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国产网站午夜性色,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menuitem id="ct2o2"><var id="ct2o2"></var></menuitem>
      1. <noscript id="ct2o2"><progress id="ct2o2"><i id="ct2o2"></i></progress></noscript>
        1.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語言的訓練方法

          語言的訓練方法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8-03 09:19:31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語言的訓練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語言的訓練方法

          篇1

          嬰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現(xiàn)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xiàn)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語言的發(fā)展提高了幼兒的認識能力,而認識范圍的擴大,內(nèi)容的加深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要注意發(fā)展語言交往能力緊密與認知能力發(fā)展相結合。根據(jù)幼兒直觀感知的特點,給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豐富生活內(nèi)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fā)展幼兒語言。在下雪天,讓幼兒去接雪花,實際觀察雪花的形狀,幼兒可以觀察到雪花有六個瓣,是一片片,一團團飄落下來的。引導幼兒欣賞房上、樹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極了。然后可向幼兒提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引導幼兒說:“像雪白的棉花?!庇械恼f:“像白糖?!庇械恼f:“像厚厚的毯子?!庇變焊鶕?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形容白雪,欣賞雪景,相應地豐富了詞匯。教師也可讓每個幼兒在一次性杯子里種上一顆豆子,或其他花的種子放在自然角里,讓幼兒仔細觀察種子的生長過程,并要求幼兒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如“豆子長出了嫩芽”,“嫩綠的葉子?!蓖ㄟ^種植與照料,不僅豐富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態(tài)的變化。幼兒生活內(nèi)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讓他們動手、動腦、動口,在幼兒直接感知中豐富知識和發(fā)展語言。

          二、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

          1.多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圖畫讀物是幼兒的精神糧食,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形象生動可愛,色彩鮮明美麗,深受幼兒喜愛。欲想發(fā)揮圖書作用,也需要教師與家長做具體指導。光知道給幼兒買書不成,還要教給幼兒看書的方法。幼兒不理解書意,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指導幼兒看圖畫書。先教幼兒看書的方法,拿到一組圖畫,要求幼兒先看數(shù)碼,或按情節(jié)排好順序,然后找出書中的主要角色,記住他們的形象,觀察他們的動作,想象他們在干什么?聯(lián)想組合成故事。如此,幼兒雖一個字都不認識,卻能看出畫中的內(nèi)容,并能根據(jù)圖畫內(nèi)容講述,既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又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篇2

          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幼兒在生活中,經(jīng)常要將自己的各種信息以及主觀感受、愿望或要求轉(zhuǎn)換成言語與他人交流。然而,受生活經(jīng)驗、詞匯量和思維特點的影響,常常會出現(xiàn)使用“錯誤”語言。此時教師應正確對待“錯誤”,給幼兒以支持、鼓勵。相信孩子會在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中進行自我調(diào)整。教師積極的交往態(tài)度和高超的應答,不僅會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還會起到“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并使幼兒更加敏感主動地吸收、加工和輸出語言信息,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一、通過直接感知,在認識周圍事物中發(fā)展幼兒語言

          嬰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現(xiàn)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xiàn)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語言的發(fā)展提高了幼兒的認識能力,而認識范圍的擴大,內(nèi)容的加深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要注意發(fā)展語言交往能力緊密與認知能力發(fā)展相結合。根據(jù)幼兒直觀感知的特點,給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豐富生活內(nèi)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fā)展幼兒語言。在下雪天,讓幼兒去接雪花,實際觀察雪花的形狀,幼兒可以觀察到雪花有六個瓣,是一片片,一團團飄落下來的。引導幼兒欣賞房上、樹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極了。然后可向幼兒提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引導幼兒說:“像雪白的棉花?!庇械恼f:“像白糖?!庇械恼f:“像厚厚的毯子。”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形容白雪,欣賞雪景,相應地豐富了詞匯。教師也可讓每個幼兒在一次性杯子里種上一顆豆子,或其他花的種子放在自然角里,讓幼兒仔細觀察種子的生長過程,并要求幼兒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如“豆子長出了嫩芽”,“嫩綠的葉子?!蓖ㄟ^種植與照料,不僅豐富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態(tài)的變化。幼兒生活內(nèi)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讓他們動手、動腦、動口,在幼兒直接感知中豐富知識和發(fā)展語言。

          二、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

          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jīng)驗。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有目的地豐富幼兒生活內(nèi)容,增長幼兒知識,開拓幼兒視野,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還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啟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索,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多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chuàng)造條件。

          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圖畫讀物是幼兒的精神糧食,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形象生動可愛,色彩鮮明美麗,深受幼兒喜愛。欲想發(fā)揮圖書作用,也需要教師與家長做具體指導。光知道給幼兒買書不成,還要教給幼兒看書的方法。幼兒不理解書意,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指導幼兒看圖畫書。先教幼兒看書的方法,拿到一組圖畫,要求幼兒先看數(shù)碼,或按情節(jié)排好順序,然后找出書中的主要角色,記住他們的形象,觀察他們的動作,想象他們在干什么?聯(lián)想組合成故事。如此,幼兒雖一個字都不認識,卻能看出畫中的內(nèi)容,并能根據(jù)圖畫內(nèi)容講述,既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又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二)多聽

          篇3

          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語言的表達、訓練有特定的內(nèi)涵,而且還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工具,一個學生數(shù)學語言的發(fā)展與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互為前提的,它也是提高數(shù)學課堂學習效率的保證。

          一、數(shù)學語言

          笛в镅允且恢鐘斜鷯謐勻揮镅緣目蒲ёㄒ禱語言,是人類數(shù)學思維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特殊表達形式?!疤囟ǖ慕虒W背景和特定的教學內(nèi)容都影響著數(shù)學教學中語言的句法、語義及實效等特點,因為無論形式還是內(nèi)涵,他們都與日常用語不同”。由于小學生的所學知識有限,相對而言所訓練的數(shù)學語言更多傾向于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數(shù)學語言訓練的必要性

          1.數(shù)學知識的特點決定了數(shù)學語言訓練的必要性。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的概念教學、計算教學、應用題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等有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雙邊活動中,語言的工具性顯得特別突出。在一定意義上講,“說題”比“做題”更難,也更重要。尤其是小學生正處在語言發(fā)展期,語言訓練就顯現(xiàn)出突出地位。

          2.語言與思維的關系決定了數(shù)學語言訓練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主陣地在課堂。如何在教學中檢驗每個學生是否開動了大腦這個思維的機器,思考的是否正確,想的是否有條理、有依據(jù),使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還要靠思維的工具――“語言”來檢驗。因此數(shù)學語言既是數(shù)學思維的載體,又是數(shù)學思維的具體體現(xiàn);它既是表達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

          三、訓練數(shù)學語言要注意的四個方面

          1.教師要規(guī)范自己的數(shù)學教學語言。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語言的運用,具體地說,應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教師的言語必須合乎一般的語法規(guī)則和邏輯要求。課堂上教師講話的句子要完整、流暢,句子中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要清晰、明確,對判斷、推理的程序把握要準確,做到說話時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因果關系恰當。二是教師要使用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理解數(shù)學語言的能力。首先,對學生語言上的缺陷,教師不能有半點疏忽。例如問:“什么是質(zhì)數(shù)?”有的同學回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shù)叫質(zhì)數(shù)?!庇谑墙處焼枺骸?能被1整除嗎?能被它本身整除嗎?那么8是不是質(zhì)數(shù)?”學生立即發(fā)現(xiàn)自己表達錯了,應該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shù)叫做質(zhì)數(shù)。”彌補了該生語言的缺陷,強化了正確的概念。其次,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將生活語言、書面語言和數(shù)學語言相互轉(zhuǎn)化,這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

          3.教師要給學生設計“思維模式”去模仿。例如數(shù)學倍數(shù)應用題,可以這樣教學?!靶∶饔屑t花四朵,黃花是紅花的三倍,黃花有幾朵”。教師提問:(1)誰和誰比?(2)把誰的朵數(shù)看成單位“1”?(3)黃花有這樣的幾份?(4)求黃花有多少朵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法則計算?這樣學生根據(jù)教師所給的思路,去講去說,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反復練。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并學會了用數(shù)學語言。

          4.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提供了不同的訓練手段

          (1)概念教學。首先,要引導好學生學會抓住概念、性質(zhì)或公式中的關鍵詞語,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類錯誤甚至亂造術語、曲解概念,對于概念、性質(zhì)中限定的話不能隨意刪簡、添加。如積的變化規(guī)律不能說“在乘法中,一個因數(shù)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跟著擴大(或縮?。┫嗤谋稊?shù)”,漏掉了“一個因數(shù)不變”這樣的首要前提。其次,判斷一個概念正說與反說的正誤也是訓練學生的重要手段。如“自然數(shù)都是整數(shù)”與“整數(shù)就是自然數(shù)”的區(qū)分判斷;諸如此類的概念正、反說法判別能夠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更是訓練學生數(shù)學語言、數(shù)學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

