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国产网站午夜性色,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menuitem id="ct2o2"><var id="ct2o2"></var></menuitem>
      1. <noscript id="ct2o2"><progress id="ct2o2"><i id="ct2o2"></i></progress></noscript>
        1.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建議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建議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6-07 09:02:50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jié)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建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建議

          篇1

          引言

          在目前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校和教師要充分的發(fā)揮出初中化學的啟蒙性作用和基礎性作用。初中化學教育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化學基礎技能,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和深入學習,并且還能夠使學生自主的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這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除此之外,初中化學教學還讓學生充分的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認識到了一些具有深遠意義的社會問題。因此中學生的化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問題,學校和教師應給予相當?shù)闹匾?,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1初中化學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雖然我國中學的化學教學由于新課改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阻礙著化學教學的發(fā)展和進步。

          1.1教學設備有限

          化學教學相對于其他的一些學科來說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化學教學過程就需要更多的教學設備,教學設備直接影響著化學教學的成果。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由于學校的資金有限并且也沒有什么額外的經(jīng)營項目,就直接導致學校配備的各種教學設備有限,基本上就是在教師當中配備了一些基礎的多媒體裝置。但是化學教學不僅僅需要多媒體還需要大量的實驗室配置設備以及充足的實驗室,但是興建化學實驗室的成本相對來說比較高,并且實驗室的配置裝置也需要很昂貴的費用,學校就限制了這些設備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學校在進行化學教學實驗的時候,學生和教師就會特別小心的進行操作,甚至出現(xiàn)有些學生根本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fā)生就根本不會親自動手操作,這就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之外,有的學校的教學設備比較的舊,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故障,著就嚴重影響著化學實驗教學的質(zhì)量的教學效果。

          1.2教師的教學水平跟不上新課標教學的要求

          教師的教學水平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比較大,雖然現(xiàn)在的教學都已經(jīng)實施了新課改,但是教師的思想觀念還沒有轉(zhuǎn)化,很多的老教師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主要還是應試性的教育,沒有很好的貫徹新課改提出的素質(zhì)教育。另外就是,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現(xiàn)在的初中化學教學課本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和提高,但是還有很多的教師無法較快的適應新的教材和版本,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會按照老舊的版本進行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新課改的目標和宗旨。雖然學校的一些教師也在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師的工作壓力比較大,往往一個教師同時教著幾個不同的班級,就更進一步加大了他們的工作和學習壓力,日常繁重的工作使教師沒有比較充分的閑暇時間來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學習,因此這就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zhì)量。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目前的教學評價方式還是過去的考試這一種方式,然而化學既綜合了理論知識又包括了實驗知識,簡單的考試方式根本不能很好的提高化學的教學水平。

          1.3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在目前的教學形式下學生對學習還是缺乏興趣,尤其是在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學生存在著很大的抵觸情緒和心理障礙,學生一般都存在著不重視化學實驗的心里和逆反心理,甚至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不親自動手進行實際的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記錄,著嚴重影響著化學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

          2提高化學教學水平的一些可行性建議

          2.1加大化學教學設備的投入

          由于化學教學的特殊性,需要很多的教學設備的投入和支持,因此學校要配備完善的教學設備,盡可能的建設條件優(yōu)良的實驗室,并且還要保障實驗室的各種實驗儀器和化學藥品的充足,另外還要確保實驗藥品的質(zhì)量。在進行實驗儀器和實驗藥品選購的時候不僅僅要注意價錢還要特別注意質(zhì)量,尤其是一些危險的化學藥品的質(zhì)量。一旦危險藥品的質(zhì)量不合格就會給實驗室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甚者還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身安全。教師和學生在使用化學實驗室的時候要嚴格的遵守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和一些特別的注意事項。另外就是對于一些比較陳舊的設備,學校要及時的維護和更換,要為學校的化學教學工作提供堅實的后盾支持。

          除此之外,由于化學設備的投入需要很多的資金支持,但是學校作為一個非盈利機構資金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這就需要學校充分的調(diào)動各種資源,加大資金的投入,充分的借助社會的力量積極的完善化學教學設備。

          2.2努力提高和轉(zhuǎn)變教師的觀念

          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積極性,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具備豐厚的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首先就是學校要積極的招聘一些有著現(xiàn)代化意識的專業(yè)化學教師,要為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并且還要積極的解決他們的各種問題,使其沒有后顧之憂,從而能夠更好的為化學教育事業(yè)服務。然后就是教師自身要注重對新課改教學知識的學習過程,教師要積極的運用各種閑暇的時間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從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技能。另外就是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的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用先進的教學思想來引導和教育學生,除此之外就是要特別注意化學的實驗教學過程。

          2.3積極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師在進行化學的教育的過程中要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另外就是還要加強學生的實驗訓練,積極的開展各種化學競賽和各種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來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主動性。另外就是學生自己也要不斷的從化學的學習中尋找到樂趣,尤其是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從實驗的過程中尋找到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化學水平。

          篇2

          1 新課改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1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不適應

          教師反應比較強烈的是認為“內(nèi)容標準”部分敘述得不夠明確。例如:課標中要求“初步學習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氣體”,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沒有說明;再就是對“學習目標的水平”中敘述的層次“知道、認識、理解”等提法難以把握,分不清各種提法的層次高低,實驗技能要求達到什么程度不甚清楚。

          1.2教學條件的制約因素

          ⑴正值初中入學高峰期,班額大,教師工作負擔重,又沒有專職的實驗員,致使實驗活動組織難度大。不少實驗只有在教室內(nèi)進行演示,學生只看不做。有些實驗即使做了,由于實驗準備不充分,學生參與程度不夠,草率應付實驗,達不到應有的實驗效果。

          (2)與新課程配套的教學資源缺乏,新課程理念要求化學要貼近生活,設置的探究活動的器材與實驗室內(nèi)現(xiàn)有的儀器、藥品不配套,并且難以購買,使部分實驗無法進行,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酸雨模擬實驗幾乎許多學校都沒有做過。

          1.3對實驗教學的認識不足

          部分學校和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由于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進入課堂,使得部分教師過分追求、迷戀多媒體的模擬實驗和音像資料,不重視學生的實驗操作,用多媒體或播放錄像的方式代替實驗。學生缺少動手和動腦的機會,能力得不到相應的提高。

          1.4對新教學理念的認識存在誤區(qū)

          新課程下的許多實驗都是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來完成的??稍诮虒W過程中,部分老師怕學生實驗中出現(xiàn)問題,講的面面俱到,剝奪了學生探究的空間。比如在做探究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時,實驗還沒有做老師就把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諸如“試管破裂、水槽水變紅”等現(xiàn)象以及應注意的事項都告訴了學生,使原本充滿神秘色彩的探究實驗變得索然寡味,學生的實驗不過是驗證一下老師講的是否正確而已。

