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国产网站午夜性色,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menuitem id="ct2o2"><var id="ct2o2"></var></menuitem>
      1. <noscript id="ct2o2"><progress id="ct2o2"><i id="ct2o2"></i></progress></noscript>
        1.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定性化學分析

          定性化學分析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6-27 09:38:27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定性化學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篇1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type in quantitative less reports. Using relevant adjusting mathematical method, draw standard curve, through the test obtained X-ray fluorescence intensity data show that stimulate samples,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type in high carbon ferromangane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n, P, Si three elements have good stabi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the accuracy of the data.

          Keywords: energy dispersion typ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Fluorescence intensity; High carbon ferromanganese

          中圖分類號:O434.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能量色散型X熒光光譜儀是基于有關X射線進行能譜分析,它的主要特點:檢測靈敏度高,沒有波長色散法中高次衍射譜線的干擾問題。它可測定原子序數(shù)11-92的元素,能用于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并可進行多元素同時檢測,是一種快速、精密度高的分析儀器,可廣泛用于金屬、合金、制造、礦物等各個領域。運用能量色散型X熒光光譜儀定量分析高碳錳鐵樣品,分析速度快、成本低;是目前分析較為理想的方法。

          2.試驗部分

          2.1儀器與試劑

          島津EDX-700能量色散型X射線熒光光譜儀

          液氮

          標準樣品:通過化學分析的方法對中心化驗室所收檢的高碳錳鐵樣品進行認真分析得到準確結果作為標準樣品進行試驗,從分析結果的數(shù)據(jù)證明此方法所作的標準樣品可作為依據(jù)進行下一步分析;也可采用國家化學分析標準樣品,但要求制成與檢測樣品同等目數(shù)使用。

          2.2分析樣品的制備

          根據(jù)儀器的要求使用粉末樣品盒,200目粉末高碳錳鐵標準樣品在室溫下用聚酯塑料膜封樣品盒底,再加入適量樣品后用聚酯塑料膜封樣品盒底備用。待測樣品同樣準備。

          2.3工作條件及分析參數(shù)

          X射線管使用Rh管(25W),管電壓、電流為50KV-auto,測定時間100s,測定X射線Kα,光闌10mm2,監(jiān)測器為Si(Li)半導體。

          2.4工作曲線的繪制

          按1.2制備的標準樣品,在儀器上測量各元素X射線激發(fā)后產(chǎn)生的熒光強度能量對各元素含量作曲線,進行數(shù)學校正(包括背景、漂移、重疊、共存元素校正),繪制工作曲線。其中Mn、P、Si三元素的曲線效果好,說明在本條件下測定Mn、P、Si三元素適宜。

          2.5樣品的測定

          檢測待測樣品的X射線激發(fā)后產(chǎn)生的熒光強度能量,并進行與標樣相同的數(shù)學校正,利用標準曲線得到樣品所測元素的含量。

          3.結果與討論

          3.1樣品粒度的影響

          樣品粒度對元素X射線激發(fā)產(chǎn)生的熒光強度有一定的影響,試驗了不同顆粒的樣品熒光強度值,結果表明粉末顆粒越大,熒光強度的不確定性越大,經(jīng)試驗粉末樣品粒度小于200目最好,因此通常采用粒度200目進行試驗。

          3.2共存干擾及基體校正

          對于硅元素,由于本身含量低,且熒光強度能量低,很易受共存元素的干擾,特別是能量高、X射線強度大的元素及相鄰譜線元素,經(jīng)試驗對硅干擾的元素有Ca、Mg、Mn、Fe,而Fe作為主量元素由于含量太高,在此測量條件下,激發(fā)強度高,對硅產(chǎn)生了很強的質量吸收效應,用于對硅校正時,出現(xiàn)了校正過度現(xiàn)象,使曲線斜率過小,測量的靈敏度低,重復性差,故沒有用Fe而用Ca、Mg、Mn進行校正。本文運用近似數(shù)學模型的經(jīng)驗校正方法,采用了強度校正方法。經(jīng)驗校正公式為:

          n

          Ci=B0 + Ii (K0 +∑ KijIj )

          j=1

          式中,Ci為待測元素含量;K0,Kij為校正系數(shù);B0為截距;Ij為j元素的X射線強度。

          3.3準確度試驗

          把待測試樣按樣品制備方法制作好后,然后用儀器進行測定,并由儀器從曲線上自動求出待測試樣各元素含量。

          選取一組樣品用化學方法和X射線熒光法進行分析對照,結果表明兩種方法測定值結果在一類實驗誤差范圍內相符,其準確度滿足試驗要求,結果如表一。

          3.4精密度試驗

          對同一樣品連續(xù)進行測定10次(見表二),求出標準偏差和相對標準偏差,Mn為0.19%和0.29%;SiO2為0.16%和7.34%;P2O5為0.026%和

          表一 樣品測定測定結果

          表二 SH2005-05-1樣品測定10次測定結果

          4.82%。結果表明,其標準偏差小于一類實驗誤差,精密度合乎試驗要求。

          4.討論

          4.1工作曲線制作后,只要待測試樣各組分含量及儀器各參數(shù)無大的變化,一般不用再調整曲線。實際運用中只需出現(xiàn)標樣結果偏差較大時進行一次標準化。

          4.2本法由于粒度效應,樣品粒度對測試有一定的影響,要求制樣時粒度達到200目時,粒度效應對測試基本無影響。本法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克服了化學分析方法費時、費力的不足;是目前分析較為理想的方法。

          參考文獻:

          ⑴謝格厚,高新華,現(xiàn)代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進展[J],冶金分析,1999,19(1):32.

          篇2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是以牛乳作為基本原料,經(jīng)脫水、脫油、脫脂、分離、提純,使之成為一種具有線型大分子結構的乳酪蛋白;再與聚丙烯腈進行共混、交聯(lián)、接枝,制備成紡絲原液;最后通過濕法紡絲成纖、固化、牽伸、干燥、卷曲、定型、短纖維切斷(長絲卷繞)而成的一種動物蛋白纖維[1]。紡織品中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和桑蠶絲/柞蠶絲混紡時,現(xiàn)行的紡織標準FZ/T 01103―2009《紡織品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混紡產(chǎn)品 定量化學分析方法》[2]沒有這種混紡產(chǎn)品的定量分析方法,若按國標GB/T 2910.4―2009 《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質纖維與某些其他纖維的混合物(次氯酸鹽法)》[3] 進行定量化學分析,因次氯酸鹽能同時溶解蠶絲和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中的牛奶蛋白,此方法只適用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中蛋白比例已知的混紡產(chǎn)品,當牛奶蛋白和聚丙烯腈的比例未知時,則無法對混紡產(chǎn)品進行定量分析,檢測兩種纖維的含量。而實際檢測工作中,絕大部分樣品都未知牛奶蛋白的比例,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參照FZ/T 01057―2007《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 第4部分:溶解法》[4] 、GB/T 2910―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2]和AATCC 20A―2011《纖維分析:定量》[5],通過蠶絲和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溶解試驗,篩選合適的試驗方法和試驗條件,探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蠶絲混紡產(chǎn)品定量化學分析的問題。

