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国产网站午夜性色,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menuitem id="ct2o2"><var id="ct2o2"></var></menuitem>
      1. <noscript id="ct2o2"><progress id="ct2o2"><i id="ct2o2"></i></progress></noscript>
        1.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公園景觀綠化設計

          公園景觀綠化設計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9-08 09:29:29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公園景觀綠化設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公園景觀綠化設計

          篇1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park, plant landscape for the use of the park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plant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ideal is contain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e city park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plant by The Times is not very strong,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ime will appear different degree of the error, these erroneous zone, destroy the park construction, the impact of the whole design.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error,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TU985.1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城市公園建設的意義

          城市公園建設可以提高城市環(huán)境質量、美化環(huán)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公園綠化的首要任務是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jié)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huán)境。因為城市綠化是物質文明的體現,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公園綠化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運轉有序,加上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四季蔥翠。在這樣景色美麗、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身心將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創(chuàng)造力更旺盛,必將促進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使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園的建設規(guī)模與建設質量同城市環(huán)境的改善密切關聯(lián)。

          2存在的不足

          2.1片面追求高檔、豪華,以人工取代天然,缺乏自然的感覺

          在城市公園的建設中,原本只需在原始水面周邊種植一些濕生植物、草地就可以直接伸入水面,形成親切、自然的景觀。然而,很多設計師卻要用混凝土作為襯底,毛石砌成駁岸,雖然顯得高檔、豪華、整齊劃一,殊不知這不僅失去原本自然的韻味,還增加了投資,同時降低了水體自身的清污能力,反而更容易被污染。

          2.2忽視以人為本的原則和人的需要

          目前,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各自的城市廣場、市政廣場、市民廣場。偌大的一個廣場,大多情況下不是大面積的硬地鋪裝,就是以草坪為主,只有少量的喬木配置于道路的兩旁,即使有許多休息設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炎熱、多雨 的季節(jié),人們往何處遮蔭避雨?"經濟、美觀、適用"的設計要求又體現在哪兒?

          2.3園林綠地的設計有別于建筑、市政等專業(yè)設計

          例如某位橋梁設計師設計的公園曲橋、拱橋也許不那么精細,因為他可能不會很認真地去考慮公園內每座小橋的造型、用材、甚至欄桿或鋪裝等節(jié)點的做法。

          2.4園林綠地的設計缺乏完整的行業(yè)規(guī)范

          目前很多地方的綠化行業(yè)管理比較混亂,從設計到施工、監(jiān)理的規(guī)范化管理才剛剛起步。而且,對于生命財產安全的不重視,導致了無證施工、無證設計,因此行業(yè)管理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5植物選擇及配置隨意性很大

          例如某位造園家,山于當時很時興種植加拿利海棗,竟在一條城市主干道兩側不足1.5m的綠化帶,種植了加拿利海棗。加拿利海棗的冠幅可生長到4m左右,分枝又很低,這種種植方法不能滿足植物遮蔭、方便車輛及行人通行的需要。其實這種環(huán)境盡可以選擇樹形、枝干部比加拿利海棗好且造價低,適應性強的樹種。

          2.6單純考慮利益

          園林綠地設計單純考慮視覺上的宏觀、尊貴、氣派及堂皇的形式關,而沒有考慮工程投資及日后養(yǎng)護管理的承受力。如一個綜合性公園,公園內有大型假山瀑布及旱地噴泉,每小時總裝機容量為1000kW,以后昂貴的管理費承受得起嗎?

          2.7園林綠地的設計與施工經常脫節(jié)

          由于目前園林行業(yè)管理的不規(guī)范,施工、監(jiān)理水平較差,不少設計師又不喜歡下工地,缺乏與施工人員聯(lián)系溝通,一些節(jié)點的處理就不那么盡人意,這樣一來很難體現設汁師原來的設計意圖。

          2.8缺乏硬質景觀設計及綠化設計的雙重人才

          目前,從事園林綠化設計的人員畢業(yè)于林業(yè)院校的側重于綠化種植,而畢業(yè)于城建院校的則側重于建筑、規(guī)劃,缺乏景觀設計及綠化設計的雙重人才口