          2 新課改下搞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建議

          2.1認真研讀課程標準,了解課標對實驗的具體要求

          新、老教材大綱對實驗的要求不一樣,新課程標準強化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有新的要求。老師們應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了解新課程標準對實驗的具體要求,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做到有的放矢,使學生掌握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實驗基本技能,形成新課標所要求的科學探究能力。

          2.2開發(fā)教學資源,對新教材中的實驗進行簡單分類,分層次進行實驗教學

          對化學新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梳理,簡單分類,采取分層次教學,以彌補實驗資源緊張的缺失。一般可把教材中的實驗分三類:一是家庭可做實驗,如“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污水凈化裝置的實驗、雞蛋殼成分的探究”等;二是家校均可做的實驗,如“向澄清石灰水吹氣實驗、分子擴散實驗”等;三是必須在實驗室做的實驗,如“鎂帶燃燒實驗、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質(zhì)量守恒定律實驗”等。對于能在課外做的實驗就讓學生進行課外探究,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代用品進行實驗的設計與探究,不但解決了實驗室緊張的實際困難,緩解了實驗課的壓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必須在實驗室做的實驗可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2.3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實驗素材,優(yōu)化實驗教學策略

          篇3

          目前初中化學科學探究課堂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教師對科學探究教學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對科學探究教學缺乏應有的指導,將科學探究教學等同于科學家搞研究,不愿開展科學探究教學等等,為有效開展科學探究教學,我們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與分析。

          一、    初中化學探究教學實施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對于化學這門學科,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學探究”,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教學視導發(fā)現(xiàn)探究式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使課堂教學表面化、形式化、教條化,從而嚴重影響了探究性教學的效果。常見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科學探究教學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把握。

          很多教師在開展科學探究教學中,對科學探究教學的理論認識尚不明晰,對科學探究教學的核心要素還缺乏應有的把握。有些教師認為將原來教師的演示實驗改為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學生實驗,就等同于實施了科學探究教學。教師講解占用了大量時間,重點關注的是實際教學知識內(nèi)容的發(fā)展、教學任務的完成、實驗活動的監(jiān)控、實驗材料與程序的組織,而很少把重點放在科學探究的實踐上。

          2、將科學探究教學等同于科學家搞研究。

          有些教師在開展科學探究教學時,倡導單純化的科學實驗,刻意追求正確性和技術效率,使得化學科學教學局限于小規(guī)模的研究框架之中,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像科學家搞研究那樣學習化學,脫離了探究教學多樣性的特點,模糊了科學探究教學與科學研究之間的界限和區(qū)別。

          3、有的教師不愿開展科學探究教學。

          由于受實驗室條件、課時、考試評價等方面的原因影響,有些教師不愿開展科學探究教學,認為開展探究教學麻煩、耗時,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影響學生的成績。

            4、 不明不白、盲目實驗    

          探究實驗前每個學生都應明確實驗目的,一定的操作順序和特別的注意事項,但是有些教師課堂教學中還沒有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就盲目進行實驗。在實驗時,有的學生往往一無所知(或許是教師沒有吩咐學生預習,或許是學生認為不值得預習)無從下手,要么坐在一邊袖手旁觀,要么模仿同學,當老師讓他具體操作他卻手忙腳亂,讓他說出實驗現(xiàn)象和結(jié)論他卻一無所知,這樣不但不能實現(xiàn)實驗目的還浪費了學生時間。

          5、學生探究,老師 “解放”

          教師對科學探究教學缺乏應有的指導,有些教師在開展科學探究教學時,不知如何把握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將科學探究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放任學生“自由”探究,出現(xiàn)了“放羊現(xiàn)象”。甚至有些教師實際上不開展科學探究教學,不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只是讓學生機械地背誦科學探究的幾個主要步驟——提出問題,形成假說,收集資料,制訂研究方案,實驗檢驗,得出結(jié)論,討論與交流等,用以應付考試。教學中出現(xiàn)了教師脫離科學探究實踐孤立地傳授科學方法的現(xiàn)象。

              通過科學探究能使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學會學習化學方法,最終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這并不代表老師就不需要講授了,探究性教學是一種具有探究特點的新的教學體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結(jié)合提問、實驗、講授等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采用探究性教學,老師一方面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熱情,另一方面還要耐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習慣,精心設計探究課題和步驟,因此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加強,教師也絕不會“解放”。

          6、 探究實驗,好看好玩,忽視現(xiàn)象

          大多數(shù)學生對化學實驗不同程度都存在著“好玩”心理,對分組實驗的積極性停留在好看好玩上,化學反應中的燃燒、變色、放出氣體、產(chǎn)生沉淀、放出熱量都能使學生興奮不已,所以在實驗中充當了一個看熱鬧的角色,讓他們說出實驗原理、實驗現(xiàn)象、分析結(jié)論。則不知所云,他們根本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現(xiàn)象觀察上,沒有調(diào)動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現(xiàn)象,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也就更談不上描述實驗現(xiàn)象,這樣的實驗只能算是走過場,無大的收獲。

          科學探究能以生動的直觀性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要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實驗中的好奇好玩心理引導到科學探究上來;要通過實驗現(xiàn)象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對所學書本知識進行論證,以鞏固知識,掌握規(guī)律;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要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的特殊愛好。

          二、初中化學探究教學中的幾個誤區(qū)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少數(shù)人培養(yǎng)成科學家,而是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yǎng)成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茖W探究則是實現(xiàn)“人人具有科學素養(yǎng)”這一教育目標的途徑和方法。我們在探究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

          1、教師設計方案,探究變成驗證

          現(xiàn)在有些教師還沒有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意義,已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同時為節(jié)約時間,加大授課量,于是就為探究性實驗“精心設計”,學生只需按照預定程序進行實驗即可。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無法發(fā)揮出來,顯得被動和消極,探究性實驗變成了驗證性實驗。

          因此,在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師的作用只是提供知識背景及相關資料,認真組織,積極引導,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并及時歸納和總結(jié)。而并非全權代勞,把學生作為探究活動的助手而不是主體。

          2、探究方式和途徑單一,認為只有借助實驗才能探究

          化學的學科特征決定了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主要途徑和方法,但化學實驗并不是探究活動的唯一方式。探究活動采用什么方式應根據(jù)探究目的、問題情境、教學資源和學生的知識水平來決定。探究活動除化學實驗外,還應包括調(diào)查研究、 訪談、 查閱資料、 交流與討論等多種方式。

          3、為探究而“探究”,忽略了探究方法及科學思想的培養(yǎng)

          科學方法在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中具有獨特的價值,是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因此,科學方法是科學探究的核心,學生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將會終身受益。

