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国产网站午夜性色,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menuitem id="ct2o2"><var id="ct2o2"></var></menuitem>
      1. <noscript id="ct2o2"><progress id="ct2o2"><i id="ct2o2"></i></progress></noscript>
        1.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英語教學課件

          英語教學課件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2-04-18 12:13:54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英語教學課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英語教學課件

          篇1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推廣和各地辦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其中利用PowerPoint制成的多媒體演示型課件,因其制作和使用相對簡易,成為課堂上使用最多的課件類型。多媒體課件集聲、文、圖、像于一體,使知識容量增大,內容更加充實形象。如果教師對多媒體課件運用得當,會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但如果運用不當,則會適得其反。經過對公開課和觀摩課的分析,以及對大量英語課件的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在使用英語課件方面存在以下五方面的誤區(qū)。

          一、以固定模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件使用缺乏靈活性

          這是目前課件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弊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和互動的過程,是一種溝通與合作,富有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復雜性和多變性。但由于課件是事先做好的,大部分課件覆蓋整節(jié)課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難以變更,這就使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受到很大限制,教師成了播放員和解說員,而學生則成了聽眾或觀眾。以這樣的課件輔助教學,不僅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而且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難以充分發(fā)揮,最終會導致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開展某一項教學活動時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例如,某教師在通過幻燈片開展Brainstorm教學活動時,提問學生:How many musical styles do you know?然后點出鼠標依次呈現(xiàn)各種音樂風格,如Jazz和Rock等;雖然學生提供了正確的答案,但學生的正確答案往往與幻燈片上出現(xiàn)的單詞順序不一致,或者根本就沒有呈現(xiàn)。因此,該活動不但起不到Brainstorm應有的作用,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思維。Brainstorm的目的是“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大膽思考,作用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補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識,啟發(fā)學生對有關話題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語室,2005)。并且,Brainstorm的活動是開放的。

          再如,有些教師把問題和填表題的答案搬上幻燈片,而問題和填表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即使答案唯一,表達方法也不盡相同。在課件中呈現(xiàn)一個標準答案,師生之間就失去了互動的機會,教師會錯失很好的交際教學的機會,學生也會因為擔心自己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符而不敢作答,這同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

          二、以課件取代傳統(tǒng)教學媒體,顧此失彼

          教學課件通常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和描述各種教學信息,并且可以事先制作好,避免即時呈現(xiàn)時可能出現(xiàn)的遺漏和失誤(如板書),而且呈現(xiàn)時只需點擊鼠標即可,因此,與課本、板書、講義和實物等傳統(tǒng)媒體相比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過度依賴課件,無論是課本上的圖片、表格、問題及答案,還是只需師生口頭問答即可確認的選擇題、是非題都要用課件呈現(xiàn),而且呈現(xiàn)形式花樣繁多,令人目不暇接。這不僅耗費了教師大量的備課時間,而且給學生造成額外的視覺負擔,還占用了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

          實際上,傳統(tǒng)媒體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例如,板書具有即時、自由和靈活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進程和變化靈活運用,其形式可以是文字、符號、示意圖和圖畫等。教師在黑板上加注符號時,可以根據(jù)講解需要以任意形式、靈活地按次序疊加,而不會使學生迷惑不解。這種板書的方法在分析句子時特別有效。

          三、為技術而技術,忽視教學目標

          教育現(xiàn)代化不等于教育技術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現(xiàn)代化也不等于教育中的技術,即“媒體”、“手段”等的現(xiàn)代化。但是不少教師對此在認識上存在誤區(qū),誤以為課件用得越多,制作水平越高,教學水平就越高。有些教師每逢公開課必用精美、繁多的PowerPoint幻燈片。評課者也把有無使用課件作為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至于授課教師是如何使用課件的,是否有必要使用課件,除課件外有無更好的呈現(xiàn)方式等則很少有人關注。

          例如,在教學課文The Necklace(SEFC Book 1A Unit 15)時,有位授課教師為了引入necklace一詞,將10張圖片呈現(xiàn)在一個繁星閃爍的夜空背景下,各式項鏈、戒指、耳環(huán)、耳墜、胸針、頭飾等圖片以各種方式依次呈現(xiàn)出來,然后用一張繁星閃爍的幻燈片呈現(xiàn)了一句話:Do you want to have one of them?necklace雖然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但也無需用10張圖片引出,況且幻燈片呈現(xiàn)的那句話也只需教師口頭提問即可。因此,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反而被淹沒或忽視了。

          四、過分注重修飾,喧賓奪主

          課件中美麗的色彩、漂亮有趣的藝術字、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和別出心裁的動畫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使其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如果運用得當則會提高課堂的效率。但許多課件往往過分修飾,反面影響了教學效率。

          比如,有的教師在課件中大量使用各種藝術字,而奇形怪狀的藝術字只會分散或轉移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當然,對于一些學生熟知的內容,如課文或單元標題等,可以適當使用藝術字,以增加新鮮感。

          再如,有一張幻燈片呈現(xiàn)了9個需要加前綴的單詞,然而屏幕的近一半面積卻被一個flas占據(jù)。動畫由心形圖開始,由小變大,變幻成一個向日葵狀的太陽,然后花瓣逐個掉落,再長全,周而復始,其間伴隨著各種色彩的轉換以及太陽面部表情的變化。這樣的課件必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又如,有一段介紹作者的文字,授課教師在課件中以單詞的形式呈現(xiàn)這段字,單詞一個接一個地從上而下降落。這樣不但不利于學生閱讀,反而會增加他們的閱讀負擔。

          顯然,以上幾種做法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因而難以提高課堂效率。

          五、過度呈現(xiàn),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

          課件可以是文字、圖片、聲音或影像,可事先編制好,也可迅速呈現(xiàn),為增加課堂容量提供了極大便利。正因為其具有這些特點使許多教師容易陷入過度利用課件的誤區(qū),導致課件的大容量和學生有限的接受能力之間的矛盾。

          例如,在教學課文I Have a Dream(SEFC Book 2B Unit 14)時,有位授課教師共用了101張幻燈片,平均不到30秒就呈現(xiàn)一張,其中僅Pre-reading部分就用了多達39張,包括32張圖片和大段的文字材料、多個相關人物的生平、問題及答案、討論、連線和選擇題等。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面對如此繁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幻燈片,學生能理解和接受多少呢?一張張閃過的幻燈片使課堂教學顯得內容豐富,實質上卻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并沒有引發(fā)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因為學生只是被動地觀看、閱讀或尋找規(guī)定好的答案,而缺少實際的參與。

          綜上所述,如何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真正發(fā)揮它們的作用,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為此,教師首先要認識到課件在教學中的輔助地位。課件本質上是一種教學信息的傳播工具,與教科書等教學媒體一樣是眾多教學媒體中的一種,不應成為教學的唯一手段。其次,教師要認識到,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不等于教育現(xiàn)代化;是否用了課件,用了多少,不是評價一節(jié)課好與差的標準,關鍵還是要看如何使用課件。最后,教師必須對多媒體教學開展深層次的研究。

          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時,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內容和教學策略,在繼承傳統(tǒng)教學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使兩者有機結合,各展所長,以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選題是創(chuàng)作課件關鍵一步。不是各學科的每個單元內容都適用于課件制作:正確選題是十分重要的。

          1.教學效益

          課件制作應考慮效益,即投入、產生比。對于那些用常規(guī)教法能夠較好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就沒有必要浪費入力、物力,用課件輔助教學。

          2.內容形式統(tǒng)一

          課件應該對課堂教學起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苦學為樂學等作用,絕不能“牽強附會”、“畫蛇添足”。