          3針對以上誤區(qū)提出的一些措施

          3.1科學規(guī)劃、注重細節(jié),做到宏觀與微觀統(tǒng)一

          “城市在園林設計時,首先要把握鮮明、準確的立意,確定科學的規(guī)劃,把項目放到整個城市或區(qū)域環(huán)境中,結合現狀對其性質、功能和形式準確定位;做好構景要素之間的協(xié)調、園林綠地與周邊環(huán)境及整個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園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體量、尺度、色彩、質地上必須服從周圍環(huán)境需要,與其他景物協(xié)調統(tǒng)一。園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烘托對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規(guī)劃確定之后,細部決定成敗,園林尤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過細部傳達。園林作為一種“強迫藝術”,隨時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評說,就要經得住推敲。景區(qū)往往要“不經意拈來”,細部卻要“娓娓道出”,這些功底對設計者、施工者都至關重要。事實上,有許多城市正是運用了宏微結合的辨證方法而取得了實踐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個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園林綠化的方針是以面為主,醫(yī)學論文點線面結合。宏觀上以居民區(qū)、工礦企業(yè)、機關學校等面上的綠化為基礎,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同時利用護城河建成城市公園,形成了環(huán)繞舊城區(qū)的綠色“圍墻”,改善了舊城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微觀上打破塊狀公園的概念,將城市綜合公園解體滲透到城市的每個生活空間中,提高了基礎綠化的藝術性;對組成環(huán)城公園的“包河……銀河……稻香”等景區(qū)部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設計,使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各具特色各領,充分體現了傳統(tǒng)造園的藝術境界和文化內涵,成為真正的園林藝術而不只是簡單的綠化造林。同時重點搞好城市的血脈——道路廣場的園林綠化,建成若干條有靜有景、優(yōu)美舒適且富有安全感的園林路,在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多種功能,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這種宏觀與微觀完美結合,兼顧綠色環(huán)境質和量的風景園林才是現代城市園林發(fā)震的主流。

          3.2 因地制宜、經濟適用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據綠地的地形、地貌和周邊環(huán)境造景,既經濟節(jié)約,又做到橫有起伏具韻律,縱有層次富變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國目前還是發(fā)展中國家,政府財力有限,不能追求奢華,盲目照搬西方國家那種營造大規(guī)模園林綠地和森林進入城市的做法。我國現階段城市園林設計主要任務是改善人居環(huán)境,協(xié)調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確保居民的身體健康,應以“林蔭型”綠化為主導,加大道路、小區(qū)、游園及廣場的遮蔭效果,增加綠地的色彩,變“平面型綠化”為“立體型”綠化,擴展綠化的范圍,發(fā)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構造城市空間的多層次綠化格局。

          3.3植物造景為主

          通過植物的多樣性營造景觀的多樣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運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態(tài)美、風韻美、人格化、多樣化的特性,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使綠地在四季的靜態(tài)構圖中,呈現季相的動態(tài)變化,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形成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的植物立地條件,貼近自然的地形營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態(tài)化的種植方式和多樣性保護,適度的園林小品,完善的園林設施,有效的自然保護,完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3.4生態(tài)效益和景觀效果結合

          設計既要符合生態(tài)學原理,叉要遵循美學法則。通過科學配置植物,應用“巧于因借”等造園手法來體現園林詩情畫意的文化品味。達到生態(tài)性與觀賞性的統(tǒng)一,綠與美的統(tǒng)一,服務功能與藝術價值的統(tǒng)一。運用好比例、節(jié)奏、對比、諧調、對稱、平衡、穩(wěn)定、動勢、直曲等形式美規(guī)律營造園林的意境美。布局構圖宜自然,樹木整型修剪規(guī)則美與樹木天然美結合。

          3.5以人為本

          綠地設計要滿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樣化的審美情趣,綠地要體現可融人性和可參與性。發(fā)揮好園林給人蔽蔭、歡愉啟迪、陶冶性情、慰藉心靈的作用。

          3.6地方特色

          要根據自身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物候和地域特點出發(fā),將城市歷史文化融入園林設計。創(chuàng)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園林。在滿足當地地形地貌和生態(tài)群落基礎上,職稱論文盡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引入與當地生態(tài)條件和景觀相適應的各種植被。

          篇2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3017803

          1引言

          始建于1965年的益陽市會龍山公園是一個以森林植物為主體,佛教文化為補充的城市公益性公園。2013年8月起公園實施提質改造,第一期工程現已基本完成,第二期工程即將開始,非林地園林綠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為此,就會龍山公園規(guī)劃新建或提質改造的園林景觀綠化設計作一探討性研究,供相關人員參考。

