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5 15:00:19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土木工程學術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中圖分類號:H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6)05-0039-05
一、從“學”到“用”的碩士生專業(yè)英語內涵
專業(yè)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簡稱ESP),特指與某種職業(yè)、學科或目的相關聯的英語[1]。根據學習者的語言使用目的和語言環(huán)境,專業(yè)英語又分為職業(yè)英語(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簡稱 EOP)和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簡稱EAP)[2]兩大分支。對于碩士研究生而言,專業(yè)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學術英語,學習目的一般可歸納為了解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及時掌握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及加強學術交流(發(fā)表學術論文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以下文章中所提專業(yè)英語皆為學術類專業(yè)英語。
專業(yè)英語作為通用英語(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簡稱EGP) 的變體,有兩個基本特點:(1)專業(yè)英語具有獨特的詞匯、句法和結構模式。簡要地說, 科技文體正式、客觀,詞匯以中性的技術與半技術詞為多,語法以被動語態(tài)與名詞化為主[3]。(2)專業(yè)英語具有明顯的專業(yè)內涵,需采用與學習者關系最密切的語言素材來進行授課。對學習者而言,學習專業(yè)英語是為了了解專業(yè)英語的特
點,掌握相關的專業(yè)英語基礎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學習者在學習專業(yè)英語的過程中就開始積累和擴充專業(yè)知識,實際上這也是學習專業(yè)英語的最終目的。
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的基本要求,以教育部頒發(fā)的《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為依據[4],上海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制定的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要求學生除了完成基礎英語課程外,還必須修滿36學時的專業(yè)英語課程(2學分)。新修訂的教學大綱將專業(yè)英語定位為現代信息社會中土木工程人才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語言工具,通過應用這門語言工具可及時獲取專業(yè)信息、掌握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表科研成果及進行國際學術交流。
研究生專業(yè)英語教學質量需要通過選擇恰當的課程教學內容和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得到保證,而這一切必須符合專業(yè)英語的教學規(guī)律。學以致用不是一步完成的,從“學”到“用”英語是逐漸過度的[5],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學”,即學習專業(yè)知識應當如何用英語表達。這里的專業(yè)知識涉及的內容應當是學生已熟悉的專業(yè)基礎知識,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生積累專業(yè)詞匯,熟悉專業(yè)文體。第二階段“用”,即學生通過以英語為載體的書籍、期刊學習本專業(yè)的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發(fā)表英語學術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
文章結合學校環(huán)境與建筑學院土木工程學科研究生專業(yè)英語的教學實踐進行專業(yè)英語學以致用的探索。
二、“學”階段的主要教學內容及方法
“學”階段學的是英語,“專業(yè)英語”一詞中“專業(yè)”和“英語”的關系是學生通過已經習得的專業(yè)知識更快更好地學習英語在專業(yè)領域的表達方式,包括詞匯、語句及語言風格。由于專業(yè)英語素材多、詞匯多、語句晦澀難懂,因此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必須專業(yè)對口、難易適中,且為學生在本科階段已基本掌握的專業(yè)知識。這是因為相關的背景知識是決定專業(yè)英語理解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學習了“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因此可以快速理解在“concrete(意為混凝土)”前加上“reinforced-”可以獲得“鋼筋混凝土”的英文,或在前面加上“pre-stressed”可以獲得“預應力混凝土”的英文。又如,“workability of fresh concrete”對于無土木工程專業(yè)背景的學生來說可能意味著“新鮮混凝土的可使用性”,但對于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來說,它的含義顯而易見,“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由此可見,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背景對于理解、掌握專業(yè)英語是非常有幫助。
在“學”階段的教學中使用的專業(yè)英語教學資料取自多本國際知名土木工程專業(yè)系列英語教材,例如結構力學方面有R. C. Hibbeler編著的《Structural Analysis》經典教材,巖土力學方面有B. M. Das編著的《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K. Terzaghi等編著的《Soi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等著作。
鑒于專業(yè)英語安排的學時相對較少(2學時/周×18周,共36學時),為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做到突出重點、挈領提綱。對于選定的典型材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相關背景的知識回顧,使學生快速進入語境,應用專業(yè)知識進行預測性閱讀,然后才進行關鍵段落、關鍵句、關鍵詞的剖析及講解。
“學”階段的授課以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的方式進行,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并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通常對于一個典型材料,教師首先通過朗讀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英語發(fā)音,然后通過原文翻譯,講解專業(yè)概念及語句結構。在目前的英語教育測試系統(tǒng)中,為了更好地達到公平公正,大量運用了客觀選擇題,導致學生缺失基本的語法、句法和語言應用能力,從而對內容理解不準確、更有甚者理解錯誤,因此教師在開始階段的引導是非常必要的。接下來是學生參與部分,訓練學生的英文朗讀與正確翻譯原文的能力,從糾正詞匯發(fā)音、糾正翻譯錯誤著手,通過一定量的段落朗讀及翻譯練習來提高閱讀英文經典教材及準確理解其含義的能力。
三、“用”階段的主要教學內容及方法
“用”階段用的是英語,“專業(yè)英語”一詞中“專業(yè)”和“英語”的關系是:(1)學生通過以英語為載體的學術論文、講座、國際會議等形式獲得本專業(yè)的先進科學知識及技術成果;(2)并且能夠自己撰寫英語論文、作演講、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通過“學”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部分基本的專業(yè)英語單詞、語句及表達方式,在“用”階段的教學內容上可以提升詞匯、句式結構的難度,并且更有針對性地選擇期刊論文作為專業(yè)英語教學資料。與土木工程英語教材相比,期刊論文對寫作體例有更嚴格的要求,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美國國家標準化協(xié)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和英國標準協(xié)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等國際或國家組織都對科技論文的寫作體例做了規(guī)定,基本內容一般包括:Title標題;Abstract 摘要;Keywords關鍵詞;Introduction引言;Material and method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 材料與方法,設備與實驗過程;Results結果;Conclusions結論;Acknowledgments致謝;References參考文獻),有時還包括Discussion 討論及Appendix附錄。期刊論文與經典教材相比的另一個不同點在于教材上的專業(yè)內容多數已為學生熟知,學生通過專業(yè)知識背景來學英語;而期刊論文上登載的大多是最新的科學技術,部分為綜述類文獻,學生通過閱讀期刊論文可以及時地掌握專業(yè)動態(tài)、獲取專業(yè)知識。