          (2)計算題教學。在教學中,根據(jù)一定的邏輯順序,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逐漸使學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如學習20以內(nèi)的加減法,要求學生說出每一道題的算理。就像4+5的思維順序是:利用數(shù)的分解與組成來計算,因為4和5組成9,所以4+5=9,又因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5=4,9-4=5。按照以上的思維模式要求學生進行“說算理”的語言訓練,可以使學生條理清晰更加深刻地理解口算的原理,從而達到牢固掌握口算方法的目的。

          篇4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62-01

          引言:在新課標改革實施以來,口語交際訓練成為了語言類學科中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起口語交際訓練,中職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對口語交際訓練也是相當重視。中職語文教學教師通過恰當?shù)目谡Z交際訓練方法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語文口語表達能力,不僅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更是顯著提升了中職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營造出互惠共贏的局面。

          一、中職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訓練的現(xiàn)狀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始終貫穿于整個學科體系中。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語言的訓練,其在整體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谡Z交際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中職語文教學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口語交際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必須搭配合理詳細的方案進行訓練,不能盲目求快、急功近利。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教學過程中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單向教學模式,要加強對口語交際訓練手段多樣化的重視。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根本是一種基本的技能,需要不斷地運用和積累,然后逐步地得到提升,這與其他的體育競技類技能沒什么本質(zhì)上的差別。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都忽視對詞語的積累,更缺乏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表達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教學。部分中職語文教師認為中職生因該以培養(yǎng)他們的專業(yè)技能為首要目標。此時注重詞匯和語言的積累對于他們來說并沒有多大作用。因此在教學方法上仍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基礎,只注重對語文作品的整體把握,對其中優(yōu)美的詞匯或語句則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學生由于缺乏語言和詞匯的積累,往往導致在日后的口語交際訓練和寫作練習時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寫些什么[1]。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口語交際訓練的方法

          在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涯里,口語交際訓練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如何能讓口語交際訓練更好的運用在中職語文教學,則是中職語文教學教師需要深入和研究的重點[2]。

          (一)課前說話訓練

          首先每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堂,都必須有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的環(huán)節(jié)。在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以把以前讓學生們簡單地畫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生詞,改為讓學生進行課前的幾分鐘口語練習。訓練的第一階段是讓學生把新課的預習說出來,比如向全班同學介紹新課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等,教師不限時間,讓學生充分自由發(fā)揮,鼓勵學生敢于在人前大聲說話,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在此期間內(nèi)只需要對學生不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diào)做出及時修正。第二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的口語訓練中評論時下的熱點新聞,或者復述別人的觀點或者課文內(nèi)容等,在這個階段里,教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表示觀點的邏輯性和合理性,這也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階段。第三階段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口頭小作文展示,在這個階段中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能力與口語水平有機結合起來。這種分段式的口語交際訓練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綜合的語言素養(yǎng),為中職生日后的就業(yè)環(huán)節(jié)打下堅實的基礎,增加其競爭優(yōu)勢。

          (二)結合具體專業(yè)創(chuàng)造情境

          情境教學教學模式具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一巨大優(yōu)勢,因此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能提升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水平和綜合語文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結合中職學生的具體職業(yè)教學特點,比如說訓練美容美發(fā)專業(yè)的學生,中職語文教師首先就要了解這個專業(yè)的特點和職能,從而確定口語交際訓練的最終目標。其次,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包括標準的普通話和清晰的邏輯。在美容美發(fā)學生的訓練中可以將教室模擬成一個美妝造型屋,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造型師進行模擬對話,對話內(nèi)容要求顧客能準確表達出自己的需求,造型師能夠準確理解顧客的要求并提出相應的設計解決方案,并且可以適時地向顧客推銷美容美發(fā)產(chǎn)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即使面對顧客的刁難和責罵時也應面帶笑容保持文明。這樣,將語文的口語交際訓練和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有機統(tǒng)一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術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為日后的就業(yè)生涯增加了競爭優(yōu)勢[3]。

          (三)評價與總結

          在中職語文教學的口語交際訓練中,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對訓練成果的評價和總結。這種評價是相互的,既有教師對全班的整體評價,也有對學生個人的評價,還有學生之間互相的評價。在最后的評價中教師要對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進行重點表揚,鼓勵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就業(yè)生活中能夠更積極的進行語言表達,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口語交際中存在的進步與不足??谡Z交際訓練這一教學方法同時也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

          結論:總而言之,通過口語交際訓練,鍛煉了中職生的語文口語表達水平。通過口語交際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與集體榮譽感。通過口語交際訓練,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所以,廣大中職語文教學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口語交際訓練的應用,并且積極進行更多該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語文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篇5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0~6歲聽障兒童約13.7萬,每年新生聽力殘疾兒童2.3萬,聽力障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對于這些數(shù)字龐大的耳聾患兒,首先必須進行聽力補償、聽力康復才能進行后期的語言康復訓練,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聾兒語言康復訓練,就其方法與原則作了深入探究,并按照這些原則和方法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聾兒語言康復訓練的基本方法

          (一)耳聾患兒的聽覺訓練:其目的是盡早利用聾兒的殘余聽力,培養(yǎng)他們注意聆聽的習慣,讓聾兒感知聲音的存在、聲音的有無、聲音的大小、聲音的高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對日常各種聲音的辨別和理解能力。聽力康復是聾兒語言康復的前提,只有通過聽力補償和聽力康復訓練的實現(xiàn)才能逐步形成和發(fā)展感知、認識、分析與理解聲音的能力。

          (二)耳聾患兒的發(fā)音訓練:發(fā)音訓練包括呼吸訓練、舌部訓練、口部運動訓練、嗓音訓練、鼻音訓練。耳聾使聾兒缺少聽覺的反饋,不能及時校正自己的發(fā)音,發(fā)音時基本存在諸多缺陷,比如:發(fā)音不準,發(fā)音音量?。挥绕淙鄙俾曊{(diào)變化;有時發(fā)假音,冒高調(diào);有時又發(fā)低音等等。要使聾兒清楚流利地讀、說出每一個字音,必須訓練他們掌握各種發(fā)音的技能,并利用聽覺、視覺、觸覺其他感官的補償作用,有計劃、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訓練。

          (三)耳聾患兒的語言訓練:一是理解性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二是表達性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語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語言,理解是表達的基礎。在語言訓練中應當使聾兒在獲得大量的語言刺激的同時,與語言的意x結合起來,發(fā)展聾兒的語言理解能力,引導啟發(fā)聾兒把口型、語音、實物和字詞有機結合,明白每個詞都是有所指的。在理解了語言的條件下讓聾兒先學一些短句后,再訓練語言的表達能力,教他們說完整的話,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意愿。學會表達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復合句。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增多聾兒的語言實踐,時時鼓勵聾兒用他所理解的詞匯和句子進行自主意愿表達和社會溝通交往。

          二、聾兒語言康復訓練的基本原則

          (一)聽力訓練與言語康復有機結合的原則。聽力訓練能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和利用聽覺的殘余功能,結合視覺、觸覺等功能,讓聾兒逐步學會與人交往。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聾兒學習聽覺能力和言語交往技能,為習得語言提供積極手段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原則。學校教育為聾兒提供了有效康復教育方案,教育目標明確,教學方法多樣,教學流程規(guī)范,教學環(huán)節(jié)、任務和要求明確。能為聾兒提供科學、統(tǒng)一的有效康復訓練。家庭康復訓練是學??祻陀柧毜撵柟?、拓展與延伸,聾兒的聽力康復訓練、語言康復訓練著重個別訓練,需要家長長期、耐心、科學地訓練教育。家庭康復訓練與學??祻陀柧氝@兩種基本康復訓練必須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加強家校聯(lián)系,提高科研實效對聾生進行語言訓練,僅靠在學校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只靠在學校里說,在家里不說,是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的。為此,對走讀的學生,我們同家長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建立聯(lián)系冊,老師將每天語言教學的內(nèi)容寫在本子上,要求家長加以配合輔導,做到家校教育同步化。對住校的學生,每到假期,教師根據(jù)全學期學習訓練的內(nèi)容,設計寒暑假綜合訓練的內(nèi)容,指導家長在假期如何根據(jù)聾生的語言發(fā)展狀況進行綜合訓練,最大限度地提高聾生學習語言的鞏固率。社會教育應當為聾兒提供有利于聽覺訓練與語言康復訓練的情景環(huán)境。

          (三)去固定模式化的原則。康復訓練實施過程中不能夸大教師的主體作用而忽視聾兒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不能一味地“填鴨式”灌輸以免使聾兒處于被動地位,喪失學習興趣。在語言康復訓練過程中不能放過任何教育機會,應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安排好整個教育過程,讓隨機教育與計劃教育同步,聾兒康復“逮”機會是不可取的,不僅要等機會、逮機會、抓機會,還要創(chuàng)設適合聾兒康復訓練的機會。