          3.切忌僅僅將板書搬上屏幕

          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電腦的特點,避免把課件變成單純的“黑板搬家”或“課本翻版”;變“人灌”為“機灌”!不能背離了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

          二、課件制作、應用的幾個原則

          1.教學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1)選取那些常規(guī)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2)選取課堂上用常規(guī)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3)能通過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情景)、資源環(huán)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則

          課件的操作要盡量簡便、靈活、可靠,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設置寓意明確的菜單、按鈕和圖標,,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避免層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為便于教學,盡量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躍;對于以學生課堂練習為主的課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訓練次數(shù),訓練難度;對于演示課件,最好要可以根據(jù)現(xiàn)場教學情況改變演示進程。

          3.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擬實驗,更符合科學性。課件中顯示的文字、符號、公式、圖表及概念、規(guī)律的表述式力求準確無誤,語言配音也要準確。

          但在科學性的評判上宣粗不宜細,要做具體分析。如果片面強調科學性,就會束縛人的手腳,不利于多媒體課件應用發(fā)展。

          所以,演示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jié)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的夸張??茖W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xiàn)知識性的錯誤。

          4.簡約性原則

          課件的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同一畫面對象不易多,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干擾。注意動物與靜物的色彩對比,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線條的粗細,字符的大小,以保證學生都能充分感知對象。避免多余動作、減少文字顯示數(shù)量(有可能,盡量用語言聲音表達),過多的文字閱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干擾學生的感知。

          5.藝術性原則

          一個課件的展示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使人獲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優(yōu)質的課件應是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tǒng)一,展示的對象結構對稱,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符合美學規(guī)律,有審美性;聲音清晰。背景音樂與內容相適應,且無噪音(這是比較難做到的,但是我們所追求的)。

          6.適度運用原則

          適度運用原則就是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根據(jù)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理解,讓他們思考,讓他們交流,讓他們質疑(不要滿堂電灌)。

          7.適度信息量原則

          演示型多媒體教學課信息量太大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多媒體課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體現(xiàn)多媒體的優(yōu)勢。信息量太大使學生學生囫圇吞棗。這就是“電灌效應”,要避免教師學生被課件牽著鼻子走,而使課件輔助教師變成了教師輔助課件,人為物役。

          適度信息原則就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解決教學難點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能讓教師自主地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

          8.有機結合原則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教學媒體的采用也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來選擇,不同教學媒體有機結合,優(yōu)勢互補,才能收到中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數(shù)學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導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就不一定比教師與學生一起邊推導邊板書效果好;化學實驗教學用多媒體課件有時就如實際演示更直觀更有說服務;理論問題、微觀世界的活動、寵觀世界的變化;語文、英語中人物活動的展示等,采用多媒體課件則有其明顯的優(yōu)勢。

          9.開放性原則

          篇3

          [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9-0202-02

          引言

          多媒體教學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xiàn)代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它把文字(text)、圖形(graphics)、影像(images)、聲音(aufio)、動畫(animation)以及各類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引入教學實踐當中。

          多媒體英語教學近年來己在我國興起并迅速發(fā)展起來。它的主要特點是全方位刺激學生視覺、聽覺和其他有關的感受,包括欣賞、興奮和記憶等,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交際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梢哉f,多媒體英語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

          一、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

          在大學英語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課件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學課件好比教科書,是學生用以學習的犯本。課件的設計與編制應既有特色又重點、難點突出。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單元主題,掌握所學知識。

          (一)多媒體英語教學課件制作平臺

          多媒體課件目前已經向著普及化方向發(fā)展,因此,合理地選擇多媒體課件開發(fā)平臺就顯得十分必要。PowerPoint是一種專門用于制作演示的多媒體幻燈片工具(國外稱之為多媒體簡報制作工具),它以頁為單位制作演示文稿,然后將制作好的頁集成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課件。利用PowerPoint,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各種文字,繪制圖形,加入圖像、聲音、動畫、視頻影像等各種媒體信息,并根據(jù)需要設計各種演示效果。所以PowerPoint軟件是目前制作多媒體課件使用最為廣泛的合成工具軟件。當然,flash軟件在制作課件時也經常被用到。

          (二)多媒體課件腳本的設計

          課件的腳本是課件的規(guī)劃藍圖和制作基礎,是對課件的宏觀控制,體現(xiàn)課件制作前的策略過程。腳本’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分類知識點、媒體表現(xiàn)方式、交互界面的設計等。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確定課件的具體表現(xiàn)方法和具體內容安排,編寫好腳本,做到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層次分明、突出教學重點、難點。腳本的質量將決定課件的質量,沒有科學準確、構思嚴謹?shù)哪_本,就很難制作出高水平、高教學效益的課件。

          我們長春工程學院的學生現(xiàn)學習《大學體驗英語》。雖然我們都有現(xiàn)成的光盤,但光盤的內容很多,有些適合課堂上給學生展示,有些適合學生課后自學,有些要講的內容光盤中沒有體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總體把握,酌情增減,甚至重新編制適合自己教學的課件。一節(jié)課到底怎么講必須有一個清晰的步驟,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學環(huán)節(jié)。

          下面是《大學體驗英語》第三單元A篇文章所采用的模式:即分成Background Information,Warm-up Questions,Language Points,Passage Analysis,Exercises,CheckYourself六大步驟。

          (三)多媒體課件素材的搜集與整合

          多媒體素材可以分為數(shù)字、文字、文本、圖形、動畫、解說、音響、配樂等等。數(shù)字和文字一般在課件編制時從鍵盤上錄入,而文本通常利用word等字處理軟件預先編制成文本文件存放在磁盤上,供課件制作時調用。文字內容要簡潔、突出重點。字號要盡量大,字體要醒目,一般文字顏色以亮色為主,背景顏色以暗色為主。

          在英語教學中,插入圖形和圖像更有助于梳理內容、促進思維、激發(fā)興趣。一般直接從網上獲取圖像,插入到課件中就可以。當然也可以利用掃描儀掃描,利用數(shù)碼相機采集等。在不影響顯示效果的前提下圖像要盡量簡單,數(shù)量也不易太多。在課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音樂和音響效果,可以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音樂、歌曲也是可以直接從網上獲取,也可以從CD、錄音機中采集。在英語課堂教學課件設計中,合理地運用這些多媒體素材,能使課件運用時有更好地效果,能獲得學生歡迎。

          二、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yōu)勢

          多媒體教學信息的多元化大大豐富了“目的語輸入”的手段和方法。多媒體教學擁有多渠道的輸入方式,學習者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不同手段獲取的語言信息,不僅利于理解和接受,而且更利于掌握和記憶。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英語語言習得環(huán)境。教師可以在教學課件中向學生播放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英語音頻或視頻文件,如:新聞節(jié)目、英文歌曲、名人演講等,讓學生沐浴在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與音頻、視頻等信號有機結合在一起,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眼、耳、手、口和大腦多種器官共同參與,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得英語教學更加多樣化。

          (二)多媒體英語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材取材廣泛,涉獵大量的英美國家的文化、歷史、習俗以及政治、宗教、名勝等多種背景知識,還有一些專業(yè)知識和科普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呈現(xiàn)給學生一定的背景知識,使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背景有所認識,便于他們對教材有一個全面、明確而深入的了解。

          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較為全面的練習機會,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所組成的三維空間,從詞匯、語句、語篇進行直觀教學。由于改變了以往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量直觀的、動態(tài)的、有聲的外語課件,會直接將語言符號與相應情景信息傳輸給學生,使學習內容更具體,從而突破難點,加深學生理解。