          化學新課程中設置了一定數(shù)量的科學探究內(nèi)容,但可探究的內(nèi)容絕非僅限于此,事實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都可采用探究性方式加以學習。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時,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有機地滲透探究方法和科學思想,“授之以漁”,這樣學生遇到問題,自己就可以去探究,終身“有魚可食”。

          4、只追求探究性學習,而忽視了接受性學習

          由于探究性學習能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方法,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所以基于直接經(jīng)驗的探究性學習具有其他學習方式無法替代的優(yōu)越性。于是就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片面追求探究學習,放棄接受性學習,甚至將它們完全對立起來。無論教學內(nèi)容是否適合,也都生硬地設計成科學探究,致使探究性學習走向極端,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探究性學習作為學習方式中的一種,而非唯一的學習方式。事實上,接受性學習在積累間接經(jīng)驗、傳遞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方面,具有其他學習方式無法比擬的效率。探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具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學習活動中,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相得益彰。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要將接受和探究兩種看似對立的學習方式加以整合,既要學習的質(zhì),有要學習的量。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都健壯,才能走得穩(wěn),跑得快。

          三、對初中化學探究教學的幾點建議

          1、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

              在日常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提倡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化,尊重并鼓勵不同的學生在解決相同問題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在學習活動中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表現(xiàn)和內(nèi)心體驗,鼓勵學生與其他學生進行比較,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

          2、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中心創(chuàng)造良好、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

               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而獨立地解決問題,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也就是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入手,提出驅(qū)動性的、能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從而維持和促進探究活動的展開,達到學生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教學中,可以提出以下問題:①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能說明空氣的存在?②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證明這些氣體成分的存在?③要除去密閉容器中空氣中所含的氧氣,可用什么方法?除去時可能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④有哪些因素可能對結(jié)果的測定有影響?當然,探究教學中僅有教師提出問題是不夠的,因為這是較低層次的探究。教師還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中,使學生在民主、和諧、開放、靈活的氛圍中通過各種途徑,如實驗、觀察、閱讀教材、交流討論等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認知,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探究能力。

          3、明確探究目標,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層次上得到全面發(fā)展

              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每次探究活動的時間有限,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學生應達到的探究技能水平(最近發(fā)展區(qū)),結(jié)合化學知識的教學進程和學生的實際(學生知識的現(xiàn)有水平),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培養(yǎng)目標。幫助和指導學生明確每次探究活動的學習目標,使探究教學沿著教學目標的軌道不斷向前延伸。如在進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獲取過氧化氫的分解時對催化劑的選擇,通過實驗比較使用和不使用催化劑對氯酸鉀分解的溫度、速率的影響,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再如講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對實驗的裝置進行選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篇4

          注:本文系2015年度隴南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系列論文;課題批準號:LN [2015] 14

          初高中化學教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教學階段,其銜接問題涉及課程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是目前高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在目前的化學教學改革中,處理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課程學習興趣、提高化學教學質(zhì)量的 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在多年的高一化學教學過程中,一直對該問題的成因和解決辦法進行思考和探索,得到的一些體會供化學教學同行參考和探討。

          1 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分析

          造成初高中化學銜接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更是復雜多樣。但其主要成因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和要求不同

          盡管中學化學教學全程貫穿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宗旨,體現(xiàn)了化學課程的基礎性和實踐性,但是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尤為注重化學教學的基礎性和啟蒙性,其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注重定性分析和形象思 維,從具體、直觀的自然現(xiàn)象和實驗入手幫助學生建立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高中化學則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既與義務教育階段銜接,又為學生今后 的分流和高考打好較高層次的基礎。高中化學知識在科學化的基礎上,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靠近,要求“知其所以然”,即要求學生能將所學化學知識應用于解決 具體問題,并能在一些實際應用中有所創(chuàng)新。高中階段雖仍為基礎化學,但其知識容量與思維難度均遠遠高于初中階段。

          2、教學內(nèi)容存在明顯的斷層和錯層

          作為兩個不同的教學階段,雖然初三時已將化學的整體面貌呈現(xiàn)給學生,但學生到高中才真正系統(tǒng)、全面地接觸化學。因此,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知識點重復、交錯、銜接不到的問題。具體包括以下三方面:

          (1)有些內(nèi)容初中已有,但 高中須進一步加深、完善。這些內(nèi)容由于在初高中時所涉理論不一致,或者解決思路不一,容易導致學生的困惑。如氧化還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氧基礎上 的,是狹義的概念,而高中則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觀點即從本質(zhì)上來闡述氧化還原反應。初中的概念形象易學但不全面科學,適合初中生接受特點,而在高中階 段要讓學生接受新的理論觀點,需要將不同的觀點進行優(yōu)缺點比較,以理服人。

          (2)新課標刪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內(nèi)容,在高中教學卻又要用到。如原子結(jié)構示意圖、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物質(zhì)的溶解過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與非金屬氧化物的關系、離子的概念、電離的概念以及溶液導電性及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等等。

          (3)初中老教材中沒有、新教材中新出現(xiàn)的內(nèi)容,如:物質(zhì)的量、焰色反應、營養(yǎng)素、氣體的制備裝置的選擇等。這也對教師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前還存在新老教材的銜接問題。新教材語言通俗易懂,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強,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與高中教學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的差距越來越大,也給高中階段教學增加了難度。

          3、教學方法不同

          教學方法上的差異是決定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適應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化學教學,由于 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進入高中以后,教材內(nèi)涵豐富,教學要求高、進度快、容 量大、難度深,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樣通過反復強調(diào)來排難釋疑;而且高中教學側(cè)重對學生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又加上教師教學風格 的差異,這就使得剛?cè)敫咧械膶W生不容易適應這種教學方法,部分學生聽課時就存在思維障礙,不容易跟上教師的思維節(jié)奏。如在化學計算方面,學生對初中學習的 質(zhì)量計算根深蒂固,很難接受物質(zhì)的量的計算和思維方法。

          4、學生學習習慣不同

          大部分學生在初中時習慣于圍著教師“轉(zhuǎn)”,依賴性較大,習慣于被動接受的方式獲取知識,記憶、模仿較多,主動分析、理解較少,往往把課后學習等同于完成作業(yè)。與初中相比,高中學習無論是知識難易程度,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都有著質(zhì)的跨 躍。這就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課前自學預習、上課做筆記、課后自覺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總結(jié)梳理評估來加深理解,通過思考和歸納總 結(jié)規(guī)律、掌握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高一新生多數(shù)滿足于過去的學習方式,在潛意識里普遍樂觀估計高中階段的學習,對挫折承受力差,情感脆弱,一 旦遭遇困難便動搖了學習的信心。所以,一些剛?cè)雽W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時改變學習習慣和調(diào)整學習方法,完成當天作業(yè)都有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總結(jié)等自 我消化、自我調(diào)整的時間,影響了學習成效,并往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 處理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問題的建議

