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9:04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電子科學與技術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語
種:
開
本:
國際刊號:1007-7820
國內刊號:61-1291/TN
郵發(fā)代號:
發(fā)行范圍:
創(chuàng)刊時間:1987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電子科技》(ISSN 1007-7820,CN 61-1291/TN)雜志是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主辦、信息產業(yè)部主管的技術性刊物,創(chuàng)刊于1987年,月刊,大16開本,88頁碼,面向國內外公開發(fā)行。主要刊載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及其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信息、綜述和技術論文等。 主要欄目:電子?電路、協議?算法及仿真、圖像?編碼與軟件、保密及網絡安全、實用技術、綜述、動態(tài)信息等。 《電子科技》雜志,辦刊宗旨在于活躍學術氛圍,加強學術交流,推動電子科技水平的提高與發(fā)展,為多出人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服務。在現代電子科學技術已成為先導技術的今天,本刊的創(chuàng)辦為電子科技信息專業(yè)領域的研究人員、高校師生等提供了一個學術成果交流和展示的平臺。 本刊報導內容及時、可讀性強、讀者對象主要是電子領域中的中級以上科技人員及高等院校電子專業(yè)的教師、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并適于科技管理與決策人員閱讀參考。
主要欄目:
技術論文
實用技巧
1988年6月,歐陽征標到深圳大學任教,現任深圳大學太赫茲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固態(tài)光子實驗室主任等職,長期從事光子晶體的理論及相關光子器件的開發(fā)研究。
近年來,在光子晶體研究領域,他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光子晶體全光邏輯門和全光半加器等邏輯光路;他還提出了一類光子晶體磁光環(huán)行器、單TM模工作的磁性材料Bragg光纖結構、寬禁帶全角度反射器結構以及正入射情況下超窄頻帶、超窄角度單偏振濾波器結構等。他發(fā)現了光子晶體諧振腔的模式分類特性和復周期光子晶體中的密集多通道濾波特性。他提出的二維FIBONACCI光子晶體的概念,從理論和實驗上證實了該光子晶體存在較大的光子禁帶。
關鍵詞: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集成電路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
Key word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IC technology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3-0223-01
1 信息時代需要優(yōu)秀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人才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具有多學科滲透、應用性強、主要服務于IC行業(yè)等鮮明特點。能夠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fā)、應用和管理的高級人才。目前國內開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學校有:天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幾十所學校。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對集成電路工藝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術和基本器件有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yè)課打下基礎。主要研究氧化、擴散和離子注入等相關技術。使學生掌握光刻、刻蝕和蒸發(fā)濺射等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技術,對集成電路工藝學有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和了解。
2 我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本科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該專業(yè)畢業(yè)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①掌握信息科學、電子學和計算機科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②微電子技術系統(tǒng)及其決策支持與安全防護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和研制技術;③具有使用計算機和儀器設備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④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集成電路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3.1 集成電路工藝學的內涵 集成電路工藝學是利用研磨、拋光、氧化、擴散、光刻、外延生長、蒸發(fā)等一整套平面工藝技術,在一小塊硅單晶片上同時制造晶體管、二極管、電阻和電容等元件,并且采用一定的隔離技術使各元件在電性能上互相隔離。然后在硅片表面蒸發(fā)鋁層并用光刻技術刻蝕成互連圖形,使元件按需要互連成完整電路,制成半導體單片集成電路。隨著單片集成電路從小、中規(guī)模發(fā)展到大規(guī)模、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平面工藝技術也隨之得到發(fā)展。例如,擴散摻雜改用離子注入摻雜工藝;紫外光常規(guī)光刻發(fā)展到一整套微細加工技術,如采用電子束曝光制版、等離子刻蝕、反應離子銑等;外延生長又采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術;采用化學汽相淀積工藝制造多晶硅、二氧化硅和表面鈍化薄膜;互連細線除采用鋁或金以外,還采用了化學汽相淀積重摻雜多晶硅薄膜和貴金屬硅化物薄膜,以及多層互連結構等工藝。
3.2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集成電路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3.2.1 教學內容 ①授課體系和重點;課程根據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方向的學生培養(yǎng)要求,著重從硅工藝的角度出發(fā),理論方面力求清楚易懂,闡述微電子學基礎、半導體物理基礎、光電現象和光電效應,重點介紹常用工藝原理、特性和參數。為了更好的運用硅基器件,對各類器件的電路也作了詳細的分析,同時給出實際應用系統(tǒng)舉例。②所講授的知識要緊跟科學發(fā)展前沿;集成電路工藝學教科書對于迅猛發(fā)展的集成電路工藝學來說,既是基本的,又是滯后的,教師授課時如果按教材講解,往往會帶來知識陳舊、講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的后果,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刪掉一些陳舊過時的內容,及時補充和更新教學內容,增添一些現代集成電路工藝學的前沿知識,特別是體現本學科專業(yè)特色的一些前沿知識,從而緊跟集成電路工藝學的前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索和求真的空間。③注重課程與專業(yè)應用領域間的聯系;專業(yè)課可理解為某一學科的基礎課程,是通向學科廣闊領域的橋梁。它的基本功能是引導學生明確學科專業(yè)發(fā)展方向,使其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能自如的在該學科專業(yè)的深度和廣度上鉆研、拓展。因此在講授課程各部分內容時,電子科學專業(yè)的應用領域緊密相連。例如針對硅片生產應用領域,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可適當加入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的應用熱點以及在IC行業(yè)中的應用等方面的內容,使該專業(yè)的學生了解所學課程內容在該領域的應用、研究熱點及發(fā)展前景。
3.2.2 教學方法 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各種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教學,例如投影、幻燈、錄像等多媒體資料,充分發(fā)揮其信息容量大、方便快捷、形象直觀、教學效率高的優(yōu)勢。這樣使用這些教學工具,既使教師能方便清楚地講授專業(yè)課中的各種圖片資料內容,又省去了教師課堂現場作圖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能講授更多的內容,提高了講課的信息量。因此教師要積極制作教學課件、開發(fā)利用網絡上豐富的信息資源,下載適合學生閱讀的科研論文,并推薦給學生參考。這是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自學意識和科研意識的有效方法。②采用講座與講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進行基礎理論教學的適當時機,安排集成電路方面科技知識的專題講座,穿插現代集成電路科技知識,使學生既強化基礎理論訓練,又熟悉了解較多的現代集成電路科技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意識。
3.2.3 教學目標 在集成電路課程改革中,把教學目標從以科學知識教育為主轉變?yōu)閷崿F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培養(yǎng)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思索、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的21世紀新型人才。長期以來,我國大學文、理、工分校,存在著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脫離,造成理工科生的人文文化知識和文科生的科學常識知之甚少。針對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工科學生,應在進行科學知識教育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其人文精神,例如在講解集成電路課程中的科學概念、原理、方法時可提到發(fā)現科學規(guī)律的動機,提到科學家如何通過艱苦的努力甚至犧牲生命取得創(chuàng)新,以及這些成果的應用對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等,從而使之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自然的而不是勉強的人文教育。