          學生通過聽大量的英語材料開始模仿,既而張口說英語。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回答問題,使得課堂的氣氛更加和諧,從而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到英語課堂的學習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在課堂的表現(xiàn),確定課件播放的快慢,把握內容的重點、難點。由于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學習速度,學生學習起來更加游刃有余。在不斷的反饋教學信息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過程,最大地發(fā)揮教學潛能,也最好地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三)多媒體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而多媒體技術的地位應該是附屬的。為了確保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正常運轉,教師必須做更大量、更細致的工作。教師不僅僅需要認真?zhèn)湔n,而且需要熟悉各種教學軟件的設計流程、內容、操作方法,構思組織教學的各個步驟,以及明確教學的預期效果。有時教師要根據(jù)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不同內容要制作側重不同的教學課件。

          篇4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發(fā)展,計算機輔助教學也走進了常規(guī)課堂教學之中,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已受到廣泛關注,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發(fā)展和升級,多媒體課件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多媒體課件教學有效地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變有意注意為無意注意,使學生在輕松的、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而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也已成為當前英語教學發(fā)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一堂成功的課,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是很高的。由于多媒體課件可提供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大腦保持興奮狀態(tài),學生能夠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小學英語多媒體課件充分考慮到少年兒童的心理、興趣、智力、思維能力等有別于成人的特點,因此讓小學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易于記憶和應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認知的輔助手段,在英語教學中日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利用聲音、圖像、文字、動畫傳遞知識信息,為學生再現(xiàn)真實生活情境,從而使其能夠深刻理解語言的實際意義。多媒體課件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語言有了真實的感受,理解就不再困難。有了多媒體課件,學生不但可以從課堂獲取知識,而且可以利用課件自主學習,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聽、說、讀、寫的反復訓練,直到掌握為止。用多媒體組織課堂教學,大大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加強了訓練強度,使學生在同等時間內獲得更多知識。自從多媒體課件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陸續(xù)出現(xiàn)很多優(yōu)秀的教學課件,資源的共享大大節(jié)省了老師找資料的時間,擴大了老師的知識面,打破了閉門造車的局面,為英語教學提供了重要財富,也成了英語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的好幫手。

          二、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弊端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現(xiàn)代教學手段,與常規(guī)教學手段相比,確實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多媒體教學是一個新事物,在教學實踐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制作課件時恰到好處的圖片及適當?shù)膭赢嬓Ч部梢詾橐还?jié)好課畫龍點睛。但很多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插入過多的圖片、聲音和動畫,使學生受到過度的刺激。一些學生只是一味地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圖片和視頻,對教師的提問講解充耳不聞,分散了學習的注意力,這就失去了使用多媒體技術應有的價值。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而過多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大大降低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只顧埋頭操作計算機,演示文稿,卻無暇顧及學生的反應,不了解學生接受的程度。一堂課下來教師只是不斷地點擊鼠標,將課堂變?yōu)檠莶ナ?,機械地按照課件制定的步驟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情緒。

          三、解決方法

          首先,在制作課件時要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難點,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內容要有層次性,方便操作,圖片、文字、動畫、聲音等媒體運用適當。其次,教師要正確認識多媒體課件的地位,處理好課件、教師、學生之間的關系。課件不是課本內容的復制而是課本知識的升華,教師不能只是放映員、講解員,學生不能是觀眾,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和主觀能動性,要充分發(fā)揮課件的作用,它應該是幫助解決難點知識、突出重點內容的。教師在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及方法,都應服務于本堂課的重點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知識重點的要求,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使學生在聲音、色彩及動畫的作用下,積極思維、學習熱情高漲。因而,多媒體課件受到廣大英語教師的青睞。但在使用課件時要把握好度,防止學生受到過度的刺激,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學習的注意力分散了,甚至厭倦學習,適得其反,這就失去了使用多媒體技術應有的價值。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很好地彌補了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缺陷,而且有效地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篇5

          繪本簡介: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chuàng)意的兒童繪本。繪本講述了一只毛毛蟲的故事。如果說有一條蟲子能一路暢通無阻地從一個國家爬到另一個國家,那么就是它了!三十多年來,這條從艾瑞克?卡爾手里爬出來的紅腦殼、綠身子、高高地弓起來走路的毛毛蟲,已經“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萬個孩子的心。

          主要內容是在月光下,葉子上躺著一顆小小的蛋。星期天早上,太陽升起來,“砰!”從蛋里爬出來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他開始去找吃的。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可還是好餓。星期二吃了兩個梨子,可還是好餓。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可還是好餓。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可還是好餓。星期五吃了五個橘子,可還是好餓。星期六,他吃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一根黃瓜、一塊乳酪、一條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個櫻桃派、一根香腸、一個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蟲肚子痛了。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蟲吃了綠葉子,肚子好多了?,F(xiàn)在,他不餓了,不是一條小毛毛蟲了,是一條又肥又大的毛毛蟲了。他造了一個小房子,叫繭,把自己包在了里面。他在里面呆了兩個多星期,咬了一個小洞擠了出來。最后毛毛蟲變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教學目標: 1. 欣賞故事,了解蝴蝶生長過程,并且學會周一到周日的單詞。

          2. 了解各種食物的單詞。

          3. 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繪本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蝴蝶生長過程,并且學會周一到周日的單詞。

          教學難點:學會周一到周日的單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單詞卡片

          教學過程: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 What day is today? What date is today?

          2、Sing a song: Seven days a week.

          Step 2 Presentation

          1、故事導入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ittle egg lay on a leaf in the light of the moon. It’s a summer night. It’s hot and quiet. You can hear the sound of the wind, the owl and the leaf.(出示卵的圖片,讓學生猜猜最后卵會變成什么?)

          2、講解繪本

          1)One Sunday morning, cock-a-doodle-do! The warm sun came up, and POP! A caterpillar came out of the egg. It’s very tiny. It climbed, climbed and climbed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It didn’t eat anything. It’s so hungry. It’s very hungry. It started to look for some food the next day. (此處引入Sunday的單詞,并重點教授,并且教師可扮演毛毛蟲做爬行動作,用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climb的意思。)

          2)The next day is Monday.There were so many fruits in the forest.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an apple, a pear, a plum, a strawberry, and an orange. On Mon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one apple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POP! He came out of the apple. But he was still

          hungry, very hungry. (教授周一的單詞,并板書,請學生用英語回答周一毛毛蟲吃了多少食物。)Hi, kids! Where is the caterpillar! It’s gone! Everybody says, “Caterpillar, caterpillar, where are you?”

          “Caterpillar, caterpillar, here I am!“(教師和學生一起說Chant,一起呼喚毛毛蟲,并引導學生們用他們的手指當做毛毛蟲,挑選一位學生到臺前講手指放入書的洞中,咬一口,并且發(fā)出POP的一聲)

          3)From Tuesday to Friday, how much foods did the caterpillar eat? Let’s read.

          On Tues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two pears.(轉載于:英語繪本優(yōu)秀教學設計) But he was still hungry.

          On Wednes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three plums. But he was still hungry.

          On Thurs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four strawberries. But he was still hungry.

          On Fri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five oranges. But he was still hungry.(引導學生說出各種水果的名字,并重點教授周二到周五的單詞。)

          4)On Saturday, the caterpillar started to eat some snacks. He ate through one piece of chocolate cake, one ice-cream cone, one pickle, one slice of Swiss cheese, one slice of salami. 1, 2, 3, 4, 5, 6, 7, 8, 9, 10. But that night he had a stomachache!(教師引導學生用英語回答:毛毛蟲在周六吃的跟前面幾天不一樣了,有什么不一樣?都有哪些食物?并重點教授周六的單詞。)

          5)He built a small house, called a cocoon, around himself. He stayed inside for more than two weeks. Then he nibbled a hole in the cocoon, pushed his way out

          and….He was a butterfly, a beautiful butterfly!(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繪本中的圖片猜出最后毛毛蟲化繭成什么了?)