為學校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程選擇的學術論文均取自土木工程方面的國際主流學術期刊,有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簡稱ASCE)出版的雜志期刊,以及聯邦德國的施普林格出版公司(Springer-Verlag GmbH & Co. KG)、荷蘭的埃爾塞維爾科學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美國約翰?威利父子公司(John Wiley & Son, Inc.)等著名國際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期刊。這些期刊覆蓋了土木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巖土工程、結構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等。對于每本用于專業(yè)英語素材選取的期刊,都會介紹其主要涉及的學術領域及期刊的出版偏好,例如偏向基礎實驗、理論推導或工程實例分析等,使學生在今后選擇期刊發(fā)表科研成果時可以有的放矢。
由上所述可知,專業(yè)英語在“用”階段的課程內容安排上有兩條主線:(1)第一條主線是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文獻各部分的寫作技巧與注意事項,包括摘要、引言、正文(分為試驗研究型、理論研究型及試驗研究結合理論研究型)、結論、致謝及參考文獻等;(2)第二條主線是土木工程專業(yè)涉及的專業(yè)內容,包括地基基礎、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筑結構、道路及橋梁等。在課程安排上,這兩條主線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緊密結合在一起,如表1所示。表1學校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程安排的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從中可以看出,在專業(yè)英語課程的“用”階段,每一個專業(yè)知識板塊和文獻寫作體例所包含的內容是一一對應,相輔相成的。例如在講解知識板塊“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時,會挑選這方面的正文作為教學材料,又或在講解知識板塊“混凝土結構”時,會挑選這方面的引言作為教學材料,這樣學生不僅能學習專業(yè)英語詞匯及寫作技巧,還能及時了解土木工程專業(yè)方面的最新科研動態(tài)。又例如
以某一期刊為例,從官網主頁進入作者投稿須知界面(Guide for Authors),講解該期刊對論文各部分寫作格式的特殊要求,然后進入投稿界面,詳細介紹投稿步驟直至投稿完成。
從表1還可看出,各個知識板塊的學時并非均勻分配的,而是存在一定的靈活性,這主要是考慮到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是任課教師本人最熟悉、背景知識功底最深厚的部分,作者在之前的學習工作中基本從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和“混凝土結構”這兩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因此對該部分內容比較熟悉,授課時可以更生動、講解可以更清晰。
在專業(yè)英語“用”階段的教學實踐中安排了內容1和內容2。內容1對應的培養(yǎng)目標是“學生通過以英語為載體的學術論文、講座、國際會議等形式獲得本專業(yè)的先進科學知識及技術成果”;內容2對應的培養(yǎng)目標是“并且能夠自己撰寫英語論文、作演講、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內容2的教學安排是由學生自由組合、選取適合的演講題目、進行英語小組演講,這部分內容主要訓練學生在閱讀理解專業(yè)英語文獻的基礎上,如何進行專業(yè)表達,提高英語的聽、說能力。周奇和朱林菲[6]調查研究發(fā)現學生普遍希望增設聽說環(huán)節(jié)。依據自身教學實踐,要讓小組演講不流于形式應做到以下幾點。
(1)演講內容。必須取自近5年國際主流土木工程期刊上的學術論文,強調“近5年”期限是因為科技文獻的寶貴之處在于登載的專業(yè)理論及技術都是最新的,學生通過閱讀近期文獻可以了解符合時展、科技發(fā)展的專業(yè)學科方向。由于剛入學的碩士研究生對本專業(yè)的國際學術期刊不熟悉,一般會指定一些,例如巖土力學方面有《Géotechnique》《Computers and Geotechniques》《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等,巖石力學方面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等,結構、材料方面有《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
(2)演講形式。由學生自由組合形成4~5人為單位的演講小組,對所選擇的演講題目按照內容簡介(Outline)、引言(Introduction)、內容主體(main body)、結論(conclusions)進行解說,每位組員都必須上臺演講,總用時控制在13~15分鐘。
(3)提問環(huán)節(jié)。在每組演講完畢后,其余小組進行提問,演講組可指派任何組員進行回答。
(4)評分標準。演講得分由教師打分(權重40%)和學生打分(權重60%)共同決定。學生打分成績由除演講小組外的其余小組給出,取平均值,評分標準如表2所示:(a)演講長度直接關系到組員是否對演講內容熟悉、組員之間是否有排練及配合;(b)PPT應盡量避免大段文字,要以標題、圖、表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不是機械性地重復PPT上內容;(c)演講內容必須符合國際發(fā)展動向的土木工程學科最新科研成果;(d)演講者需使用專業(yè)、流暢的語言進行演講;(e)回答問題環(huán)節(jié)考核學生是否真實掌握演講內容,以及是否查閱相關參考文獻獲取相關專業(yè)知識。
在專業(yè)英語課程的“用”階段,學生進行專業(yè)演講,提高專業(yè)聽、說能力是難點。為了達到預期的培養(yǎng)目標,除了精心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和采用合理教學方法以外,還進行了課外拓展。學院土木工程學科一直與國外知名大學土木工程學科有緊密交流合作,僅2015年就有兩位上海市教委“海外名師”項目入選外籍專家來到學院作短期訪問交流(德國亞琛工業(yè)大學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研究所所長Rafig Azzam教授和澳大利亞臥龍崗環(huán)境、土木與采礦學院的Cholachat Rujikiatkamjorn教授)。在此期間,專家們給研究生做了若干次專題報告,都是目前國際上土木工程的熱點問題。學生通過聽報告及提問,既獲得了專業(yè)知識,又學到了作演講報告的技巧,提高了聽說能力,有助于較好地完成小組演講。
四、考核方式
進行一定方式的考核是測試學生對課程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的手段之一,同時也為任課教師檢驗自己的教學成果、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提供依據。在學院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課程最終成績由三部分組成。
(1)平時成績(10%),該部分成績參考出勤率和課堂參與程度。
(2)小組演講(30%),由教師和學生的權重打分決定(參見上一節(jié)內容)。
(3)期末考試(60%),包括翻譯(Part 1 Translation)和寫作(Part 2 Writing)兩部分。其中翻譯包括中譯英、英譯中的詞匯及段落翻譯,要求譯文忠于原文、語句通順流暢、表達正確無重大語法錯誤。寫作部分要求學生對所給圖片或表格進行專業(yè)性英語描述,要求條理清晰、內容準確,符合專業(yè)文獻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
綜上所述,對考核方式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避免了專業(yè)英語測試中經常會遇到的尷尬問題,即專業(yè)英語考試等同于翻譯考試。從考核結果和評教系統(tǒng)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這樣考核方式較為合理,被大部分學生所接受,同時也達到了全面測試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效果。
五、結語
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離不開科技信息的及時獲取與利用,因此專業(yè)英語能力的重要性在現如今信息國際化的時代越來越突出。文章從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著手,對從“學”到“用”英語的兩階段教學進行了探索。經過專業(yè)英語課程的訓練學習,碩士研究生初步具備了利用專業(yè)英語及時獲取專業(yè)信息、掌握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表科研成果及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能章. 從專業(yè)課教師的視角探討專業(yè)英語教學[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8(2): 17 - 22, 27.
[2] 李亞東. 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
[3] 林秋華. “科技英語”教學方法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 1995, (1): 29 - 30, 36.