          (四)交往第一原則。語言是交往的工具,具備能夠靈活使用語言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才算學會掌握了語言。讓聾生多參加交際。現(xiàn)代語言教學理論認為,人們的言語交際受制于言語行為的能力,而言語的能力只能在言語活動中獲得,聾生語言康復教育就是要通過語言教育使聾生康復言語行為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和調(diào)動聾生的參與意識。我們以培養(yǎng)聾生的言語表達興趣為出發(fā)點,使他們首先有使用語言的需要,及時鼓勵他們在言語交際上的進步,把教學內(nèi)容安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進行。因此讓聾生置身于交際的環(huán)境中,讓其多聽多說,才能掌握各種言語交際技巧,我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讓聾生與各種各樣的人進行交際。交往能力只能在交往過程中實現(xiàn),如果能有意識地在交往過程中教授語言,聾兒進步就快,反之則慢。因此,必須把語言康復訓練放在康復教育第一位。

          (五)言語訓練與其他方面教育內(nèi)容相配合。語言教育是一項綜合工程,言語訓練也不是一項單純的操練,必須注意言語訓練的整體性,我們平時把言語訓練與體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密切配合。

          (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語言訓練活動。多媒體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信息于一體,畫面形象、直觀性強,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輔助手段之一。我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了計算機高級培訓班,學習課件的制作方法,現(xiàn)在都能利用powerpoint、flsh等軟件制作簡單的課件。在語言訓練課上,我們運用信息技術,制作了精美的課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對聾生進行語言訓練,激發(fā)了聾生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篇6

          長期以來,在普通高校的聲樂演唱與發(fā)聲訓練方法中,普遍采用的是老師以口頭教學的方式予以示范,學生以模仿的形式進行練習。老師用語言描述各發(fā)聲器官如何協(xié)調(diào)動作,學生憑著模糊的感覺去尋找發(fā)聲與歌唱位置。歌唱和發(fā)聲運動與肢體運動不同。肢體運動可以看得見、摸得著,老師可以直接扶正動作。而歌唱和發(fā)聲運動只能靠聽覺和抽象的想象能力去尋找正確的位置和方法。這就導致實際教學比較困難,從而使訓練周期加長,甚至令一些嗓音條件很好的人才也會被培養(yǎng)失敗。因此,筆者在長期的刻苦鉆研與實際教學當中研究出一種聲樂示教模型,并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07 2 0176480.2)[1]。它模擬了人體發(fā)聲器官在歌唱和發(fā)聲時的各種運動情況,使學生可以清晰、直觀地感受到各發(fā)聲器官在歌唱與發(fā)聲時的正確位置并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從而使學生在歌唱和發(fā)聲練習當中,可以參照模型加深對歌唱和發(fā)聲訓練方法的理解,并及時做出正確的調(diào)整。有了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準,就可避免傳統(tǒng)聲樂教學訓練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從而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

          1 聲樂示教模型和與其相適應的獨特教學方法

          1.1聲樂示教模型簡介

          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研制并獲得國家專利的聲樂示教模型結構圖,如圖1所示。其特點與特征是:在人體口腔咽喉腔解剖模型的軟腭、舌、上唇、下唇和會厭內(nèi)分別安裝有多個膠囊,膠囊通過管道和各自的控制閥相連,控制閥通過兩組管道分別連接到高壓管道和低壓管道上,高壓管道和高壓穩(wěn)壓腔相連,低壓管道和低壓穩(wěn)壓腔相連。在高壓穩(wěn)壓腔和低壓穩(wěn)壓腔之間,通過管道,連接一個液體泵,控制閥通過導線和控制器相連,控制器用導線連接一個鍵盤。這種聲樂示教模型可以模擬人體器官在歌唱和發(fā)聲時的各種動作。學生在歌唱和發(fā)聲練習時可以參照模型的運動狀態(tài)加深對發(fā)聲和歌唱方法的理解和調(diào)整。有了可以看得見的標準,就可以大大縮短訓練周期,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成功率。

          1.口腔咽腔解剖模型 2.會厭膠囊 3.會厭 4.懸雍垂 5.懸雍垂膠囊 6.軟腭 7.軟腭膠囊 8.舌部膠囊 9.舌

          10.上唇膠囊 11.上唇 12.下唇 13.下唇膠囊 14.膠囊聯(lián)管 15.鍵盤 16.控制器 17.控制箱 18.高壓穩(wěn)壓腔

          19.液體泵 20.低壓穩(wěn)壓腔 21.高壓管

          圖1 聲樂示教模型結構簡圖

          1.2 獨特的教學方法

          聲帶本身發(fā)出的聲音叫基音?;羰呛茌p微的,只有當它在人體和各個共鳴腔得到了共振,才能使聲音擴大和美化。基音在共鳴腔內(nèi)引起共振作用,在聲樂上稱為“共鳴”。

          在聲樂教學當中,人體的共鳴一般分為頭腔、口腔、胸腔三大部分。共鳴的調(diào)節(jié),可以改變聲音的色彩,音量的大小,促進聲區(qū)的統(tǒng)一等。所以共鳴石是歌唱于發(fā)聲所必需。

          1.2.1 口腔共鳴的基本狀態(tài)

          對歌唱發(fā)聲 影響最大的共鳴器官之一是口腔。在演唱時,口腔共鳴一方面要與上部頭腔共鳴取得聯(lián)系,另一方面,又要與下部胸腔共鳴取得聯(lián)系。歌唱時口腔自然上下打開,笑肌微提,使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覺,是半打哈欠的狀態(tài)。把喉頭位置放在最低位,后咽壁立起來,打開喉嚨把聲音著力點放在最低位,放在鎖骨中間,頜關節(jié)用向上臺上頜的力量打開,下巴要放松。這些練習方法可從圖1中的10、11、12、13清楚地看到,大大減少了講解的時間。

          1.2.2 頭腔共鳴的訓練

          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把聲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點稍向后面移動一些,把下腭放下來。同時,軟腭和小舌也隨之上提,舌根有放下以一些的感覺,讓口、鼻、咽喉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廣些,聲波便沿上腭骨傳遞給鼻咽腔,鼻腔和渚竇,引起聲波的回蕩,這樣做,就會使頭腔共鳴比較豐富,聲音也就會比較清脆、多彩、鏗鏘有力。這些練習方法在圖2中的4.5.6.7.8.中可以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

          1.2.3 胸腔共鳴的訓練

          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狀態(tài),發(fā)聲時,下腭要自然向下放松,咽喉部應適當張開一些,獲得共鳴后,感覺像是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但要防止有意把聲音下壓,以免使咽喉部肌肉緊張,造成喉音。這些練習方法在圖1中的1.2.3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在以上的訓練方法中都可以用最生動的表現(xiàn)方法來表現(xiàn)出來,而三個共鳴腔的訓練又是聲樂練習的基礎,從此得出示教模型使得聲樂教學過程更加的豐富、更加精細,這是聲樂演唱與發(fā)聲訓練方法改革的標志。

          其開發(fā)的意義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2 聲樂示教模型更適合于不同音樂理解能力、不同聲樂學習時期的學者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音樂理解能力,其學習的速度是大不相同的,但不論是誰其發(fā)音部位和動作狀態(tài)的變化過程是相似的,所以,我的聲樂示教模型可以適用于不同理解能力的人。更主要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人的音樂理解能力較差,他們對比較抽象的詞語所解釋演唱方法和發(fā)音動作難以理解,還有些理解能力較強的人可能還理解的不是那么透徹,最終導致訓練周期大大延長,,最終培養(yǎng)失敗。示教模型可以使抽象具體化,教學直觀化,讓不論是優(yōu)等生還是差生都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進行聲樂發(fā)聲訓練,減少了不必要的訓練時間,更加糾正了發(fā)音動作的偏差,達到了易教易學的目的。

          聲樂教學中的發(fā)聲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已達到熟練,形成歌唱的動力定性為目的,熟練是在反復意識行動過程后形成的,歌唱者必須通過發(fā)聲練習,掌握科學的歌唱方法,才使歌聲美妙動人。所以不論是在哪個階段的聲樂學習者都已發(fā)聲做為聲樂的基礎。

          沈湘教授[2]認為:“正確的發(fā)聲,是呼吸、聲門、共鳴以及語言等諸多因素共同協(xié)調(diào)配合而成的”。也就是說,發(fā)生要有:(1)動力部分—肺部控制呼吸的肌肉系統(tǒng);(2)振動部分—聲門,也可以說是喉;(3)擴音部分—胸腔、氣管、咽和頭部諸腔體;(4)語言部分—舌、腭、牙、唇。

          聲樂示教模型正是將這四部份標準化,形象化的表現(xiàn)出來,使學者更直觀的了解呼吸、聲門、共鳴等因素的共同協(xié)調(diào)配合。

          3聲樂示教模型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與意義

          3.1 理論與實踐的雙重結合

          聲樂示教模型符合聲樂教育,是科學與藝術的雙重結合。聲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同時,也是科學發(fā)聲方法的理論教育。眾所周知,理論教育是枯燥乏味的。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大部分的老師在理論教育上多是利用多媒體,模型等可以利用的資源更加生動的講解理論知識。但在聲樂教育上這樣的資源屈指可數(shù),只能依靠老師的言傳身教。但是只有一些較為出色的教師能夠用生動的語言來表達枯澀難懂的聲樂理論知識。從這一點來看,聲樂示教模型這一教育資源的填補是有很大意義的。