          1 試驗部分

          1.1 儀器

          BRAND干燥烘箱[控溫(105±3)℃]、IKA陶瓷電加熱板(帶磁力攪拌)、SARTORIUS分析天平(精度0.1mg)、KASEN振蕩水浴鍋、SHZ-D(Ⅲ)真空泵、砂芯坩堝(30mL,80μm~120μm)、抽濾瓶(帶可固定坩堝適配橡膠圈)、干燥器(帶硅膠)、具塞三角燒瓶(250mL)。

          1.2 試劑和試樣

          30%雙氧水、低亞硫酸鈉、磷酸鈉(分析純,凌峰化學試劑公司);氯化鈉、丙酮、次氯酸鈉、稀氨水溶液[200mL的濃氨水(ρ=0.880g/mL)用水稀釋至1L]、氫氧化鈉(分析純,廣州化學試劑廠); 36%~38%濃鹽酸、95%~98%濃硫酸(分析純,廣州市東紅化工廠); 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純,西隴化工);貼襯布桑蠶絲(上海市紡織工業(yè)技術監(jiān)督所)、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科紡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柞蠶絲(庫存樣品)。

          1.3 試驗原理

          在不同化學性質的試劑中進行蠶絲和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溶解試驗,選擇合適的試驗方法和試驗條件。具體如下:

          (1)試驗方法的選擇:試驗并評價桑蠶絲、柞蠶絲、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在不同試劑中的溶解性,選出合適的試驗方法。

          (2)試驗條件的選擇:利用(1)中選出的方法,在不同試驗條件下進行試驗,根據(jù)蠶絲的溶解情況和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損失程度及穩(wěn)定性,選出合適的試驗條件。

          1.4 計算

          試樣損失率ω(%)=100(mm0) / m0(m0――溶解前干燥質量;m――溶解后干燥質量)。

          2 試驗結果與討論

          2.1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中牛奶蛋白的含量

          參照FZ/T 01103―2009,在20℃的溫度下,用1mol/L次氯酸鈉溶解試樣40min,把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中的牛奶蛋白從已知干燥質量試樣中溶解去除,收集殘留物、清洗、烘干、稱重、計算。經(jīng)計算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中牛奶蛋白的含量為16.7%。

          2.2 蠶絲、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溶解性

          選用桑蠶絲、柞蠶絲和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試樣,在不同的試劑中溶解30min。

          由表1可知,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耐酸和耐堿性能強于蠶絲,耐有機試劑的性能弱于蠶絲。由此推測,纖維成分分析常用的試劑中有以下幾種試劑可能適用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蠶絲混紡產(chǎn)品定量分析的要求:氫氧化鈉(NaOH)、鹽酸(HCl)、硫酸(H2SO4)、N,N-二甲基甲酰胺(C3H7NO)。理論上,試驗結果經(jīng)過修正后,這些試劑均可用于混紡產(chǎn)品的定量分析。但為了得到最佳試驗效果,需進行溶解試驗的比較分析,選出最佳試驗效果的試劑,使之能夠完全溶解一種纖維,同時對剩下纖維的損失小且穩(wěn)定。

          2.3 氫氧化鈉法

          試驗表明,在濃度≥2.5g/L氫氧化鈉(NaOH)的沸騰溶液中,試驗進行到 30min時蠶絲才完全溶解,而在相同試驗條件下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部分溶解,剩余物為膠體狀態(tài),不能進行定量分析,無法滿足檢測的要求。

          2.4 N,N-二甲基甲酰胺法

          試驗表明,溫度90℃、溶解時間1h的試驗條件下,N,N-二甲基甲酰胺法溶解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和蠶絲的混合物,聚丙烯腈完全溶解,剩余物中牛奶蛋白粘附在蠶絲上,且兩者化學性質相似,難以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分離,不適合定量分析。

          2.5 鹽酸法

          2.5.1 蠶絲在鹽酸溶液中的溶解性

          選用桑蠶絲和柞蠶絲試樣在不同試驗條件的鹽酸溶液中進行溶解試驗。

          由表2可知:①試驗溫度20℃時,桑蠶絲在鹽酸濃度≥29%的溶液中,接近10min時完全溶解;柞蠶絲在鹽酸濃度≥35%的溶液中,接近10min時完全溶解;②溫度每升高20℃,溶解桑蠶絲和柞蠶絲所需鹽酸溶液的濃度約降低1%。由此可知,溫度對蠶絲溶解性能的影響不明顯,為簡便操作、減少能耗、減輕鹽酸的揮發(fā)性對環(huán)境的影響,選用室溫條件下的溫度點20℃作為試驗溫度。

          2.5.2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在鹽酸溶液中的溶解性

          2.5.2.1 鹽酸濃度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影響

          溫度20℃、時間10min的試驗條件下,測試鹽酸濃度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影響。

          由表3可知,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在鹽酸濃度29%的溶液中損失率為4.04%;在35%溶液中損失率為6.65%;在濃鹽酸中損失率為11.77%。鹽酸溶液的濃度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質量損失的影響比較明顯,濃度越高損失越大。為使蠶絲能完全溶解,而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損失小,選用鹽酸的濃度為35%。

          2.5.2.2 溶解時間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影響

          溫度20℃時,在35%的鹽酸中測試溶解時間對牛奶蛋白改性腈綸纖維的影響。

          由表4可知: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20℃時,在35%的鹽酸溶液中,溶解10min的損失率為6.65%;溶解20min損失率為12.60%;溶解30min損失率為14.43%。溶解時間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損傷的影響較大,時間越短纖維的損失越小。

          因此,鹽酸法定量分析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蠶絲混紡產(chǎn)品時,可選鹽酸濃度35%、溫度20℃、溶解時間10min作為試驗條件進行試驗,此時溶解蠶絲,剩余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剩余纖維的損失率為6.65%。

          2.6 硫酸法

          2.6.1 蠶絲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解性

          選用桑蠶絲和柞蠶絲試樣在不同試驗條件的硫酸溶液中進行溶解試驗。

          由表5可知:①試驗溫度20℃時,桑蠶絲在硫酸濃度≥52%的溶液中,10min內溶解完全;柞蠶絲在硫酸濃度≥60%的溶液中,10min內溶解完全;②溫度每升高20℃,溶解桑蠶絲和柞蠶絲所需硫酸溶液的濃度約降低1%~3%。由此可知,溫度對蠶絲溶解性能的影響不明顯,為了便于試驗操作、減少能耗,可選用室溫條件下的溫度點20℃作為試驗溫度。

          2.6.2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解性

          2.6.2.1 硫酸濃度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影響

          溫度20℃、時間10min的試驗條件下,測試硫酸濃度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影響。

          由表6可知,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20℃時,溶解10min,在53%的硫酸溶液中損失率為0.96%;在60%的溶液中損失率為2.20%;在70%的溶液中損失率為8.02%。硫酸溶液的濃度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損失有明顯的影響,濃度越高損失越大。