          針對上述造成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問題的原因,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探索出有些有效的處理辦法,來解決這一難題。其核心是一定要充分發(fā)揮高中教師的教學能動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教學組織安排上,要提高銜接意識

          基層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適時組織初高中教師相互聽課,了解對方課堂教學現(xiàn)狀;開展 初高中教師座談,交流教學對策,幫助找出初高中知識點、思想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銜接點。如當講到離子和酸堿部分時,學生表現(xiàn)出茫然和困惑的表情。為此,我馬上聯(lián)系了工作室的初中同事,才得知 初中新教材中酸、堿分別定義為“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和“由金屬元素和氫氧根組成”,而不再介紹離子。因此,我就著手調(diào)節(jié)教學安排,加強離子概念的銜接和 相應的練習,再引出酸堿的高中定義:“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以及“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并為后續(xù)電離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的學習打下基礎,取得了良好效果。

          2、在學科知識層次上,要認真鉆研

          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熟悉初高中新老教材的體系和內(nèi)容。高中教師要明確哪些知識點在 初中已經(jīng)基本解決,哪些知識點應在初中解決而實際并未完全解決,哪些知識點應在高中拓寬和加深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在教學安排中做相應調(diào)整。如初中的復分 解反應條件為:要有氣體、沉淀和水生成,而到了高中隨著學生知識面的拓展條件改為:要有氣體、沉淀和弱電解質(zhì)生成。但反應Na2CO3 + HCl NaCl + NaHCO3無 沉淀、氣體或弱電解質(zhì)生成,為什么能進行?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最終可以從離子反應的角度來理解,那就是反應朝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向進行。

          3、在教學方法上,要有的放矢

          篇5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地改進實驗裝置和操作,簡化復雜的實驗過程,提高實驗現(xiàn)象的可觀性,或設計一些教材所沒有的又易于完成的課堂演示實驗,通過不可預測的實驗現(xiàn)象的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chǎn)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識,讓學生在新奇中產(chǎn)生興趣,積極探索。例如:上第一節(jié)化學課時,用“白紙顯字”的方式自我介紹(即先用酚酞試液在白紙上寫上化學及老師姓名,然后往白紙上噴稀氫氧化鈉溶液)。介紹化學的奇妙時,做“魔棒點燈”、“來無影,去無蹤”、“燒不壞的手帕”等小魔術,把學生帶入一個神秘的千變?nèi)f化的化學世界。又如:在“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中,在鐵盤上涂上少量蠟油,中間插上一根浸滿油的棉線,將裝置平穩(wěn)浮在水面上,并點燃棉線,過一會兒,向水里放入少量硝酸銨,水溫急劇下降,將蠟油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導致火焰熄滅,證明燃燒需要的條件。這些趣味實驗的設計,使學生完全沉浸在充滿趣味的實驗現(xiàn)象之中。再加上及時的啟發(fā)引導,可有效地把學生觀察到現(xiàn)象的喜悅之情轉(zhuǎn)化為探索未知知識的動力,提高學習興趣,達到使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的目的。

          二、增強實驗的啟發(fā)性,為學生提供有效引導

          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保護和支持學生在實驗中萌發(fā)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他們探究事物的本質(zhì),還要加強啟發(fā)性問題設計,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例如: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出啟發(fā)性問題:以前學習過哪些化學反應中的產(chǎn)物有二氧化碳?學生開始積極思考回憶學過的方程式,并逐一列出。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得出:木炭和氧氣反應,不完全燃燒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純,而且反應需要加熱、麻煩。煅燒石灰石需要高溫,可實驗室實現(xiàn)不了,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不需加熱,室溫反應,反應前沒有氣體,產(chǎn)物的氣體只是二氧化碳,容易凈化,相比之下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為原料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比較方便。接著,讓學生進行試驗。試驗完后,教師進一步深入引導:以大理石或石灰石為原料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時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呢?為什么不能用碳酸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這部分知識,教學中可補充下面的實驗:(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觀察實驗現(xiàn)象:剛開始時反應進行很快,但反應一段時間以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鈣不斷生成,附著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無法接觸到稀硫酸,反應就逐漸停止,沒有氣泡產(chǎn)生。(2)用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觀察實驗現(xiàn)象:反應速度過快,產(chǎn)生的氣體來不及收集。猜想與假設是創(chuàng)新的先導,引導學生合理猜想假設是進行實驗探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學生只有獨立思考,合理猜想假設,實驗探究的目標才能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想象,敢于想、能夠想、善于想。通過教師有效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觀察現(xiàn)象,進行討論反思,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容易地記住結(jié)論,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增強實驗的創(chuàng)新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究的條件

          在現(xiàn)行的實驗中,許多實驗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只是實驗的旁觀者、結(jié)果的接受者,學生的思維被牢牢束縛,不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同時,由于思考的被動性,對于部分實驗細節(jié)無法全面感知,準確描述,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創(chuàng)新實驗,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驗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促進學生的動手與動腦相結(jié)合,大膽質(zhì)疑,發(fā)散思維。如:教學“燃燒的條件”時,可將課本的實驗改為分別將少量白磷裝入兩支試管中,然后向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冷水,向另一支試管中加入相同質(zhì)量的60℃左右的溫熱水,觀察現(xiàn)象;再分別對準兩支試管的白磷通入氧氣,觀察現(xiàn)象。這樣通過實驗,分析比較不僅得出“燃燒的條件”的結(jié)論,而且使學生明白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下只要滿足燃燒的條件可燃物就會燃燒。

          四、創(chuàng)設必要的實驗情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在悄悄地轉(zhuǎn)變,課堂上不再大量灌輸權威性的結(jié)論,而是作為一個咨詢者、服務者和提問者,引導、組織學生“猜想”、“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通過親歷實驗過程,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令學生興趣盎然、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積極交流、積極合作、相互啟發(fā)的多種情境。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經(jīng)受磨煉,體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例如:化學課上,我出示了化肥廠生產(chǎn)的碳酸氫銨包裝袋,包裝袋上寫著“避免與堿混合使用”,我讓學生觀察標簽,問:“看了標簽,你有問題要問嗎?”學生紛紛舉手:“為什么碳酸氫銨不能與堿混合使用?”“難道銨態(tài)氮肥能與堿反應嗎?”緊接著,讓學生根據(jù)包裝袋上的信息合理假設,然后引導學生設計出具體的實驗方案,并對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評價,切實可行后我就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獲得結(jié)論,最后引領學生對探究過程、方法、結(jié)果進行及時反思,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豐富并完善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探究活動。如:教學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這一性質(zhì)時,教師提問:“是什么物質(zhì)使石蕊試液變成紅色?”然后讓學生討論,選擇最佳方案進行探究,最后得出結(jié)論。又如“探究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三種物質(zhì)在水中溶解時的溫度變化”,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探究方案,學生通過討論篩選出合理的方案進行實驗,最后歸納出“物質(zhì)溶解時伴隨有吸熱或放熱現(xiàn)?”的結(jié)論。