          2景觀資源概況

          會龍山公園總用地面積204.7 hm2,其中林地面積138.6 hm2、占總面積的67.7%,非林地面積66.1 hm2、占總面積的32.3%。在原生植被中以樟樹、大葉山礬、杜英、楓香、檫樹、藍果樹、南酸棗等優(yōu)勢樹種為代表的植被景觀,構成了會龍山公園豐富多彩的植被景觀斑塊[1]。在這次提質改造中,將公園的景觀景點作了重新規(guī)劃和調整,其中,涉及園林景觀建設的區(qū)域有廣場、游步道兩側、勝地與陵園、濕地、火燒跡地、高壓走廊等空間。

          2.1新建廣場

          2.1.1會龍廣場

          位于卜家沖花香路北側,是今后會龍山公園的主要入口廣場,面積1.7 hm2。

          2.1.2秋葉廣場

          位于石泥山西側,是會龍山公園西入口廣場,也是龍山港片區(qū)市民進入公園的主要入口,面積1.35 hm2。

          2.2游步道

          游步道區(qū)域是公園植被配植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區(qū)域,其好壞與成敗完全取決于是否儼若自然天成。游客接觸頻繁路段與景點間的植被環(huán)境,就是游步道的周邊環(huán)境。

          2.3勝地與陵園

          2.3.1裴公亭

          位于資江一大橋西南側,是為紀念唐代名相裴休而建。唐憲宗時裴休晚年遭貶任荊南節(jié)度史期間,潛心研究佛家經學,常路經益陽,小住十天半月,在江邊結廬讀書誦經,后來人們索性在青山云樹之中,修了一座樓亭合一的裴公亭,供裴公讀書小住。裴公十分高興,流連忘返,朗朗的讀書誦經聲,傳說曾引來仙白鹿駐足聆聽[3]。

          2.3.2白鹿寺和廣法寺

          白鹿寺位于橋南會龍路北側,福源寺位于距橋南往西1 km會龍路南側。這是兩個佛教氛圍濃郁的佛門境地,是由一位益陽富商捐資修建的佛教公園。

          2.3.3何鳳山陵園

          位于曾士娥烈士墓地南面。2007年,益陽市人民政府在會龍山公園為何鳳山修建了陵墓,將其骨灰從美國運回故里安葬,并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國際正義人士”的何鳳山先生,是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人,1938~1940年,在任駐奧地利維也納總領事期間,正值納粹德國瘋狂殺害猶太人,大搞種族滅絕之時,處于國際人道主義立場和對猶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不畏,頂住上司壓力,給數千猶太人發(fā)放了移民中國上海的“生命簽證”,使他們逃離虎口,免遭殺害,在國際社會和猶太人中引起強烈反響[4]。

          2.4濕地區(qū)域

          位于三眼塘處,有上下相連、大小不同的3口水塘,面積約0.66 hm2。

          2.5火燒跡地

          會龍山公園內的跡地主要是花香路沿線,多年連續(xù)火燒后形成的火燒跡地。主要生長有金星蕨、狗脊蕨、貫眾、蕨、芒萁、翠云草、海金沙、井欄鳳尾蕨等蕨類植物,無其它喬木樹種,少有灌木生長,面積2.46hm2。

          2.6高壓走廊

          處于高壓輸電線路下影響的周邊范圍。

          2.7破碎化生境

          目前,由于開發(fā)活動與城市道路的建設,使會龍山公園山林水系被隔斷,造成生境的破碎化,也給動植物的生存帶來了威脅。這些地段的主要植被為自然生長的雜木林,往往被所謂的景觀改造所毀壞。而這些雜木林卻是最穩(wěn)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段。

          2016年7月綠色科技第13期

          范懷湘,等:益陽市會龍山公園提質改造工程的景觀綠化設計探討園林與景觀

          3設計原則、理念與手法

          3.1設計原則

          3.1.1協(xié)同性原則

          會龍山公園地帶性植被特征明顯,植被景觀斑塊豐富多彩,充分反應出公園林分結構的多樣性和植被景觀的多樣性[1]。所以,在景觀綠化設計時,必須使園林景觀與原生植被及植被景觀盡可能協(xié)同一致。同時,還應該與修建性詳規(guī)的要求協(xié)同一致。

          3.1.2觀賞性原則

          植物配植要從植物的觀賞性考慮,既要考慮植物自身美(個體美),又要考慮到植物之間的組合美(群體美)和植物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美(整體美),還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并進行優(yōu)化配置,才能使景觀綠化向自然化、生態(tài)化、人文化發(fā)展[5]。