          2.6.2.2 溶解時間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影響

          溫度20℃時,在60%的硫酸中測試溶解時間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影響。

          由表7可知: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20℃時,在60%的硫酸溶液中,溶解10min的損失率為2.20%;溶解20min損失率為2.28%;溶解30min損失率為2.33%。由此可知,溶解時間對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損傷沒有明顯影響,在10min~30min的溶解時間內損失率維持在2.20%~2.33%之間,損失比較穩(wěn)定??紤]溶解時間的長短和實際檢測中染料、整理劑等對樣品溶解性能的影響,選用20min作為溶解時間。

          2.7 試驗方法和條件的比較

          2.7.1 試驗方法的選擇

          由以上試驗可知:氫氧化鈉法對剩余物的損傷大,不能滿足定量分析檢測的要求;N,N-二甲基甲酰胺法無法很好地分離擬溶解的組分,不能滿足定量化學分析檢測的要求;鹽酸法和硫酸法相比,鹽酸對剩余物的損傷大,試驗結果誤差大,且鹽酸揮發(fā)性較大不利于試驗環(huán)境。因此,經(jīng)分析比較硫酸法是較為合適的定量分析方法。

          2.7.2 試驗條件的選擇

          由硫酸法的試驗結果可知:兼顧蠶絲的溶解性、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溶解損傷、溶解時間的長短和實際檢測中染料、整理劑等對樣品溶解性能的影響,可以選擇硫酸濃度為60%、溫度為20℃、溶解時間為20min的試驗條件作為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和蠶絲混紡產(chǎn)品的定量化學分析測試的試驗條件。

          3 結論

          (1)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耐酸耐堿性能強于蠶絲。

          (2)鹽酸法和硫酸法均可用作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蠶絲混紡產(chǎn)品定量化學分析,但硫酸法操作更簡便,試驗結果誤差更小。

          (3)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蠶絲混紡產(chǎn)品在硫酸濃度60%、溫度20℃、溶解時間20min的試驗條件下進行溶解試驗,蠶絲能夠溶解完全,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質量損失相對較小且穩(wěn)定,可以滿足混紡產(chǎn)品定量化學分析檢測的要求。

          (4)硫酸法定量分析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蠶絲混紡產(chǎn)品,可作為FZ/T 01103―2009《紡織品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混紡產(chǎn)品 定量化學分析方法》的補充方法。

          參考文獻:

          [1] 莫靖昱,陸艷. 腈綸基牛奶纖維的定性鑒別方法探討[J].印染助劑,2013(5):45-47.

          [2] FZ/T 01103―2009 紡織品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混紡產(chǎn)品 定量化學分析方法[S].

          [3]GB/T 2910―2009 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S].

          篇3

          滑坡是山體斜坡的一種自然或人為變形現(xiàn)象。隨著日益擴大規(guī)模的人類工程活動,滑坡災害正成為了一種全球性的地質災害[1]。2011年7月6日,南江縣發(fā)生百年一遇降雨,洪水造成學校附近南江河漲水,水位漲至運動場以上2.1m,造成校內大量公共設施的損壞。

          擬研究滑坡位于巴中市南江縣西南部,滑坡體上分布有食堂、宿舍、教學樓及運動場等學校設施,威脅校內公共教學生活設施以及2500名師生的生命安全,威脅資產(chǎn)約為1000萬元以上。

          1 滑坡區(qū)地質環(huán)境條件

          1.1 地形地貌

          滑坡區(qū)屬淺中切割剝蝕中(低)山區(qū),為桌狀山地貌,位于斜坡中下部,坡度10°~15°,相對高差約為20m,局部為陡坎或陡崖,地形起伏多變。(如圖1、2所示)。

          1.2 地層巖性

          滑坡區(qū)上表層部分段為人工填土(Q4ml),其余區(qū)段滑體及人工填土下部滑體由第四系全新統(tǒng)殘坡積(Q4el+dl)覆蓋層組成,下伏基巖為中生界侏羅系上統(tǒng)蓬萊鎮(zhèn)組上段(J3p2)泥巖組成,局部基巖于地表。

          1.3 水文地質條件

          滑坡區(qū)內地表水主要受大氣降水影響,為降雨在地表匯流后形成的暫時性地表徑流。地下水類型有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孔隙潛水、基巖裂隙水兩種類型。

          1.4 人類工程活動

          南江縣下兩中學為建設校內公共設施,在滑坡區(qū)范圍內大面積的進行挖方和填方。填方體未夯實、松散、欠固結,且填方形成的陡坎未進行有效加固,填方體易發(fā)生沉降、滑移等現(xiàn)象,降雨易下滲。由于填方體較原覆蓋層及下覆泥巖固結程度差、滲透系數(shù)大,因此下滲雨水易停滯于原覆蓋層上層,引發(fā)各類地質災害。

          2 滑坡變形特征及形成機制

          4結論與建議

          (1)滑坡為一牽引式小型淺層土質滑坡,暴雨對滑坡的穩(wěn)定性影響較為明顯,地震對穩(wěn)定性的影響相對較弱。在巴中市南江縣特殊的水文條件下,滑坡整體失穩(wěn)的可能性較大,由于其威脅到中學眾多師生的生命安全,及學校的財產(chǎn),因此要對其進行工程治理。

          (2)泥巖在程艷過程中形成的“X”型節(jié)理,是滑坡產(chǎn)生的結構因素;“7.6”洪水以及連續(xù)的降雨是滑坡產(chǎn)生的外部因素;前緣開挖坡腳導致的應力釋放是滑坡產(chǎn)生的人類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7(b)-086-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作為一種所謂的“富貴病”對人們的健康危害越來越大,糖尿病人群也是呈現(xiàn)逐年遞增趨勢[1]。作為檢測糖尿病的主要指標―血糖的檢測技術越來越先進,醫(yī)院等大型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對血糖的測定主要是采用大型生化分析儀,其優(yōu)點是測定準確,可信度高。然而,隨著快速血糖儀的全面普及,快速血糖儀以其價格便宜、體積小巧、操作簡便、結果獲取方便等優(yōu)點。在臨床葡萄糖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測定中得到廣泛運用。為了觀察快速血糖儀測定血糖的可靠性,本文對188例患者同時用快速血糖儀和生化分析儀進行血糖測定,并對結果分析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5年7月~2009年3月的188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03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為(57.1±11.3)歲,女性患者為85例,年齡在46~75歲,平均年齡(56.4±12.6)歲。

          1.2 儀器及試劑

          大型生化儀器:美國雅培C8000??焖傺莾x:瑞士瑞特GS300。

          1.3 測定方法

          188例患者先取末梢血立即用快速血糖儀測定血糖。另外,同時空腹采集靜脈血3 ml,使用促凝膠負壓管,采血后立即將血標本顛倒搖均數(shù)次,送生化室大型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含量。快速血糖儀每周用質控物校準1次,標本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校準在最佳狀態(tài)下檢測標本的血糖含量。

          1.4 數(shù)據(jù)及統(tǒng)計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4.0/PC軟件包處理,顯著水平為P