主管單位:吉林省教育廳科技產業(yè)處
主辦單位:吉林建筑工程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9-0185
國內刊號:22-1288/TU
郵發(fā)代號: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guī)范獲獎期刊
一、學報基本情況
《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創(chuàng)刊于1984年,是由新聞出版總署和科技部批準,教育部主管的學術期刊,2005年由《長安大學學報(建筑與環(huán)境科學版)》更名為《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開始由長安大學與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共同主辦。辦刊宗旨是秉承科學精神,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工程建設水平。主要報道建筑結構、地下建筑與基礎工程、防災減災、橋梁工程、建筑材料、建筑學、市政工程、力學等專業(yè)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就一些熱點和難點問題,開設“專家論壇”和“院士講座”。 主辦單位長安大學對《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的編輯出版高度重視,在辦公條件、人員配備、出版經費等方面給予了全力支持?!督ㄖ茖W與工程學報》編輯部目前有3名專職編輯,并計劃在今后幾年繼續(xù)引進高層次人才以增強編輯力量。
二、期刊發(fā)展策略分析
1.注重編校質量
自2005年更改刊名以來,《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編輯部狠抓期刊的編校質量和學術水平,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期刊在連續(xù)幾年“陜西省科技期刊審讀評優(yōu)”中均獲得編輯出版優(yōu)秀獎。
2.提高學術質量
面對新時期學術期刊的發(fā)展特點及趨勢,《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編輯部通過調整工作重心,加大約稿力度,樹立了“立足中國,面向國際”的組稿意識,采取了多種途徑和手段組織優(yōu)秀稿件,以期全方位提高學報質量。經過幾年的努力,期刊的投稿量不斷增加,學術水平及影響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督ㄖ茖W與工程學報》從2005年到2011年共出版28期,刊發(fā)學術論文520篇,其中:院士為第一作者的論文22篇,占4%;教授、副教授論文260篇,占50%。與同行業(yè)其他學術期刊相比,作者群體學術層次較高。發(fā)表的論文中,有基金項目支持的論文在90%以上,國家級基金項目的論文數量達到了322篇,接近年發(fā)稿量的62%,其中不乏“十五” “十一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973”“863”等國家重點項目的論文。
3.擴大影響力
《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積極與國內外影響力較大的數據聯系,爭取被更多的數據庫收錄,從而擴大期刊的影響力。目前,《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已成為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等十余種重要數據庫的來源期刊。2012年,《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標志著《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根據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的數據,《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從2007年起,影響因子排序一直居行業(yè)前列,2012年的復合影響因子為1.314。
4.加強特色期刊建設
編輯部一直把打造特色期刊作為期刊發(fā)展的宗旨,并一直努力創(chuàng)辦特色欄目。編輯部不斷向行業(yè)內的名家、大家進行約稿,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并以此為突破口力爭將《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建設成為建筑行業(yè)內的名牌特色期刊。在2006年9月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組織開展的“首屆中國高校精品?優(yōu)秀?特色科技期刊獎評比活動”中,《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榮獲“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2008年、2011年《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兩次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獎”。
5.建設數字化平臺
陳寶春,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兼任福州大學土木工程本科實驗教學中心主任。長期從事本科教學工作,負責福建省精品課程橋梁工程的建設與主講,主編和參編教材多本,主持或參與教改課題多項,發(fā)表教改論文多篇,2010年被評為福建省教學名師,2011年獲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
承擔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程各1門。所指導研究生中,已畢業(yè)碩士24人,博士11人,其中3人獲得盧嘉錫優(yōu)秀博士生獎,4篇論文被評為福建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
致力于組合結構的研究與應用推廣工作。鋼管混凝土拱橋的研究居國際領先水平,出版《鋼管混凝土拱橋》等專著。主持國家與省部級科研項目和重大橫向項目數十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十余項。
:教育部自2005年啟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后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對高校教師轉變實驗教學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您認為貴校領導和實驗教師在教育理念方面有哪些轉變?
答:自2009年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以來,學校領導和中心教師始終圍繞著教育部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目標來管理和發(fā)展,并結合福州大學的實際發(fā)展狀況,提出了“理實結合,教研互動,嚴謹求實,鼓勵創(chuàng)新”的實驗教學理念,以適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
主要的教育理念轉變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定位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實驗教學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將實驗教學提高到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出“培養(yǎng)實驗基本技能和項目設計能力,培養(yǎng)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促進個性發(fā)展”的實驗教學方針。
(2)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構筑開放性實驗室環(huán)境。學校抓住旗山校區(qū)建設的契機,以校園網為平臺,投入180多萬元為各實驗中心建設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系統(tǒng),對實驗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實行網絡化管理。
(3)重視實驗室隊伍的建設。實驗室隊伍的業(yè)務水平直接決定了中心建設的質量,學校設立實驗教學關鍵崗、重點崗以及實驗教學彈性編制,吸引了科研工作中成績突出、勤于思考、有敬業(yè)精神的學術骨干和中青年教師參與到實驗課教學工作中來。
(4)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優(yōu)化實驗教學內容。從土木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出發(fā),開展對實驗教學體系的深層次改革和建設,構建“三層次、三平臺、三基地”的土木工程實驗教學體系,使實驗教學內容與科研、工程和社會應用實踐密切聯系。
:我們了解到貴中心自主開發(fā)了許多教育設備,這些設備在教學和科研中均有卓越表現,請您從中選取2~3件自制設備,介紹它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顯現出來的突出特點。
答:(1)新型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測試儀
中心教師設計和自制了集新型環(huán)形約束收縮測試裝置、養(yǎng)護箱以及應變采集系統(tǒng)(包括數據采集電纜線、應變采集儀和普通計算機)于一身的新型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測試儀(如圖1所示)。其具體技術參數主要有:控溫范圍:10 ℃~60 ℃??販鼐龋骸?.2 ℃??貪穹秶?0%~95%??貪窬龋骸?%。擱架性能:一次可放置6個約束收縮試件;分為6層擱架,每層擱架間距250 mm,每層擱架的面積大于600 mm×600 mm,從而具有占地面積小的優(yōu)點。
采用在混凝土環(huán)中插入隔板的方法,誘導一條裂縫在隔板處產生。增大隔板處混凝土環(huán)向拉應力,產生應力集中,加快混凝土環(huán)裂縫的產生。
通過對內鋼環(huán)應變數據的分析,可以獲得混凝土環(huán)內部微裂縫產生和發(fā)展等損傷信息。提出的評價方法,即使在裂縫不可見的情況下,也能對混凝土抗裂性能進行快速評價。
本裝置及相應的評價方法可將混凝土結構裂縫的事后修補變?yōu)槭虑邦A測和評估。當發(fā)現混凝土配合比不滿足抗裂要求時,通過調整混凝土配合比,可減少混凝土開裂的概率,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具有非常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該自制設備已推廣到廣西大學等高校,獲實用新型專利和發(fā)明專利各1項,發(fā)表學術論文若干篇,在福州大學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再生細骨料的性能研究”和“新型引氣劑對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響”中得到應用。
(2)大型量水堰
該設備屬薄壁量水堰,是一種使用最早且精度較高的測流設施,廣泛用于水力學、水工實驗室及灌排渠道上,長7 m,寬1.2 m,高3 m,最大可量測流量為0.6 m3/s(如圖2所示)。該設備可單獨使用,也可與渠系建筑物配合使用。薄壁量水堰在鐵制堰板上設置缺口,使水流由缺口通過時具有銳緣堰流的性質。在距堰板上游3~4倍最大過堰水深處設水尺,根據水尺讀數(水面超過堰頂的高度),即可由事先繪制好的水位流量圖表得到流量。
圖2 大型量水堰
為了提高測量精度,采用自由溢流。按缺口量水堰形狀,薄壁量水堰可分為三角形堰、梯形堰、矩形堰及曲線形堰等數種。實驗是在標準條件下進行的,因此堰的裝設及堰前渠道的流態(tài)也應符合標準條件,使之成為具有標準工作狀態(tài)的標準堰。
主管單位:國家教育部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國家教育部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9-3087
國內刊號:51-1596/T
郵發(fā)代號:62-55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5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guī)范獲獎期刊
關鍵詞:
土木工程;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我國高等教育自1999年擴招以來,經過近20年的跨越式發(fā)展,大學的入學率已接近40%.伴隨著高校擴招,一大批新升本科院校也開始開展本科教育.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些院校由于本科辦學歷史短,其在辦學定位、辦學特色及人才培養(yǎng)結構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其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難以適應行業(yè)及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近年來,在產業(yè)結構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企業(yè)加大了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力度.在新的形勢下,調整高等教育結構,提高人才培養(yǎng)結構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已成為當務之急[1-4].2014年6月22日,國務院印發(fā)了國發(fā)〔2014〕19號《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提出了“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fā)展.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yè)教育.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高等學校時,鼓勵其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建立高等學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加快建立分類設置、評價、指導、撥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傾斜”[5].這為普通本科高校特別是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土木工程專業(yè)是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型學科,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土木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具有決定性作用,是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橋梁,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工程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本文在高校轉型的背景下,分析目前土木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土木工程專業(yè)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體系進行優(yōu)化構建,并提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6].