          3.1.3科普性原則

          城市植物公園最大的功能應該是科普性,因為游客看到各種植物后,首先想知道的是它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從而獲得對知識的渴求。因此,要使景觀綠化植物和原生植被一樣,把它們的觀賞性、展示性和科普性很好地結合起來。

          3.2設計理念

          以植被景觀斑塊為背景,植物的色彩變化與季節(jié)變化為節(jié)律,營造豐富多姿的生態(tài)景觀和康養(yǎng)環(huán)境。

          3.3設計手法

          利用景觀生態(tài)學、園藝學等學科原理,采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chuàng)造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通過景觀設計,使環(huán)境具有美學欣賞價值[2]。

          4設計內容

          自然山體以現有的原生植被為基礎,完善園內的生態(tài)植被,適當補植楓香、木荷等色葉樹和落葉樹,并對山腳的植物進行色彩添加或鑲邊處理,以保持山林原味,營造出幽靜蔭蔽、秋山盡染的景觀特色。

          4.1廣場綠化設計

          公園廣場是市民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城市空間環(huán)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藝術魅力的開放空間[6]。

          4.1.1會龍廣場

          (1)設計主題。會龍廣場景觀綠化的設計主題為――會龍疊趣,綠色空間。

          (2)廣場性質。廣場性質是其綠化指標的決定性因子之一。第一,突出“會龍疊趣,綠色空間”主題,展示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第二,通過園林小品的形式再現歷史故事、典故;第三,為廣大城鄉(xiāng)居民提供傳統(tǒng)文化項目和自娛自樂的活動空間。

          (3)設計方案。美國人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在《人性場所》一書中這樣寫到:“廣場是一個主要為硬質鋪裝的、汽車不能進入的戶外公共空間,其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閑、用餐或觀察周圍世界;當然可能會有樹木、花草和地面植被的存在,但占主導地位的是硬質地面;如果草地和綠化區(qū)域超過硬質地面的數量,我們將這樣的空間稱為公園,而不是廣場”。這樣就為廣場的設計指明了方向。其設計方案如下。

          ①主要內容。會龍廣場是屬于休閑娛樂廣場,在總體設計時盡可能加強廣場和周圍區(qū)域的聯(lián)系,尋求歷史和現代元素之間的平衡,使現有的、新增的元素在這個廣場中和諧共存[7]。會龍廣場應設計供人們欣賞、觀賞以及休息的內容:供人們欣賞的――花壇、雕塑、音樂噴泉、水池及園林小品等;供人們休息的――臺階、桌子、坐凳、椅子、廊亭等;供人們活動的――操場、空坪、步行道、游路等;供人們觀賞的――樹木、竹子、花卉、草本等園林植物;供人們使用的――公共服務以及其它配套的設施設備等。

          ②配植方式。植物配植方式應考慮廣場綠化景觀效果的季相性、色彩性、立體性和協(xié)調性。其配植方式采取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相搭配,多色葉樹種相組合,喬、灌、草多層次配植,做到景觀效果與園林建筑相協(xié)調。

          ③綠化指標。綠化率是指用于綠化種植的土地面積(垂直投影面積)占場地總面積的百分比,又稱綠化面積比例,是衡量綠地環(huán)境質量的指標之一。根據廣場性質、地形地勢條件和設計要求,廣場的綠化率以40.0%~45.0%較為適宜。

          ④樹種配植。一是,樹種選擇,喬木樹種類有樟樹、桂花、杜英、荷花玉蘭、欒樹、銀杏、景烈白蘭、楓香、合歡等;大灌木類有紫薇、紅葉李、櫻花、紅葉石楠、花石榴、木槿、珊瑚冬青、茶花、龜甲冬青、西府海棠、黃金槐、蘇鐵、貼梗海棠、叢生竹等,小灌木類有杜鵑、紅繼木、金葉女貞、金森女貞、月桂、紅葉石楠、龜甲冬青、茶梅、小葉十大功勞、大葉梔子、小葉梔子、南天竺、八角金盤、灑金珊瑚、金邊黃楊等,草本類有吉祥草、鳶尾、麥冬、蔥蘭、地栽草花、草皮等。二是,配植比例,喬木樹種225株/hm2綠地面積、大灌木675株/hm2綠地面積、小灌木65萬株/hm2綠地面積。一般以喬木樹種、大灌木、小灌木、草本植物分別占綠地面積的5.0%、15.0%、45.0%、35.0%的比例較為合適。