課程創(chuàng)新點
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西電科大“編譯原理”課程組已建立起了較完整的教學體系,包括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反映本課程水平的自編教材及先進的教學實踐環(huán)境,其特色和創(chuàng)新點概述如下:
1)堅持教學科研并重,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課程組成員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十幾年來先后主持與承擔國防預研、國防預研基金、橫向科研課題等十余項,發(fā)表學術與教學研究論文20余篇。這些課題所研究內容大部分是編譯領域的核心技術,科研成果水平在國內高校同行中處于領先地位。豐富的科研積累為教學的實施與改革提供了充足的養(yǎng)分。
課程組能夠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到本課程的教學中,同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極大地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了“編譯原理”課程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同時,通過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形成了一支學術造詣高、知識與年齡結構合理、勇于改革且團結協作的課程梯隊。
2)重視實驗教學研究與改革,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素質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是一個實踐性要求很高的專業(yè),而“編譯原理”是本專業(yè)中對軟件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要求更高的課程?!熬幾g原理”開設了獨立的綜合實驗“函數繪圖語言解釋器構造”,其中的三個實驗子系統(tǒng)“詞法分析器構造”、“語法分析器構造”、“語法制導翻譯圖形繪制”有機連為一體,反映了“編譯原理”課程的核心技術和實驗水平,充實了理論教學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科研素質。
我們還根據國內教學條件的實際情況,在所承擔的科研項目工作基礎上,于1993年自主研制開發(fā)了在微機和DOS/Windows環(huán)境下的詞法分析器生成器XDFLEX和語法分析器生成器XDYACC(它們是與編譯器構造領域中最具影響且被廣泛使用的、Unix環(huán)境下的詞法分析器生成器Lex和語法分析器生成器Yacc兼容的軟件,其中XD是我校英文縮寫),當時在國內是首創(chuàng)。1996年,我們又對XDFLEX進行了改造,增加了漢字識別的自動生成,并重新命名為XDCFLEX。至此,XDCFLEX/ XDYACC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與科研兼顧的編譯器編寫工具(放在我校網站上供自由下載)。此工具不但提高了我校學生的上機實習水平和“編譯原理”課程實驗室建設的水平,同時也被國內多所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以及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使用,提高了我?!熬幾g原理”課程在國內的地位。
課程建設的實施辦法
1)明確目標,合理安排。根據課程組的現有條件,制定合理的建設目標和課程質量標準,提出師資隊伍建設規(guī)劃以及教學過程、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依靠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明確職責,分級建設,責任到人。
2)樹立課程整體優(yōu)化的觀念。在明確課程建設目標的前提下,解決相關課程之間的配合和銜接問題,推進“模塊課程”或“系列課程”的整體優(yōu)化,將課程建設放在專業(yè)建設和培養(yǎng)模式中進行優(yōu)化設計。
3)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開展教學改革與研究。課程建設應形成合理、優(yōu)化的專業(yè)教師梯隊,以高層次、高學歷教師為主體,教師隊伍中高、中、初級職稱比例合適,課程負責人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課程組有計劃地經常開展教研活動,加強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保證每年有一定的教學改革項目或教研項目立項和教學改革成果。
4)加強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手段。一方面采用國內現有的先進教材和精品教材,另一方面根據學院自身的現有條件和專業(yè)特點組織教師自編部分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和特色的教材。同時制作、收集和整理電子教材、課件以及教輔材料,逐步形成立體化教材體系。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特點,采用多媒體教學,建立教學網站,實現網上教學輔導。
5)建立健全學生評價、教師同行聽課和教學督導組聽課機制,逐步完善教學質量監(jiān)控和評估體系,確保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6)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承擔精品課程建設任務并作出突出貢獻的課程負責人及骨干教師在評獎、評優(yōu)、晉職等方面給予優(yōu)先考慮。
教材介紹
課程組曾經選用陳火旺院士的《編譯原理》(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編譯原理和技術》,經過長期積累,在總結二十多年教學經驗、科研與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由劉堅教授主編了《編譯原理基礎》教材。該教材及與其配套的教學輔助指導書《編譯原理基礎-習題與上機題解答》全面體現編譯原理的教學規(guī)律,內容新穎先進,獨創(chuàng)性、實用性好,教學適用性強。自2002年出版以來,已發(fā)行萬余冊,被若干高校選用,在相關科研技術人員中亦被廣泛使用。2005年《編譯原理基礎》被評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優(yōu)秀教材,同年,榮獲陜西省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
課程組教師
目前,“編譯原理”課程組由4名主講和3名專職輔導教師組成。
劉堅:1982年2月起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教,教授。主講本科生“編譯原理”、研究生“編譯原理與技術”等課程,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軟件理論與技術。主持“Ada軟件開發(fā)平臺技術”、“軟件系統(tǒng)安全故障模式分析”、“軟件安全模式”等課題的研究工作,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
龔杰民:1973年5月起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教,教授,研究方向為人機交互技術和軟件開發(fā)工具。主講“編譯原理”、“形式語言與自動機理論”、“C程序設計”、“PROLOG程序設計”、“人機交互技術與可靠性工程”等課程。長期從事編譯原理、形式語言與自動機、人機交互技術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發(fā)表教學研究及學術論文多篇,著有《C語言程序設計及其應用》、《標準C語言程序設計及應用》、《人機交互技術及可視化技術》、《人-計算機界面設計》(譯)等。主持的多項科研課題獲得省部級獎勵,其中,“觸摸屏電子筆”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主持的“液晶顯示器和等離子體顯示器的工效研究”課題成果已在日本使用。
方敏:1989年起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教,博士,教授。主講“編譯原理”、“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網絡”等課程,參加“聯合作戰(zhàn)態(tài)勢評估輔助決策模型研究”、“智能化多源數據融合”等課題的研究工作;編著教材“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撰寫論文多篇。
張淑平:1995年起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教,在讀博士生,副教授。主講“編譯原理”、“數據結構”等課程,西電科大 ACM/ICPC競賽基地教練, 參加“寬帶無線IP網絡安全體系結構”、“基于算法的容忍入侵檢測系統(tǒng)”等科研項目,著有“程序員教程”一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撰寫論文多篇。
張立勇:2001年起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教,在讀博士生,講師。主講“編譯原理”、“分布對象技術”、“算法設計與分析”等課程,參加“計算機軟件安全模式分析”等課題研究,擔任西電科大ACM/ICPC競賽隊教練。
胡圣明:2003年起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教,在讀博士生,講師。輔導“編譯原理”課程,主講“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參加《編譯原理基礎-習題與上機題解答》的編寫工作。參加“程序理解征挖掘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面向對象逆向工程工具研究”、“系統(tǒng)應用軟件逆向工程工具研究”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撰寫論文多篇。
[1]馮祺我國國產手機市場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2]劉玉松中國手機市場分析及國產手機營銷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3]陳博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現狀分析[J].中國市場,2013(1).