1實踐教學現狀
土木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畢業(yè)實習及畢業(yè)設計等環(huán)節(jié)組成[7-8].平心而論,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質量.然而,由于客觀原因,目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仍然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1.1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目前,實踐教學體系在制定時沒有真實了解行業(yè)企業(yè)對人才標準的需求,與社會需要脫節(jié).另外,實踐環(huán)節(jié)內容的設置比較分散,幾乎每學期都有,但時間較短,缺乏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和銜接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體系,不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
1.2實踐教學內容形式單一
目前,多數新開設土木工程專業(yè)的高校,或多或少地存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資源不足,實驗儀器過時落伍,不能反映當下新技術、新工藝的情況.實驗課程以圍觀教師演示為主,學生缺少動手實踐的機會,且實驗課程中開放性和綜合性實驗較少;校外認識實習、施工實習也多以參觀走訪的方式,學生只能參與極少部分的工序,其余的大部分工序不得不采用放映施工視頻的方式,缺少直觀接觸現場的機會.
1.3校內專職教師實踐能力不強
高校的專職教師大部分是從學校畢業(yè)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沒有在企業(yè)工作的經歷,懂理論知識、缺實踐經驗,導致其在實踐教學中照本宣科,不能逼真地講授施工技術、施工工藝的內涵.另外,在目前的體制下,校企合作機制未真正地建立起來,企業(yè)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沒有一個順暢的通道到高校傳授實踐知識.
1.4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制度不嚴格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都沒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制定專門的考核評價辦法.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實驗、課程設計、實習等往往依附于理論課程同時講授,成績評定過多地參照理論課程的成績.學生的實習調查報告、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等成果通過抄襲的手段就能過關.此外,缺乏對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小制作、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及發(fā)表學術論文的學分獎勵機制,阻斷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
2提高土木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
2.1轉型背景下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
緊密聯系社會,挖掘專業(yè)潛能,拓展實踐平臺,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人才是高校必須面對的課題.在高校轉型的背景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改革思路是:圍繞滿足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對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從單一的專業(yè)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從傳授知識向培養(yǎng)知識應用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轉變,從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教學模式轉變[9].
2.2提高土木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
2.2.1優(yōu)化課程結構
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體系的構建不能僅僅是對各個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簡單排列,而應整合多門理論課程的實踐內容,突出綜合性、開放性、先進性及實用性.在課程結構的設置上,首先,要精簡理論課程的課時,以“必須”“夠用”為度,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其次,實踐訓練要注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工程能力的培養(yǎng),增加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課時和學分比重,使得實踐環(huán)節(jié)所占學分達到總學分的40%以上.再次,要將土木工程學科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及時地補充到實踐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以實現實踐教學內容的動態(tài)優(yōu)化.
2.2.2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行業(yè)用人單位對土建人才的需求,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構建以“基本技能”“專業(yè)技能”“綜合技能”“職業(yè)技能”四個模塊為核心的實踐能力結構[10].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和學習特點,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形成一個前后銜接、循序漸進、由單一到綜合,貫穿全過程的縱向體系[11].加強學生職業(yè)技能培訓力度,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建筑五大員及CAD繪圖員等資格認定,使學生畢業(yè)后能盡快地進入工作角色,適應工作崗位,從而增強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2.2.3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硬件環(huán)境
基于“實踐環(huán)節(jié)分層組織、實踐場地整合重組、設備資源利用共享、教學內容推陳出新、人力資源優(yōu)化組合、管理機制利于教學”的原則[12].構建“電腦仿真平臺”“實驗室平臺”“工程實訓基地平臺”“校外產學研基地平臺”四個硬件平臺.(1)電腦仿真平臺.主要承擔工程CAD、工程概預算、PKPM軟件、BIM軟件學習及計算機技能訓練等10余項實驗任務和數學建模大賽、建筑結構大賽等競賽任務.仿真平臺采用計算機仿真和實物計算兩種方式達到實訓目的.例如工程造價采用計算機軟件和手算相對比,還可以模擬建筑施工各個環(huán)境等.(2)實驗室平臺.包括建筑材料、力學、模型、土工、交通土建、工程測量及道路與橋梁等實驗室,分別承擔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建筑材料、土力學、工程測量與測繪、混凝土結構設計等相關課程的拉伸壓縮、純彎曲梁正應力測試、水泥試驗、土壤密度測試等實驗任務.(3)工程實訓基地平臺.加強實訓、實習基地等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等形式的實訓基地[13],不斷完善實踐教學條件,豐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完成包括基坑開挖、地基處理、模板制作與拼裝、鋼筋加工與綁扎、混凝土澆筑、門窗安裝及工程測量等實訓項目.實訓基地平臺提供真實的生產實訓環(huán)境.例如工程測量實訓基地,讓學生對工程測量的全過程進行訓練.(4)校外產學研基地平臺.建立教學與社會行業(yè)企業(yè)生產緊密結合的產學研結合機制,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讓企業(yè)深度參與到人才培養(yǎng)中,逐步形成學校與企業(yè)協(xié)同合作的育人共同體.在產學研合作平臺中,教師可參與到實際工程項目中,在利用自己的深厚理論為企業(yè)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了解企業(yè)的技術工藝、施工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2.2.4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確保實踐教學質量
在教師隊伍上,應用技術類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具有與專業(yè)相結合的實踐經驗和技術應用能力,即所謂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實現.一是從行業(yè)企業(yè)選聘一批高職稱、高學歷,既懂理論又精于實踐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二是鼓勵實踐教學骨干教師到企事業(yè)單位掛職鍛煉或者考取行業(yè)資格證書,參與項目建設,服務生產一線,到生產現場熟悉實踐技能,及時了解施工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強自己的實踐技能.
2.2.5完善實踐教學管理,構建實踐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
實踐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主要由信息監(jiān)控、督導監(jiān)控和管理監(jiān)控三個子系統(tǒng)組成.實踐教學信息監(jiān)控主要通過建立實踐教學秩序檢查、實踐教學信息反饋,及時了解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和滿意度,同時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調查,了解行業(yè)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從而調整優(yōu)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它是實踐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基礎.實踐教學督導主要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管理制度進行督促和引導,通過制定實踐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對實踐教學工作進行評估,從而實現實踐教學不斷優(yōu)化完善,實踐教學督導監(jiān)控是促進實踐教學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證.實踐教學管理監(jiān)控是實踐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中心,它主要任務是通過搜集、分析和整理實踐動態(tài),為實踐教學提供決策依據;并保證實踐教學決策能夠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
3結束語
轉型背景下,實踐教學對保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開展土木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探索實踐教學體系的優(yōu)化方案,按照基本技能、專業(yè)技能、綜合技能、職業(yè)技能四個核心層面,構建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結構體系.這對于提升普通高校土木工程專業(yè)的辦學水平,加速高校轉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王新征 賈涵 單位:南陽師范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定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的思考:以巢湖學院為例[J].巢湖學院學報,2014(5):15-20.