          3.2 減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壓力

          當今社會不只是受教育者有壓力,教育者同樣也有著其職責壓力,當我們面對一個領悟能力不是很好的聲樂學習者時都會有著無從著手的感覺。在一遍遍指導教授下還是不能找準正確的發(fā)音位置,這時教育者的壓力隨之而來。所以說聲樂模型可以減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壓力。

          總之,聲樂示教模型是在我多年的實際教學和刻苦鉆研當中研究出來的一種獨特而嶄新的聲樂教學模型。這是馬克思思想中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完美體現(xiàn)。會對目前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很大程度上來說,雖然我的示教模型在某些方面還不夠成熟,但我相信在我聲樂教學生涯上的又一次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我將會繼續(xù)圍繞著示教模型的特點來完善出一套更加使用的教學理念與教學過程,這個理念與過程的完善可能是漫長的,但是不會停止的。

          篇7

          現(xiàn)在我國體育舞蹈選手的水平已經(jīng)與世界接軌,運動員要想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不僅要有高水平的技術,還有好的心里素質(zhì),美國格魯波先生在1984年奧林匹克科學大會上指出,“低、中級運動員心理因素對技能影響占20%,生物力學因素占80%;而優(yōu)秀運動員正好相反,心理因素影響占80%,生物力學因素占20%?!彼再惽靶睦餇顟B(tài)及訓練方法尤為重要,本文對體育舞蹈選手賽前心理狀態(tài)和影響賽前狀態(tài)的心理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訓練方法,使運動員在賽前達到最佳競技狀態(tài),調(diào)控心理訓練的有效性,旨在幫助廣大教練員提高運動心理訓練的意識通過增強運動員賽前的心理能力來提高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競爭力。

          一、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本文通過對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維普斯刊數(shù)據(jù)庫等相關的書籍作品和論文進行了認真研讀和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賽前心理分析

          競技體育舞蹈是體育運動項目也是一項舞蹈藝術,在音樂的伴奏下而進行比賽。其音樂風格各有特色,有的音樂抑揚頓挫、明朗輕快,激情澎湃,有的音樂輕盈舒緩、浪漫優(yōu)美。高水平的體育舞蹈運動員不僅能夠領會音樂,而且能用技術將音樂所包涵特定思想、情感、風格和節(jié)奏準確的傳達出來,甚至成為音樂內(nèi)最好的注解。運動員在跳舞的時候要充分地去表現(xiàn)音樂。如果心理素質(zhì)不好就會過度緊張或消極,從而影響比賽的發(fā)揮。體育舞蹈運動員賽前心理變化表現(xiàn)為多樣性,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心理:

          1.過度緊張心理狀態(tài)

          賽前過度緊張心理是體育舞蹈運動員常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員通常表現(xiàn)為興奮過度,緊張焦慮、呼吸急促、血壓升高、面色蒼白,發(fā)生這種情況的運動員往往對自身行為失去控制,神經(jīng)反應出現(xiàn)障礙。當過度緊張心理持續(xù)時間較長,運動員本身會強烈意識到變化產(chǎn)生的影響,影響到比賽的自信心。

          2.適宜興奮心理狀態(tài)

          適宜的興奮心理很有利于比賽得發(fā)揮,運動員表現(xiàn)為運動動機明確,競賽責任感強,競技精神飽滿,積極性高、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強。在這種狀態(tài)下,運動員可以清晰地認識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能夠預先考慮到比賽得變化,運動生理和心理水平處于最佳狀態(tài),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潛能達到甚至超出預期的成績。

          3.盲目自信心理狀態(tài)

          運動員對比賽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準備不足,從而過高地估計自己,輕視對手,盲目自信,對比賽掉以輕心,不能完全進入比賽狀態(tài)。當比賽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會對運動員的心理產(chǎn)生強烈得反差,產(chǎn)生緊張情緒,使自信心受挫,形成不利的局勢。

          4.消極比賽心理

          消極比賽心理是一種較差的心理,十分不利于比賽,當大賽來臨,一些運動員對比賽產(chǎn)生逃避消極的態(tài)度,責任心不強,無取勝欲望。其生理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無力、反應遲鈍、動作緩慢遲鈍。在這種情況下,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代競技體育舞蹈比賽中是無法取勝的。產(chǎn)生這種心理多數(shù)為運動動機不足,比賽目的不明確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

          (二)賽前心理的競技狀態(tài)訓練方法

          運動員賽前狀態(tài)即是運動員參賽前在內(nèi)心所產(chǎn)生的情緒狀態(tài),這些情緒狀態(tài)使他們身體機能發(fā)生某些條件反射性變化,其中包括中樞神經(jīng)興奮變化,物質(zhì)代謝過程、脈搏、呼吸、血壓、體溫及汗腺、血糖水平等變化。這一系列變化是由于運動員賽前對競賽的認識而產(chǎn)生的情緒體驗,對競賽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所以,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方法的目的是促進運動員心理的穩(wěn)定和成熟,增強自信心,并形成最佳心理狀態(tài)來參加比賽,取得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

          1.賽前視覺訓練

          賽前的視覺訓練同模擬訓練類似,是通過視頻信息強化運動員的專項記憶力的訓練方法。目前,視頻錄像已成為體育舞蹈訓練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可以把專項課、教學課或?qū)崙?zhàn)課的訓練都記錄下來,安排一定比例的時間,由教練員帶領運動員一起觀看。這種方法可以幫助運動員分析研究技術動作,使大腦進行電影式的思考。經(jīng)過多次反復的思考,會在隊員腦中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忘記錯誤動作而加深對成功動作得模仿和記憶。另外,在賽前通過視頻錄像觀看以往比賽及訓練時成功的過程,可以幫助運動員更好的在比賽中用自己的技術結合音樂把套路發(fā)揮的更加力、柔、美。

          2.意念訓練法

          意念訓練法就是指運動員有意識地、積極地利用頭腦中已經(jīng)形成的運動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進行訓練的方法。在訓練之前通過對技術要領方法的想象,可使動作完成得更加正確、順利;在訓練之后對剛剛完成的動作進行技術“回憶”,不僅使正確的動作在腦海中更加鞏固,而且可以得到克服,避免下次練習再出現(xiàn)。不同的是在體育舞蹈的意念訓練中,我們要把頭腦中的想象變成運動中機體的“活力”。為使體育舞蹈運動員在比賽期間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采用以下心理訓練方法:

          (1)表象訓練方法

          表象訓練方法就是使運動員回憶學過的技術動作形象,其目的是為了提高體育舞蹈難度動作或是成套動作的穩(wěn)定性而進行反復思維再現(xiàn)。在此基礎上不僅可加速動作技能的形成,而且能提高成套動作的熟練性;不僅可以暫時減少體力消耗,更重要的是為內(nèi)心表象活動的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技術動作的掌握過程、成套動作的熟練性就會因此加快。如在賽前讓運動員表象完美的動作過程,有助于運動員穩(wěn)定情緒、增加自信心,同時也可提高運動成績,增加獲勝的機會。

          (2)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就是運動員以自己的語言和思想對自己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從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境、情緒、意志,使興奮按所需的方向加強。默念是一種很有效的自我暗示方法,在進行技術訓練時,默念能提高動作的成功率和把握性,又能控制自身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性。運動員要用最簡單的詞或話語,把體育舞蹈的某個單項的難度動作的要領、用力的順序、方法、時間等在心中默念,這樣可使肌肉隨之“活動”,以達到強化動作的正確概念,改進技術的目的。

          (3)放松訓練法

          放松訓練法能使運動員解除精神疲勞,它對提高運動訓練水平和參加體育舞蹈比賽影響很大。放松訓練是各種心理訓練的基礎,采用任何一種心理訓練方法都必須在身心放松的情況下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放松訓練可以利用吸氣、屏氣、呼氣、讀書、聽音樂的方式來消除緊張,通過放松訓練可使體育舞蹈運動員承受更大的心理負荷,改進技術動作,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去參加比賽。

          (4)集中注意力的訓練

          注意力集中就是運動員的心理活動對某些事物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力集中不僅有恢復的意義,在某種情況下,還可以起到組織和動員的作用。在賽前,體育舞蹈運動員應集中關注所參加比賽項目的套路及音樂或一些難度動作,這樣可提高體育舞蹈運動員的興奮度。

          3.誘導訓練法

          誘導訓練法是指在訓練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運動員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到某一個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訓練方法,可為順利完成訓練與比賽任務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誘導者可以通過做示范、展示圖片、放視頻和電視,把誘導信息傳遞給運動員,經(jīng)由運動員的視覺器官接受信息,并按預定要求去實施。如在比賽前,教練員要提高體育舞蹈運動員的表現(xiàn)力,教練員可通過簡單易懂的講解,準確熟練、干凈利落、優(yōu)美大方的示范來誘導,也可通過播放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表現(xiàn)力來誘導,讓體育舞蹈運動員在熟練掌握動作技術的程度下,體會表現(xiàn)力在體育舞蹈比賽中的獨特作用。