          4.1.2秋葉廣場

          會龍山公園西面入口處。在石泥山西坡營造一片葉色變化較大的楓香、欒樹、黃櫨、鹽膚木、檫樹等秋色葉落葉樹種,在入口廣場周邊點綴配植紅楓、槭樹、地錦、柿樹、馬褂木、連香樹、無患子等色葉樹種,構成一葉知秋、秋葉爛漫的秋色景象。

          4.2專類園設計

          4.2.1濱水花池

          利用三眼塘三口水塘水面,種植多種觀賞性荷花、菖蒲、睡蓮等鄉(xiāng)土水生植物,給水面風景增添色彩,以水的飄逸搖曳為主題,將原有分散的荷塘魚池貫通一體;沿水兩岸設計花圃果園草甸等景觀和郁金香等富有色彩變化的宿根花卉,營造出多彩斑斕,爛漫動人的花境特色。

          4.2.2櫻花道

          位于石泥山山腳,益陽市地震臺西南側?,F有植被馬尾松、樟樹、杜英、楓樹、檫樹等。沿三眼塘步行道西側帶狀種植多花色櫻花,為會龍山公園增添新景。

          4.2.3水杉疊翠

          位于三眼塘東側,現狀為經濟果木林和蔬菜地。利用耕地,營造水杉疊翠景觀,獨具景觀特色。水杉是一種孑遺植物,但它又是非常普通而不被當地人關注的樹種。在平原湖區(qū)它們或孤獨地佇立在水稻田埂之上,或排列在泥濘不堪的鄉(xiāng)間機耕道旁,或成片分布于沼澤濕地和污水橫流的水溝渠邊。設計通過方格網狀分布的樹陣,在一個自然的鄉(xiāng)土植被景觀背景之下,將這種平凡的樹種種植在會龍山公園,給它們一個紀念性的場所,重顯高貴典雅,水杉獨特的個性顯露無疑。

          4.2.4薔薇園、木樨園

          位于卜家沖東北面山坡火燒跡地,利用山體中下部建設薔薇園、木樨園。

          在山的中下部坡度較為平緩的地帶栽植薔薇科植物,建成薔薇園。薔薇科植物我國有51屬,1000余種。常見植物有蘋果、火棘、山楂、石楠、枇杷、花楸、梨、蘋果、棣棠、李、桃、杏、櫻花等。

          在山的中上部栽植桂花,建成木樨園。桂花又名木樨,常綠灌木或喬木,目前已初步確定桂花品種有32個,分為丹桂、金桂、銀桂、四季桂4大品系,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銀桂、丹桂之分;以葉型而言,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桂之分。

          4.3園林景觀設計

          4.3.1裴公亭

          除18株古樹和自然生長的個別木荷、樟樹、楓香、泡桐、構樹外,其余植物均為人工栽植的廣玉蘭、杜鵑、紅繼木等園林植物。主要措施是加強古樹名木大樹的保護,對現有園林植物加強管護和整形修剪,清除非目的樹種泡桐、構樹。

          4.3.2佛教公園

          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托,寄托在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3]。為此,在景觀綠化時,盡可能配植與佛學有關的樹種和花卉,突出佛教文化核心主題。建筑物周邊以層次豐富的半開放植物造景為主,形成疏密有致,靈動雅致的景觀效果,配植花卉有丁香、茉莉花、瑞香、忍冬等,周邊自然山體在保護原有林木的基礎上,在林子的天窗中適當補植一些樹種,比如七葉樹(菩提樹)、法國梧桐(鳩摩羅什樹)、銀杏、羅漢松、柳樹、紫竹等。

          4.2.3何鳳山陵園

          以簡潔明快的植物造景為主,營造莊嚴肅穆的主題。宜增加廣玉蘭、白玉蘭、華山松、竹柏、龍柏等開白色花的喬木和松柏類樹木,以及增加各種地被植物,以表示對先烈的緬懷之情。

          4.3.4四季花園

          處于高壓走廊影響范圍之內,以觀賞性強的整齊度高的色葉和開花植物造景為特色,宜依據等高線呈自然帶狀和塊狀種植山茶、薔薇、桃花、映山紅等花灌木,并引導建立共青林、教育林、企業(yè)家林、巾幗林等,圍合活動空間,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觀效果。