          五、變演示型實驗為學生設計操作型實驗,真正提高實驗技能

          教師要對探究的目標、方法、手段、過程做出總體安排,給學生一個實驗探究的明確思路。這樣,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探究,能極大地提高教學實效。要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教材、資料、網(wǎng)絡等資源,提出探究的問題。

          只有給學生提供發(fā)現(xiàn)探究的機會,才能更好地促進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強化。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演示型實驗為學生設計操作型實驗,提高學生實驗的自主性,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過程,使演示實驗變?yōu)樘骄啃?、設計型、科研型的實驗,強化學生的探究技能。例如:在驗證不同金屬活動性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先給出所需藥品和儀器,在教學中這樣安排:(1)學生自擬實驗方案驗證不同金屬的活動性不同。(2)學生詳細設計實驗操作過程。(3)師生討論、評價實驗。學生在實驗中,獨立探索、研究,雖然時間可能長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們的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這樣的實驗,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積極討論、設計、操作、探究,驗證自己的設想,結(jié)論的歸納總結(jié)水到渠成。

          六、用心設計探究性實驗習題,提高學生探究思維能力

          因為實驗方面的探究性學習會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習題只需要利用大腦的思維,避開實驗條件,利用已有知識,在大腦里形成探究步驟,在大腦里比較分析各種可能情況的利與弊,從而得到正確結(jié)論。它不僅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探究性思維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維品質(zhì),學會把握探究過程的脈絡,有利于提高在實際探究中更快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例如:在完成“鹽”的性質(zhì)教學之后,我給學生安排這樣一道習題:含氫氧化鋁和碳酸氫鈉的藥物都可以用來治療胃病,對于胃潰瘍患者使用含哪一種成分的胃藥更合適?學生通過思考、分析,比較、篩選,討論、交流,最后得出結(jié)論,雖然兩種物質(zhì)都能與胃酸反應,但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時有氣體生成,所以治療胃潰瘍不宜使用含碳酸氫鈉的藥物。

          通過實驗習題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更全面地對知識進行了分析和評價,大大開闊了思維境界,不僅培養(yǎng)了敢于探索的毅力和自信心,而且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

          篇6

                  一、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滲透環(huán)保意識  

                  初中化學教材中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比如向?qū)W生介紹溫室效應時,可利用教材113頁的閱讀《溫室效應》,結(jié)合86頁圖 5-9 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借助電腦動畫和視頻資料,讓學生觀察并意識到,隨著環(huán)境意識的增強,大家在切身感到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的同時,接觸了溫室效應的概念。師生共同分析溫室效應可能帶來的危害。在教學中介紹環(huán)保知識,讓學生既認識環(huán)境污染的重要性,又認識環(huán)境改造的可能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的同學紛紛立志為改造環(huán)境而刻苦學習化學。

                  二、結(jié)合化學實驗,強化環(huán)保意識 

                  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接觸到了許多化學藥品,體驗到了許多的化學變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此機會,使學生在體驗化學實驗的時候,體驗環(huán)保,強化環(huán)保意識。

                  1、利用藥品的貯存方法,規(guī)范化體驗環(huán)保。如易揮發(fā)的濃硝酸、濃鹽酸等要封閉貯存;對大多數(shù)有機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專柜避光保存;對劇如汞、白磷等用專柜上鎖保存,定期檢查貯存情況。

                  2、演示實驗中強調(diào)尾氣的吸收處理,體驗環(huán)保。如在講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時一定要通過演示實驗講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氣體不允許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強調(diào)尾氣吸收的重要性,使學生深深認識到只要涉及氣體的排放問題就應考慮尾氣處理。

                  3、規(guī)范實驗操作使實驗在嚴密的情況下進行,體驗環(huán)保。化學實驗中,師生都要接觸有害物質(zhì)和無害物質(zhì),在實驗中也會聞到有害和無害氣體。因此,必須指導學生要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各種實驗。嚴格教育學生規(guī)范操作,正確地聞氣體、取藥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蓋瓶蓋、放置試劑、取藥品的各種工具的選用,取用藥品量的多少都要向?qū)W生交代清楚。改進實驗方法,設計合理的實驗裝置。盡量采用封閉措施,減少師生被動接受有毒有害氣體的污染。實驗結(jié)束后,處理化學廢物和實驗中產(chǎn)生的廢氣。把儀器洗滌干凈放回原處,擦洗干凈實驗桌面,這些都要認真細致指導,使實驗活動從始至終成為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的課堂。 

                  4、實驗微型化,防止使用過量藥品實驗體驗。目前在常規(guī)實驗中,藥品用量較多不僅造成浪費,還污染環(huán)境。因此,在實驗中,用玻璃管彎制各種可加熱的替代實驗儀器、安培瓶、點滴版等進行微型系列實驗。這種方法藥品用量少、反應產(chǎn)物少、操作安全,實驗不會造成危險,對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較輕。同時也達到了實驗的目的。如硝酸銀溶液和稀鹽酸的反應,要求學生不用試管做實驗,而是改用點滴版,實驗時只需取一滴稀鹽酸在孔穴處,在取一滴硝酸銀溶液滴在孔穴處,立即可見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取一滴稀硝酸滴入沉淀中,沉淀不溶解。通過實驗學生很容易得出結(jié)論:稀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操作中不僅收到良好的實驗效果,而且把化學實驗與環(huán)境教育有機結(jié)合、滲透,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三、結(jié)合生活實際,培育環(huán)保行動 

                  1、專題講座。對教材中講得少而對環(huán)保具有重大意義的內(nèi)容,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向?qū)W生介紹,如針對有的學生認為環(huán)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業(yè)生產(chǎn)造成的,與自身沒有太大的關系的觀念??膳e辦《家庭生活與環(huán)保污染》講座,實際研究表明:工業(yè)污染占污染的41%,家庭污染占59%。據(jù)有關專家統(tǒng)計,一個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kg垃圾,5個不可降解的塑料袋,2-3個一次性飯盒;一個人因洗發(fā)、洗澡、洗衣服等等一天平均制造200升廢水在污染著河流、大海和土壤;一個人每天平均用20克的化學用品在污染著環(huán)境??梢姯h(huán)境保護不止是國家、環(huán)保部門的事,每個人都應從家庭污染出發(fā)保護環(huán)境。通過這些信息的傳遞,使學生感到自身在制造污染破壞環(huán)境,都多么可怕又多么可悲,要從自身做起,節(jié)約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學用品,減少污染保護環(huán)境而改變生活習慣。

                  2、課外實驗。積極利用課外實驗配合課堂教學,開展環(huán)保教育。“河水、雨水酸堿性的檢測”“模擬水體受硝酸汞、硫酸銅等污染的檢測及危害”“干電池的收回和利用”等,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既鍛煉動手能力,又強化環(huán)保意識。