          2 結果

          快速血糖儀與大型生化儀測定血糖數(shù)值參數(shù)。

          由表1可以看出,快速血糖儀所測188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為(10.4±0.33) mmol/L,大型生化分析儀所測得同樣的188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為(10.5±0.31) mmol/L,二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國內外許多研究已證實應用血糖儀監(jiān)測血糖是可靠的,大多數(shù)在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指南所規(guī)定的總體誤差小于15%[2-5]。

          我國臨床化學委員會推薦常規(guī)條件下血糖的變異系數(shù)(RCV)為5.0,凡RCV≤5.0均符合常規(guī)條件下血糖的精密度水平。根據(jù)這一標準,快速血糖儀和生化分析儀的血糖結果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且兩者之間的精密沒有明顯的區(qū)別。

          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在2002年了葡萄糖POCT的應用準則,其中有如下描述:對于合格血糖儀。其測定值大于4.2 mmol/L時,與靜脈血糖的偏差應

          快速血糖儀測定血糖,方法簡便快速、結果準確可靠、需血量少。正是由于快速血糖儀的獨有特點。使得快速血糖儀成為臨床葡萄糖POCT檢測最常用的儀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快速血糖儀使用的是末梢血,末梢血循環(huán)較差,影響因素也較多,擠壓、采血部位有凍瘡、水腫、發(fā)紺、感染及取血量不足或過多等均對測定結果有一定影響。研究顯示,近69%的測試者無名指血糖值高于食指血糖值,近25%的人食指血糖超過無名指,提示需監(jiān)測血糖值的患者在一段時間內應相對固定在一個手指指端采血[7]。另外要盡量避開維生素C、谷胱甘肽等藥物的影響,避免同側輸液取血,避免在溫度過低或過高環(huán)境下測試。血糖儀要定期校正、檢測。對于極端濃度血糖或與臨床明顯不符的結果。應及時抽靜脈血復查,以排除各種干擾,減少誤差,更好地為臨床和患者服務。

          本研究表明:大型生化分析儀與快速血糖儀對糖尿患者血糖的測定差異不顯著,即快速血糖儀所測血糖指標與大型生化分析儀所測指標相近,而且快速血糖儀使用方便,所需血液量少,在臨床上可以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池勝英,陳筱菲,徐克,等.33臺快速血糖儀調查結果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05,23(2):160.

          [2]田建華,朱風元.不同取血方法對快速血糖儀測量值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0,l5(12):713.

          [3]畢慧敏,來桂英,蔣蘭芬,等.快速血糖儀測定不同指端血塘值差異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2,16(11):649.

          [4]鄭永雄,譚燦.糖尿病患者毛細血管血糖與靜脈血糖對比研究[J].廣東醫(yī)學,1999,20(7):531-532.

          [5]周明芳,鄧中興.床邊血糖測定及質量控制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9.

          篇5

          化學工程技術學院共設置3個專業(yè)群11個專業(yè)。在校生合計3456人,其中2011屆畢業(yè)生1308人、2012屆畢業(yè)生1174人、2013屆畢業(yè)生974人。根據(jù)學院就業(yè)部門要求,按照就業(yè)強度10人/單位配置,化工學院需聯(lián)系100家以上企業(yè),每年需要提供3000個以上崗位供畢業(yè)生選擇,就業(yè)與校企合作工作壓力和責任突出。

          1 2011-2013就業(yè)情況統(tǒng)計

          1.1 2011屆畢業(yè)生就業(yè)

          化工學院2011屆畢業(yè)生總人數(shù)為1308人,其中08大專26個班1131人,04高專4個班177人。學生規(guī)?;蜆I(yè)集中在2010年10-11月專場招聘和學校雙選會上,有近半數(shù)畢業(yè)生借社會和家庭關系零散就業(yè)。2010年2月統(tǒng)計實習率81%、協(xié)議就業(yè)率51.3%,對統(tǒng)計有10人左右的就業(yè)單位現(xiàn)場檢查和指導并密切聯(lián)系企業(yè),到6月底統(tǒng)計就業(yè)率99%,協(xié)議就業(yè)率為94.7%,對口就業(yè)率達87%。據(jù)畢業(yè)返校統(tǒng)計,在企業(yè)生產(chǎn)一線、基層部門就業(yè)人數(shù)達80%以上。

          1.2 2012屆畢業(yè)就業(yè)

          化工學院2012屆畢業(yè)生28個班1143名學生,其中2011年校企業(yè)合作單位86家,選擇5家具備教學條件、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進行訂單培養(yǎng)試點,當年實現(xiàn)訂單就業(yè)學生114人,占畢業(yè)生總量的10%。2011年9-10月選擇有規(guī)模需求的企業(yè)進行專場招聘,單位招聘10人以上就業(yè)率大幅度提升。本次頂崗實習實行網(wǎng)上系統(tǒng)管理,訂單班有專門老師全程指導和跟蹤,開展分組現(xiàn)場檢查和指導,到6月底統(tǒng)計就業(yè)率99%,實現(xiàn)首次派遣率達97%以上,協(xié)議就業(yè)率達95%,就業(yè)率和派遣率數(shù)據(jù)超過去年同期水平。據(jù)畢業(yè)返校統(tǒng)計在企業(yè)生產(chǎn)一線、基層部門就業(yè)人數(shù)達85%以上。

          1.3 2013屆畢業(yè)生就業(yè)

          化工學院2013屆畢業(yè)生26個班813名學生進行0.5實踐教學。根據(jù)學校教學改革要求,在2013屆畢業(yè)生中實施2+0.5+0.5教學,化工學院開發(fā)校企緊密型合作單位,新增35家合作企業(yè),完成12個訂單班共466人、9個校外實踐教學班共217人、2個住校實驗教學班共78人,另有3個中外班共52人。在2012年10月進行20家單位的專場招聘、11月有近50家企業(yè)參加雙選會招聘,提供就業(yè)實習崗位1600個,為化工學院校內外教學班347名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yè)渠道。至2012年12月統(tǒng)計進入單位簽訂就業(yè)實習有601人,尚未就業(yè)205人,參軍休學7人,實習率達97%以上,協(xié)議就業(yè)率達47.5%。

          2 促進學院就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分析

          2.1 校企合作推動就業(yè)

          化工學院有化工、環(huán)境和食品三大類就業(yè)群體,為滿足不同專業(yè)、地區(qū)和成長要求的學生,不斷開發(fā)校企合作單位,加強聯(lián)系和走訪,以真誠的合作愿望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校企合作與就業(yè)實習基地企業(yè)增長達100%以上,緊密型合作增長達100%,就業(yè)崗位數(shù)增長50%以上。通過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企業(yè)能夠提供的就業(yè)崗位數(shù)量不斷增加,一方面,給學生的就業(yè)與實習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另一方面,也為應對可能的就業(yè)危機與就業(yè)壓力做好充足的準備。因此可以說,校企合作是學院就業(yè)工作的保障,也是學院就業(yè)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績的基礎。