[4]李玉韜淺析摩托羅拉的戰(zhàn)略風險管理[J].財務與會計,2012(8).
[5]敏行聯想樂phone的戰(zhàn)略風險與定位關鍵[J].廣告主市場觀察,2010(5).
[作者簡介]劉曉紅(1989—),女,山東日照人,會計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實務。
附1:《對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的智能手機應用軟件界面設計的幾點探討》
參考文獻:
[1]楊東潤.數字媒體中的交互設計對用戶體驗的影響—以資訊類手機APP應用為例[J].傳謀,2015(12).
[2]林剛,張碧濤.基于互動裝置藝術的手機美圖APP品牌運動研究[J].今傳謀,2015(3).
[3]陸遠蓉.基于移動用戶體驗的APP設計[J].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14(8).
附2:《智能手機中傳感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魯建全,賈曉燕.傳感器在手機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2013(03).
[2]牛利.移動設備上的傳感分析[C].第十二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報告集,2014.
[3]中國儀器儀表行業(yè)學會網站:自主知識產權便攜式智能有害金屬電化學分析儀誕生[J].工業(yè)儀表與自動化裝置,2013(04).
[4]黃善洛等:基于Android平臺的便攜式痕量重金屬離子檢測儀的研制[J].分析化學,2015,43(07):1098-1103.
[5]王驥,王莜珍,任肖麗,沈玉利.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水污染監(jiān)測系統(tǒng)[J].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9,29(03):247-250.
[6]OFweek儀器儀表網內置傳感器將為智能手機應用帶來新的革命,2014.
[7]化學傳感器的研究背景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科學人,2015(18).
附3:《智能手機電源管理模塊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徐進.智能手機電源管理模塊和音頻模塊設計[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
[2]劉平.智能手機電源管理系統(tǒng)設計與故障分析方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3]陳熹,陳英,戚正偉.一種智能手機電源管理方案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8(09):80-82.
附4:《鎖屏Android智能手機的取證方法》
參考文獻
[1]戴明.手機取證及其電子證據獲取研究[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5(58).
[2]杜江.智能手機取證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69).
[3]趙毅.智能手機取證方法研究[J].取證技術,2016(59).
[4]劉歡.手機取證及具體分析研究[J].電腦技術,2016(123).
附5:《智能手機SD卡數據恢復初探》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陶榮,饒佳藝,嚴麗娜等.智能手機RS-MMC存儲卡數據恢復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2.20(17):180-182
[2]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實例(二)[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
[3]劉素花,龔德俊,徐永平等.SD卡在海洋數據存儲中的應用[J].海洋科學,2009.33(3):16-20
[4]李志強.常見硬盤數據損壞的類型及恢復方法[J].硅谷,2011.23:124-126
針對這種超限值的現象,研究設備的內部,抓出幾個較容易干擾的點,進行整改,最終將設備的輻射干擾降低到合格范圍內。
論文通過試驗、分析和整改,介紹了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和它的輻射干擾試驗的試驗方法,常見問題的解決對策,探討了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在輻射干擾測試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幾類方法。
【關鍵詞】電磁兼容;輻射干擾;極限值
1、設備介紹
1.1系統(tǒng)的介紹
系統(tǒng)模擬顯示了一個3行4列的大屏幕顯示系統(tǒng)[2]。
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的桌面為一個(1366*4)×(768*3)的高分辨率[3]的GPS信息地圖,該信息顯示可以通過多屏拼接控制器的本地硬盤系統(tǒng)直接運行或通過多屏拼接控制器的網絡抓屏處理方式運行顯示。
1.2設備特性
1.2.1可輕松接入多路信號
可以接受視頻(NTSC/PAL)信號以及高清晰度電視信號(HDTV)。
1.2.2內部畫面分割器
本產品內部畫面分割器可將輸入圖像進行分割,以達到組墻顯示整幅圖像的功能。
1.2.3高質量的畫面
高分辨率——WXGA:1366×768像素、無殘影、高對比度、高亮度、寬視角。
1.2.4方便簡單的安裝和維護
輕松會聚、符合幾何光學原理、長壽命。
1.2.5低功耗
單元最大總耗電量是300瓦。
1.2.6非??煽康目刂葡到y(tǒng)
本投影設備通過遙控器控制,也可經由RS-232端口通過計算機進行智能控制。
2、輻射干擾試驗
2.1輻射干擾的基本概念
輻射干擾[5](Radiated Emission):干擾源(待測物)藉由空氣(Free Space)之方式而干擾其他電子產品者。實際測試是利用天線于OATS測量待測物之輻射干擾。
2.2輻射干擾的測試架構
以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為例:
產品: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
依據標準:GB9254-2008 Class A;
極限值[6]:Class A
A級ITE 1GHz以下輻射限值
頻率范圍(MHz) 距離(m) 準峰值QP(dBμV/m)
30-230 10(3) 40(42.5)
230-1000 10(3) 47(43.9)
場地:Shielding Room詳如ANSI 63.4/CISPR 16,均須符合NSA量測;
EMI接收機:量測準峰值[7] (Quasi Peak)、平均值[8] (Average);
測試天線:Biconilog(Broad Band)一般適用頻率范圍: 20~2000MHz,常用于的EMI RE 1GHz以下的量測;
測試架構:待測物置于高80cm非導體桌面,可360度旋轉,接收天線置于距待測物3m/10m距離,高度可在1至4米間移動,量測待測物之最大輻射電場強度,以Quasi Peak(準峰值)為準,并應于水平及垂直極化方向各量測一次。
圖3 測試架構圖
3、輻射干擾試驗結果和解決方法
3.1輻射干擾試驗結果
圖4 30M-300M 垂直 測試圖
垂直試驗結果如圖所示,30M附近預留量較小,155M附近超極限值,垂直極化[9]不合格。
圖5 30M-300M 水平 測試圖
水平試驗結果如圖所示,除165M附近有超預留量外,其他均在6dB范圍以下,水平極化合格。
3.2輻射干擾試驗結果和對策研究
觀看測試圖水平圖基本合格,垂直圖存在超差,對垂直極化部分進行問題分析。依據[圖430M-300M垂直測試圖]:30M、84M、111M、155M附近均超極限值。
經過分析,超極限值的可能是多方面問題產生:
輸入電源線造成,輸入線過長,電源線未加屏蔽磁環(huán),造成30M附近較低頻的部分有超極限值。對策研究:將輸入電源線過長部分繞8字線,并將電源線上加磁環(huán)用扎線帶以固定。
設備外殼屏蔽部分有漏縫隙,設備外殼均為金屬材質,金屬材質可以屏蔽一定的電磁輻射,而部分設備外殼接縫不緊密,造成電磁場透過外殼屏蔽縫隙,而產生部分點超極限值。對策研究:觀察設備的外殼接縫部分,將不緊密部分,壓合緊密,部分漏縫部分,可剪適量大小的銅箔,從內側貼上。
內部的模塊傳輸到顯示屏的主信號線造成。對策研究:將主信號線靠近顯示屏一段加磁環(huán)并用扎線帶固定。
由于設備為拼接組合而成,設備的部分點位無法達到密合的效果,造成部分點位的極限值超差。對策研究:針對這部分特殊的點位,可以通過人體輔觸的辦法,即用手觸及產品的外部點位,觀察測試圖,如觸及部分點位,測試圖上曲線有明顯的下降,即刻記錄點位,對該點位進行接地或者接金屬部位處理,可貼銅箔加導電泡棉,如有加漆部分,可小面積打磨。
3.3整改后輻射干擾試驗結果
經過整改,對設備重新進行垂直極化的試驗,得到如下圖,試驗結果合格。
圖6 30M-300M 垂直 整改測試圖
4、總結
論文介紹了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并通過試驗模擬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在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輻射干擾,以數據為依據,對設備上所產生的超限值的電磁場進行研究,并將其消除。論文只是小批量的通過簡易的方式對設備進行整改,但根據整改后的效果可以大批量的運用在設備生產上。
隨著科技的進步,設備的功能將越來越多,集成部件和附加功能也隨之不斷增多,輻射干擾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對設備電子和機構設計的要求也就隨之加大,需要電子設計、機構設計等的共同努力來完成設備更好的功能實現和更好的符合標準要求。
參考文獻
