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送教下鄉(xiāng)心得體會
時間:2022-03-08 04:37:07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送教下鄉(xiāng)心得體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縱觀這四節(jié)課,名師的課如行云流水,潤物無聲,我們教師的課生硬死板,花哨無效。
以兩節(jié)語文課為例:
1、教學目標的確立和體現
兩位老師上的是四年級的口語交際課《學會感謝》,在三維目標的確立上,應該說我們的教師沒有問題。和名師比,我們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只停留在紙面上,不能深入的領會,從而造成在教學的過程中落實不到位;反觀名師,是把三維目標進行內化,抓住重點要落實的教學目標,細化為幾個小的教學目標,在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落實,在知識的傳授和生成過程中不著痕跡地達成目標??梢哉f,名師課堂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細節(jié),都是圍繞著確立的目標在展開教學的。
2、教學思路的設計和課堂結構的安排
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在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上一步步去落實,兩節(jié)課在這方面都有所體現,但我們做的卻不能盡如人意,顯得層次凌亂,結構松散,教學目標不能得到落實,名師的課在開課的環(huán)節(jié)與學生進行對話,意在引起學生說話的興趣,捕捉學生交際的話題,這樣做既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問題,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另外話題來自身邊的事,學生都有話要說,為下步的教學打下基礎。
在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師生情”“親人情”“人情”“人與自然情”這幾個情境,使口語交際的訓練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而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3、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分析
知識點要靠教師去講,但是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手段,是沒有固定模式的。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點羅列出來,讓學生去記,去用,這種方法條理清晰,知識點一目了然,在我們現在是較普遍,也是教師喜歡用的一種,但它最大的弊端是知識是教師給總結出來的,學生是被動的接受,學生沒有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沒有體驗知識形成的快樂,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是被動的,是教師給個拐棍然后被牽著走的,主動性發(fā)揮不出來,知識的記憶當然不牢固。正因為這樣,學生思維始終處于封閉狀態(tài),造成學生思維不積極,探究不深入,視野不開闊,知識面狹窄的現狀。
名師在這方面做的和我們大相徑庭,從始至終都沒有給出本課的知識點,把知識點分散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積極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去探索,去發(fā)現,去總結,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在活動中愉快地掌握了知識。一堂課下來,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4、教學效果上的分析
一堂課的好壞最重要的標準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名師的課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生積極思考,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了進步和提高,教師有效地利用40分鐘,學生學的輕松。我們的課包裝華麗,運用了大量的多媒體課件,表面上學生參與了學習的過程,課堂上氣氛熱烈,但靜下來想想,學生們就像在演一出教師導好的木偶戲,主角是老師,學生是老師手中木偶,他們不需要去思考,行動是老師提前設計好的,只要跟著做就行了。試想,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能有什么發(fā)展呢?
上一節(jié)這樣的課,教師們都說太累。是啊,我們的教師把精力放在了備教材、備教參、查資料、制課件、“背”教案、“背”導語,演練各個環(huán)節(jié),付出的辛苦是平時一節(jié)課的數倍,課堂上教師不停地講,不斷地指揮學生,能不累嗎?而成效卻是微乎其微的,老師們厭倦是理所當然的。
在安排這次活動的時候,四年級只有兩個班,把好班安排給了我們的老師,把差點的班安排給了名師。說心里話,差點的班學生整體素質明顯不如好班,在以往的公開課中,教師普遍反映班級學生不會上課,不會回答問題,把這樣的班安排給名師,場合那么大,鬧出笑話來怎么辦?到上課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班級的學生思維敏銳,回答問題干凈、利落,課堂氣氛活躍,,比好班表現好的多。看到這樣奇怪的現象,在欣慰之余,我們不僅要深思:差的不是我們的學生,是我們的老師素質差。我們去市內參加教學研究活動的時候,對城里孩子的素質羨慕不已,心里都想過:如果這樣的孩子放在我手里,我一樣會教的很好。但真的把城里的孩子放在我們手里,那是孩子們的悲哀;如果把我們的孩子讓名師來教,那是孩子們的幸運。
更讓我感動的是聽課的老師和孩子們。在送教老師到達之前,老師們就早早等候了。在一些比較遠的地方,也許等的時間更長。他們在聽課時,用心地聽著,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著筆記。學生們也讓我收獲了不少。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到永錄小學送教。那次,我?guī)ヒ还?jié)作文課——搶橡皮。在寫比賽后的心情時,孩子們一個個主動站起來讀自己寫的。一個女孩兒因為兩次都輸了,可能感覺有些傷心,她說道,我的對手兩次都贏了,看他那得意的樣子,好象得了世界冠軍一樣。這樣的語言多么生動,多么真實,多么富有創(chuàng)造性呀!其實,孩子的語言不是教出來的,只要你創(chuàng)設那種情境,去激活他們內在的表達,他們就會創(chuàng)造出最美的語言。由此,我感悟到教師責任的另一種含義。