          2.2 集中就業(yè)實習有利頂崗實習指導的開展

          化工學院在2011年組織頂崗實習指導和管理老師現(xiàn)場檢查,對單位5人以上38家企業(yè)進行現(xiàn)場指導528人,占總人數(shù)的43%(扣除本科生)。2012年對單位5人以上23家企業(yè)進行現(xiàn)場指導436人,占總人數(shù)的44%(扣除本科生)。2012年對校外21家企業(yè)2+0.5+0.5教學實踐進行檢查和指導683人,占總人數(shù)的100%(扣除本科生和校內班)。集中實習能夠使得實習指導與管理教師更方便的與學生、特別是企業(yè)取得聯(lián)系,達到校、企對學生的共同教育與培養(yǎng)的目標,同時,也有利于實現(xiàn)對于學生的現(xiàn)場指導與培養(yǎng),有效的保證頂崗實習的質量。

          2.3 訂單培養(yǎng)有利于提高就業(yè)率和就業(yè)的穩(wěn)定性

          化工學院在2011年對2012屆畢業(yè)生開辦5個訂單共135人,單位就業(yè)達84%、穩(wěn)定達65%,占總就業(yè)的11%。2012年對2013屆畢業(yè)生開辦12個訂單共466人,單位就業(yè)達75%,占總就業(yè)的43.3%。

          3 就業(yè)成果總結

          篇6

          糖化血紅蛋白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監(jiān)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標準[1],是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發(fā)癥的重要評估指標[2-3],這是糖尿病控制與并發(fā)癥研究(DCCT)和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在經(jīng)過十幾年的大規(guī)模臨床研究后得出的結論報告,2009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將其列入糖尿病首選的診斷標準[4]。糖化血紅蛋白中80%以上的組分是HbA1C,HbA1C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β鏈N末端其纈氨酸穩(wěn)定的結合產(chǎn)物,以HbA1C的結果來報告糖化血紅蛋白在業(yè)界已達成共識,對HbA1C認知程度的增加,也就是對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發(fā)癥認知程度的增加[5],在2008年頒布的糖尿病治療指南中推薦控制目標為,HbA1C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試劑與儀器 試劑為英國朗道免疫比濁法糖化血紅蛋白試劑及配套的質控品、校準品;儀器為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1.2樣本來源 朗道質控品及本院內分泌科收集的1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新鮮全血。

          1.2方法

          1.2.1原始測定方法 試劑盒提供的原始參數(shù)為先手工將全血樣本做1:41(10μl全血+400μl變性劑)預處理,然后上機。參數(shù)為HbA1C:2點終點法,主波長700nm, 預處理好的樣本4μl,R1100μl,R2100μl,反應時間10min,讀點18、25。Hb:1點法,主波長600nm,處理好的樣本15μl,R1200μl,反應時間10min,讀點17。

          1.2.2改良測定方法 應用7600儀器的樣本稀釋功能,將手工預處理改成用事先混勻好的全血樣本直接上機測定,將儀器參數(shù)設定為儀器先將樣本做1:41(10μl全血+400μl變性劑)預處理,然后取預處理好的樣本4μl,將測定HbA1C的兩個試劑由R1和R2變?yōu)镽2和R3,將測定Hb的一個試劑變?yōu)镽2,其余參數(shù)保持不變。

          1.2.3將朗道質控品高低值分別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重復測定20次,計算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內分泌科收集的100份EDTA-K2抗凝新鮮全血,每份樣本均分別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測定,計算均值、標準差、相關系數(shù)及t、P值。

          1.2.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均在SPSS13.0軟件包上進行。兩者差異比較用配對t檢驗,相關性比較采用線性相關回歸分析。

          2 結果

          2.1兩種方法重復性評價 同一濃度朗道質控品分別用兩種方法在同一儀器上平行測定20次,得到批內變異CV值。兩法精密度均符合實驗室要求(

          2.2兩種方法測定100份樣本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 其中X是參比方法:試劑廠家參數(shù)測定結果;Y是待評方法:改良方法參數(shù)測定結果。兩法結果比較分析:兩法測定結果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本研究對兩種方法測定不同濃度的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兩種方法的精密度均符合實驗室要求(CV

          樣本在手工預處理時只用10μl全血是很微量的,沒經(jīng)過校準的移液器以及移液器槍頭壁上所沾的微量血都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很大的誤差。并且移液器的加樣精度只能精確到1 μl,而日立7600-01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加樣精度卻能精確到0.1μl。本研究結果表明由廠家提供的實驗參數(shù)所做的結果變異系數(shù)還是很大的,結果重復性沒有改良法好,而且與質控品靶值偏離較大。經(jīng)過本人研究改良的由機器預處理的方法到目前為止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變異系數(shù)非常小,結果重復性好,而且與質控品所給靶值較符合。我院采用改良方法已完成了6000多例樣本的測試,通過與患者空腹及2h血糖相比較,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所做結果與臨床基本取得一致。有研究報道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之間成正相關[7]。在所檢測的6000多例樣本時均與患者空腹血糖值做了比較,相關系數(shù)為γ=+0.816,與報道是一致的。此種改進方法的準確性及重復性均較高,更加有助于臨床醫(y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值得推薦。至于此種改進方法的弊端有待于進一步考察。不論用哪種方法測定全血糖化血紅蛋白,在報告結果時一定要結合各方面最大程度的保證結果的準確性以及與臨床的一致性,正確的指導臨床對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總體表明,兩種方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具有很好的相關性,但改良方法的準確性及重復性均較高,更加有助于臨床醫(y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S33-S50.

          [2]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 in insulin-dependendent diabetes mellirus[J].N Engl J Med,1993,329:977-986.

          [3]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33)[J].Lancet,1998,352:837-853.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J].Diabetes Care,2009,32:S13-61.

          篇7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臨床診斷為糖尿病患者、正常人各40例,年齡42~65歲,其中男52例,女28例。

          1.2 儀器及試劑 小型血糖儀為日本GT-1630型,7-11號型試紙,采用酶電極法。生化分析儀為意大利產(chǎn)SB-18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中生公司產(chǎn)氧化酶法血糖測定試劑盒,質控使用中生公司生產(chǎn)的多項質控血清。

          1.3 方法 正常人靜脈血5 ml,分成兩份,一份直接用小型血糖測定儀檢測40次,記錄結果。另一份立即分離血清后用生化儀連續(xù)測定血糖40次進行比較。取糖尿病患者靜脈血5 ml,分成兩份,一份用小型血糖儀測定血糖40次,記錄結果;另一份立即分離血清后,用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中血糖濃度40次。兩組測定值進行比較。隨機靜脈抽血共100例,分別用小型血糖儀和生化分析儀測定血糖濃度,按生化分析儀結果分成三組: 12.0 mmol/L為C組(本分組與小型血糖儀分組人員一致)。用小型血糖儀測定指血血糖,同時靜脈抽血測定血清中血糖濃度,對兩組測定值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表達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正常人用兩種儀器所測定的結果無明顯差異,而糖尿病患者用兩種儀器所測的結果亦無明顯差別(P均>0.05),詳見表1。

          表1

          正常人與糖尿病患者血糖測定結果比較

          組別

          小型血糖儀自動生化儀

          例數(shù) 平均值(mmol/L) 例數(shù)平均值(mmol/L)P值

          正常人 40 4.75±0.12 40 4.72±0.09 >0.05

          糖尿病患者40 13.86±0.14 4013.78±0.12 >0.05

          3 討論

          3.1 時間 生化分析儀測定血糖時必須將血標本進行離心之后才能進行檢測,而用小型血糖儀可立刻知道結果,所以在獲知結果的時間上明顯優(yōu)于自動生化議測量。時間就是生命,測量時間越短就越為患者提供機會。