          4.模擬訓練法

          顧名思義模擬訓練就是指模擬設置未來比賽中可能出現(xiàn)的條件進行的訓練。通過模擬訓練,可使訓練與比賽的實際盡可能接近,使運動員在近似比賽的條件下,鍛煉和提高對未來比賽的適應能力,以及情緒控制能力等。在賽前按體育舞蹈比賽前做準備活動的形式,限制時間、邀請外來裁判員評分、組織觀眾、增加燈光、改變熟悉的場地,使運動員盡可能在近似比賽環(huán)境和情緒狀態(tài)中完成成套動作,以形成高度自動化和抗干擾能力,使運動員在模擬比賽中獲得體驗,熟悉與競賽相聯(lián)系的刺激,從而使他們不至于在比賽中分心

          三、結論

          (一)體育舞蹈運動員賽前的心理變化,其積極和消極影響并存。賽前的心理訓練最終目的就是要消除運動員心理變化的負面影響,保證運動員積極的競技心理狀態(tài)。

          (二)適宜興奮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運動員充分發(fā)揮潛能達到甚至超出預期的成績;而過度緊張心里、盲目自信心理、消極比賽心理會影響比賽水平的發(fā)揮

          (三)運動心理的訓練是能量積蓄的過程,這一過程完全符合耗散結構理論,從平衡態(tài)非平衡態(tài)新的平衡態(tài)。賽前的心理訓練對于運動員來說,不僅能激發(fā)運動員強烈的比賽動機,控制適宜的激活水平,增強運動員的參賽信心,而且能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情緒,使運動員充分發(fā)揮其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約翰•賽爾.運動員心理訓練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9.

          [2]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7.

          [3]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篇8

          1體育舞蹈的基本形體訓練

          人類為了用軀體去表現(xiàn)造型的美和運動的美,把人自身當作隨心所欲的物體使用,在時空中找難度更高的平衡,以此來給自己給他人一種思想,一種文化,一種情感的展現(xiàn)。但這些要精心地去訓練人體自身肌肉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之有一定運動能力和反應靈敏的現(xiàn)象思維。肌肉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控制取決于心態(tài)以及正確的直立方式:呼吸和腦中的思維處在自然平衡和空無的狀態(tài)下,神經(jīng)系統(tǒng)才能松弛任由駕駛肌肉,使軀體去做更難的平衡和運動過程中的形體美。

          在運動中保持直立感,來自于靜態(tài)直立的基礎訓練。在藝術學?;驑I(yè)余舞學習班中,這一直立感的訓練常常被忽視,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這一環(huán)節(jié)。實際上,在伴隨著地面在進行著勾繃開直,尤其是仰躺在地面上的單勾繃腳,單吸抬腿,直的感覺才容易得多。要找到單腿既直又立的感覺,上把訓練是最佳的方式,也是為中間練習和今后的舞蹈練習最重要的一環(huán)。在沒找到雙腿直立狀態(tài)下就上把桿,過快的學習重心轉(zhuǎn)移的訓練,結果易導致坐胯。

          2體育舞蹈的基本呼吸練習方法

          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單從呼吸的角度。就不難得出結論,良好而真確的呼吸方法是提高運動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是國際舞訓練中時刻加以強調(diào)的不可忽視的首要問題。

          2.1呼吸與升降無必然的聯(lián)系

          升時的吸氣只是表象而不是實質(zhì),下降時的呼氣也是表象而不是問題的實質(zhì)。在有升降的舞蹈中可以借鑒,但在無升降的舞蹈中怎么辦如:探戈、狐步等舞蹈中。

          2.2呼吸的原則

          舞蹈中何時需要吸氣與呼氣呢(呼吸的原則)一般說來可以借鑒生活中的呼吸方法,只是沒人細心的體會罷了?,F(xiàn)在我們做一個深吸氣然后再呼出,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自然的現(xiàn)象--胸廓的放大與縮小;另外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搬運重物或需要很大的力量時,都會情不自禁的深吸一口氣。

          2.3胸廓需要放大時

          在舞蹈中一般說來當我們的胸廓得以需要放大時(身體的無限的膨脹時)--吸氣,然后就自然的進入了一個自然放松階段--呼氣。這一原則貫穿了舞蹈的始終,也可以說是收放自如、張弛有度的舞蹈美感所在。

          2.4生理呼吸及形體動態(tài)

          舞蹈中的“氣”是指人的生理呼吸在形體動態(tài)中的藝術化投射。中國古典舞不僅以“氣”作為外部姿態(tài)的某種推動力,更注重對“氣”之流動形態(tài)的體驗與模仿。舞蹈形體訓練是培養(yǎng)舞蹈藝術表現(xiàn)能力的開端,通過訓練可以使人的自然形體成為富有表現(xiàn)力的藝術形體,“氣”與形體訓練是息息相連的。如上長、闊展的身體運動需要吸氣,而下沉的動作則應呼氣,腿部動作需提氣以減輕負擔。許多律動需立腰提跨;有些動作速度快且幅度大需吸氣;由“沖”、“靠”演變的舞姿造型都需呼氣等?!绑@者上提,氣者沉”,說明了“氣”與舞蹈表現(xiàn)情感的關系,如悲傷時氣是長吸短吐,律動以旁提為主;歡樂時氣是快吸快吐,律動以橫擰、閃、點為主;憤怒時氣是短吸長吐,律動以立圓加擰、傾為主等等。

          2.5氣息與情感相一致

          如何使內(nèi)在氣息與情感相一致,使情感的表現(xiàn)在特定的動作中得到體現(xiàn),需要在實踐中認真探索。身體運動中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力”的形態(tài),實際上都是由“氣”控制的。“力”通過“氣”來展示,“氣”又順“力”而來。中國古典舞的動作,講究氣平、氣勻、氣穩(wěn)以求意穩(wěn)、心穩(wěn)、勁達。同時還講究力發(fā)于腰而達于梢(肢體末端),內(nèi)心呼吸的感覺必須從身體的中段開始一直貫串到眼睛、手臂國際舞中舞者呼吸的正確方法國際舞中舞者呼吸的正確方法。由此不難理解在剛?cè)嵯嗬^的摩登舞中(特別是在探戈中),“氣”更是貫穿始終的。在摩登舞中凡是與身體擺蕩有關的“舞科”,升與降跟呼吸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表象關系),要做到升與降的自然柔順,首先呼吸就要自然柔順。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狐步舞和快步舞都是與升降有關的舞蹈。如果要掌握好升與降,必須掌握好呼吸的運用與鍛練。

          許多舞者在練舞時,往往忽視了呼吸的重要性,這樣跳出來的舞蹈往往是先有動作后有呼吸,缺乏內(nèi)在動力;表現(xiàn)出來的舞步與動作既缺乏“力度”又欠缺“輕盈”、“柔韌”,而且動作還顯得不勻稱。華爾茲的右轉(zhuǎn)步1、2、3,如果呼吸運用得好,從第一步下降開始,做到蓄而后發(fā)(能量適放)盡量呼氣放松,使身體重心下降(向前與向下)滑出,隨著身體開始擺蕩而擺出右腳,接著而來是吸氣。利用身體的引導和第一步擺蕩的余力而擺出左腿,然后緩緩的繼續(xù)吸氣使胸腔擴大,身體向上“舒展”輕松的完成了第三步的并步。這樣就在這一呼一吸和一松一緊的情況下,既能顯出力量的強、弱,又能自然地完成了基本右轉(zhuǎn)步。

          華爾茲的基本舞步,如右轉(zhuǎn)步、左轉(zhuǎn)步、右旋轉(zhuǎn)步等等。每一小節(jié)音樂有三步,每三步有一次升降,而每一次的升降,則運用一次呼吸。降者為呼,升者為吸,而衍生的花式舞步,一小節(jié)音樂有4-5步,甚至6步之多,但是無論有多少步,一小節(jié)音樂只能有一次升降國際舞中舞者呼吸的正_方法,同樣一小節(jié)音樂也只能運用一次呼吸。還須注意:下降與呼氣只有一個舞步,上升與吸氣(保持吸氣或靜氣屏息)可以持續(xù)多個舞步。

          2.6狐步舞的基本舞步如羽步

          左轉(zhuǎn)步和三直步等,每一小節(jié)音樂有三步,而每三步有一次升降(這里的升與降都是自然產(chǎn)生的);一次升降就伴隨著一次呼吸。其要求是:第一步下降時呼氣,末尾開始上升時吸氣。第二步由于吸氣使身體繼續(xù)上升,第三步末尾開始呼氣使身體下降。