          篇7

          初中階段是學生們成長的關鍵階段,更是其發(fā)展、鍛煉自身思維的重要階段,而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們自身對于學習內(nèi)容的感興趣程度、智力發(fā)展水平、理解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客觀差異,這種差異也直接造成了學生攝取初中物理知識時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的教學局面。差異化教學是一種以“因材施教,個性發(fā)展”為主要理念的一種教學思路,教師在具體的知識教學過程中充分根據(jù)學生之間存在的客觀差異、個體差異、群體差異情況而開展針對性教學,一方面能夠有效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初中物理知識教學效率的提升[1]。在下文中,筆者則基于自身多年教學經(jīng)驗,具體分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差異化教學的實踐與應用,旨在為廣大教學同仁提供參考思路。

          1正視學生客觀差異

          不同的學生在接觸新鮮事物時會有著不一樣的想法,進一步的,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事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感興趣程度與吸引力也是不盡相同的,而這種不同的個體差別也直接決定了學生們在學習新知識時會有著不同的學習效果。這一情況則提示教師,在開展具體的初中物理教學活動時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情況。初中物理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以及抽象性都相對較強的學科,而學生們的智力差異、學習動機差異、興趣差異等都會影響他們自身物理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們的這種認知差異做好相應的課程導入工作,在課堂開始之前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方式幫助他們都能夠融入到物理知識點的學習當中[2]。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大氣壓強”的相關內(nèi)容時,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壓強這一看不見、摸不清的知識點,可以先進行“易拉罐變形”的小實驗,并引導學生們在面對直觀實驗結(jié)果的前提下思考“壓強”與“變形”之間的聯(lián)系與因果關系。此時,不僅學生們的注意力會被實驗現(xiàn)象所吸引,在教師的引導下,無論是已經(jīng)預習過、沒預習過或者是思考深入、只停留在現(xiàn)象表面的學生都能夠圍繞大氣壓強的現(xiàn)象與規(guī)律進行探究,課堂教學效果也將進一步提升。

          2確定差異化目標

          充分認識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并正視這種差異后,教師則應當根據(jù)學生們的這種差異情況為其制定好不同的學習目標。在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上,教師的備課工作都過于忽視“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制定了一套全班相同的學習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所制定的目標無法滿足優(yōu)等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對于后進生而言,這一目標又難以達到。但若教師能夠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制定差異化目標,這一尷尬的備課、教學情況也會迎刃而解。確定差異化目標就是要結(jié)合不同能力水平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學習水平進行針對化教學,從而讓所有的學生得到共同提高。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滑輪”的相關知識時,則可以針對班上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其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注重強調(diào)應當掌握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工作原理,且能夠明確區(qū)分,了解兩種滑輪之間的異同點;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則應當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同時引導其思考兩種滑輪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與應用;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鼓勵其發(fā)散思維,如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滑輪組組裝,能夠合理改變滑輪組滑輪結(jié)構使其交替工作使用等。如此一來,差異化的學習目標設計,在滿足學生個體與群體差異化學習需求的同時真正做到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3]。

          3開展差異化教學

          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所要教學的內(nèi)容與學生們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進行有機結(jié)合,根據(jù)具體地課程設置差異化的教學模式,而不是一味地運用教授法、練習法、課堂交流法等進行“慣性知識講解”。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在課堂上為學生們進行示范,如撥動一把放置在課桌上的直尺一端,通過震動使其發(fā)出聲音,使得學生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聲音是由震動產(chǎn)生的”這一知識點;在指導學生理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這一內(nèi)容時,又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次性紙杯、魚線等工具進行傳聲筒的制作,使得學生們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真切、生動地理解教材中生硬的文字敘述??偠灾?,開展差異化教學就是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們不同的思維方式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因為這不但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讓所有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布置差異性作業(yè)

          在課堂作業(yè)、課外作業(yè)的布置方面,教師也應當遵循差異化教學原則。作業(yè)是檢驗學生們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時,教師布置作業(yè)的目的也是為了更進一步幫助學生對課堂所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加深與鞏固。教師布置差異性作業(yè),應當首要考慮所布置的作業(yè)是否具有較高質(zhì)量,且不流于形式,作業(yè)內(nèi)容應當具有一定的層次,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基礎差異、認知能力差異等情況,切不能讓學生把作業(yè)當成一種負擔,更不可因難度太小使得學生感到作業(yè)無用。而學生們完成差異性作業(yè),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了解自身的知識點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當前的作業(yè)完成情況而為自身樹立后續(xù)的努力方向。從整體上說,教師為學生們布置有差異性的作業(yè)對于培養(yǎng)與發(fā)展他們的思維水平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5注重差異化評價

          篇8

          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展事業(yè)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人生觀為他們終生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梢娏私馐澜绾椭形鞣轿幕町悓τ谟⒄Z學習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多年的英語教學,筆者就初中英語教學中涉及到的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了分析,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比喻用語

          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段。日常生活中,常借用動物或顏色的特征來形容人之特性的詞語。但這類比喻往往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著不同含義,在英語中dog(狗),如You are a luck dog .則譯為你可真是個幸運兒。

          二、打招呼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于問“上哪兒去”(Where are you going?)“吃飯了嗎?”(Have you eaten yet? ).英美國家的人可能會茫然、困惑,有時可能引起誤解,甚至認為你要請吃飯。

          三、寒喧

          中國人見人很喜歡問“你多大了?”、“結(jié)婚了嗎?”。但英美國家人們認為年紀、地址、工作單位、收入、婚姻、家庭狀況、信仰等話題屬于個人隱私范疇,忌諱別人問及。他們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活動為話題。

          四、稱呼

          中國人在稱呼別人時經(jīng)常會加上頭銜,比如XX主任、XX經(jīng)理等。而英美國家的人不管年紀小、職位高低通常都是直呼其名。在稱呼老師時很多中國學生喜歡用Teacher XX,但在西方國家老師通常被稱為Mr.、Mrs、或Miss。

          五、感謝和答謝

          在中國一般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系上有了距離,而在英美國家“Thank you”,幾乎用于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準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jié)。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時(Would you like some thing to eat/drink?)通常習慣于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習慣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說“No thanks”。還有就是在英美國家人們面對其他人的表揚和贊美時往往會大方的用一句“Thank you”來答復,與之相反中國人面對這種情況就表現(xiàn)的謙虛多了,往往會說“哪里,哪里。”

          六、節(jié)日

          中西方有許多共同的節(jié)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獨特節(jié)日。中國和英美國家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xiàn)在節(jié)日上,英美國家有Valentine’s Day (情人節(jié))、April Fool’s (愚人節(jié))、Thanksgiving Day (感恩節(jié))和Christmas Day (圣誕節(jié))等。中西方節(jié)日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這在我們的教材中有充分地體現(xiàn)。中國人和英美國家的人們在節(jié)日里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也表現(xiàn)出不同態(tài)度,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xiàn)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當面不打開,如果當面打開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貪財”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七、日常習慣