          3. 欣賞繪本。

          教師在讓學生們自我欣賞繪本的同時,夸張地跟著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說出本故事的單詞,如7 days a week, fruits (apple, pear, plum, strawberry, orange, watermelon) and snacks (chocolate cake, ice-cream cone, pickle, cheese, salami, lollipop, cherry pie, sausage, cupcake) 讓學生們參與翻頁并用他們的手指當做毛毛蟲鉆入繪本的洞中。

          Step 3 Practice

          1、引導學生使用句型回答.

          Sentence:

          1) What day is today? Today is ______.

          2) How many ______ are there? There are two pears.

          3)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I want to eat a slice of cheese.

          2、角色扮演。

          1)請學生們用肢體扮演毛毛蟲,例如:手指、手臂、身體等等。

          2)帶領學生們分小組表演好餓的毛毛蟲,在說出英語單詞和句子的同時,讓孩子們體會從小變大的感覺。

          Step 4 Production

          1、引導全班的學生說出故事句型:

          Sentence:

          (1) What day is today? Today is ______.

          (2) How many ______ are there? There are two pears.

          (3)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I want to eat a slice of cheese.

          2、引導學生們復習英語單詞,如:7 days a week, fruits (apple, pear, plum, strawberry, orange, watermelon) and snacks (chocolate cake, ice-cream cone, pickle, cheese, salami, lollipop, cherry pie, sausage, cupcake)

          3、延伸品格教育: 用真實照片, 讓學生們體會從毛毛蟲變成蛹及蝴蝶的生命歷程。

          Step 5 Summary

          篇6

          關鍵詞: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大學英語;精品課程

          自1999年實施高校擴招政策之后,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有了迅猛發(fā)展。高校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滿足了廣大群眾受教育的要求的同時,也滿足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為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也帶來了一定沖擊。大學英語,是我國高等教育當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學習英語,能夠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英語,也是迎合時展的需求。英語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訓練,才能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學生不喜歡學英語,主要是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作為大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結合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探討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以推動大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

          一、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推動大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已經建立起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網和現(xiàn)代化辦公網絡,例如,運用現(xiàn)有的網絡設備,來輔助教學或者完成現(xiàn)代化教育管理。大學英語是門重要的語言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翻譯等英語知識的全方面學習,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讓學生能夠將自身掌握的英語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發(fā)揮英語的作用。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優(yōu)化教學質量。

          (一)利用錄音媒體,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錄音媒體是英語教學中,使用最為頻繁,操作最為容易,同時也是最容易掌握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媒體。錄音媒體能夠為教學活動提供準確的語音示范,也能夠正確表現(xiàn)不同性別、年齡、職業(yè)人們的語言特點。在英語教學中,利用錄音媒體來輔助教學,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錄音媒體,提高大學生英語發(fā)音的準確性。

          對于學生而言,長時期地聆聽英語錄音,能夠提高自己發(fā)音的準確性。由于語言習慣的不同,漢語是我國所使用的重要語言,英語通常也被稱為外語來學習,這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有發(fā)音不夠準確的現(xiàn)象。而錄音媒體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準確的語言示范,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能夠逐漸提高自己發(fā)音的準確性。

          2.利用錄音媒體,減輕學生英語學習的壓力。

          教師在課前教學中,利用錄音媒體播放較為輕松或者流行的英文音樂,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跟著節(jié)奏和旋律進入到課堂中,這有利于學生放松自己緊張的情緒,提升英語學習效果。

          3.利用錄音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講授新的英語知識時,可以一邊向學生展示生動的動畫[2],一邊播放錄音,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很好地被英語知識吸引,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認真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這有利于學生英語知識水平的提高。

          4.利用錄音媒體,輔助學生學習。

          教師在教學中,常常利用錄音媒體讓學生默寫英語單詞、說出英語文章的含義、利用錄音畫圖等。在英語教學中,恰當?shù)乩娩浺裘襟w,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二)利用電視、錄像創(chuàng)設逼真的交際情境

          電視、錄像以聲音、圖像相結合的方式來傳遞相關交際信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聽說教學中,利用電視、錄像進行英語教學,學生能夠在生動的電視畫面中,很容易就能理解故事內容,同時,這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模式,也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利用無聲觀看的方法,讓學生對相關角色進行配音,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相關英語知識,也能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3]。利用電視、錄像進行英語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擴展能力,學生能夠模仿電視、錄像當中人物的動作、表情、說話方式,這種教學活動能夠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表演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教師在利用電視、錄像媒體進行英語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英語電影,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觀影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英語能力。

          (三)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等,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多媒體課件能夠代替?zhèn)鹘y(tǒng)靜止的教學課本,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動畫、圖像、影音信息,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融合性較強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按照由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由一般到特殊的教學模式,設計教學課件,提高學生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利用幻燈片等多媒體來輔助教學[4],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逆轉的趨勢。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來設計教學課件,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來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教學中,都能有所進步。

          (四)利用實物投影,點評學生作業(yè)

          實物投影儀的使用,能夠將學生作業(yè)中存在的錯誤,進行及時糾正,尤其是一些英語句子的翻譯。實物投影儀能夠將錯誤的地方進行曝光,有利于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作業(yè)當中的錯誤,更好地改正錯誤。同時投影儀也能夠將作業(yè)完成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展示,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上進心。

          二、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推動大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利用錄音媒體、電視、錄像、計算機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積極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于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想象力也有顯著意義。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看看。

          (一)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會投入較大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地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例如運用錄音進行相關英語知識的教學,或者設計出的絢麗多彩的多媒體課件,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學生也會改變以往的學習方法,以全神貫注的姿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

          (二)為課堂教學減負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通過對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處理,來編制英語教學課件,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形象、有聲有色的教學課堂,也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課業(yè)壓力[5],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通常情況下,多媒體技術能夠為教學課堂提供豐富的信息,這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加豐富而寬泛的英語知識,同時,多媒體技術能夠將原本比較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英語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寓教于樂,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優(yōu)化了課程教學質量。

          (三)優(yōu)化板書,增大課堂容量

          近些年來,學校不斷地壓縮課程,使得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的全部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向教師的教學提出了重要挑戰(zhàn)。而多媒體技術,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信息,教師利用投影儀進行詞匯教學、閱讀訓練、聽力訓練時,學生能夠通過屏幕的快速播放,節(jié)約自己做筆記的時間,也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教師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學習。例如,在英語教學鞏固階段,教師會利用多媒體制作“GuessGuessCanyouguess?”等游戲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饋,比如學生回答正確的時候,多媒體課件中便有“掌聲祝賀”來鼓勵學生學習。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正確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語

          利用豐富而多樣化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大學英語教學,能夠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優(yōu)化板書設計,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推動大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教師在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注重采用正確方式進行教學。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各種先進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進步,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積極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英語教學,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以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朝著健康、穩(wěn)健的方向發(fā)展。

          作者:王瑩潔 梅利霞 單位:呼和浩特職業(yè)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丁文,陳勇.信息化自主化網絡化多元化立體化———基于國家精品課程的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3):70-71.

          [2]張景成.采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考試周刊,2014,(26):60-61.