          篇9

          用語言藝術實施心理護理,初步掌握正確處理醫(yī)患的要決,是我們臨床帶教中遇到的一個新課題。

          1 使護生掌握講話的禮貌與技巧

          訓練護生講話的禮貌與技巧,是對其進行語言護理訓練的第一課。因為講究禮貌是同病人談話最基本的態(tài)度,也是尊重病人的表示。講禮貌首先對病人要有恰當?shù)姆Q謂,這與當前服務行業(yè)開展的使用文明用語活動是相吻合的,其次還要有服務于病人的廉恭態(tài)度,文明的舉止,和善的語言等。如果沒有這一良好的基本態(tài)度,對病人態(tài)度冷漠,說話生硬,沒等講話即引起病人的反感。

          1.1對病人說話或聽其說話時,要注視對方的眼睛和面部,以表示真誠的傾聽。同時這也是尊重對方的表現(xiàn)。

          1.2聽病人講話時,不要隨意發(fā)笑,以免引起病人的誤解及反感。

          1.3病人正在講話時,護士不要打斷,否則是不禮貌、不尊重病人的表現(xiàn),也會使病人感到自己說話嘮叨。

          1.4同病人正在交談時,要注意觀察病情,尋查病因,要帶有目的性來談話,

          1.5同病人談話,不論對方是干部還是農(nóng)民,要一視同仁,平等相待,這是醫(yī)務道德的體現(xiàn)。

          1.6對病人談話是一個學習機會,要提高護士的素質(zhì),樹立良好的護士形象。

          2 引導護生進行“換位思考”,在假如我是患者時求溝通

          我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臨床進行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時,患者往往直接和間接地拒絕實習護士做處置。比如輸液,護生邊消毒,患者邊把手往回縮,邊說自己的血管如何不好扎等話。實習護士心理想不通,做處置時,除三查七對外,多一句話不說,與患者產(chǎn)生隔閡。這時我們引導護生進行“換位思考”。由于護患雙方所處的位置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遇事就會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假如“我是患者”,也愿意找操作熟練的老護士做處置,可以減輕由于技術不熟練帶來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做為護士,要正確理解對方的態(tài)度,與他們進行位置互換,用對方的處境與情感對待現(xiàn)狀,體會對方的心理,從而調(diào)整和改進自己的護理方法。講通了這個道理,實習護士主動接觸患者,勤巡視病房,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征求患者意見,滿足患者需求,密切二者彼此關系,使患者打消顧慮,實習護士再做處置時,患者也能主動配合,并且還在帶教老師面前對護生進行了表揚。

          3 教導護生用“保護性語言” 對患者說話

          篇10

          關鍵詞:工程項目管理;產(chǎn)學結合;項目管理信息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引言

          IT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和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推進需要大量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然而,隨著高校畢業(yè)生人數(shù)的大量增加,反而出現(xiàn)了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工作難找的尷尬局面,其中關鍵的原因是高校培養(yǎng)出的學生不能夠快速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因此,在校期間加強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畢業(yè)設計(論文)階段是學生踏入社會前的全面準備階段,充分利用畢業(yè)設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縮小學校與社會差距的有效手段。理工科計算機專業(yè)大多以工程應用和開發(fā)為主,多數(shù)學生將從事產(chǎn)品開發(fā)工作,而產(chǎn)品開發(fā)工作多以項目形式開展。因此,在畢業(yè)設計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可以從工程項目開始,通過實際項目的開展,從心理和技術兩方面,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踐的強化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和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

          1畢業(yè)設計項目訓練的準備

          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組成的,包括“硬能力”和“軟能力”。所謂“硬能力”,是指知識、經(jīng)驗、技能等比較容易評估的素質(zhì),有量化的標準;所謂“軟能力”,是指團隊精神、工作態(tài)度、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操守、創(chuàng)新能力和為人處世能力等不太容易評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養(yǎng),“軟能力”不夠是導致當前學生找工作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對于畢業(yè)設計項目訓練,需要從實戰(zhàn)出發(fā),以實際項目為依托,注重“硬能力”和“軟能力”的結合。

          1.1項目訓練的心理準備

          (1) 首先要求學生從思想上,符合項目訓練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接受項目訓練。

          實際項目都是以客戶(市場)為中心,就像部隊以勝利為目標一樣,對進度和質(zhì)量要求都非常苛刻,在時間上往往是“DEADLINE”;在任務上必須保質(zhì)保量,也就是說,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必須完成規(guī)定要求的任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也許沒什么技術含量,但必須認真對待,因為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影響到項目實施的成敗。同時,對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困難,決不能放棄,不管采取什么技術和方法(也可以調(diào)整方案)最終必須能解決實際問題,這需要保持良好的上進心,應不斷學習,培養(yǎng)和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責任心非常重要。

          (2) 每一個項目組都是一個戰(zhàn)斗小組,是能夠戰(zhàn)斗的集體,項目的成功與否與每一位組員的利益緊密相連。

          因為只有相信別人、和他人一起合作,彼此才能走得更好,所以合作能力很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擔的責任也不一樣,因此對每一個人的要求也有所區(qū)別,它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等級,這與我們平常的學習氛圍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項目訓練中,需要明確分工和角色,培養(yǎng)學生的“角色”概念,保持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尊重別人的同時也獲得別人的尊重,互相幫助與協(xié)作。

          在實際項目訓練中,指導老師要讓學生明白實際項目的上述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敬業(yè)、務實、責任、合作”的精神,以便在項目訓練中按照實際項目的要求,并盡量模擬實際項目的控制管理方法,收到好的訓練效果。

          1.2實際項目的體驗與消化

          學生在開始畢業(yè)設計時,一般沒有任何從事實際項目開發(fā)的經(jīng)歷,可以說,對如何完成項目根本無從下手。如何讓學生快速地認識項目,對項目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是項目訓練的必要準備。

          (1) 從已完成的實際項目開始,體驗真實項目的構成

          指導老師可以從已經(jīng)完成的真實項目中,選擇一個規(guī)模相對較小、各類文檔簡潔齊全、業(yè)務領域比較容易理解、使用主流開發(fā)平臺和主流數(shù)據(jù)庫的項目,如電子報稅系統(tǒng)項目(開發(fā)平臺為:JBuilder+SQL+Tomcat),讓學生結合項目的設計文檔、源程序、開發(fā)環(huán)境、運行平臺、配置文件等對項目進行全面理解和消化,并學習使用實用的、主流的開發(fā)平臺。

          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同學可以每個人消化一個模塊,并定期將自己消化的模塊講解給其他同學,然后交換模塊進行消化,互相討論和請教。

          (2) 在體驗消化的基礎上,進行少量修改和驗證,理解技術體系

          針對已經(jīng)消化的實際項目,指導老師提出部分修改要求(修改量很小,一般僅涉及到很少的模塊),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消化的模塊對設計文檔、源程序進行修改,并在實際開發(fā)環(huán)境下,利用已有的工程管理環(huán)境對修改后的軟件進行編譯,產(chǎn)生新的可運行的程序,并通過運行,驗證自己修改的正確性。從而讓同學們逐步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路線,明確其技術流程。

          在此基礎上,同學門自己可以不斷地提出修改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從而深入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所需要的技術體系,加強對項目的體驗,為真實項目訓練奠定基礎。

          2畢業(yè)設計項目訓練的項目體系建設

          實際項目包括多種要素和角色,項目組的人員包括多種角色:項目組長、系統(tǒng)分析員、系統(tǒng)設計人員、高級程序員、一般程序員、測試人員等;項目的階段產(chǎn)品包括多類文檔:產(chǎn)品規(guī)格說明書、系統(tǒng)設計說明書、設計手冊、數(shù)據(jù)庫設計說明書、編程手冊、安裝維護手冊等;項目控制包括:項目計劃、任務下達、結果提交、結果檢查、QA測試、項目驗收、產(chǎn)品配置管理和項目總結等多個過程。

          在畢業(yè)設計項目訓練中,存在兩個難題:一是學生難以承擔項目的所有角色,畢業(yè)設計時,學生與指導老師構成了項目訓練的人員主體,而實際項目的多種角色,我們的學生,由于其工作能力的欠缺,開始時,往往只能承擔“一般程序員”的角色,難以承擔實際項目所需的所有角色職能,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構建一個項目組完整的人員隊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二是實際項目工作環(huán)境模擬的問題,實際項目的管理對象(員工)一般在一個企業(yè)組織內(nèi),時間有保障,地點集中固定,工作有規(guī)律,而老師和學生目前還沒有共同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和地點,如何管理分散的學生以實現(xiàn)項目的有效控制是學生項目訓練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結合學生特點,構建適合學生項目訓練的項目要素體系,以滿足學生項目訓練的要求。

          2.1實際項目的選擇

          學生畢業(yè)設計項目訓練的選題必須是真正的實際項目,最好是應用開發(fā)型的項目。由于理論研究型或攻關課題的難度較大,同學往往難以勝任,一般不要選擇。當然,對于已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學生,可以根據(jù)其研究方向,選擇相關難度較大的課題。

          2.2項目組人員角色的設計

          根據(jù)項目組的人員角色構成,我們構建適合學生項目訓練的角色如下:

          (1) 項目組長由指導老師擔任;