          3.2 采血量 自動生化儀需要從靜脈抽血,而且需血量大大高于小型血糖議。

          3.3 疼痛程度 小型血糖儀為指采血,只需刺入真皮層,此層只分布極少的神經(jīng)末梢,故患者感覺就像螞蟻刺了一下,疼痛感很快就消失了[1];而自動生化儀需進入靜脈采血,需刺入皮下組織后再刺入靜脈,皮下組織含有豐富的神經(jīng)末梢,且采血時間相對較長(約需30 s),延長了患者的疼痛感,故患者感覺較疼痛。對于小兒來說更是增加了疼苦。

          3.4 價格方面 小型血糖儀最初面世的時候價格昂貴,但在21世紀的今天,一臺指血糖儀不僅變得像普通的手機那樣大

          作者單位:461000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

          小,就連價格也變得非常便宜,約四五百元一臺,且包含50條試紙。遠遠低于自動生化儀血糖測定花費的金額。

          3.5 優(yōu)點 小型血糖儀測定還有一項是自動生化儀測定血糖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就是不受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便于攜帶,隨時滿足糖尿病患者的需要,任何人只要經(jīng)過相應的培訓就可以操作。

          篇8

          中圖分類號:R45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3-0237-03

          新型農村及新型城鎮(zhèn)居民合作醫(yī)療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實惠,醫(yī)保覆蓋面的擴大導致臨床用血的激增,形成了庫存血液告急和偏型的常態(tài)化等無法回避的問題。本文對2005-2010年平頂山市無償獻血者的ABO血型分布的動態(tài)資料進行了統(tǒng)計,就其對新時期無償獻血的影響做出了分析,給出了應對措施,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為平頂山市中心血站2005-2010六年間無償獻血者的ABO血型資料。

          1.2 獻血者血型的確認

          1.2.1 試驗儀器

          RSP-150全自動加樣儀,深圳產(chǎn)愛康血型儀 AK03A,日本久保田離心機 KUBOTA-5310,

          1.2.2 試劑均由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博德公司提供,經(jīng)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批檢定合格,在有效期內使用。同時留取獻血者雙份血液標本,做血型正、反定型試驗[1],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以其相符合者確認之。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四格表χ2檢驗、行列法χ2檢驗和t檢驗。

          2 結果 表-1,表-2。

          3 分析

          3.1 2006、2009兩年的獻血者年度增長率都超過了22%,六年間年獻血人數(shù)翻了一番多(表-1)。

          07/08年度獻血者增長率最低,為2.39%;但其ABO血型總構成比的差異卻顯示有顯著意義(P

          通過對B型極差值做的比較(表-2第四組),發(fā)現(xiàn)六年來此血型的比重沒有差異(P>0.05)。結合第八組的比較(P

          09/10的血型總構成比沒有明顯差異(表-2,第六組比較)。但這是否說明年度無償獻血人群ABO血型構成比進入穩(wěn)定期,還有待觀察。

          表-2第二組、第七組的比較,六年來A型采血比重與普查時A型的型別比有統(tǒng)計意義(P

          六年來的O型構成比與普查時的構成比無顯著意義(表-2第九組)。但是六年來O型比率始終大于普查的比率,而實踐中仍時常有O型的偏型(偏少),其原因可能是:本地區(qū)臨床對O型血的需求旺盛(為什么會這樣,則需進一步調查);而本地區(qū)O型血相對偏少[2],實踐中O型血易產(chǎn)生偏型(偏少),提示應加強宣傳并加大O型血的采集力度。第十組說明本地區(qū)AB型血的供求處于平衡狀態(tài),但對3.2.1項所述的AB型需求劇增時的情況應積極應對。

          篇9

          [中圖分類號] R54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Abstract] Objective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lipid testing,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hyperlipidemi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stable angina. Methods205 cases of outpatient and hospitalized patients, 103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were the control group 102 cases, line 1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and check blood lipid indicators, application software SPSS11.5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unstable angina group IM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hyperlipidemia; unstable angina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是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病情危險多變,極易發(fā)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積極開展防治本病的臨床研究,以避免和減少惡性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是心血管病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間門診和住院部患者205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者103例,對照組102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者男62例,女41例,年齡在40~70歲之間,平均年齡(60.85±8.75)歲,符合2000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為的診斷標準[1],兩組在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超聲受檢者行頸動脈超聲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LOGIQ一7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采用7~10 MHz探頭。受檢者取平臥位,同一檢查者操作,縱橫向掃描左右頸總動脈,頸動脈分叉處,頸內、頸外動脈。以頸動脈起始2cm距頸總動脈分叉處近端1.5mm的后壁內膜一中層厚度(IMT)≤ 0.8mm 為正常;IMT0.9~ 1.2mm膜增厚;局部突起增厚,向管腔突出,厚度≥1.3mm為粥樣斑塊 [2]。

          1.3實驗室測定全部受檢者均于次日清晨空腹(禁食8~12 h)抽取靜脈血,采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漿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4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P

          2結果

          經(jīng)X2檢驗,兩組頸動脈硬化及斑塊檢出例有顯著差異P

          經(jīng)X2檢驗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組TC TG高于對照組 (P

          3 討論

          近年來,UAP已成為國內外冠心病(CHD)研究的熱點,其病情變化迅速,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使之逆轉為SAP,病情嚴重者可在數(shù)天內進展為AMI或猝死。病理研究證實,UAP多系不穩(wěn)定斑塊在裂縫、糜爛或破裂的基礎上,管腔內形成非閉塞性血栓,導致遠端心肌急性缺血[3-4]。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5-7]。本文測定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組頸動脈IMT值高于對照組。斑塊檢出率亦高于對照組,有理由說明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相關聯(lián)。姚依群等[8]。通過尸檢發(fā)現(xiàn)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存在確實可以預示冠狀動脈也有硬化,兩者的相關性良好。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進展成為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窗口”[9-10],是預測心腦血管病發(fā)生發(fā)展及預測心血管病事件發(fā)生的有價值指標。因此頸動脈IMT可考慮作為預測冠心病的重要指征。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有多種學說闡述。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已得到一致認識,1913年 Bacmeister和 Henes首先報道在動脈粥樣硬化(AS)病變的發(fā)展節(jié)段,患者血漿膽固醇(TC)水平上升,最早從發(fā)病學上將AS的發(fā)生與血漿TC水平聯(lián)系起來。隨著醫(yī)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高膽固醇癥的研究也在深入發(fā)展。在冠心病(CHD)和血脂的流行病學調查及近10年來開展的用調血脂藥物的多種心大病例數(shù)的觀察結果顯示:高膽固醇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臨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密切相關?,F(xiàn)以證實:血漿TC水平上升是CHD的主要獨立危險因素[11]。

          超聲檢測頸動脈IMT和血脂檢查簡便、經(jīng)濟、無創(chuàng)、重復性好,適宜定期觀察隨訪有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人群,有助于盡早采取措施,控制危險因素,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 28:409-412.