[1]期刊:趙陽,顏偉,趙波,羅永超,李世錦.電路輻射干擾機理診斷與特性估計.電工技術學報,2010-10-26
[2]學位論文:李瑾.LED大屏幕顯示系統(tǒng)的視頻信息泄漏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06-01
[3]學位論文:.高分辨率遙感圖像分類技術研究.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6-04-01
[4]學位論文:劉鳳鵬.視頻信號轉換與光纖傳輸技術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01-01
[5]期刊:龐姬,楊中海,沈庚麟.30MHz~1000MHz電場輻射干擾測試中測量不確定度的評估方法.安全與電磁兼容,2004-06-26
[6]學位論文:周永軍.電磁場與生物體相互作用及安全性分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03-01
專業(yè)
考核課程
報名時間
報名方式
考核時間
實施單位
報名聯系電話
通信信息管理(專)
所有實驗
2018年3月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
(電子科技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406室,成都市一環(huán)路東一段240號)
2018年5月上旬
電子科技大學
自考辦
028-83202390
uestcedu.com/
電子技術(專)
所有實驗
計算機及應用(專)
所有實驗
機電一體化工程(專)
所有實驗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
所有實驗
機電一體化工程(本)
所有實驗
計算機及應用(本)
所有實驗
計算機網絡(本)
所有實驗
計算機信息管理(本)
所有實驗
工業(yè)工程(本)
所有實驗
機電一體化工程(本)
畢業(yè)設計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中上旬
工業(yè)工程(本)
畢業(yè)設計
計算機及應用(本)
畢業(yè)設計
計算機網絡(本)
畢業(yè)設計
計算機信息管理(本)
畢業(yè)設計
房屋建筑工程(專)
所有實踐課程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學校自考辦(西南交通大學遠程與繼續(xù)教育學院5408房間)
2018年3月中旬
西南交通大學自考辦
028-87600449
建筑工程(本)
所有實踐課程
環(huán)境藝術設計(本)
所有技術法考試
工程造價管理(本)
所有實踐課程
物流管理(本)
所有實踐課程
工程造價管理(專)
所有實踐課程
環(huán)境藝術設計(本)
畢業(yè)論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2018年3月下旬
建筑工程(本)
畢業(yè)論文
文化產業(yè)(本)
畢業(yè)論文
工程造價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學校自考辦(西南交通大學遠程與繼續(xù)教育學院5408房間)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交通大學自考辦
028-87600449
物流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電子商務(本)
畢業(yè)論文
英語(專)
英語(本)
聽力 、 口語
口譯與聽力
2018年3月1日至3月29日
網上報考
2018年4月21日
西華師大自考辦
內江師院自考辦
四川大學自考辦
西科大自考辦
sc.51100.net
028-82009200
國際貿易(本)
畢業(yè)論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四川大學
自考辦
51100.net
028-85412537
聯系人:邱老師
法律(本)
畢業(yè)論文
公共事業(yè)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行政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英語(本)
畢業(yè)論文
新聞學(本)
畢業(yè)論文
旅游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對外漢語(本)
畢業(yè)論文
中英合作商務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美術教育(專)
實踐課程
2018年6月
電話報名
2018年7月
護理學(專)
1、生化實驗2、病理實驗3、藥理實驗4、臨床實習5、生理實驗
2017年12月
網上報考
2018年3月至6月
人力資源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漢語言文學(本)
畢業(yè)論文
2017年11月
網上報考
2018年3月
四川師范大學自考辦
crjy.sicnu.edu.cn
028-84760759
數學教育(本)
畢業(yè)論文
漢語言文學教育(本)
畢業(yè)論文
物業(yè)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應用化學(本)
畢業(yè)論文
學前教育(本)
畢業(yè)論文
社會工作與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應用化學(本)
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
環(huán)境影響與評價
有機化學(二)
信器分析(一)
2018年3月9日
現場報名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四川師范大學自考辦
028-84760802
應用化學(專)
微生物學
無機化學(二)
分析儀器結構與維護
工業(yè)分析
食品理化檢驗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物業(yè)管理(本)
物業(yè)管理與實務(實踐)
2018年3月10日上午
028-84760255
學前教育(專)
幼兒教師實習指導(實踐)
028-84760713
學前教育(本)
幼兒教師教研指導(實踐)
教育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2017年12月30日之前
網上查詢細則,材料郵寄學校自考辦報名
2018年3月
成都師范學院自考辦
028-66054321
cdnu.edu.cn
會計(本)
畢業(yè)論文
2017年11月14日至11月24日
網上報名
Swufe-online.com
2018年3月24日
西南財經大學自考辦
028-87352955
聯系人:尹曉瑾
金融(本)
畢業(yè)論文
工商企業(yè)管理(本)
畢業(yè)論文
財稅(本)
畢業(yè)論文
市場營銷(本)
畢業(yè)論文
經濟學(本)
畢業(yè)論文
營養(yǎng)食品與健康(本)
1、所有實驗
2、畢業(yè)論文
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5日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報名,四川理工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四川理工學院匯北校區(qū)食堂4樓408辦公室
2018年3月中下旬
四川理工學院自考辦
0813-5505572
聯系人:張老師
電子商務(專)
1、課程考核
2、課程設計
2017年12月
到學校自考辦
1、2018年3月第1周
2、2018年3月上旬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自考辦
028-87077790
聯系人:梁老師
小學教育(本)
畢業(yè)論文
2017年12月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
西華師范大學自考辦
0817-2314317
13219131715姚老師
體育教育(本)
畢業(yè)論文
2018年1月4日至10日(法定假日除外)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成都體育學院繼續(xù)教育處306室)
2018年3月14日報到,3月15日考核
成都體育學院自考辦
028-85050130
數字媒體藝術(本)
所有實踐課程、畢業(yè)設計(開題、答辯)
2017年12月4日至2018年1月15日
信函或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科技大學自考辦
0816-6089268
zk.swust.net.cn/
信息管理與服務(本)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本)
電子信息技術(本)
建筑經濟管理(本)
物流管理(專)
實踐課程
2018年3月12日
到學校成教院
2018年3月26日
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028-85094025
秘書學(本)
畢業(yè)設計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
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4月初
成都學院
自考辦
028-84612006
聯系人:李老師
鄉(xiāng)(鎮(zhèn))村管理(專)
所有實踐
2017年12月
信函、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第2周
四川農業(yè)大學自考辦
0835-2885763
林業(yè)及園林高新技術與管理(本)
畢業(yè)設計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第2周
汽車服務工程(本)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實踐)