          篇7

          一、引言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所以,實現(xiàn)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的信息化是我們中職英語教師的一個重要責任。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fā)展,作為中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英語教學也需要毫無例外的實現(xiàn)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深度結合。

          FLASH是目前最流行的動畫制作軟件之一,雖然在大學、高中和中學都已經對FLASH技術加以研究學習,但是,F(xiàn)LASH技術被用來研究我國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課件的研究卻不是很多,所以,我校成立了課題組,展開了運用FLASH技術制作中職英語課件的研究。

          二、中職英語FLASH課件教學的優(yōu)點的研究

          1.有利于中職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的知識和技能。我校近年來努力推進的中職英語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們運用FLASH技術制作的中職英語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夠將枯燥抽象的英語知識以動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更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通過FLASH技術理解和掌握中職生必須掌握的英語聽力、英語口語等英語技能。在 本人和同事們制作的FLASH英語課件中,動畫技術和英語的聽力材料的適當結合讓學生們品嘗到了在動感中學好英語的甜頭;在英語閱讀技能訓練中,F(xiàn)LASH課件清楚、流暢和互動性強的播放技術使學生們受益匪淺;在英語口語課堂上,我們的課件利用動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挠⒄Z口語引導,讓學生們都得到了恰到好處的點撥。

          2.有利于實現(xiàn)更好的“以生為本”。在我們的日常課件制作中,我們盡力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目標,形成了一個有助于學生全程參與的FLASH中職英語制作流程:學生參與課件教學目標的制定——師生共同搜集課件制作素材——英語課堂上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使用課件——師生課后共同修改優(yōu)化英語課件。上述流程讓學生體會到了FLASH技術的魅力,又感受到了自身是學生的主人,還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很好地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3.有利于實現(xiàn)中職英語教學的信息化的縱深發(fā)展。在FLASH技術已經逐漸成為當下中職英語課件的標準制作技術的情況下,我們嘗試研究在中職英語教學如何采用FLASH技術來服務于我國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是意義重大的,這非常有利于實現(xiàn)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職業(yè)教育的深度結合。這是因為利用FLASH技術制作的英語課件體積比較小,課堂上師生們交互性強,表現(xiàn)形式比較多,可以把音樂、圖片、視頻等信息資料整合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FLASH動畫英語課件定會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當我們在中職英語課堂上運用了FLASH技術替代互動性、動畫流暢性都比較弱的POWERPOINT技術時,課堂的信息化程度就會進一步加深,體現(xiàn)了時代的要求。

          三、中職英語FLASH課件進行教學的現(xiàn)存缺點

          1.FLASH課件教學的觀念不強。教師們時常會覺得以前的PPT課件已經非常熟悉了,所以當學習制作新的FLASH課件時感覺吃力,沒有充分認識到新的教學課件的互動性強、動畫質量高和操作方便的優(yōu)勢。所以,用FLASH技術備課時下的力氣不夠大,總想在網上下載課件或者借用別人的課件,造成了課堂上展示的FLASH課件個性不強、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問題,于是,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交流就不足。所以,我們課題組就經常和英語老師們多溝通、讓英語教師們持續(xù)增強采用FLASH技術制作課件的觀念,結果過了一兩個學期,教師們和學生們都適應了這種課件觀,此動畫技術在課題上的英語教學效果得到了不少提高,這說明師生們在逐漸接受新的課件教學觀。

          2.現(xiàn)有的FLASH課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加以解決。因為很多互動性強、動畫優(yōu)美的課件都需要用到編寫程序,所以編寫正確的可以控制課件中的每一幀的程序非常重要,但是不少老師對這些程序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很難正確運用程序來制作出變化多端,豐富多彩的中職英語課件來。并且因為編程的問題,課件內容的跳躍性比較大,降低了FLASH課件的質量,于是,在課堂上中職生們也跟不上英語老師的授課速度,造成了學生上課精力不能集中,上課的質量就下降了。所以,我們課題組定期組織了英語老師們學習編程知識和技巧,并且交流心得體會,現(xiàn)在這一問題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

          總之,如果我們用心,中職英語FLASH課件就能揚長避短,發(fā)揮它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為職業(yè)教育的信息化水平的縱深發(fā)展做出貢獻。實踐證明,我們廣大辛勤工作在中職英語教學戰(zhàn)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如果能夠把FLASH英語課件當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得力工具,不斷發(fā)揮此類課件的優(yōu)點和長處,不回避不懼怕此類課件的缺點和短處,不斷提高我們大家的此類課件的制作技術和水平,那么FLASH動畫軟件就會更好地發(fā)揮為中職英語教學服務的功能。

          參考文獻:

          篇8

           

          本文旨在通過對語言教學的多媒體的應用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可行方法。

          1.多媒體的發(fā)展史

          多媒體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xiàn)在外語教學課堂上,而在爾后的20年里在西方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得到迅猛的提高。如今,其已經發(fā)展成為發(fā)達國家以及發(fā)展中國家中教育領域一項重大的教學手段。在早期的創(chuàng)新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中,第二言語教學出現(xiàn)了語言實驗室的模式,這是多媒體應用的雛形。語言實驗室出現(xiàn)不久,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ompyter Assisted Languag Learning)的概念也相繼出現(xiàn)了,它是指通過計算機的使用來輔助語言教學。這是多媒體應用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多媒體應用主要在于用特定的創(chuàng)作工具進行語言編程,就像一名導演在控制整個作品的創(chuàng)作。多媒體的發(fā)展雖說曲折,但卻有著不可逆轉的趨勢。

          2.多媒體的幾種設計軟件

          2.1 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軟件

          幻燈片廣泛使用于大學英語課堂里,經過實驗和調查,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的有效軟件之一。從定義上面來看,它是一種由文字、圖片等等制作出來加上一些特效動態(tài)。教師還可以利用它進行文字處理、插入聲音文件。音樂、圖片等等。簡單地說,在大學英語課堂英語教學,幻燈片是指教師在授課時放給學生看的一種圖文并茂的圖片,這樣能夠更加直接、直觀地闡述教師的觀點,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2 Authorware多媒體制作軟件

          Authorware是一個多媒體編輯軟件,它能夠為設計的教師提供直觀的圖標流程控制界面,該軟件集成效率高,容易掌握,適合教師開發(fā)多媒體教學課件。而通過該軟件設計出來的課件更能夠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動畫制作軟件

          動畫制作軟件是一種交互式動畫設計工具,用它可以將音樂、聲效以及富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質的網頁動態(tài)效果。這樣的軟件制作極富新意,學生更能夠由此激發(fā)學習欲望。

          3.多媒體課件設計的存在問題

          3.1 負載過多信息

          大部分軟件本身都攜帶過多信息,而這些信息對許多學習者來說都是無用的怎么寫論文。通過對班級學生調查,64%的學生認為多媒體軟件攜帶過多信息。例如:在大學英語課堂上,老師在講授課本單詞時,有些老師會在課件上用擴散法提供相當多的信息,而實際上,部分信息例如該單詞的發(fā)展史和相關歷史知識在幫助學生學習新單詞并不會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會浪費課堂時間,學生也因此不能吸收重點,這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負面的作用。

          3.2界面過于華麗

          據(jù)觀察,部分多媒體課件存在著過于華麗的現(xiàn)象。例如好看的視頻,漂亮的圖片,吸引人的背景等等,而學生在上課時就往往會被這些華麗的設計所吸引,從而沒有適度關注課件的重點。所以,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在設計課件時不要過于花俏。另一原因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對象是20歲左右的學生,他們愿意也可以接受簡單扼要的課堂教學。所以,在這方面來說,對比起普通教學,多媒體教學就略顯冗繁。

          3.3 課件缺乏創(chuàng)新

          許多教師有一個誤區(qū)英語教學,認為攜帶的信息越多,界面越華麗,課件及越顯創(chuàng)新。也有些教師認為越簡單明了對學生起到的作用就越大,例如有些老師直接就把書本的內容一字一句地顯示在課件中。盡管這種方法很直觀,但是結果卻是不盡人意的。學生不但不容易接受,而且過分依賴課件,會導致遺忘書本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4.大學英語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依據(jù)

