所得的結果不僅可以反饋給教師,使其改進教學,學生也可根據(jù)這個結果對自己的學習或改進或調整,從而促進整個教學活動的進展。自我調整是個體認知發(fā)展從不平衡到平衡狀態(tài)的一種動力機制。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的內容包括自我測評學習的進步、檢測方法的成效和監(jiān)控學習行為。教師要教會學生自己對學習的成敗做出客觀、恰當?shù)臍w因。學生應充分認識自己的進步、成功,哪怕是自己現(xiàn)在與過去相比所取得的微小進步、點滴成功。都要從中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獲得成就感,進而提高自信心。鼓勵學生努力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努力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讓學生知道可能無法一次就直接達到目標,但可以將目標分解為一天之內可以達到的一個個小目標,每達到一天的目標后,就自我肯定一次。使學生相信自己的無窮的潛力,人的潛力是驚人的。對暫時的失敗,則應進行冷靜的分析、反思,找出原因,學會自我心理安撫,自我鼓勵,減低焦慮,不灰心泄氣。再通過調控學習策略和行為,去爭取新的成功。為了讓學生學會自覺地對自己學習進行階段性的監(jiān)控和評估,筆者還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表,來指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紀律、參與合作及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自評,不斷強化學生自我激勵,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三) 指導學生培養(yǎng)學習信心和提高自主學習意識

          不少學生認為自己英語基礎較差,無法學好英語,這是沒有自信心的表現(xiàn)。在指導中筆者利用賞識教育觀念,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經(jīng)常對自己說“我行,我能” (周弘,2004:35)。因為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尊重、相信、鼓勵他們,可以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越強,學生通常為自己設置的學習目標就越高,對學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也越強。(龐維國,2003: 50)與此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意識。Little(1990:7)指出,自主學習基本上是一種對學習過程與學習內容的心理反應,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告訴學生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以及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實現(xiàn)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其核心是提高學習者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指導,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到自己在整個學習決策過程中的中心地位,意識到應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四)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自我反思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等方面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對自己學習進度、學習心理的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思是主體意識發(fā)展的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反思與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是相統(tǒng)一的,都是新課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構主義學習的一個核心特征。筆者要求學生寫階段學習反思,告訴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具體內容,比如,某階段是否能夠按計劃學習,采取何種學習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學習效果如何,有否達到目標。如果沒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問題出在何處并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如果目標已達到,應考慮重新設定自己的目標,讓目標不斷與自己的需求一致等。筆者在每篇反思上,肯定其成績,指出其不足之處,并提出適當?shù)慕ㄗh。并要求學生寫一份學年總結,以此進一步了解學生自主意識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已開始懂得管理、調控自己的學習和情感。

          三、結語

          學習策略是一種心理加工過程,不是一種可觀察的解釋,教師在對學生學習策略指導過程中要使策略變得盡可能的詳細。根據(jù)中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教師的指導可以通過直接介紹,解釋并舉例說明,通過真實的學習任務有機聯(lián)系策略,給學生提供機會,評價他們自己使用學習策略的情況等實際操作來實施。筆者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管理策略的培養(yǎng)指導,他們的成績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學生已開始有意識地根據(jù)任務特點選擇不同的學習策略,而且嘗試著去評估自己的學習策略、思考學習過程,從而找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并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成效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改進學習方法。

          總之,管理策略是學習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教師把學習管理策略浸透到教學中來,真正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培養(yǎng)與指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就一定會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