          在日常習慣中,中西方文化差異是主觀因素造成的,如西方神話中天有七重,而東方文化中天有九重。很多翻譯家未考慮這一差異,把詩詞“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直上重霄九”中的“重霄九”譯為“the ninth heaven”。漢英差異更多的是約定俗成的表達法。例如,漢語中說“三思而行”,而英語中為think twice;漢語中說“亂七八糟”,英語中為at sixes and sevens;漢語中說“成千上萬”,英語中為tens of thousands或thousands upon thousands;漢語中說“水深火熱”,英語中只有in deep water. 最容易忽視的是一些常用詞語的語序問題。漢語中說“文藝界”,而英語中為art and literary circle;漢語中說“高新技術”,而英語中為new and high technology;漢語中說“中小學”,而英語中為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漢語中說“田徑項目”,而英語中為track and field events.這些例子幾乎可以對號入座,只是順序不同,因此更容易出錯。

          此外,還有思維習慣的差異。漢語中主動語態(tài)使用頻繁,而習慣于客體思維的西方人卻常把觀察或敘述的視點放在行為,動作的結(jié)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為句子的主語,因此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使用廣泛,翻譯時,應該根據(jù)語義邏輯改換或增添句子的主語,相應調(diào)整句子語態(tài),以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如: (他們) 結(jié)婚六年沒有兒子,然而妻子卻出人意料地給丈夫生了一對雙胞胎。翻譯為英文為:After six years of married childlessness, the father was suddenly presented by his wife with a pair of twins.

          八、結(jié)束語

          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具體的語言知識,還要把語言知識的學習與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大背景相結(jié)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交際能力和文化內(nèi)涵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學習相得益彰,互為補充,得到全面提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英語交際的過程中領會中西文化差異,從而更好的學習英語知識,達到學習地道英語的教學目的。

          篇9

          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接引起學生思維的興趣,對老師按課堂預設進行教學活動達成教學目標起著十分有效的導向作用。從因材施教的原則出發(fā),課堂提問以人為本的教學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設計問題的層次性

          按問題的難易程度提問不同的學生,特別要注意的是當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對于學生樹立信心非常重要。對于在學習上無優(yōu)勢的學生來說,如果老師在提問中再不給他們以信心和機會,不使他們?nèi)计鹣M幕鹧?那么,這些學生有可能從此對你所教的學科喪失信心,這就是我們科任教師教學的失誤和失敗,是可悲的。

          2.注意所提問題的啟發(fā)性

          提問的藝術性能體現(xiàn)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問題在什么時候問,如何問,都有講究,問題是否貼近學生知識結(jié)構,能否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有哪些困難,是否還要作些鋪墊或提示等等都要在設計問題時充分考慮,千萬不能在學生沒搞清題意,回答問題語無倫次的時候大聲批評和訓斥,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引起師生關系緊張。

          3.注意適時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鼓勵性評價。

          課堂上老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經(jīng)常要當場評價,而當問題回答得又不令人滿意時,老師應當先表揚學生大膽回答問題的勇氣和積極性,給回答問題的學生以鼓勵,同時肯定回答問題中正確的方面,然后再指出回答中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借以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以人為本激發(fā)學生勇于提出問題

          學貴在思,思源于疑,初三學生剛接觸化學,十分好奇,剛開始時經(jīng)常會提出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給予鼓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向老師提問的學生和提出的問題明顯減少,這中間除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問題的思考趨于成熟外,還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性格內(nèi)向,靦腆,怕開口向老師提問;愛面子,怕提了簡單的問題引起老師的反感和同學的嘲笑;缺乏進取心和鉆研精神,基礎較好,老師講的基本上都能聽懂,沒什么問題可提;怕老師厭煩,認為要提的問題今后不一定能考到,省點心算了。

          面對上述障礙,我們首先要在全體學生中間做好發(fā)動工作,提出“不善于提問的學生不是會學習的學生”,“提問是學習走向成功的一半”等口號,鼓勵和發(fā)動學生向老師大膽提問,對于膽小、靦腆的學生,任課教師應主動接近他們,給他們壯膽,打消顧慮;其次對于那些經(jīng)常提問的學生給予全班公開表揚,給他們的平時成績加分獎勵,對于從不提問的學生,給予善意的批評和鼓勵。這樣以來,我想學生的學習熱情一定會高漲起來,提問的學生一定會明顯增多,班級的學習和探究氣氛很濃。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精選一些學生所提出的好問題供大家欣賞和思考。

          三、實驗教學中以人為本會事半功倍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化學實驗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實驗態(tài)度和科學探究精神,是化學教師教書育人、落實素質(zhì)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一次化學實驗課上,一位聰明好動的男生,用較少的時間完成了該節(jié)課的基本任務,然后,他隨意地將不同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我看到之后馬上走向那位學生,他見我走過去馬上停止了亂動,臉上的表情緊張害怕,等待教師的嚴厲批評。那天我一改常態(tài)和藹的對他說:“化學試劑間的許多反應我們還沒有學習到,有些物質(zhì)間反應后能產(chǎn)生大量熱,而有些物質(zhì)間反應后能產(chǎn)生有毒氣體等等。你想動手做一些探究性實驗是好事,但必須有選擇性地選取試劑。這樣吧,給你布置一道課外習題,請你用實驗證明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瓶口的白色固體不是氫氧化鈉而是其他物質(zhì),方法越多越好。”在老師的信任與鼓勵下,他開始了實驗,并運用不同的方法證明這白色固體是碳酸鈉。課后,他到辦公室向我承認錯誤說:“老師,你為什么不批評我,而是讓我繼續(xù)做探究實驗呢,以后,我會認真上化學課的,認真完成作業(yè),爭取期末考試考出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答你的。”學生的一番話,使我觸動很大,老師和學生之間是有感情的,老師并不能一味批評學生,有時應該研究一下學生的學習心理。教學中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這樣會事半功倍。

          學生實驗之后,能否把實驗用品放整齊,把玻璃儀器刷干凈,認真做好桌面整理工作,這不僅關系到實驗室的面貌整潔,而且反映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對于那些清理工作比較馬虎的同學,我認為我們不應該采用老師批評,甚至體罰的方法來強制學生做好這項工作,而應該采用人性化理念,采用讓學生到整理比較好的小組參觀一下,然后談感受,集思廣益。同時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使全班同學清醒地認識到,在實驗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都應認真思考,規(guī)范訓練,一絲不茍,從而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實驗態(tài)度和良好的習慣。這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10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無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zhuǎn)變?yōu)榉€(wěn)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fā)展和形成,結(jié)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xiàn)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zhì)的組成、結(jié)構和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他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fā)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jié)里一下就出現(xiàn)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jīng)常提問檢查。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nèi)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nèi)空氣排凈后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yōu)榧t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后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jīng)演示講解后,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準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么。