汽車檢測診斷技術(實踐)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8日
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下旬
西華大學
自考辦
028-87721841
畢業(yè)設計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本)
電力電子技術(實踐)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實踐)
自動控制原理(一)(實踐)
工業(yè)過程與過程控制(實踐)
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實踐)
畢業(yè)設計
工程管理(本)
畢業(yè)設計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網上查詢細則(網址:jjy.pzhu.cn)郵箱報名(郵箱:1277155636@qq.com)、現場報名
2018年3月1日
攀枝花學院
自考辦
0812-3372897
信息技術教育(本)
數據庫Visual Foxpro及學校應用(實踐)
Photoshop圖形處理(實踐)
計算機網絡基本原理(實踐)
畢業(yè)論文
2017年11月10日至11月30日
2017年12月2日至12月20日(論文)
到學校自考辦(綿陽師范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自學考試辦公室一樓410房間)
2018年1月10日報到及開始實踐性環(huán)節(jié)考核
2018年1月6日論文答辯
2.科研平臺和專業(yè)實驗室建設仍需大力加強。物理學科在校內是屬于弱勢學科,不僅缺少高層次領軍型的學術帶頭人,而且教師的科研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面臨著科研經費少、科研設備缺、科研氛圍不濃厚等問題,科研平臺的建設也存在著巨大的壓力。雖然近年來專業(yè)實驗室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購買了一定數量的實驗設備,基本滿足了本科學生專業(yè)實驗、畢業(yè)論文和研究生科研的需要,但仍然面臨與實際生產聯系不緊密、設備利用率低、維護人員缺、維護經費少、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
3.專業(yè)的教育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教育質量、招生規(guī)模和培養(yǎng)方向與市場的關系是一種相互制約、相互相成的辯證關系。教育應該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在社會需求和市場調節(jié)的作用下,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是一個重大和綜合性的課題。在這方面存在著:(1)缺少具有專業(yè)知識背景的教師,課程設置不規(guī)范,不是按需設課而是“因人設課”。(2)教材選擇和講授內容沒有統(tǒng)一標準,仍然是“因人而異”。(3)課程知識講授與實際生產聯系不緊密,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現象;(4)學生學習多以“自我為中心”,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對專業(yè)認識不夠、畢業(yè)去向不明等問題。因此,必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抓“質量”,只有經過“教”與“學”雙方的協調發(fā)展,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4.專業(yè)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待進一步加強。專業(yè)實驗的教學能使學生掌握實驗知識和實驗設備的使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近幾年學生的就業(yè)情況看,專業(yè)實驗為學生就業(y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目前出現了專業(yè)實驗開設數多、教學學時長、所需教師多,而教師個人工作量少、無人愿意承擔實驗課程等問題。
5.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導向有些許偏離。由于近幾年畢業(yè)生的就業(yè)主要面向光伏企業(yè),而且就業(yè)形勢良好,這直接導致下面幾屆的學生認為本專業(yè)是面向光伏企業(yè)就業(yè)的,甚至有些老師也有同樣的看法,這就限制了學生的就業(yè)面,也會使就業(yè)形勢容易受到國際國內大環(huán)境的影響,而電科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和就業(yè)應當是面向整個微電子行業(yè)的。
二、專業(yè)建設措施
1.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因為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科研水平全部依托于此。師資隊伍建設應外引內培相結合,堅持以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為主,并且重視制度設計,形成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人才引進、使用、培養(yǎng)和激勵機制。(1)引進的人才應能滿足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yè)以及凝聚態(tài)物理、光電信息材料碩士點建設的需要,可定位于引進具有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集成電路設計、MEMS技術等領域研究背景的年輕博士,其中主要以引進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領域的人才為主??紤]到專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應盡可能引進實驗研究人才,相關的學科有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等。(2)在人才引進后的使用上應明確其主要任務是科研和專業(yè)建設,有計劃地為其搭建科研設備。(3)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和獎勵制度。人才引進工作應主動出擊,按需引進,省內外相關的院校有: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蘇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學院等。
2.科研平臺建設。好的科研平臺是吸引優(yōu)秀人才加入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提升整體科研水平的重要保證。而目前的現狀是投入到科研平臺建設的經費較少,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不過,《常州大學“十二五”事業(yè)規(guī)劃發(fā)展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設多學科協調發(fā)展的學科體系。因此,我們應加強科研平臺建設與專業(yè)實驗室建設的融合,使基礎科研平臺不僅能滿足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本科生的畢業(yè)論文需求,而且能滿足凝聚態(tài)物理和光電信息材料專業(yè)碩士生、相關教師的科研任務,以科研帶動教學。
3.課程建設。課程建設是教學質量提高的保證,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專業(yè)課的開設必須滿足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為此,教研室應認真討論每一屆學生的培養(yǎng)方案,根據市場需求、人才引進等情況及時調整培養(yǎng)方案??梢孕略鲆恍┡c專業(yè)、就業(yè)聯系緊密的課程。(2)注重教材的通用性、經典性和新穎性。選擇本專業(yè)多數院校都采用的教材。經典教材是國內或國外在本專業(yè)學習中長期使用并得到公認的優(yōu)秀教材。學生通過經典教材的學習能夠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的新穎性是指新版和再版教材包含有本專業(yè)的最新知識和技術的內容,學生通過新版教材的學習能夠了解當今世界上本專業(yè)領域中的最新知識和發(fā)展方向,拓展知識面。(3)為了解決目前出現的課堂講授“照本宣科”、書本知識與實際生產聯系不緊密等問題,可以考慮有計劃地、有選擇性地選派專業(yè)課教師下企業(yè)鍛煉,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1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廳.廣西自然保護區(qū).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3.(一般著錄格式)
2 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征.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超過3個著錄者時,只著錄前3個,其后加",等")
3 唐緒軍.報業(yè)經濟與報業(yè)經營.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117~121.