          [2] 龔蘭生,許玉韻,張維忠,等.中國血管病變早期檢測技術應用

          指南[J].中國民康醫(yī)學雜志,2006,5(5):323-331.

          [3] Ambrose J A,WintersSL,StemA,et81.Anglo- graphicMor-phology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unstable aI1gim pectoris[J].J Am CoU Cardiol,1985,5(3):609―616.

          [4]劉婧,劉慧,薛朝陽.炎性因子與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相關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3,,25(7):406-407.

          [5]Gostomayk JG,Iieller WD,Gerhaedt P,et a1.Bscanuhra-sound population(MonicaProject Augsburg).Klin Wochen-schr,1988,66(Supp1):58―65.

          [6]0’Leary DH,Polak JF,Wolfson SK Jr,et a1.Using uli- rasonography to evalute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the eldedy Stroke,1991,22:l155―1163.

          [7 ] Margitic SE。Bond MG,Crouse JR.Progression and regesson of carotid athcrosclcmsis in clinical thsis.Athcmsclcrosi.1991.11:443―451

          [8]姚依群,田玉旺,劉芳齡,等.頸動脈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關系.中華內科雜志,1995,34(3):189.

          篇10

          [中圖分類號] R512.6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04(c)-106-02

          近年來,由于乙型肝炎傳播迅速,感染HBV的人數(shù)劇增,這就要求對HBV的檢查方法要比以往更加快速準確,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隨著酶聯(lián)免疫吸附及聚合酶鏈反應(PCR)廣泛應用于臨床,對HBV感染的測定愈發(fā)精確,這對于患者的診斷、鑒別、治療及預后有重要的意義。2006~2008年,筆者對我院214例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程中不同時期HBVM及HBV DNA進行監(jiān)測,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及其對臨床診斷的不同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14例患者中,39例為急性乙型肝炎,139例為慢性乙型肝炎,36例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1.2 檢測方法

          用ELISA法檢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PCR技術檢測DNA。

          2 結果

          HBV DNA定性檢測結果表明,急慢性肝炎患者中HBV DNA陽性率與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陽性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表1 病例中HBV DNA檢測的情況(例)

          表2 HBV DNA定量檢測與HBVM檢測的情況(例)

          3 討論

          HBsAg、抗HBs、抗HBc均為乙型肝炎感染率的指標,其中任何一項陽性,均表示受過HBV感染。單純HBsAg陽性并不具有傳染性,為HBV攜帶者,但HBsAg陰性,也不能排除HBV感染。HBsAg低水平表達,用常規(guī)方法不易檢出或X區(qū)基因突變,抑制了X蛋白轉錄活性及對病毒增強子和啟動子的作用,影響了HBsAg的表達[1]。本實驗中HBsAg陰性的乙型肝炎感染占19.48%,所以在臨床工作中,患者有癥狀,但血清檢測HBVM全陰性或反檢出病毒抗體者,不能輕易否定乙型肝炎的診斷,否則易誤診、誤治。過去認為HBsAb是一種中和抗體,表示病毒已被清除。有研究發(fā)現(xiàn),HBsAb出現(xiàn)后,血清內仍有HBV DNA復制,但隨時間的推移,HBV DNA檢出率逐漸下降:HBsAb出現(xiàn)后的2個月58%的患者血清HBV DNA陽性,6個月31%陽性,12個月15%陽性[2]。研究發(fā)現(xiàn)HBeAg陽性者其HBV DNA陽性率高,定量值高,而HBeAg陰性者亦有部分HBV DNA陽性,說明患者體內存在病毒復制。此種情況可能為pre2c基因變異,產(chǎn)生HBeAg陰性的HBV感染,HBeAb若呈陽性,病毒的復制活躍,病變可進一步發(fā)展[3]。ELISA法檢測是在ng水平上測HBVM,是DNA的表達產(chǎn)物及其抗體應答系統(tǒng),間接反映了HBV DNA的復制情況,PCR可直接檢測到fg水平的DNA,HBV DNA定量測定能反映病毒在機體內的感染和復制狀況,DNA的陽性表明病毒復制[4]。因此,PCR對HBV DNA的檢測已徹底改變了乙型肝炎HBVM在診斷上的許多概念定位。從本實驗中可以看出,HBV DNA陽性者未必出現(xiàn)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陽性,說明血清標志物存在漏檢,并且對表面抗體陽性和全陰性結果全面審視,這兩種情況亦不排除HBV感染的可能。因此,如果患者經(jīng)濟條件允許,最好兩項檢查都做,若不允許,更應側重于HBV DNA的檢測。

          [參考文獻]

          [1]Koike k. State of B virus KNV in hepatocytes of patients with heptitis B surface antigen rositivetiver disease [J]. Mol Bio Med,1989,6(2):151.

          [2]朱學海.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HBV-DNA的臨床應用[J].嶺南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03,3(2):30.

          篇11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16-0035-04

          麻疹減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強化免疫活動(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 SIA)指在統(tǒng)一時間里進行麻疹免疫接種,以迅速有效地阻斷麻疹病毒傳播。根據(jù)衛(wèi)生部《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和上海市衛(wèi)生局相關要求,嘉定區(qū)于2010年9月開展針對8月齡~14歲人群的大規(guī)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大規(guī)模強化免疫實施后,2011年嘉定區(qū)麻疹發(fā)病率顯著下降,但2012年麻疹疫情出現(xiàn)反彈?,F(xiàn)將嘉定區(qū)大規(guī)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麻疹發(fā)病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的麻疹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麻疹病例流行病學信息均有2名及以上上海市嘉定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yè)人員調查,人口學資料來源于公安系統(tǒng)。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信息來源于上海市嘉定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2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有關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麻疹流行病學特征

          上海市嘉定區(qū)2009年麻疹發(fā)病率為8.01/10萬(69例),2010年嘉定區(qū)麻疹發(fā)病率為1.71/10萬(15例),當年9月大規(guī)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后無麻疹病例報告。2011年麻疹疫情下降明顯,發(fā)病率為0.34/10萬(5例),2012年麻疹疫情出現(xiàn)反彈,發(fā)病率再次上升到3.42/10萬(49例)。大規(guī)模強化免疫后,所有病例均為散發(fā),無暴發(fā)疫情。

          2.2 病例監(jiān)測

          2011年嘉定區(qū)共報告疑似麻疹病例19例,確診病例5例,均為實驗室診斷。2012年共接報疑似麻疹病例75例,經(jīng)流行病學調查核實疑似病例實際為71例,確診49例(臨床診斷1例,實驗室診斷48例)。

          2.2.1 時間分布

          2011年5例有季節(jié)性特征,分布是4、6、8月各1例,5月2例。2012年3月以后,病例上升明顯,3-7月份病例相對集中,3-7月麻疹發(fā)病占總病例數(shù)的81.63%(圖1)。