[2]唐永澤.“轉型建設”是客觀需要與時勢所迫[J].職教論壇,2014(36):19-21.
[3]羅明東.我們怎樣培養(yǎng)應用型本科人才:新建地方本科師范院校轉型發(fā)展的思考[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8):1-5.
[4]胡天佑.建設“應用技術大學”的理論問題[J].職教論壇,2014(25):31-35.
[5]國發(fā)〔2014〕19號文.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Z].2014.
[6]周林聰,邱建慧.土木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4):130-132.
[7]吳曉,李寶斌.“三維一體”教學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yè)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4):155-158.
[8]劉勇健,李友群,劉廣靜.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yǎng)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08(5):107-109.
[9]曹邦卿.土木工程專業(yè)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3):116-119.
[10]任國燦,汪宋良,邵華.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0(20):157-158.
作者簡介:韓艷(1979-),女,江蘇連云港人,長沙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副教授;李春光(1980-),男,山東臨沂人,長沙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講師。(湖南 長沙 41007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5-0231-02
作為全球通用語言,英語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對專業(yè)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隨著與國外學術交流的日益頻繁,社會對工科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專業(yè)英語也是獲取相關領域最新研究動態(tài)的重要工具。[1,2]為了適應社會的迫切需要,高校在設置基礎英語的同時,也設置了專業(yè)英語課程,而在專業(yè)英語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寫作、交流等能力普遍達不到要求,主要表現為:學生實際應用外語的能力較差,不能用外語撰寫合格的學術論文,在進行學術交流時不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學術成果。因此,也驗證了目前專業(yè)英語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未達到預期效果。本文對高校專業(yè)英語教學的不足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專業(yè)英語教學和改革的建議,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一、目前教學狀況與存在的問題
1.學生因素
對于工科學生來說男生所占比重大,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普遍較差,英語基礎也相對文科專業(yè)弱,特別是聽、說、寫等應用能力。[3]對于他們來說,專業(yè)英語主要用于:閱讀科技材料;對專業(yè)資料進行英漢互譯;撰寫科技報告;對專業(yè)信息進行口語或書寫交流;日常英文溝通等。學生對英語在以后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這一觀念意識不強,在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后,大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熱情,且缺乏繼續(xù)運用之前所學英語知識的機會,使得基礎詞匯被漸漸遺忘。由于惰性心理的存在,很多學生對突如其來的專業(yè)英語課產生了抵觸心理,甚至有厭惡情緒。因此,對于英語學習,學生主要表現為:一是學習基礎差,單詞遺忘率高,且基礎英語與專業(yè)英語有很大區(qū)別,學生沒有很好的適應;二是學習目的不明確,多數為獲取相應學分而被動去接受課程安排,盲目的去學習;三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能避則避,敷衍了事;四是學習表現不積極,不敢主動提出問題,不敢大聲閱讀,不敢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大部分學生存在害羞心理。因此,導致學生對專業(yè)英語的學習效果不理想。
2.教師因素
專業(yè)英語教學要求高、難度大,是一門棘手的課程,而專業(yè)英語任教教師一般都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多缺乏教學經驗,對英語背景知識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師雖然基礎英語很強,但沒有突出專業(yè)英語的應用性,授課形式單調、內容陳舊,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與基礎英語課程有很大重復性,[4,5]不能與學生進行很好的交流與互動,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顧及到每一位學生,期末測評手段單一,沒有把聽、寫等內容納入考試中,上課內容與考試內容關聯不大,考試形式一般采用開卷或是翻譯文獻,導致學生上課時沒有壓迫感,學習隨意性大,甚至出現逃課現象。同時,專業(yè)英語教材匱乏,公共出版的教材專業(yè)性強,與教學內容脫節(jié),通用性不強,詞匯少,內容陳舊,沒有做到與培養(yǎng)目標同步,使專業(yè)英語教學面臨重大的問題。[6]
3.學校因素
與基礎英語相比,學校對于專業(yè)英語課程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為:一是學校配備的師資力量遠遠不夠,且一般以年青教師為主;二是配備的課時較少,一般是20~30個課時,導致教學時間緊張,很難達到預期效果;三是班級過大,專業(yè)英語課程都采用大班教學,使得教師和學生很難進行互動,對于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教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四是教學質量評估措施不完善,學校對專業(yè)英語的教學質量評估一般采用與其他課程一樣的評估體系,沒有意識到專業(yè)英語與其他課程的差異。[7]因此,要完善這一系列的措施還有待學校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要對專業(yè)英語進行改革,必須對專業(yè)英語教學全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在改革過程中,一方面從事專業(yè)英語教學的工作者要從思想上對該課程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在行動上要對專業(yè)英語的改革方向、內容、步驟等作出具體部署。筆者從事專業(yè)英語教學四年,針對任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以下五個建議。
1.提高專業(yè)英語課程地位,突出實用性
專業(yè)英語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學校和教師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是在學校方面,要配備充足的師資,提供良好的教學場所和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設施,增加教學課時量,全力配合好任課教師的工作,并主動“走出去”,學習、借鑒其他非英語國家專業(yè)英語課程的教學經驗。二是在教師方面,要明確任務,由重視基礎英語向重視專業(yè)英語轉變,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與實用性,把閱讀、聽、說、寫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提高上課的質量,嚴抓考勤,杜絕為了拿學分而學習的現象。
2.選擇合適的教材,分班因材施教
面對目前市場專業(yè)英語同步教材的缺乏現象,可以呼吁同行工作者對教材進行編寫,而任課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情況將自己備課時整理的材料作為任教班級的教材。班級人數分配以20~30為宜,人少便于討論和交流,提升課堂氣氛。開課前進行統(tǒng)一的摸底考試,把基礎不同的學生分配到不同的班級,對不同班級的學生配備不同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盡量照顧到每個學生。
3.注重應用并把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首先,需繼續(xù)重視基礎學習,扎實的基本功是能力發(fā)展的前提條件。如果學生不熟悉英語句子和語法的結構特點,不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則難以保證專業(yè)文獻的閱讀速度。同樣,聽力和口語水平不足會導致學生參加全英文學術研討會議時效率低下,難以抓住要點,而詞匯知識和寫作能力欠缺則會影響學生撰寫高水平學術論文。但專業(yè)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強的課程,不能只在課堂上學習,在課外要經常開展實踐活動,下載本專業(yè)相關的國外文獻,了解國外SCI、EI雜志中本專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并嘗試翻譯已有文獻,然后與原文進行對比,找出自身差距,逐步提高,為以后論文摘要的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倡教師對有能力的學生的專業(yè)課采用雙語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
4.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必須打破以往常規(guī)、陳舊的教學理念。專業(yè)英語教師與基礎英語教師可進行一個積極的、良性的交流與溝通,學校也應對專業(yè)英語教師進行一定的職業(yè)培訓。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采用多媒體語音教室,教師要求學生下載相關領域的SCI、EI文獻,制作成PPT,在課堂的前15分鐘對PPT內容進行匯報,其他同學和教師針對該匯報提出問題與建議,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互動中,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鍛煉匯報人的綜合能力,拓展所有學生的知識面。與此同時,上課內容也可以用一些生動的動畫、Flash、圖片等形式來講述,激發(fā)學生對該門課的興趣,把枯燥無味的內容用生動有趣的形式表達出來。
5.改變考核方式并完善評估體系
常規(guī)的考核一般由教師選擇一至三篇文獻,讓學生進行英漢互譯,這種形式既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測試出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建議采用全程考試模式,平時考勤占30%,報告演講占30%,上課互動表現占10%,期末考試成績占30%,讓學生從一開始就了解該課程的考試制度,從開始到結束,從課內到課外,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教學評估是檢驗和促進教學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傳統(tǒng)評估體系相比,專業(yè)英語有其獨特性,必須針對其閱讀、聽、說、寫綜合進行評估,讓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真正用到實際過程中。
三、結語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專業(yè)英語教學作為基礎教學的一個分支,與普通基礎學科既有共性,又存在自己獨有的特性,因此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管專業(yè)英語課程正使用著大量教學資源,但學生的專業(yè)英語能力還存在很大欠缺。筆者建議從提高專業(yè)英語課程地位,突出實用性;選擇合適的教材,分班因材施教;注重應用,把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打破傳統(tǒng)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考核方式,完善評估體系等五個方面進行改善和處理,注重學生的閱讀、聽、說、寫能力,才能切實提高專業(yè)英語教學的質量,培養(yǎng)出能滿足經濟全球化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亞東.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2]李永樂,李亞東,等.工科碩士生專業(yè)外語教學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55-57.