讓我感動的還有評課的那種氛圍。其實,送教下鄉(xiāng)不僅僅是講一堂課,聽一節(jié)課。課后的說課、評課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思索,一種提高。在三甲鎮(zhèn)講《海倫·凱勒》一課,評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許多讓人深思的話語。有個副板書:課前猜字謎,“聰明”的“聰”,在講到海倫·凱勒不幸命運時,把其中的“耳、兩點、口”去掉,在講到海倫成就時再把“聰”補充完整。我的意圖是要讓孩子們明白,海倫雖然聽不到,看不見,說不出,但她用勤奮變得聰明。其中有位老師在評這個細節(jié)時說,去掉“耳、眼、口”是說海倫的身殘,老師結尾處又加上,是說海倫志堅?!吧須堉緢浴?,這一語使課文主題又上升了一個高度,使我豁然開朗。
開班典禮上,省教育廳,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縣政府,縣教育局,縣教師進修學校的領導分別作了重要講話。從中使我們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對自己的教師專業(yè)成長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使我們更加感到作為一名教師的重任與自豪。
二、在“聽報告”中的收獲。
給我們作報告的老師,大多是來自一線的教師,他們能在臺上給我們作報告。這種精神和勇氣首先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們講的都是源自我們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解決了困惑我們年輕教師多年的難題。他們把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驗,都在報告中傳授給了我們,使我真的有了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在報告中,我都要告誡自己要多鉆研教材,多積累,形成具有適合自己學校特色的教學方法。
三、在“示范課”中的收獲。
給我們講示范課的老師也同樣是來自我們一線,有的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的精神同樣鼓舞了我們要大膽嘗試,大膽交流。
首先,使我對上課的模式有了新的認識。課前要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情,靈活選擇上課的方法,如:是側重小組合作,還是側重動手探究,還是側重動流匯報等。
第二,使我認識到了數學課堂要“多練”,語文課堂要“多讀”。聽了示范課后,我體會最深的就是“練”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讀”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真正讓學生走進課文,學懂語文。
四、在“評課中”的收獲。
本次培訓,評課伴隨著示范課占據了重要的組成部分。
首先,讓我認識到了正規(guī)評課的程序。
第二,通過大家的發(fā)言,解決了我平時在工作中困惑的細節(jié)問題,通過評課中的討論,糾正了我平時上課中的一些不恰當的做法。
第三,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大規(guī)模的評課。評課期間,我也踴躍的鼓足勇氣發(fā)了言。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發(fā)言中我也大膽的談了自己的想法,還有幸受到了當時臺上領導的表揚和認可。我覺得評課其實就是一個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要大膽的談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說的不合適,很快就會有別的老師去糾正,這其實就是在進步。
五、教師要以身作則,加強自身師德修養(yǎng)。
在我們的培訓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我們的教師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這樣才能受到社會的認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于言教。這說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
六、教師要用學習引領自身專業(yè)成長。
第一、過硬的基本功非常重要
在英語基本功方面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海嬌老師的英語課,做為一名轉崗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能說出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非常令人佩服。作為小學生的英語啟蒙教師,教師本人的基本功能直接影響到學生英語的日后發(fā)展。語音的標準及語言的流利,規(guī)范的板書對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修煉自己的語音語調基本功,確保我們說出的每個單詞,每個句子沒有發(fā)音上的問題。規(guī)范的板書除了能利于學生抓住本課的重點內容,利于課文的理解外,也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二、活動的設計要服務于目標
英語課堂的活動設計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活動的設計要服務于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設計才有高效的課堂。教師們在活動設計方面不僅要考慮活動的可行性,而且要考慮到它的必要性,有些活動雖然能調動課堂氣氛,但是卻不能很好的服務于目標,那它就沒有設計的必要。
第三、恰當的導入,自然的過渡
這幾節(jié)課,我是以一種欣賞和享受的心情聽完的。導入的自然,過渡的簡潔而不留痕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專家教師梁爽的話題課Seasons and weather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開課之初,梁爽老師一進教室就說:“Today is very cold.”接著她脫掉了外套,說:“Now I’m in the classroom,I’m warm.”她的導入設計得非常自然,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本課關于天氣的話題和單詞。
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師身上。時代在變,對人才的要求也在變,教師必須認清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性,自覺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