          (2) 需求分析、系統(tǒng)設計人員,在項目開始時,由指導老師或有合作關系的企業(yè)工作人員擔任,企業(yè)工程師加入項目的另一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協(xié)作精神;在項目實施后期的修改和驗證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前期的鍛煉,挑選進步較快的同學,在老師指導下承擔分析和設計職能;

          (3) 程序員、測試人員由學生擔任。

          2.3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項目控制和管理

          針對學生項目訓練的管理和控制,我們采用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管理信息平臺來解決分散學生的管理和項目控制問題,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模擬實際工作的協(xié)作環(huán)境,并按照PDCA的原則,簡化項目管理流程,盡量將項目管理和控制統(tǒng)一在信息平臺上完成。主要包括:

          1) 項目創(chuàng)建與任務的下達;

          2) 按定時或任務節(jié)點完成情況的匯報和批閱;

          3) 設計文檔、源程序、工程目錄、論文等階段文檔提交;

          4) 公用類、公用模塊等源程序的調(diào)閱、修改,同一時間僅能一人可以修改,并注明修改記錄等;

          5) 資源共享,已完成項目的資料、參考文獻、常用工具等資源的訪問授權;

          6) 問題討論、觀點表述、心得體會的交流,通過論壇、問與答(Q&A)的方式實現(xiàn)老師與同學、同學之間技術交流、信息共享等。

          2.4項目管理信息平臺的開發(fā)

          通過項目管理信息平臺的開和應用,為項目訓練提供輔助工具,目前項目管理信息平臺提供了如下功能:

          1) 項目產(chǎn)生;

          2) 工作計劃制定;

          3) 支持.doc、.pdf、.xls、.cpp、.h、.java等50多種類型文件的提交和審閱;

          4) QA、程序員、管理員等角色的權限管理;

          5) 個人日程安排制定和提醒;

          6) 個人工作報告提交;

          7) 交流園地;

          8) 測試集成及結果等。

          3結論

          在畢業(yè)設計項目訓練過程中,我們盡量模擬實際項目的工作流程和管理環(huán)節(jié),強化學生對實際項目的了解,在近三年指導學生畢業(yè)設計的過程中,對本文提出的方法進行了實踐和驗證,并構建了用于學生畢業(yè)設計項目訓練的項目管理信息平臺。通過項目訓練,學生對實際項目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感性認識,基本掌握了從事實際項目開發(fā)的技術平臺和管理流程,對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學校與企業(yè)畢竟不同,項目訓練難以完全模擬企業(yè)的責、權、利相關聯(lián)的實際工作環(huán)境,因此在學生的責任心培養(yǎng)、責權利控制手段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為此,我們正在嘗試與相關企業(yè)進行深層次合作,以便創(chuàng)造項目訓練的更加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進一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篇11

              Abstract: The swimming training's history appears after the swimming competition already started. The modern swimming trained had developed today already 100 remaining years of life. for 100 years, the swimming training grows out of nothing; From simple technical change, to many kinds of training methods and method utilization; To pays great attention the intensity and the quantity union from the pure pursue physiological load of exercise; From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develop athlete's physical ability pays equal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mphasis technology and the special ability. Said simply, swimming training development with people regarding swimming project essence understanding close relation. Along with the people regarding swimming movement essence's more thorough research and the understanding, the swimming training's development also entered a new stage. Swam the worker regarding our country, a most important spot, was we must have more profound and the science idea, must establish to the swimming movement training's understanding in the science thinking mode foundation, this point was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world swimming training's trend of development, will have the vital significance regarding the next better assurance training's direction.

              key word: Swimming technology; Train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1 技術發(fā)展的主要方向

              1.1 強調(diào)運動員的技術有利于減少阻力

              游泳技術的合理性對于運動員的游進速度起到關鍵的作用。如果理解這個問題是很簡單的,例如一名舉重運動員雖然有很好的力量水平,但是他有可能游不過一名7歲的業(yè)體校的小運動員。這說明雖然力量對于游泳運動員是很重要的,但關鍵要看運動員在水中利用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說運動員對自身力量的利用效率對于游泳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全力發(fā)展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對于游泳項目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加強運動員的水中力量的效率。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使運動員掌握合理的技術。對于技術的合理性,不同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有不同的理解。首先是要符合運動員的生理和解刨學的特點。同時,合理的技術是要能夠盡量的減少阻力,增加推動力。

              游泳運動員在水中的阻力主要有主動阻力和被動阻力。被動阻力同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及在水中的姿勢有很大的關系。而主動阻力同運動員在水中的游進方式有很大關系。如果運動員在水中游進時身體重心的移動比較平穩(wěn),游進的速度的變化是較為均勻的、平穩(wěn)的,在游進中運動員的主動阻力會比較大,而相反,在游進中游速的變化是均勻的,或者說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的差小的話,那么,主動阻力就會小。

              舉個例子,波波夫在游進中的功率為87瓦特,而另外兩名運動員的功率分別為117、170瓦特,但是另外兩名運動員的速度并不如波波夫更快。這就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技術造成的。波波夫的主要技術特點就是連續(xù)、連貫的用力。這種技術的形成主要是依靠長期的技術訓練形成的,而不是先天形成的。這從另一方面也給我們一個啟事,就是正確、合理的技術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得到的。就像我們的體操、跳水、乒乓球的訓練一樣,通過訓練我們可以達到較好的技術水平。

              1.2 重視技術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劃頻與劃幅

              當今世界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的技術都較為重視技術的效果,即劃頻與劃幅的合理配合,使技術更加合理化,經(jīng)濟化。在保證技術效果的同時,根據(jù)比賽項目和戰(zhàn)術采用合理的動作頻率來完成比賽。

              劃頻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劃水的次數(shù),通常用次/分或次/秒來表示;劃幅是指一次動作所劃進的距離。以波波夫為例(表1),在幾名奧運會冠軍中波波夫的劃幅最大,而劃頻最少。

              波波夫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成績也在48.74秒,但是劃頻為46次,而在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時的劃頻為40次。波波夫自己認為適合自己的劃頻在47次為好。但是隨著體重的增加和身體其他狀況的改變,他的技術也是有改變的。

              表1  歷屆奧運會100米自由泳冠軍的劃頻和劃幅的比較

              年代         姓名          成績          劃幅            劃頻

              1960                      55.2           1.56米          71.5次/分

              1972         施皮茨        51.22         1.96             57.5

              1976        蒙哥馬利       49.99         2.50             46.5

              1988        比昂迪         48.63         2.70             48.5

              1992        波波夫         49.           2.95             39.9

              劃頻和劃幅是決定游泳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根據(jù)速度與劃頻劃幅之間的關系如何可知在相同的距離內(nèi),若劃水幅度相同,則劃水頻率高的速度快;若劃水幅度不同,劃頻相同,則劃幅大的速度快(表2)。劃水幅度的長短與劃水力量的大小,劃水速度的快慢、技術掌握的合理與否以及身高臂長有密切的關系。經(jīng)過片面地追求快頻率或大劃幅以后,運動員追求的目標是能夠使游進速度達到最快的最佳劃頻和劃幅的組合。

              表2   八運會與第26屆奧運會女子100米自由泳有關參數(shù)比較

              賽  名     姓名    成績   出發(fā)    途中(67.5)米   平均劃頻   平均劃幅  沖刺7.5

              八運冠軍 樂靜宜    54.10  3.95      38.08            52.67      2.02        4.43

              奧運冠軍 樂靜宜    54.50  3.87      38.30            53.10       1.99       4.63

              八運前3名         54.64   4.06     38.31            51.25       2.07       4.34

              奧運前2名         54.77   3.89     38.43            51.60       2.05       4.56

              1.3  重視“核心力量”的訓練及身體協(xié)調(diào)用力在技術中的運用

              美國科研人員和教練員認為,核心力量主要有3點:1)發(fā)力來自臀部;2)力是通過全身的協(xié)調(diào)工作進行傳遞;3)用力時保持身體平衡。游泳的力量自臀部發(fā)力,使力量傳遞到手臂,這一技術類似于壘球和棒球運動員投球一樣,靠臀部轉(zhuǎn)動發(fā)力傳到手臂,將球扔出。在游泳技術中,就要求運動員能夠協(xié)調(diào)用力。而要達到協(xié)調(diào)用力,一方面是增加運動員陸上的協(xié)調(diào)性練習,例如,采用各種墊上練習、球類練習、徒手練習來提高運動員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運動員在水中控制身體的能力,通過運動員在游進中身體的滾動使身體的力量傳至手臂和腿部??梢圆捎梅纸庥?、配合游和打腿練習來訓練運動員的身體控制能力、協(xié)調(diào)用力及保持動作放松的能力。

              發(fā)展身體的“核心力量”對于年齡組游泳運動員掌握良好的技術是必要的。

              2 現(xiàn)代游泳訓練的主要特點

              2.1 訓練量與強度的合理結合

              大運動量訓練理論的主要理論依據(jù)是運動成績是建立在良好的耐力基礎上,提出了耐力出速度的觀點。運動生理學理論指出有氧代謝是無氧代謝的基礎,高水平的無氧代謝是建立在高水平的有氧能力基礎之上的。這為大運動量訓練理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在50年代初期間歇訓練開始應用于游泳訓練,這為增加訓練量提供了主要方法。但是,大運動量訓練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其結果是中長距離的項目成績提高很快,而短距離項目的成績則停滯不前。此外,運動員容易產(chǎn)生疲勞。大運動量訓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亞的卡萊爾,他的訓練理論與思想對我國游泳界有很深遠的影響。