4 桑正中.農業(yè)機械學: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7.(有其他題名信息,包括副標題,說明題名文字,多卷出的分卷書名、卷次、冊次等)
5 昂溫 G,昂溫 P S.外國出版史.陳生錚,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同姓不同名的歐美著錄者的中譯名;",譯"見著錄中用符號","的規(guī)定)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第1版不著錄,其他版本說明需著錄,如"3版"、"新1版"等)
7 全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七分委員會.GB/T5795-1986 中國標準書號.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6.(標準的單行本,標準的主要責任者為標準提出者,不是標準起草單位或起草人)
(b) 論文集、會議錄和會議論文示例
1 辛希孟.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一般著錄格式,對論文集中多篇論文加以引用,所以只寫出論文集名,不寫具體論文題名)
2 中國力學學會.第3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天津:,1990.(沒有正式出版的論文集,可用)
],1990.(沒有正式出版的論文集,可用)
3 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
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 1961.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
s ,1963.(外文論文集和會議錄的一般著錄格式)
4 王伯平.基于制造環(huán)境的機械產品精度優(yōu)化設計.第一屆國際機械工程學術會議,上海,2000.
(c) 科技報告示例
1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91-194001.
Springfield: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一般著錄格式)
(d) 學位論文
1 張志祥.間斷動力系統(tǒng)的隨機擾動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應用.北京:北京大學,1998.
(中文學位論文一般的著錄格式)
2 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 ,1965.
(外文學位論文一般的著錄格式)
專利文獻著錄格式
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
1 姜錫洲.一種溫熱外敷藥制備方案:中國,88105607.3.1989-07-26.(個人專利申請)
2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折變自適應光外差探測方法:中國,01128777.2.2002-03-06.
(單位專利申請)
專著(匯編,會議論文集,叢書)中析出的文獻的著錄格式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專著
主要責任者.專著題名:其他題名信息.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
主要責任者.專著題名:其他題名信息.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
文獻的頁碼.
1 程根偉.1998年長江洪水的成因與減災對策//許厚澤,趙其國.長江流域洪澇災害與科技對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2~36.(一般著錄格式)
2 陳晉鑣,張惠民,朱士興,等.薊縣震旦亞界研究//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震旦亞界.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1140~1156.
3 鐘文發(fā).非線性規(guī)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趙琦.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468~471.(論文集中析出文獻)
4 Weinstei L,Swertz M N.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Sodeman W A ,Jr., Sodeman W A.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of disease .Philadelphia:Sauders,1974:745~772 (專著題名帶有其他題名信息)
5 Fourney M E.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August 23~25,1971,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 ,California.New York:ASME,c1971:17~38.
(專著主要責任者用拉丁文書寫的機關團體名稱應由上級至下級著錄)
連續(xù)出版物(統(tǒng)計年鑒等)著錄格式
主要責任者.題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
國家統(tǒng)計局.中國統(tǒng)計年鑒.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0~2004.
連續(xù)出版物(期刊,報紙)析出文獻著錄格式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連續(xù)出版物題名:其他題名信息,年,卷(期):頁碼.
(a)期刊中析出文獻示例
1 陶仁驥.密碼學與數學.自然雜志,1984,7(7) :527. (一般著錄格式)
2 李小東,張青紅,葉瑾琳.氣候學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5(1):101~106.(帶其他題名信息)
3 Des Marais D J,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eotope evidence
3 Des Marais D J,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e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 .Nature ,
1992,359:605~609.(3個以上主要責任者)
(b)報紙中析出文獻示例
丁文祥.數字革命與競爭國際化.中國青年報,2000-11-20(15).(一般著錄格式,"(15)"為第15版)
技術標準著錄格式
標準代號 標準順序號-年 標準名稱
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
我國目前研究生培養(yǎng)中還存在諸多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碩士研究生大多書本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從而直接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我國研究生實踐能力欠缺主要體現在在校學習期間和畢業(yè)離校后兩個方面。在校期間的表現為:參與科研訓練的時間不夠,科研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畢業(yè)工作后的表現為:缺乏獨立工作能力,缺乏直接上崗的能力[1]。本文主要針對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特點,結合該專業(yè)培養(yǎng)現狀,分析造成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探討增強研究生操作實踐能力的途徑,以期促進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的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
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的現狀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管理學下的一級學科,其覆蓋面廣,包含了資源優(yōu)化管理、公共工程組織與管理、不確定性決策研究和項目管理等眾多研究領域。下面結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實際,從課程學習、實踐活動、論文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這四個方面說明該專業(yè)培養(yǎng)現狀。
1、課程學習方面
研究生所修課程主要分為:學位課、限選課、任選課,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如表1所示。學位課主要包括英語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基礎課,共計12門,占課程數量的54%,大約590學時,占學時的76%。限選課主要包括實驗、文獻閱讀、科研學術活動和體育等,共計6門,占課程數量的27%,約80學時,占學時的11%。任選課共計3至4門,占課程數量的19%,約106學時,占學時的13%。任選課數量根據課程所占學分不同而略有差異。導師可以根據方向指導研究生在全校范圍選擇適合的任選課課程,為接下來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限選課中,科研實踐、學術活動和專業(yè)文獻閱讀這3門沒有硬性學時要求。為了避免數據失實,沒有在學時比較中計算。
2、學術交流方面
學院會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和企業(yè)家舉辦講座、報告會等學術交流活動。除了可以參加管理類的學術交流活動之外,還有少數符合條件的優(yōu)秀學生可以參加國外大學的交流培養(yǎng)。
3、論文研究
主要是導師一人指導的專業(yè)式培養(yǎng)方式,學生以科研助手的身份在參與科研過程中加以培養(yǎng)。還有一部分研究生導師是其他學院教師或外聘導師。這部分研究生一般會在做論文之前更多的接觸相關領域的工程實踐,有利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領域,為今后工作或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這種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這些導師具備自己所從事的專業(yè)方面的雄厚基礎,具有在此基礎上向縱深方向發(fā)展的特長,但他們不可能精通每門學科,不一定對管理學科熟悉[2]。這往往會導致研究生對管理學科理解不深,失去了培養(yǎng)交叉學科人才的意義。