          2.2.2 地區(qū)分布

          2011年5例分別為馬陸鎮(zhèn)2例,安亭鎮(zhèn)、江橋鎮(zhèn)、新成路街道各1例。2012年全區(qū)12個街道/鎮(zhèn)均有麻疹確診病例,發(fā)病前3位的鎮(zhèn)(街道)為流動人口較多的江橋鎮(zhèn)(13例)、安亭鎮(zhèn)(9例)和馬陸鎮(zhèn)(8例)。

          2.2.3 人群分布

          2011年麻疹確診病例均為女性,其中本市戶籍2例,外地戶籍3例。2012年49例確診病例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本市戶籍15例,外地戶籍34例。2011年和2012年確診的54例麻疹病例以

          2.2.4 醫(yī)院暴露史及就診史

          2011年5例麻疹確診病例中2例發(fā)病前7~21 d內有醫(yī)院暴露史。2012年麻疹病例潛伏期內有外出史者6例;病例發(fā)病前7~21 d內有醫(yī)院暴露史比例較高,占38.78%(19/49);其中1名患者有3家醫(yī)院暴露史,4名患者發(fā)病前有2家醫(yī)院暴露史,另外14名患者發(fā)病前7~21 d曾有1家醫(yī)院暴露史。特別在疫情早期,4月15日之前發(fā)病的18例病例中,12例有潛伏期內醫(yī)院暴露史。

          2.3 麻疹減毒活疫苗強化免疫信息

          上海市嘉定區(qū)2001年在全區(qū)范圍內開始實施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對象主要是“民工子弟學校”學生、0~6歲非常住戶口兒童。強化免疫活動以查漏補種為主要形式,注重實效,主要減少“零”劑次兒童數(shù),消除可能存在的免疫空白。2009-2012年8月齡~14歲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報告接種率均在95.00%以上。2010年大規(guī)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期間,共接種118 816人次,報告接種率為94.45%(118 816/12 5794)。自2008年起為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麻疹發(fā)病率,嘉定區(qū)擴大了麻疹疫苗接種范圍,對轄區(qū)內重點人群開展麻疹疫苗的查漏補種工作,對象包括外來務工人員、1970年以后出生的醫(yī)護人員、教師及漏種的外來兒童等。2012年開始以各鎮(zhèn)/街道前一年常住人口的2%作為成人麻疹疫苗接種指標,并將麻疹疫情防控和麻疹接種納入鎮(zhèn)/街道的年度考核指標。2009-2012年共為成人接種麻疹類疫苗68 995劑次(表1, 2)。

          3 討論

          開展MV SIAs已被不少國家和地區(qū)證明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上海市嘉定區(qū)2001年開始實施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2010年大規(guī)模麻疹強化免疫后僅1年疫情回升較快,與MV強化免疫除能降低目標兒童麻疹發(fā)病率外,還能夠減少非目標人群暴露于傳染源的機會,從而降低全人群的發(fā)病率,甚至能阻斷麻疹病毒傳播[1]的報道不符。2010年大規(guī)模麻疹疫苗強化免疫1年后,麻疹疫情再次高發(fā),時間分布與石國政等的報道[2]一致;地區(qū)上所有鎮(zhèn)/街道都有病例報告,但病例分布相對集中;年齡呈現(xiàn)“兩頭多,中間少”的雙移位特征,病例中潛伏期有醫(yī)院暴露史的比例較高。消除麻疹除要做好包括常規(guī)免疫、強化免疫和應急免疫接種外,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高病例監(jiān)測敏感性

          《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明確到2012年,全國麻疹發(fā)病率應控制在

          3.2 加強傳染源管理

          控制傳染源是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途徑,特別應注意醫(yī)療場所的接觸傳染,由于麻疹患者未出疹前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即使很有經(jīng)驗的醫(yī)師也難以作出診斷。而麻疹在出疹前就有很強的傳染性,在未作出診斷前,醫(yī)務人員往往未對其進行隔離,易感者接觸后很容易患病。上海市嘉定區(qū)2011-2012年麻疹病例潛伏期內有醫(yī)院暴露史的比例為38.89%,2012年疫情前期高達66.67%,說明麻疹流行期間傳染源并未得到嚴格及時的管理。2012年病例中此次發(fā)病最多去過3家醫(yī)院,先后就診7次,平均就診醫(yī)院1.96家,就診次數(shù)為3.12次?;颊咴诖似陂g很有可能傳染給其他易感者。西非、南非、美國等也有報道在消除麻疹后期由于輸入性病例在醫(yī)院引起的麻疹暴發(fā)[3-4]。

          加強對傳染源的及時發(fā)現(xiàn)和管理,減少暴露,是阻斷麻疹傳播的重要措施。一是各級醫(yī)療機構在麻疹高發(fā)季節(jié)需要對有呼吸道癥狀、發(fā)熱癥狀的患者進行預檢分診、排查和分流,防止醫(yī)源性感染[5]。二是通過健康教育,增強群眾自我保護意識,盡量避免接觸到傳染源。

          3.3 小月齡和成人病例的免疫問題

          2011年和2012年確診的54例麻疹病例以

          3.4 保護未及時免疫和免疫失敗兒童

          上海市嘉定區(qū)2011-2012年麻疹疫苗常規(guī)免疫和強化免疫覆蓋年齡麻疹病例7例。3例8~11月齡兒童因患病未能接種;1~14歲兒童中1例因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未接種麻疹疫苗,2例1歲兒童已接種麻疹風疹疫苗,另1例13歲學生接種4劑次麻疹類疫苗后發(fā)病。有研究表明,在初次接種MV后有5.00%~15.00%的接種者不產(chǎn)生接種反應[10]。麻疹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對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對于患病未及時免疫和免疫失敗兒童唯有通過減少醫(yī)院暴露、患者接觸等才能使其免于感染。

          參考文獻

          [1] Maria C, Jose C, Vanda A. Predictor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a measles epidemic in the city of Sao Paulo in 1997[J]. Pan AmJ Public Health, 2000, 7(6): 359-365.

          [2] 石國政. 嘉定區(qū)麻疹疫情變遷和人群免疫水平現(xiàn)狀研究[M]. 上海: 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2008: 17.

          [3] Akramuzzaman SM, Cutts FT, Hossain MJ, et al. Measles vaccine effectiveness and risk factors for measles in Dhaka, Bangladesh[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2, 80(10): 776-782.

          [4] Marshall TM, Hlatswayo D, Schoub B. Nosocomial outbreaks-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elimination of measles?[J]. J Infect Dis, 2003, 187 (Suppl 1): S97-101.

          [5] 衛(wèi)生部. 醫(y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S]. 北京: 2005.

          [6] 熊傳龍, 陳超, 稅鐵軍, 等. 德惠市0~3歲兒童麻疹患者發(fā)病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計劃免疫, 2006, 12(5): 350-352.

          [7] 朱鑫, 謝清梅, 任蘊慧, 等. 一起醫(yī)院內暴露導致的麻疹爆發(fā)疫情分析[J]. 中國疫苗和免疫, 2008, 14(5): 398-402.

          [8] 林獻丹, 程慧健, 王希江, 等. 溫州市麻疹流行因素調查分析[J]. 中國計劃免疫, 2005, 11(6): 47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