[3]陳莉娜,賈國欣.工科專業(yè)外語教學探討[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4):75-77.
[4]李洪東.交通土建專業(yè)外語教學探索[J].教書育人,2010,(8):96-9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39-01
1 課程背景
近年來,為了迎合橋梁檢測工作的需要,很多高校在土木工程(橋梁)專業(yè)中開設了橋梁檢測課程。橋梁檢測是一項新興的專業(yè)技術,其屬于土木工程(橋梁)、力學、數學、傳感科學以及信號處理等多技術領域的交叉科學。橋梁檢測工作的特點決定了橋梁檢測課程的一個特點是既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橋梁檢測課程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要求授課對象具有廣泛的基礎知識。橋梁檢測課程的特點決定了該門課程通常在高年級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中開設。
橋梁檢測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可供參考的教材不多,并且在教學內容上有些知識點沒有定論,而屬于探索性的講授內容。因此這門課程需要授課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技巧,使得學生能夠在實踐與理論,定論與探索中掌握專業(yè)知識,并能夠啟發(fā)學生在該領域中積極開展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2 教學目標
橋梁檢測是一門專業(yè)課程,有別于專業(yè)基礎課。對于高年級的本科生而言,在理論與實踐中,更加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在初步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熟悉操作規(guī)程,掌握檢測方法和檢測儀器的使用方法,把所學的知識能夠應用到橋梁結構檢測中,在檢測工作中能夠完成實踐性的工作。
對于碩士研究生而言,更加注重理論環(huán)節(jié)的培養(yǎng)。采用課堂講解、室內實驗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使得學生掌握基本原理,能夠根據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對橋梁檢測的實踐性工作進行理論指導。通過教學充分引導學生在橋梁檢測領域的科研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科研潛力。
3 教學內容安排
橋梁是一個復雜的結構體系,其組成構件較多,這便決定了橋梁檢測對象較為廣泛。針對不同的構件檢測的指標不同,需要檢測的指標種類多,這決定了采用的檢測儀器類型比較多。根據橋梁檢測的這兩個特點,針對不同的授課對象需要有選擇性的對授課內容進行安排。
一般來說,橋梁的檢測方法可分為外觀調查、無損檢測、靜載試驗和動載試驗四大類。外觀調查是借助于一些簡單的儀器與目測相結合,對橋梁構件的外觀情況進行描述。無損檢測則是采用不同的儀器對不同類型構件的眾多指標(絕大部分都是物理指標)進行檢測。靜載試驗是在橋梁結構的特定部位施加靜力荷載,測試控制截面的靜力響應,分析出靜力參數。動載試驗則是對橋梁施加動力激勵,測試特定截面的動力響應,分析出動力參數。橋梁檢測的最終目標是根據檢測出的參數和指標對橋梁整體或構件的使用性能進行評估。
對上述四類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可知,外觀調查和無損檢測的實踐性很強,其理論性相對來說要弱一些。靜載試驗和動載試驗理論性很強,實踐性與其理論性相比較而言要弱一些。在本人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檢測方法和構件的劃分,針對不同的授課對象對授課內容進行了安排。
高年級本科生的總學時為34學時,具體的安排為緒論1學時,測量儀器及測試技術4學時(其中實驗2學時),外觀調查2學時,上部結構無損檢測10學時(其中實驗4學時),鉆孔灌注樁檢測3學時(其中實驗1學時),橋涵地基檢測3學時(其中實驗1學時),靜載試驗6學時(其中實驗2學時),動載試驗5學時(其中實驗1學時)。
碩士研究生的總學時為24學時,具體的安排為緒論1學時,無損檢測2學時,鉆孔灌注樁檢測1學時,靜載試驗10學時(其中實驗2學時),動載試驗10學時(其中實驗2學時)。著重講述靜載試驗和動載試驗有關知識點的基本原理,對相關理論進行詳細論述。要求掌握基本理論,能夠對工程實踐進行理論指導。
4 教學方法
無論是對本科生還是碩士研究生授課的過程中,都要做到理論聯系實踐,這一點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中也可以得到相互的驗證(每方面都開設了實驗課程)。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充分采用多媒體手段,并且輔助大量的圖片以及影像資料。同時,也需要充分利用實驗環(huán)節(jié)作為課堂授課的補充和延展。實驗室擁有的橋梁檢測儀器數量是有限的,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親自操作儀器,在實驗課環(huán)節(jié)采取分組預約制。分組預約制的具體辦法是在某一段時間內所有的實驗課程同時開放,把學生分成4人一組,每一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去預約某一個實驗,預約完成后學生即可以進行相應的實驗。
針對不同的授課對象,同一個知識點的授課內容各有側重。比如,在講述動載試驗中的跳車試驗時,在對本科生講授該知識點時只是強調跳車激勵類似于脈沖激勵,跳車高度一般為15 cm,橋梁的自振頻率采(測試到的橋梁頻率)修正獲得。而在對碩士研究生講授該知識點時,則要讓學生知道15 cm的跳車高度只是一個統(tǒng)計值。結合授課人自身的科研成果,在課堂上給學生建立單梁-車輛耦合振動模型,對跳車高度進行理論求解。橋梁的自振頻率采用修正公式進行計算在很多情況下是不正確的,因為在建立該公式時并沒有考慮車輛的振動特性,結合授課人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對該公式進行深入剖析,給出考慮車輛動力特性情況下的自振頻率與測試頻率之間的聯系。
對知識點進行深入剖析,培育學生的科研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科研潛力。例如,在講述索力測試知識點時,首先,給出索力的計算公式,然后列舉實際工程中測試到的數據向學生形象的說明該公式對于長索的計算精度是可以接受的,而對于短索的測試精度則不能滿足工程要求。接著對形成該公式的各種假定和影響條件進行剖析,找出導致該公式產生偏差的主要因素。阻尼器的存在是導致該公式產生誤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從不同角度對存在阻尼器的索力計算公式的建立過程進行理論上的嘗試。在通過該知識點的學習后,學生應該知道該知識點是一個研究方向,并且了解到解決此問題的一些科研思路。
參考文獻
充填注漿、滲透注漿、壓密注漿和劈裂注漿是根據靜壓注漿對巖土層的作用方式而分成的四種方式。這幾種方式都是應用在不同巖土的方面。當然也可以在實際的土體加固的過程中,對于這幾種方式相互使用,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土體加固效果。因此,下文詳細的闡述了靜壓注漿法的關鍵技術與應用,這樣做是為了在以后的實際施工程中,可以更好的應用和推廣此項技術,使其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fā)展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1 對于主要技術參數的探討
1.1 對于注漿壓力與注漿量的探討
注漿壓力是注漿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參數,壓力過低,漿液攜帶的能量小,達不到注漿效果;壓力過高,將使地表出現冒漿,注漿量不足,也達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根據本工程地層確定注漿壓力為不小于0.4MPa,注漿量不小于195kg/m。當附近地面冒漿或壓力大于2.0MPa時,可以終止注漿。
1.2 對于漿液配合比的探討
漿液的水灰比受地層地下水力條件的影響甚大。地層地下水與外界聯系密切,且水有流動現象,宜采用雙液注漿及時凝結。漿液由水泥+水玻璃調制而成,水泥應用325號,水玻璃濃度為40Be’,水玻璃摻入量為水泥量的2%~4%。水灰比為0.67,有利于漿液的有效滲透。漿液流量按每m注入195kg水泥計,冒漿時終止。
1.3 確定漿液擴散半徑人工填土層
取值:k=0.01cm/s;β=3.1;h=40m;ro=3.2cm;n=0.42;t=600s;求得:r=90cm。
1.4 對于鉆孔深度及直徑的探討
鉆孔深度設計為進入3層粉質粘土以下1.0m,上部注漿深度以構筑物地下底板為準,底板埋深2.1m??讖?2,花管長2m,管眼4mm,沉管到位后由下而上進行注漿。
1.5 對于鉆孔布置的探討
為達到良好的注漿效果,可先在構造物設置一灌漿幕墻。一方面阻斷幕墻內外的水力聯系,另一方面阻斷幕墻內注漿時漿液滲透出墻外。幕墻孔位按700×700間距沿構筑物外軸線封閉布置。幕墻內按長方形布置孔位。
2 對于施工工藝的探討
2.1 對于施工順序的探討