4、實踐活動
絕大多數研究生主要是科研實踐,參與由導師指導的理論研究等活動。有少數研究生參與了企業(yè)實習,對于全日制統(tǒng)招研究生有這種實踐經歷的機會并不多。在研究生期間能接觸企業(yè)中的實務,有助于了解企業(yè)的運轉、人員層次結構、規(guī)章制度等諸多在學校里接觸不到的信息。這對于管理類的研究生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這種培養(yǎng)機制也存在很多問題。研究生培養(yǎng)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達到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課程學習、實踐活動、論文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都是研究生提高學術水平、產生創(chuàng)新思想的基礎。企業(yè)并不能完全提供這些途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企業(yè)中實習更多的是根據企業(yè)需要完成任務,這種完成任務的過程往往和學校的培養(yǎng)過程存在差異,在校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在企業(yè)不一定能學以致用,因而培養(yǎng)質量難以保障。
其次,企業(yè)作為一個盈利性機構,學術氛圍不強,很難提供學術交流的條件。而在企業(yè)實習一般要求按時上下班,研究生也沒有時間參加學校的學術交流活動。企業(yè)這種時間和任務的硬性規(guī)定也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到研究生的論文研究。
學院目前采取的是參加過實習的研究生,其學位論文必須在答辯前進行盲審。以此來保證培養(yǎng)質量,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培養(yǎng)機制的問題。
二、造成實踐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總的來說,當前的研究生培養(yǎng)和質量評價體系都是在培養(yǎng)學術性研究人才的指導思想下構建的。由于近年來社會對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式也應隨著社會需求進行調整,隨著研究生畢業(yè)去向的變化而改進。針對在校學習期間的科研實踐能力和畢業(yè)離校后操作實踐能力的情況,下面將分別對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衡量科研實踐能力的主要標準是情況。在做論文的過程中,作者認為性別、導師、學位成績、本科專業(yè)、是否保研這些因素與論文成果可能有關。為了找出各種因素與情況的關系,作者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近4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數據做出分析。
論文成果評價是以核心期刊數和學文論文是否優(yōu)秀來綜合考慮的,具體評價方式為:核心期刊的發(fā)表篇數作為小論文的得分,此得分加上學位論文評分即為總得分。學位論文獲學校優(yōu)秀論文為2分,學院優(yōu)秀為1分。性別1表示男,2表示女。導師1表示本院導師,0表示外聘導師。學位成績?yōu)閷W位成績的平均值。本科專業(yè)1表示本課所學為相關專業(yè),0表示所學為非相關專業(yè)。保研1表示保研,0表示考研。(具體統(tǒng)計數據表請參見文章最后的附表)
使用Minnitab15中的Logistic回歸來分析數據,結果如表2:
其中,導師是否本院的系數-1.13233絕對值最大。這一系數表明其它協變量及因子保持恒定,當導師為本院(值為1)與導師非本院(值為0)相比時,累積論文水平概率的Logit變化的估計。由于估計系數的p值為0.016<0.05,因此有足夠證據可以斷定導師因素顯著影響論文水平。系數為負且優(yōu)勢比小于1,表明若導師為本院,其學生的論文水平低的概率就比較小。
性別的系數-0.869542相對其它因素的系數的絕對值也比較大,說明這一因素可能對論文水平也有顯著影響。但由于估計系數的p值為0.061>0.05,因此沒有足夠證據斷定性別因素顯著影響論文水平。其他因素系數絕對值較小,且p值較大,因此沒有足夠證據斷定這些因素顯著影響論文水平。
G=11.116且p值為0.049<0.05,表明有足夠證據斷定至少有一個估計系數不等于零。
由以上分析表明導師對論文水平的影響最大,可以從以下角度解釋這種影響:本院導師有更多精力來指導和督促學生;而外聘導師大多是兼職,雖然在自己研究的領域頗有造詣,但在指導和督促學生做論文的方面沒有更多精力,倘若學生自己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科研水平往往不盡如人意。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只是在上述因素中做出的判斷,有可能因為其它不能量化的因素未加考慮而做出與實際有偏差的估計。
對于操作實踐能力欠缺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課程設置中實踐型的課程偏少、理論研究課程設置偏多
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課程學習中,主要以傳統(tǒng)的老師講授的方式進行,缺乏調動學生的主動發(fā)現探索問題的方式,課程中有實踐活動的也不多。從表1中不難看出學位課在課程學習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總共需要590學時,占到了總學時的76%。在這些課程中數學英語等基礎性課程占到了452學時,約占總學時的58%;專業(yè)基礎課只占138個學時,僅占總學時的18%,這對于跨專業(yè)報考的學生來說補強專業(yè)知識還要花不少精力。而限選課和任選課的學時就更少。專門的實驗課程只有一門,而且僅有40學時,僅有總學時的5%。所以在課堂上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實踐能力的指導和培養(yǎng)是導致研究生操作實踐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2.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偏重理論,缺乏實際運用的研究
在導師指導學生完成論文時,采取的模式主要以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為目的。對于社會上的多層次需求來說,這種模式存在著培養(yǎng)目標與社會需求不符、培養(yǎng)模式單一的問題,有一定重理論、輕實務的傾向。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主要是一種研究型培養(yǎng)模式,即在本科的基礎上通過一些相關課程的深度學習,在一定的方向上做理論研究,大量的研究生在畢業(yè)后并不從事理論的研究工作而是面臨實際的運用,因此這種培養(yǎng)模式往往會導致理論研究與工作實際脫離[3]。下面結合近兩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去向來做進一步說明和分析。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屆畢業(yè)生去企業(yè)工作的研究生占有很大比例,而在高校、研究所和讀博繼續(xù)深造的人數并不多。這種畢業(yè)生去向情況在近期很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如果依舊按照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的模式進行研究生教育,顯然不能滿足一些企業(yè)對于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需求。
3.管理科學與工程本身的學科特點,具體實踐活動難于操作
管理學是教育部1997年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yǎng)研究生的學科、專業(yè)目錄》中增加的學科門類,是現有學科設立最晚的一個。管理科學與工程屬于交叉學科,其覆蓋面廣,包含了資源優(yōu)化管理、公共工程組織與管理、不確定性決策研究和項目管理等眾多研究領域。學科特點是以管理科學為基礎,以多學科知識為支撐,利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解決管理中的科學決策及風險研究,管理實踐中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績效研究,管理的戰(zhàn)略研究等[4]。雖然該學科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但在教學中卻有許多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困難。
首先,管理學作為偏重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進行實踐的可操作性比起工科專業(yè)要差很多。實踐的形式更多的是案例分析之類,而分析結果又不可能在實際中檢驗。因為即使企業(yè)有需求,也不會請沒有相關行業(yè)背景且缺乏實際經驗的學生來做相關項目。
其次,學科研究的問題多涉及企業(yè)核心信息,如資源、組織結構等;研究生即使在企業(yè)進行實習也很難短時間了解,所以更不用談把握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改進了。這也是造成理論難以聯系實踐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實踐能力的對策
1.明確培養(yǎng)目標、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增強實踐能力
教學方面可適當根據以往研究生去向來適度調整,結合專業(yè)需要加強應用軟件學習。加強軟件學習不僅有利于加強研究生軟件使用方面的技能,而且還可以借助軟件來增強本學科知識應用能力。譬如在“設施規(guī)劃與物流分析”的課程中,使用Flexism軟件平臺。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和現場設施模擬,使學生置身于企業(yè)生產活動和供應鏈運行過程的虛擬環(huán)境里中,參與供應鏈設施規(guī)劃與設計,從而產生企業(yè)物流和供應鏈運行的真實感覺,增進生產實踐的感性認識。借助軟件平臺,在接觸不到實際環(huán)境的情況下,能較大限度的令學生接觸相關行業(yè)、參與相應流程。
在平時學習中研究生應多使用一些辦公軟件和專業(yè)性工具軟件。在課堂上講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多介紹些與之相關的國內外應用軟件,教學過程盡力做到使學生在理解專業(yè)知識原理的基礎上,能應用軟件工具解決實際問題。