          4.1 多媒體課件應用之大學英語課堂情景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為,知識是在依據(jù)某種背景下存在的必要信息和別人的幫助下取得的。在某種復雜但不乏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而多媒體恰是一種能夠創(chuàng)造出真實情景的有效工具:圖像、音頻、視頻和其他甚至來自于互聯(lián)網的多媒體形式的單一應用或結合應用都能創(chuàng)造出真實的情景,這樣,教師就能夠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源,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1)》 UNIT5SECTION A The Battle Against AIDS中講到艾滋病預防措施中,可以通過課件,包括圖片、視頻、音頻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引起學生對艾滋病預防的重視,達到學習與實踐的雙重效果。

          4.2 多媒體課件應用之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是學習的中心,它強調學習者的認知能力。但是,教師的指導性作用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教師和學生應該進行討論并且交流意見,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互動模式存在的課堂。例如,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平臺看到教師的教學課件,而且可以通過該平臺回答老師的問題,與老師進行課堂互動。

          5.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正是因為多媒體課件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在輔教學的角色中也就出現(xiàn)了一些消極的問題。其主要表現(xiàn)為:

          5.1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忽略了傳統(tǒng)教學

          據(jù)本文作者在2009年某高校外語學院3個年級做的調查分析,93%的學生表示更加容易接受多媒體課堂與普通課堂教學結合的模式。但是,部分高校教師大部分情況下用屏幕代替了黑板,用鍵盤代替了粉筆,音頻代替了教師的聲音,幾乎忽視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上述的情況會導致學生難以抓住課堂重點難點。同時英語教學,課件的翻頁速度相對板書而言較快,這不利于學生記錄筆記。而且,課件的制作是教師在授課之前就已完成,會存在沒有考慮到課堂突況的因素,因此很難根據(jù)課堂學生的及時反映做出調整。俗話說,熟能生巧。而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更加需要口頭練習。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多說的榜樣,盡量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目谡Z練習機會,這是提高學生英語溝通及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重要的輔助教學工具之一,多媒體教學并不能取代傳統(tǒng)教學。而多媒體教學的長期誤用和濫用,會減弱教師在學生眼中的威信。

          5.2不適當?shù)恼n堂環(huán)境

          在多媒體課堂上,大部分授課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看到課件,會把課室的窗簾關上,這就使教學環(huán)境很黑暗、封閉。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情緒往往會顯得低落,導致他們難以積極地進行思考和學習。本文作者建議,授課教師只需要把靠近屏幕的窗簾關閉,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屏幕即可。創(chuàng)造一個明亮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獲取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前提。

          6.大學英語課堂該如何正確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既然多媒體課件在設計及應用方面存在著問題,那么大學英語課堂該如何正確應用其進行教學?本文作者提出以下建議:

          6.1按照不同科目的要求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大學英語包括讀寫課程以及視聽說課程,細分為泛讀、精讀以及聽力。普遍的英語教學法包括練習法、對話法、游戲法、情景模擬法以及測試法等怎么寫論文。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應充分考慮課程的要求。例如,在視聽說課程上,可以使用暴風影音軟件,把相關視頻通過情景法讓給學生進行視聽,達到視與聽的同步進行的效果。視頻播放完畢之后,可以用PPT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6.2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技能

          毫無疑問,教師是大學英語課堂最重要的“教學工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其輔助工具---多媒體軟件進行良好教學。這就需要教師提高應用多媒體軟件的技能。首先,教師應該明確如何使用以及何時使用多媒體軟件。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包括四個步驟:復習—講授—練習—鞏固。本著使授課內容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和創(chuàng)造有效課堂的目的,有些教師會在每個步驟使用多媒體軟件。從表面上看英語教學,這是個活躍的課堂,但究其本質,電腦已完全控制了教師以及學生。因此,教師應該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分主次地應用多媒體軟件,例如,在復習和講授環(huán)節(jié)可多用課件展示,而在練習和鞏固環(huán)節(jié)可用傳統(tǒng)教學法。其次,教師應該有技巧地使用有關圖片和視頻的軟件。例如,調整圖片的大小,設置視頻的清晰度等等??偟膩碚f,計算機輔助教學要求教師掌握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能,從而更好地展開多媒體課堂教學。

          7.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多媒體課件在大學英語課堂的廣泛使用,其在設計和應用方面就會出現(xiàn)相關的問題。如上述所說的攜帶過多信息、界面過于華麗、缺乏互動性、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課堂環(huán)境過于沉悶、忽略傳統(tǒng)教學法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作者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應措施,如提高教師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技能,按照不同科目的要求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等。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仍在在發(fā)展初期,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而作為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高校教師應該給予重視,不斷探討如何才能更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的教學法。

          [參考文獻]

          [1]Santrock, John W, Educational Psychology[M].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2]韓曉美.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的作用[J]. 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3.

          [3]莫錦國.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應用[J]. 外語界,2003,6.

          [4]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 上海外國語學院出版社,2004.

          [5]王素榮.教育信息化理論與方法[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6]修月禎.網絡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改革之研究[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篇9

          一、 引言

          近年來,隨著科技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正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勢頭涌入大學英語課堂。近幾年出現(xiàn)的多媒體教學,無疑給英語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改變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理念,以應對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每一個大學英語教師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多媒體教學的概念

          多媒體教學是指通過計算機的綜合處理和控制,把含有文本、圖形、圖表、動畫、音頻和視頻的信息載體應用到課堂中的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當前大學英語課堂上流行的幾種多媒體教學模式包括電視教學、網絡教學以及多媒體課件教學。本文探討的多媒體教學主要是指多媒體課件教學。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必要性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基本上都是采用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學模式。課堂上相當多的時間都在教師反復寫板書,學生忙著記筆記中度過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往往由于時間倉促而很少進行或根本無法進行。此外,傳統(tǒng)大學英語精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視、聽方面的不足,僅靠教師的講授難以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傳統(tǒng)英語教學班學生一般不超過50人,可是隨著近年來高校擴招造成的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和高校英語師資普遍缺乏之間矛盾的升級,大學英語課教學班的人數(shù)勢必會越來越多,師生交流的機會就會相應減少。加之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手段又比較單一,教師普遍感覺力不從心?!皳?jù)統(tǒng)計,2001年我國講授大學英語課的教師人數(shù)與所教學生的人數(shù)之比為1:130。近年來高校連續(xù)擴招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巨大壓力遠遠超出了現(xiàn)有教師的承受能力[1]?!?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英語課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可緩解有限的課堂時間與繁重的授課內容之間的矛盾。第二,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減輕了教師與學生書寫的辛勞,還可以省下大量的課堂時間用于課堂交流,從而有利于在大學英語課上真正地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第三,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信息量大的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雖然可以將語言知識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然而語言的學習無法脫離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離開了語言環(huán)境,語言知識就難以轉化為語言技能。外語學習中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是相輔相成的,兩者需同步發(fā)展??墒?,“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仍以傳授知識為主,課堂教學中交際活動進行得很少”[2] 。