              進入60、70年代,隨著訓練理論的深入發(fā)展,人們也開始認識到不僅要注重訓練的數(shù)量,而且要重視訓練的質(zhì)量(強度)。以美國為代表的大負荷派主張,不僅訓練量要大而且還要和高強度訓練很好的結合起來。這種訓練理論在實踐中被證實是行之有效的。美國運動員在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依靠這種訓練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隨著對游泳運動實質(zhì)的不斷認識,逐漸發(fā)現(xiàn)單純的強調(diào)大運動量或者運動強度都是不好的,而應根據(jù)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及訓練目標,將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合理的結合。

              2.2. 用能量代謝的基本原理確定訓練的強度

              能量代謝理論提示了不同負荷強度運動時機體內(nèi)部能量系統(tǒng)功能的規(guī)律與特點。人體運動時肌肉作功的直接能源是體內(nèi)的磷酸原系統(tǒng)。人體運動時物質(zhì)和能量代謝可分為兩個基本過程,即無氧和有氧代謝過程。無氧代謝過程包括兩個供能系統(tǒng),既磷酸原系統(tǒng)和糖酵解系統(tǒng)。有氧代謝過程是由ATP開始的,以有氧系統(tǒng)供能為主。不同距離的項目其參與能量代謝的供能系統(tǒng)是不同的。因此,在發(fā)展運動員某一專項能力時,依據(jù)能量代謝的基本原理來提高運動員的相應供能系統(tǒng)的代謝能力、輸出功率和身體對能量的利用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根據(jù)能量代謝理論,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世界許多游泳強國都指定了能量分類表,將訓練手段用能量代謝的觀點劃分強度,作為訓練時的參考。

              2.3 高原訓練

              在高原環(huán)境下,大氣壓力隨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使得單位體積中的氧減少。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進行訓練,給運動員額外的增加了負荷。原民主德國游泳運動員曾多次采用高原訓練,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自80年代以后,我國游泳教練員、運動員也多次進行了高原訓練,科研人員對進行高原訓練對游泳選手的身體機能、運動能力的影響也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高原訓練可視為一種承受高乳酸的訓練,在同樣游速、距離條件下,高原訓練的血乳酸值明顯高于平原,但是這種增高,可以逐周逐次的下降;承受高原強度訓練的適宜高度為1890米;高原訓練提高了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的效率;高原訓練的超量恢復,從乳酸—速度曲線右移,心血管功能的改善,血紅蛋白的回升,提示為運動成績提高的物質(zhì)基礎,反之亦然。

              但是許多教練員和運動員發(fā)現(xiàn)高原訓練有時也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高原環(huán)境給運動員在完成訓練時帶來很大的生理、心理上的負荷,訓練的強度也很難提高。因此,目前有許多運動專家建議采用高養(yǎng)低訓的方式進行訓練。即采用特殊的裝置模擬高原環(huán)境,如高壓氧倉,使運動員在高原環(huán)境下生活,在平原環(huán)境下訓練。國外有運動員進行了這樣的訓練,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4  恢復成為訓練的一部分

              盡管目前的研究對于疲勞產(chǎn)生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隨著人們對于疲勞機制的深入研究,恢復的重要性被廣大教練員所認識。要保證運動員能夠承受訓練負荷、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避免產(chǎn)生過渡疲勞,就要求教練員和運動員在訓練中采用合理的訓練負荷并積極采用有效的恢復措施,才能保證運動員完成訓練任務。因此,在當今的游泳訓練中,恢復已成為訓練的一部分,在訓練中恢復訓練已成為專門的練習被安排。在游泳訓練后常用的恢復手段主要有水療、按摩、藥物等醫(yī)學、生物學恢復手段。此外,也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營養(yǎng)等手段加速機體的恢復。

              2.5  多周期、小周期訓練的運用

              高水平的運動員往往采用多周期的訓練劃分。這主要同運動員的不同訓練階段的訓練方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年齡組時,訓練多余比賽,而在某一階段訓練和比賽并行,在某一階段比賽多余訓練,在某一階段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也需要較長時間的比賽。這些變化主要是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的。較多的比賽對于運動員的訓練提出了較新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訓練與比賽之間的關系,以及比賽之間的訓練的安排及恢復問題。高水平的運動員常采用多周期、小周期的訓練方式;將非重大比賽納入到訓練的系統(tǒng)中,成為訓練的一部分,即所謂“以賽代練”。

              頻繁的比賽和運動員能力的提高之間的關系還并沒有完全清楚的理論解釋,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運動員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訓練效果。合理的安排訓練和比賽,充分的利用比賽是現(xiàn)代游泳訓練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在頻繁的比賽之間,許多高水平選手在訓練中常常安排多個連續(xù)的3—4天小周期的訓練,這主要是便于教練員對運動員身體情況、訓練情況的掌握,便于及時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這道理解釋起來就像在拍皮球,每拍一下都更用力,使球越彈越高,最后有一個大的飛躍。當然,這種解釋是對事物現(xiàn)象的描述,而更深刻的機理的變化,我們的研究還是不夠深入的。但比賽的重要性是不可置疑的。比賽的概念應當是包含了訓練比賽和各種小比賽及大賽。在訓練中還可以使用接近比賽形式的練習來發(fā)展運動員的專項能力。

              2.6  對運動員專項能力的發(fā)訓練更為細化

              在現(xiàn)代游泳訓練中除了采用以能量訓練為基礎的練習手段以外,對運動員的專項能力的發(fā)展是比較細化的。這主要表現(xiàn)在在訓練中首先要清楚所選擇的運動項目的供能特點(三種供能系統(tǒng)),各功能系統(tǒng)的發(fā)展情況。例如,在100米自由泳比賽中,可以分為3個部分,出發(fā)階段、途中游階段、沖刺階段。每一階段都是以不同的供能系統(tǒng)來為機體供能。了解這些情況對于正確的理解生理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游泳訓練的關系。其次,在訓練中應根據(jù)專項的特點來發(fā)展運動員的專項能力。以100米自由泳比賽為例,出發(fā)階段主要是依靠運動員的速度能力,而途中游階段主要依靠運動員的無氧耐力能力,沖刺階段主要是依靠運動員的乳酸耐受力以及運動員的技術穩(wěn)定性。根據(jù)100米的專項特點,可以設計專門的練習來發(fā)展運動員的專項能力。

              2.7 運動成績的提高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

              人體生物科學的發(fā)展揭示了能量代謝的基本規(guī)律。在游泳訓練中引入了能量代謝理論后,訓練負荷的方向性就更加明確,而依照這一理論制定的訓練手段也更為科學。美國SPEEDO公司制造的泳衣“快速皮膚”是依照鯊魚皮的原理制造的,其中也包含了仿生學、工業(yè)設計、人體工程學、材料科學等相關學科的最新成果。據(jù)報道,此種泳衣可使運動員的成績提高1%—3%。在勝負以1% S決定的今天,這是十分可觀的。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將在2000年奧運會穿此種泳衣進行比賽。合理有效的恢復是現(xiàn)代游泳訓練的主要組成部分,恢復手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生物科學的發(fā)展水平。特別是基因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制造出更新的藥品,可以通過基因技術加快運動員機體的恢復速度。這些都表明運動員的成績已經(jīng)越來越同相關學科的科技發(fā)展水平緊密聯(lián)系。

              3       結論

              3.1  現(xiàn)代游泳訓練的主要特點是:1)重視訓練量與強度的合理結合;2)高原訓練和在特殊環(huán)境下的訓練在游泳訓練中的應用;3)用能量代謝的基本原理確定訓練的強度,使訓練負荷更為精確;4)運動員的恢復越來越被教練員和運動員所認識,已成為游泳訓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運動員專項能力的訓練更為細化;6)由于比賽的增多,許多運動員開始采用多周期以及3—4天形式的小周期訓練,并取得良好的效果;7)運動成績的提高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

              3.2  技術發(fā)展的主要方向為:1)強調(diào)運動員的技術有利于減少阻力;2)重視技術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劃頻與劃幅;3)重視“核心力量”的訓練及身體協(xié)調(diào)用力在技術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游泳  體育學院專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2] 于仙貴等.中國競技發(fā)展特征及其制勝規(guī)律[J].中國體育科技.1993,(6、7)

              [3] 鐘秉樞等.排球運動科學的發(fā)展及展望[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5,(2)

              [4] 熊西北等.田徑運動科學進程與未來[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5,(1)

              [5] 翁慶章等.高原訓練對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的生理效應[J].中國體育科技.1993,(6、7)

              [6] 馮偉權等.運動訓練生物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7] 劉華平.21世紀初的中國休閑體育[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1)

              [8] 楊錫讓等.運動生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