          另外我們還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于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fā)興趣著眼,訓練發(fā)現(xiàn)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后,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借助于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fā)展。

          2 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xiàn)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zhì)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nèi)向?qū)W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jié)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激發(fā)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nèi)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nèi)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chuàng)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

          篇11

          一、環(huán)保教育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在中學各主要學科中,與環(huán)境問題關系最為密切。人們的衣食住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均離不開化學。而環(huán)境污染大多直接或間接地與化學品有關聯(lián),如湖泊的酸化、土壤的鹽堿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局部地區(qū)發(fā)生光化學煙霧、有毒有害固體廢棄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環(huán)境污染很多都需要依靠化學方法來治理。

          教育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解決環(huán)境問題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應從教育入手。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以及提高學生解決環(huán)保問題的能力是很有必要性的。

          二、環(huán)保教育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實施的建議

          1.將環(huán)保教育的思想內(nèi)化于化學實驗室管理的各項規(guī)章制

          度中

          化學實驗室中應配備儲存廢固體、廢液體的有蓋容器,實驗中所產(chǎn)生的對環(huán)境有污染的廢固和廢液應分類倒入指定容器存儲。實驗員應定期對廢渣、廢液容器和通風、排風設備進行檢查、清理以保證“三廢”(廢水、廢渣、廢氣)處理的實施等。

          2.引進先進實驗設備,建造“環(huán)保型”化學實驗室

          在學校條件允許范圍內(nèi),購置“環(huán)保型”的實驗室設備。如CX—301A型化學實驗室及通風裝置成套設備:該設備排水出口有廢水處理器,總出風口裝有空氣過濾器,使排水、排風達到國家環(huán)保標準。實驗室中還可用可調(diào)節(jié)的電熱套代替?zhèn)鹘y(tǒng)的酒精燈,這樣不僅能大大縮短實驗的時間,還可不使用工業(yè)酒精,能更好地控制溫度,真正達到環(huán)保節(jié)能的效果。

          可以說,環(huán)保型實驗裝置不僅能達到環(huán)保節(jié)能的目的,還能提高實驗效率,從而建造一個“環(huán)保型”化學實驗室。

          3.上好學生第一次實驗課,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實驗操作,養(yǎng)成環(huán)保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在第一堂課就狠抓學生的規(guī)范實驗操作,增強環(huán)保觀念特別重要。對第一次上實驗課的班級,實驗指導教師需向?qū)W生介紹實驗室概況,宣講實驗守則以及實驗室有關規(guī)章制度,同時教導學生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老師要走入學生中為其指導實驗操作,糾正其錯誤動作,在糾正錯誤時向?qū)W生分析、說明原理,使學生認識錯誤操作可能發(fā)生的危害,解決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求其改正錯誤動作,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正確操作的習慣和熟練的技巧。否則,學生會帶著這些不良習慣進入下一個實驗課程,那時改正起來會更加困難。

          4.減少實驗藥品用量或降低溶液的濃度,從而減少環(huán)境污染

          在保證得到有效實驗信息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減少藥品用量,轉(zhuǎn)變學生做實驗取藥品時多多益善的心理,使學生懂得,藥品用量不當,不僅會影響實驗效果,還會造成自身的傷害。課本上一些較模糊的量,教師應先預做,獲得最低藥品用量比例,以給學生明確的量化概念。例如,KSCN與FeCl3的顏色反應,滴加1滴KSCN顏色就很明顯,因KSCN有毒,減少KSCN的用量也就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在草酸與KMnO4的反應實驗中,加入KMnO4的量要少,這樣KMnO4褪色快,現(xiàn)象明顯;溴水與苯酚的反應,只要各加一滴,顏色就十分明顯,這樣既達到了實驗效果,節(jié)約了藥品,又可防止有害氣體的過多排放,減少污染;對做溶液之間反應的實驗,給學生準備小試管,可從反應器上來控制用量。高中教材化學平衡實驗中K2CrO7的濃度可由0.1 mol/L降至0.01 mol/L,KSCN的濃度可由0.01mol/L降至0.001 mol/L,NaOH的濃度可由6 mol/L減少到1 mol/L。

          5.將實驗產(chǎn)物綠色化處理,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保護環(huán)境的習慣

          課本中如,SO2制備實驗中產(chǎn)生的多余SO2有毒氣體或氯氣制備產(chǎn)生的HCl氣體等酸性氣體可用堿液如NaOH溶液進行回收;對銀鏡反應實驗中產(chǎn)生的銀用濃硝酸進行處理后,回收重金屬鹽AgNO3;廢甲苯用2%~5%鹽酸洗滌,至水溶液層不帶顏色,再用水洗1~2次,將水分離后,用氯化鈣分餾,收集110.62℃餾分。而對于無法利用的廢棄物,應指導學生放到指定地點,由化學實驗老師統(tǒng)一處理。

          6.將現(xiàn)代化信息教學技術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中

          中學化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危險的或需時間較長的或難以實現(xiàn)的實驗。如氯氣的制備,污染大,存在危險性,所需時間也較長,于是存在不少教師將其省略不做的現(xiàn)象。而這個實驗非常重要,是高中化學學習氣體制備的第一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途徑,就可利用錄像技術進行演示,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為什么這樣操作”更能學到正確的操作,且避免了氯氣的毒性。可以說,現(xiàn)代化信息教學技術的應用對環(huán)境保護、增強學生環(huán)保意識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7.在實驗教學中將教材的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滲透環(huán)保教育

          課本如初中講到空氣的成分時可介紹大氣污染物及大氣污染對我們?nèi)梭w的危害,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當講到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可介紹溫室效應給人類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負面影響。高中教材中《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硫和氮的氧化物》等章節(jié)中涉及與生活環(huán)境相關的知識,應盡可能地結(jié)合當?shù)貙嶋H情況加以分析,使學生意識到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增強環(huán)保觀念。

          8.給學生傳遞最新的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知識和信息

          教師可在校園中通過講座、宣傳欄等方式宣傳環(huán)保教育;在課堂中將最新的環(huán)保教育的發(fā)展動態(tài)準確及時地傳遞給學生,以增強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使學生更好地在以后的生活中將環(huán)保付諸行動中。

          中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在環(huán)境問題日趨嚴重的今天,提高中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任重而道遠!作為化學教師,應將化學教材中有關環(huán)保教育的內(nèi)容因地制宜地聯(lián)系實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突出中學生的環(huán)保教育工作,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中學生在以后走入社會后能為環(huán)保事業(yè)做出較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戴樹桂.環(huán)境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