根據多臺機同時作業(yè)、現場施工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和灌漿方法等,施工順序可采取從里往外的方式進行。施工程序是鉆機及注漿設備就位鉆孔放注漿管并孔口封堵攪漿注漿清洗成孔。
2.2 對于施工技術要點的探討
首先是成孔鉆頭(Φ110mm)對準孔位后,采取沖擊成孔的方法鉆進。在雜填土中鉆進時,若孔壁不穩(wěn),可下入導管護壁;當鉆進到淤泥或淤泥質土和粉、細砂時,下入導管護壁,然后采取撈砂筒取砂成孔的方法直至下臥粘性土層。其次是灌漿管安放及孔口封堵;灌漿管下端設置0.7m~1.0m長且下端封口的花管,花管孔徑Φ8,孔隙率15%左右;在花管外壁包扎一層軟橡皮,以防流砂涌進花管導致灌漿無法進行。當成孔達到預定深度后,將灌漿管下到位,再用水泥袋放人孔中水穩(wěn)層底部包裹灌漿管并接觸孔壁即“架橋”,然后投入粘土分層夯實至孔口。再次是攪漿:先往攪拌漿筒內注入預定的水量并開動攪漿機后,再逐漸加入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直到預定的用量,攪拌3min—5min后將漿液通過過濾網流到儲漿筒內待灌。還有灌漿:灌漿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閉分段純壓式灌漿方法,即自上而下鉆完一段灌注一段,直到預定孔深為止。灌漿段的長度以雜填土和淤泥或淤泥質土、粉、細砂厚度來確定;灌漿壓力采取二次或三次升壓法來控制,即灌漿開始采用低壓(小于0.1MPa)或自流式灌漿,對雜填土而言,當吸漿量較大時采取間歇灌漿或用砂漿灌注,終灌時的壓力要達到設計值;灌漿結束標準嚴格按設計執(zhí)行。最后是封孔:灌漿結束后及時封孔,即第二灌漿段灌漿結束過半小時后,排除孔口封堵物,再往孔內投入砂石直到水穩(wěn)層頂面,過24h后,若漿液下沉,再補充水灰比0.5的漿液至水穩(wěn)層頂面。
3 結語
通過以上我們對于建筑物地基靜壓注漿法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的詳細探討,我們可以發(fā)現,建筑物地基靜壓注漿法的技術是在建筑地基加固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因此,作為一名工作在建筑施工一線得我們來說,一定要掌握好這項關鍵的地基加固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好的對建筑建設施工,更好的發(fā)展我國的建筑施工技術,縮小我國與國外先進的建筑施工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發(fā)掘教材中尚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知識量與日俱增,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教科書中往往在反映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時,勢必存在著尚待解決、完善、及具有學術之爭的教學內容。查閱了大量有關資料,結合我校條件,確定將研究性、前沿性、書本上介紹較少的內容作為畢業(yè)設計研究課題,例如:韓相奎教授指導的楊晶博同學“垃圾填埋場發(fā)電項目設計”。通過對該同學的指導,基本上搞清了垃圾填埋場發(fā)電機理及效果,其設計成果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應用,楊晶博同學也得到了科學研究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滿足了畢業(yè)設計的目的和要求。
(二)注重到企業(yè)去選擇課題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的科學研究和實踐能力,選擇了大量的實際工程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作為畢業(yè)設計課題。由工廠提供實驗條件,我們承擔理論分析、數據檢測等工作,使學生們既能較多地接觸工廠的生產實際,又能系統(tǒng)地了解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全過程,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畢業(yè)設計,我們基本上解決了工廠所提出的實際課題。學生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也得到了工廠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們的好評。
二、畢業(yè)論文選題與科研課題相結合
一般情況下,各專業(yè)的科研課題能充分體現該專業(yè)的新動向和生產實際。有利于學生鞏固、深化和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為此,畢業(yè)論文若緊密圍繞科研課題選題,不但使學生學到了更多專業(yè)知識,而且能增加學生的科研興趣及使命感和責任感。近五年來,給水排水專業(yè)先后結合“人工濕地處理啤酒廢水的研究”,“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研究”,“SBR成套設備研制”,“TTC脫氫酶活性測定”等科研課題指導了05級到10級共6個年級19名同學的畢業(yè)論文。在指導畢業(yè)論文過程中,對于一些研究周期比較長的題目,允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提前進入,一般是在暑假就開始,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調研和思考,畢業(yè)論文時間顯得從容,學生的收獲也比較大。在這期間,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而且增強了對實驗結果、實驗現象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在上述19位同學中,有5人畢業(yè)論文成績優(yōu)秀,12人考上了研究生,有13人發(fā)表學術論文。其中10級張振鵬同學的“論屠宰廢水加工廢水處理及回用技術試驗研究”被收入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yè)分會論文集。97級曲波同學的論文“厭氧填料折流板反應器的啟動試驗”在《中國給水排水》(國家一級刊物)上發(fā)表,并有9篇在《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上。實踐證明,在教師的精心指導與嚴格管理下,結合科研課題指導畢業(yè)論文,不僅可以有效的保證畢業(yè)論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且可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三、強化動手能力,倡導獨立思考
強化動手能力,提倡獨立思考是在畢業(yè)設計中培養(yǎng)學生們初步科學研究能力的核心內容。畢業(yè)設計中,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讓學生獨立擬定研究方案
在畢業(yè)設計前,將所需技術資料準備好,把設計所需要的原理方法、參考書目及圖紙落到實處。下達畢業(yè)設計課題前首先帶領他們到有關工廠、實驗室、研究室進行現場實習,有目的地讓他們接觸到有關的工作,并提出有待解決的問題供同學們思考。然后讓同學們閱讀有關資料,并在規(guī)定的期間內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經教師審查,修改。這一做法使學生們增強了自我意識,也增強了他們自信心和責任感。同學們認為:問題是教師提出來的,方案是自己設計的,無論如何也要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去享受實現自身價值的快樂。于是。同學們在后續(xù)的畢業(yè)研究工作中不怕苦,勤奮鉆研,不斷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為確保畢業(yè)設計質量提供了先決條件。
(二)讓學生獨立做實驗及測數據
當研究方案確定后,由于學生們直接在工廠或實驗室參與了實驗研究,掌握了測試方法,獲得了數據,所以在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分析時就能夠較為準確地提出有關論據。這無疑有助于同學們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為其獲得優(yōu)異的答辯成績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讓學生獨立進行研究分析與總結
實驗研究和論文寫作是科技人員,從事研究工作的兩個主要方面。雖然再好的語言寫作并不能使不成熟的科研成果予以發(fā)表,但粗俗的科技寫作卻能使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大為遜色,甚至會使其喪失學術意義。因此,在指導畢業(yè)設計中,尤為強調畢業(yè)論文的寫作質量。要求學生們撰寫論文時必須寫出3000字的詳細提要,并將摘要譯成英文。強化學生的科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其科技寫作素養(yǎng)的積蓄和提高。