除了教學方面,還要重視學術交流在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作用。學術交流不應僅僅是講座報告這樣的信息單項傳播形式,還要考慮增加研究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專業(yè)內部進行交流,可以集中起來,每人各自談研究過程中的成果和遇到的問題,其他人補充或提問。這樣不僅有學術探討,還能開闊思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2.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規(guī)范實習制度
在培養(yǎng)模式方面,由于管理科學與工程是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可以探索教師指導和集體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法,由導師和相關學科的教師聯合指導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不局限于某一導師的理論、知識,能夠充分了解并運用各種新知識和新技術[2]。從而更好的處理外聘導師指導時間不足的問題。有條件還可以請企業(yè)中的有經驗的專家進行指導,這也更有利于培養(yǎng)研究生的實踐能力。
在實習方面,關鍵是加強學校與企業(yè)的溝通,完善參加實習活動的制度,規(guī)范參加實習的研究生和實習企業(yè)的行為。實踐活動可以借鑒校企聯合培養(yǎng)的實現方式,例如簽訂實習合同。明確企業(yè)需求和學校培養(yǎng)目標,以便使實踐活動有章可循,從而保證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群弟.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欠缺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2]項蓓麗.跨學科研究:研究生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
[3]江鐘信.經濟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狀、問題與對策[J].科教文匯,2008(6).
[4]梅世強,齊二石,王雪青.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概念及其體系研究[J].工業(yè)工程,2006(9).
關鍵詞:電子專業(yè) 課程設計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b)-0000-00
目前,我國高校畢業(yè)生普遍存在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滿足社會經濟建設和發(fā)展需求的面向生產、服務一線的應用型人才,關鍵要解決學生理論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然而目前的情形是,大學培養(yǎng)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社會的需求,動手能力地方高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實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較差?;谌瞬排囵B(yǎng)和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由于我校屬剛升本科院校,屬地方高校,由于多種原因使得學生整體素質較重點高校有一定差距。我院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課程設計教學在我系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對于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 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素質,形成職業(yè)崗位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1 現狀分析
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電子材料、元器件、集成電路、電子系統(tǒng)、光電子系統(tǒng)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fā),以及科學研究、教學和生產管理工作需要的復合型專業(yè)人才。該專業(yè)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其特點一是口徑寬,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二是相關學科的滲透與融合性強,既有硬件也有軟件,需要大量的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大多數學生畢業(yè)后走向基層的工作崗位要求很快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因此,必須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然而受長期資金短缺和實驗實習條件的限制,對我校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單從實驗和畢業(yè)設計來說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課程設計的建設。
長期以來課程設計普遍存在幾點不足:
其一,內容不合理,同一門課既不跟蹤新技術發(fā)展變化又不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培養(yǎng)目標等因素多變,多年用一個題目
其二,設計題單調,幾十個學生用同一個題目,抄襲現象嚴重,課程設計的效果不明顯。
其三,教學模式單調,理論多而結合實際少。
2 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程設計是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各門學科一個綜合性考察。課程實驗與課程密切配合,目標單一明確,并有配套的實驗設備和實驗指導書,而畢業(yè)設計持續(xù)時間長,各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題目。畢業(yè)設計不能代替課程設計,而課程設計則是對畢業(yè)設計起到補充作用。根據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內容選擇專業(yè)綜合性課設內容既要結合前修課程,以鞏固教學內容,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新穎性,因此我們考慮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選擇本專業(yè)成熟的、有特色、適合教學的科研項目作為課設內容。課程設計中以老師提供選題和鼓勵學生自主選題相結合。嘗試在課程設計中內容上進行不同課程的交叉設置,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中以老師提供選題和鼓勵學生自主選題相結合,鼓勵學生自主選題就是鼓勵學生自主思維,學生最終都要走向社會在各行業(yè)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因此老師都要鼓勵學生自主選題,而不想自主選題的學生可采用教師的題目。
教師的指導充分體現個別答疑和集中討論相結合的原則。在指導過程中對于普遍性的問題,我們主要采取大組集中分析討論的方法。老師在其中主要起到引領的作用。同時要善于發(fā)現一些個別錯誤,并采用個別答疑的方法及時糾正。這種共性和個性問題的結合,合理地發(fā)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確定學生題目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綜合性 題目要盡可能多地涵蓋本課程及相關課程的知識點,對于大綱中的重點和難點要盡量涉及,這樣有利于知識的深化和擴展。
2)難易適中 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心理特點、知識結構等因素,題目設計不合理。題目太難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太簡單又達不到訓練的目的。
3)實用性 提供實踐平臺供學生對比分析和試驗,通過實踐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的體會、理解, 有利于學生了解實際工程的特點,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對于發(fā)現抄襲者,可適當的給予扣分等處罰,從而避免偷懶和高分低能的出現。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教師起組織、引導、檢查、把關、和解決疑難問題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指導教師每半天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避免消極怠工情況的出現。教師嚴格執(zhí)行請假制度,對于缺席三分之一以上者沒有成績。設計成績完全依照每位同學在設計中的表現,與理論課成績無關,使同學清楚大家都在相同的起跑線上,面臨同樣的機遇和挑戰(zhàn)。查閱資料、收集信息,鍛煉了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解決一項難題、達到研究目標提出新設想、新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實驗中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提高了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在整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的基礎上撰寫報告,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
3 結語
培養(yǎng)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就必須高度重視學科教育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新知識、開拓新視野、增強新本領。利用實驗中心先進的教學和科研設備、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實現人與物的最佳配置,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工程教育的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健,樊立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