          四、多媒體課件教學策略

          多媒體課件教學策略(teaching strategy)是指以教W理論為依據(jù),以優(yōu)化組合教學各要素為著眼點,借助于多媒體課件上承載的信息完成既定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的制定應從教學目標出發(fā),以教學理論為依據(jù),充分考慮到學生和多媒體課件本身的客觀條件,再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在制定多媒體課件的教學策略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營造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氛圍,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積極主動地學習。科學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是多渠道的,其中83%來源于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源于嗅覺,1.5%來自觸覺,1%來源于嗅覺。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就必須注重調動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獲取信息的主動性,有效地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有興趣的前提下,學生的注意力和主動性才能被激發(fā)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直觀形象的特點,做到聲文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引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適當調整教師的角色,教學策略應集中轉變“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從課堂授課內容的準備、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到課堂交流的形式,無一不是由教師控制的。教師以教材為綱,以口授形式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這種“注入式”教學策略以講解為主,注重語言結構分析和語法規(guī)則羅列,強調語言的準確性,而忽視語言的實際功能和語言的實用性。這種教學策略所主導的課堂環(huán)境單調乏味,缺乏自然和諧、平等參與的語言學習氛圍。而多媒體課件的課堂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形式的直觀信息,為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提供了條件。如果教師還是秉承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策略,而僅僅把多媒體課件看作是節(jié)省板書的一種工具,那么多媒體課件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價值。多媒體課件教學應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課堂上教師應騰出大量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英語實踐和交流活動。教師不妨把教學課件通過服務器與學生共享。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留作業(yè)的方式使學生在課下借助教學課件完成大部分的預習任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首先通過提問等形式檢查學生自學的情況。而這一過程只需一小部分時間。這樣,師生在課堂上可以騰出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與課文主體相關的英語實踐和交流活動。不言而喻,這是最理想的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中,教師更像一個導演。在教師的指導和協(xié)調下,課堂變成了學生展示能力的舞臺。學生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可以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并將知識真正轉化為技能。

          第三,學生在交際中難免會犯語法錯誤,如果教師立即進行更正的話,不僅會挫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使用英語進行討論的興趣,還會使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課堂交流活動中過于注意語言的準確性而忽視語言交際的內容,從而不利于交際式教學的開展??墒?,教師對學生的錯誤又不能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妨把交際活動中學生所犯的具有代表性的錯誤集中起來并予以指正。這樣既不會影響教學計劃的實施和課堂交際的進行,還能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使學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最后,教師需注意把握課堂的節(jié)奏。多媒體課件教學信息量大,內容演示速度快。如果教師展示的內容過多,速度過快,學生就會什么都記不住,或者對教師所教的知識來不及思考,從而陷入“學而不思則罔”的境地。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是具有形象直觀的文本、圖像和聲音,可以強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可是這種感官刺激被學生轉化為理解和記憶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因此,只有當教師課堂節(jié)奏控制得恰到好處,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

          五、結束語

          多媒體課件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課堂具有信息量大、圖文并茂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知識信息的自主“輸入”,為在語言應用過程中語言能力(如翻譯、口語和閱讀)的“輸”出打下基礎。但是毋庸置疑,與傳統(tǒng)板書相比,多媒體課件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更關注圖片而忽略文字,更關注多媒體課件而忽視教師的講述,甚至連課堂筆記都難以記錄,整個課堂跟著多媒體課件連軸轉,走馬觀花,導致學習效果難以保證。對此,教師應避免一堂課完全圍繞多媒體課件講課,而是應以板書為輔助,將多媒體課件的要點在板書上集中呈現(xiàn),然后將知識點詳細呈現(xiàn)在多媒體上,即要點在板書上,細節(jié)在多媒體上,板書和多媒體相輔相成,在突出要點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信息的自主建構。

          然而瑕不掩瑜,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開辟了新的天地,真正創(chuàng)建了一個交際式教學的氛圍。多媒體課件教學感官刺激性強,有利于提高學生知識輸入的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還應該認識到,多媒體輔助教學取代傳統(tǒng)課堂已是大勢所趨。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教師能夠依據(jù)自己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并在課堂上進行檢驗和不斷改進的話,那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篇10

          名師導教是指由名師工作室成員指導英語學科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主體是“名師”,核心是“導”,目標是“教學實創(chuàng)”,最終目標是打造高效英語課堂。下面筆者從導教的四個方面闡述“導”的過程。

          1.導情。導情是指名師工作室成員把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熱愛傳遞給其他老師。具體途徑有:①成立名師工作室,樹立教師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全體教師積極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②開辦名師講座,由名師工作室成員講述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以此激發(fā)全體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熱情。③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通過以上幾種途徑,把名師工作室成員具備的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傳遞給青年教師,引領青年教師的成長。例如,陸璇老師在名師工作室成員的指導下,教學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被列為自治區(qū)級名師培養(yǎng)對象;李濟菲、龐儒、林德蘭等青年教師通過與名師工作室成員結對子,教學能力提升很快,在全國、自治區(qū)級教學比賽中均有出色的表現(xiàn)。

          2.導備。傳統(tǒng)的集體備課形式單一,教師備課比較被動,且容易流于形式。老師們希望通過耳聞目睹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為此,2010年春季學期,在名師工作室成員的組織下,老師們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一起討論教學活動的設計,商討教法、學法以及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等,經歷了“各抒己見名師點撥心領神會身體力行”的導備過程。

          例如:在導備環(huán)節(jié),針對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九年級《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首先由備課組老師闡述對教材的理解及教學方案的設計。備課組的林德蘭老師認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要求學生掌握以下短語動詞:cheer up,set up,give out,come up with,hand out。在名師工作室成員的引導下,備課組全體教師一起分析教學內容,最后得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短語動詞這一知識目標的同時,關注情感目標的教學。有了名師工作室成員的引領和同伴的幫助,林德蘭老師意識到自己在備課時思考得還不夠周全,在重新確定教學重點后,及時調整了教學思路。

          3.導課。經過長期的積累與沉淀,名師工作室成員們在教學中逐漸形成了“3E”風格,即Enjoyable(有趣)、Emotional(有情)、Effective(有效)。導課的具體做法是:名師授課,全體教師聽課名師與聽課教師共同交流,并各自反思聽課教師學習名師的教學聽課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修改教案、調整教學,自己授課。

          例如:林德蘭老師在聽了名師工作室成員呂英明執(zhí)教的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Unit 8第1課時后,發(fā)現(xiàn)呂老師的授課呈現(xiàn)出“快節(jié)奏、大容量、高效率”的特點。輪到自己上課時,她發(fā)現(xiàn)自己安排的教學內容過多,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很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于是,她再次認真分析了呂老師的教學過程,并積極請教。在呂英明老師的指導下,林德蘭明白了教學設計要符合本班學生的學情,做到有所取舍,有所側重,有所突破。最后,她決定先舍棄教材中“3a”這部分內容,側重教學課文中的短語動詞,同時調整了教學思路,修改了教學方案。教學時,林德蘭還“偷”用了呂老師教學短語動詞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別人的方法有哪些”這一問題,同時增加了朗讀、交流、漢英互譯等練習,加強了學生對短語動詞的記憶和鞏固,整節(jié)課的教學讓人眼前一亮。通過名師導課,青年教師從名師工作室成員身上學到了處理教材的技巧,懂得了巧妙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了執(zhí)教水平。

          4.導思。在執(zhí)教老師授課完畢后,名師工作室成員會組織老師們進行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評價方式由傳統(tǒng)的以“他評”為主轉為以“自評”為主。反思的具體內容有:授課教師找出自己教學中的3個亮點、2個不足、2個改進,簡稱“322”評課。通過導思,名師工作室成員和授課教師、聽課教師互相幫助,相互借鑒,共同成長。例如:林德蘭老師執(zhí)教人教版新目標九年級Unit 8第1課時后,不知道自己的教學亮點是什么。這時,名師工作室成員和聽課老師就會對她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找出教學亮點,比如:能夠運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展開教學;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抓住本節(jié)課的中心話題,引導學生關注他人與社會,完成了情感目標的教學。找出教學亮點后,林德蘭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比如:上課節(jié)奏過快,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消化和吸收新知識;開展活動的鋪墊不夠充分。在名師工作室成員的幫助下,林德蘭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改進措施。比如:適當放慢教學節(jié)奏,留足時間給學生思考,要讓學生做到口動、耳動、手動,還要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關注生成,聽說課中“說”的練習要由控制性的“說”過渡到半控制性的“說”,最后才到非控制性的“說”。