四、拓寬畢業(yè)設計的領域和形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學生本科畢業(yè)后的就業(yè)范圍較大,為了使人才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對畢業(yè)設計的方向做了靈活調整[2]。一是考慮近年來,建筑市場的火熱形勢,對給排水專業(yè)的施工技術人員需求量較大,部分學生一進入四年級就有用人單位與之簽訂用人合同,這部分學生很想在畢業(yè)前強化,擴充建筑設計、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識,學以致用[3]。為此,新開設一些學生已畢業(yè)馬上就會把接觸的方向作為畢業(yè)設計課題,例如高層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設計。二是考慮部分學生本科畢業(yè)后繼續(xù)升入各高校深造,攻讀碩士學位,還有一部分同學進入各企事業(yè)單位從事科研工作,為了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獨立創(chuàng)新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去,我們增加了科研論文方向,作為畢業(yè)設計的一個分支方向。三是對原有的畢業(yè)設計改革創(chuàng)新,使之更加靠近實際工程情況,有些題目就是實際工程項目。這些措施提高了畢業(yè)設計的效果,學生畢業(yè)后投入學習、工作崗位后對工作適應和再學習能力明顯提高。另外,為了使畢業(yè)設計的水平更上新臺階,我們又增加了靈活的設計方式。由于現在人才市場對工程技術人員要求比較嚴格,同學們到工作單位以后都立刻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所以為了提高同學的實際工作能力,我們在畢業(yè)設計中增加了下列措施:請進來,走出去,真題真做。請進來:一、請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二、請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的總工和項目負責人與教師共同指導畢業(yè)設計,請他們參加畢業(yè)設計答辯委員會;三、請其他高校有多年科研工作經驗的老師指導學生畢業(yè)論文。他們帶來了本專業(yè)的新產品、新工藝、新動態(tài),擴大了學生信息量,提高了學生的畢業(yè)設計水平。
專業(yè)英語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是影響專業(yè)英語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各院校采礦工程專業(yè)外語教師一般由專業(yè)教師擔任,且大多是年輕教師,他們雖然精通采礦專業(yè)知識,有較高的英文寫作能力,但專業(yè)英語的聽、說能力普遍不盡如人意;幾乎沒有經歷專門的英語培訓,很難圍繞專業(yè)知識較好地開展專業(yè)英語教學。同時,年輕教師課堂節(jié)奏控制技巧與經驗普遍不足,很難提高專業(yè)英語的教學質量。
2.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和模式陳舊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和模式陳舊,大多只是帶領學生在課堂上一起學習課文,缺少互動,課堂氣氛不活躍,很容易將課堂變成單純的翻譯課,教學內容缺乏時效性與針對性,忽視了在教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給學生傳授盡量深廣的專業(yè)知識和最新的科技動態(tài),以及專業(yè)英語在專業(yè)領域的交流、應用等,實際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針對目前采礦工程專業(yè)英語的教學情況,對其教學手段與方法調查如下:在專業(yè)英語學習中,教師采用了哪些教學手段?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該調查主題設計選擇項為:教師對教科書詞匯、文章講解;學生對文章段落翻譯;就文章涉及采礦主題全班討論;觀看采礦有關英文視頻;就某專業(yè)主題布置外文文獻檢索翻譯練習;就某專業(yè)主題布置科技短文撰寫;就某專業(yè)主題分組討論、并匯報結論;其他等8項。其中采用較多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對教科書詞匯、文章講解;學生對文章段落翻譯;就某專業(yè)主題布置外文文獻檢索翻譯練習三項,分別占調查班級總量的33%、18%、17%。另有班級同學選擇“其他”項后,給出了專業(yè)詞匯聽寫練習、中文采礦學術論文翻譯等課堂教學方法。總體而言,課堂互動所占比重較少,尤其分組討論僅占調查班級的4%。雖然很多教學班級采用全班大討論等教學方法,但其效果很難控制,很難做到班級每一個個體都得到練習。
二、TBL教學法在采礦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TBL教學法(Team-basedLearning,簡稱TBL),是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模式,最早由Michalsen等學者于2002年在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礎上改革創(chuàng)新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特征主要是以團隊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提倡進行課前預習和預習測試,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團隊討論,以促進學生利用團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著重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個人綜合素質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能增加學生參與和準備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溝通和團隊合作的技巧以及增加知識成果。針對采礦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三個問題,TBL教學法可以很好地解決,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TBL教學設計
(1)組建學習小組。為使學生間方便交流討論,每組學生以3~5人為宜,盡量使每位學生都能積極進行交流、討論。各組選薦出一名組長負責整個小組的討論活動,并協(xié)助教師做考評工作。
(2)確定專業(yè)英語教學重點。根據采礦專業(yè)英語的課程內容,精心準備教學材料,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如必須掌握的專業(yè)詞匯、習語、語法等。設置采礦工程學術討論主題,如:OpenPitBlastingTechnology,LocationandDesignofVerticalShafts,HoistingSystems,RockMassClassification,ImportanceofEnvironmentalPlanning,DigitalMine,VirtualReality(VR)Mining等,各組學生以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身份現場就該采礦技術主題開展討論。主題設置應盡量多增加采礦前沿技術,如DigitalMine,VirtualReality(VR)Mining,AutomationMiningTechnology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個小組均圍繞這些專業(yè)主題進行討論、交流,然后選派代表陳述,持有異議的小組可相互辯論。通過小組討論、組間辯論和教師提示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共同找出討論主題的最佳結論。整個過程教師注意鼓勵、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他們通過積極地思考、辯論,在練習專業(yè)英語的同時,獲得大量的專業(yè)技術信息,從而歸納出主題結論。
(3)學生學習評價。應動態(tài)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采取小組內評價、小組間評價、教師總評價相結合的手段。
2.TBL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經過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TBL教學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普遍反映對專業(yè)英語有了較濃厚興趣,學習過程不再枯燥,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并且促進了自己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下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