          通過多次導備、導課、導思,林德蘭老師的教學有了明顯的進步,逐漸學會了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名師導教”的做法發(fā)揮了名師的帶動、引領和示范作用,全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促進了整個英語教師團隊的成長。

          二、“教學實創(chuàng)”凸顯教師的“創(chuàng)”

          教學實創(chuàng)是指在名師導教的基礎上對英語教學教研進行實踐與創(chuàng)新,概括為“五創(chuàng)”。五創(chuàng)的主體是教師,核心是“創(chuàng)”,它既是“四導”的目的,又是高效英語教學的保障。

          1.創(chuàng)建科研型的教學團隊。隨著課改的深入實施,頻繁更換英語教材的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老師們發(fā)現(xiàn),雖然教材在變,但是英語的“課型”和“話題”是不變的。因此,名師工作室成員通過“主題式”“案例式”“課題式”等教研方式來創(chuàng)建科研型教學團隊。例如:主題式的教研方式主要針對教學中的某個主題或話題開展研究,由名師工作室成員指定一個主講人對所研究的主題進行5至10分鐘的講解,再讓每個組員將收集到的材料與大家進行交流、分享,老師們可以根據(jù)“主題”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最后由名師工作室成員進行講解,使老師們加深對主題的認識。一個主題或話題研討結束后,每個成員必須撰寫學習體會,通過評比和交流,使教研主題或話題向縱深推進,增強教研工作的實效性。又如,案例式的教研方式主要針對某個教學案例或某個課型的教學開展研究。做法是:首先由教研組通過調研確定一種課型,然后挑選一位老師圍繞這種課型執(zhí)教一節(jié)課,課后由執(zhí)教老師進行反思,最后全體教師圍繞執(zhí)教老師的教學進行點評,評價內容包括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教學策略的使用情況、教學創(chuàng)新等,要求找到改進教學的切入口,鮮活的案例分析使老師們受益匪淺。

          2.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的仿真性、形象性、直觀性等特點為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多媒體的可重現(xiàn)更適用于課內與課外的復習與鞏固。比如,在執(zhí)教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一課時,一位老師播放秋游的視頻導入新課,并讓學生結合視頻談談這次“trip”的經歷,很快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當學生在視頻中看到“自己”時,想用英語表達想法的愿望非常強烈。又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既注重了對尖子生的培養(yǎng),又不放棄對學困生的關注。再如,注重開發(fā)校本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朱杏老師編寫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校本課程系列》叢書之《趣味英語》深得北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專家好評;由呂英明、羅國卿和張穎等老師編導、學生表演的課本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獲得北海市社區(qū)文藝表演優(yōu)秀獎。

          3.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教學活動。在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老師們根據(jù)教材特點,結合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了“二次創(chuàng)作”。比如,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等進行適當?shù)娜∩?、調整和補充。老師們在分析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下冊《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Section B》內容時發(fā)現(xiàn),本課的教學內容繁多,安排順序欠合理,如果按部就班展開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為此,老師們積極開動腦筋,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刪除文中3b部分內容,把文中4c部分內容設計為對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復習,把文中1a和2b兩部分內容設計為Pre-reading(讀前)活動,由學生閱讀文中3a部分內容,在While-reading(讀中)活動中形成Alan’s report card,并把描述Alan’s report card作為Post-reading(讀后)活動。最后,把文中的3c部分內容作為課外作業(yè),讓學生以寫信的形式談論自己的report card。這樣處理教學,巧妙地利用了教材提供的內容,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和教學設計,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在沒有降低教材難度的基礎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名師工作室成員們帶領老師們探索出了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原則。比如: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注重目的性、實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學生活動要有鋪墊,注重過程;教學實踐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活動的開展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等等。

          4.開發(fā)有特色的課外作業(yè)。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發(fā)現(xiàn),很多練習題和參考資料都無法完全照顧學生的差異性。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率,從2004年開始,老師們參與了校本課程“課課通”課外作業(yè)的設計和編寫。目前,已經編寫出初中英語冀教版和人教版七年級和八年級的“課課通”,中國外語研究中心黃國斌主任對此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此外,老師們還制定了一套“課課通”編寫原則,具體要求是:圍繞當天的教學內容,作業(yè)力求充實、完整;嚴格控制題量,使學生能在15—20分鐘內完成;作業(yè)題型力求新穎、多樣化;根據(jù)教學實際設置題目難度;注重對新知識的練習和對舊知識的鞏固;對重點知識進行反復訓練;重視每個單元中最后一課的練習設計。

          篇11

          英語課程的教學集形象性、情感性、審美性于一體。要讓英語課趣味橫生,僅靠教師的“手舞足蹈”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借助PowerPoint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教師在英語課堂運用PowerPoint課件會使英語課堂變得生動而豐富,使英語的學習具備良好的語言氛圍,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一、PowerPoint課件教學的優(yōu)越性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

          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僅靠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語言點,學生參與聽、說實踐的機會都很少,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而PowerPoint課件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逼真的語言教學活動,使內容更充實、更形象、更具吸引力,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活動也事半功倍。

          2.促使課堂結構優(yōu)化

          PowerPoint課件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的同時,也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在講transportation時,我們可以應用PowerPoint課件來向同學們展示一張張有關transportation的圖片,學生可以簡單明了地理解。并且運用PowerPoint課件可以優(yōu)化整個教學過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教師授課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創(chuàng)建真實語言情景,讓學生能感受英語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運用英語的機會。PowerPoint課件能夠把語言和形象聯(lián)系起來。例如:要讓學生掌握restaurant這一單詞,如果僅僅老師單調地講,想要讓學生記住那些有關餐館的常用語,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改用PowerPoint課件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個個情景,兩種教學方法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通過練習,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他們能輕而易舉地掌握有效用語并靈活地投入到具體的運用中。

          二、應用PowerPoint課件應遵循的原則

          1.視聽結合的原則

          在PowerPoint課件技術中,視聽是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計算機環(huán)境下,眼睛看圖像,耳朵則聽解說語言;視覺通道加工投影儀上幻燈片的內容,聽覺通道加工演講者的聲音。把視聽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PowerPoint課件的作用。

          2.整體性和針對性原則

          在課件的設計上,要把握整體性原則。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所有編輯制作的材料要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為目標,做到統(tǒng)一和連貫。在具體內容的安排上,要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在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避免由于內容空泛造成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影響教學效果。

          3.把握“三適”的原則

          “適時”即運用PowerPoint課件時要選擇最有利于學生掌握語言要點,并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的時機;“適度”即PowerPoint課件的運用要做到不濫用,也不能全然不用;“適當”即PowerPoint課件要用在“精彩”之處。用在有利于學生內化教學內容之處。只有把握了這些原則,才能發(fā)揮PowerPoint課件的最佳效果。

          三、PowerPoint課件與英語教學整合

          1.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能一味追求教學形式

          PowerPoint課件的內容只是純粹文字的呈現(xiàn)或圖片及問題,在課堂使用中容易引起過多的“無意”關注,教學內容容易被忽略,造成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教學設計,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輔助支撐有助于學生理解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不是每節(jié)課都用課件,也不要一節(jié)課從頭到尾都使用課件。

          2.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替代不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