          4.4活動頻繁路段與景點的綠化設計

          在公園里,游人活動頻繁的路段與景點往往成為了破碎化的生境。這些區(qū)間的綠化設計,必須擯棄套用城市園林綠化的做法,盡量讓游步道與兩側樹林的景觀融為一體,使人感到先有樹后有路,選用的樹種及其規(guī)格應同路側的環(huán)境特點相協(xié)調。景點的植物配植,除盡量考慮切合景點的意境或氛圍之外,還應充分考慮游人駐足后的風景透視線以及景觀物與樹木的尺度關系和色彩關系。在一些重要部位上配植植物切忌隨意,而應“斤斤計較”,量體裁衣,勿隨意點綴一些不匹配的洋樹或城市常用樹種。因此,應該在道路兩旁以行道樹的形式栽植與該路段兩邊自然分布的相似樹種,在路兩邊的空隙地補植一些鄉(xiāng)土闊葉喬木樹種。同時,在城鄉(xiāng)結合部可保留一些天然的雜木林,以提高植物的多樣性和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肖志宏,張新明.益陽市會龍山公園植物群落結構特征的研究[J].綠色科技,2016(5): 17~20.

          [2]新浪佛學.佛教文化與園林植物[EB/OL].[2013-10-24].http://.cn/intro/basic/2013-10-24/093513778.shtml .

          [3]該如何.裴休[EB/OL].[2015-11-19].https:///s?word=%E8%A3%B4%E4%BC%91&tn=site888_3_pg&lm=-1&ssl_s=1&ssl_c=ssl1_153e984581a 2015-11-19.shtml.

          篇3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15202

          1引言

          隨著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及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高等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高校建設推向了新的。探究當前高校與社會緊密聯(lián)系前提下的校園園林景觀式綠化設計策略,可為當前大學校園建設提供一些參考。校園環(huán)境是一個功能復雜的綜合體,擔負著積淀學校歷史、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的價值取向等重任,如果只單純注重解決功能問題,就不足以成為優(yōu)秀的校園景觀設計。因此,搞好大學校園綠化景觀設計,對提高校園環(huán)境和塑造良好的校園公眾形象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且,基于大學教書育人和環(huán)境育人的特點,校園生態(tài)化、園林化、地域化、信息化、現代化、人文化已經成為當前大學校園規(guī)劃的新理念。

          本文以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北校區(qū)為例,對大學校園景觀設計如何融合現代的新理念進行構思與探究。

          2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北校區(qū)概況

          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北校區(qū)(以下簡稱江北校區(qū))位于武漢陽邏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內,其北靠規(guī)劃中的森林公園,南臨漢施公路,長江中游北岸、武漢市東北部,居東經114°30′~115°5′和北緯30°2′~30°35′之間,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明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常年平均氣溫為16.6℃,月平均氣溫以1月的3.8℃為最低,7月的28.5℃為最高。

          3景觀設計基本思路

          3.1設計理念

          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以生態(tài)造景和植物造景為基本原則,采用現代風格的景觀空間形態(tài),結合傳統(tǒng)造園藝術手法和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觀特征,充分反映中國悠久的歷史文脈,處處體現江北校區(qū)校園人文文化的獨到之處,體現人與自然、景觀與情感、科技與文化的交融統(tǒng)一,并突出校區(qū)內的山水自然特色,挖掘特色景觀元素,延續(x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園”為核心,順應現代教育理念,體現生態(tài)化、園林化、地域化、信息化、現代化、人文化的原則,建設一個科技的校園、生態(tài)的校園和人文的校園。

          3.2設計思路

          由于江北校區(qū)綠化景觀的使用人群主要為學校師生,因此,其綠化景觀設計要塑造一個和諧的、具有現代文化氣息的景觀,就必須因地制宜,隨形就勢,最大限度地保留江北校區(qū)原有植被、濕地、水域等。為師生提供一個親近自然的通道,使處于鋼筋混凝土包圍中的師生能夠享受到天人合一的樂趣。

          為打造一個具有科技的、生態(tài)的和人文的校園,江北校區(qū)綠化景觀設計重點做到了以下兩個方面。

          (1)遵循自然山水格局,因地制宜,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創(chuàng)造一個“宜居、宜學、宜研”的自然環(huán)境。

          江北校區(qū)綠化景觀設計應遵循生態(tài)設計與生態(tài)造園的思想理念,首先要注重保護和利用現有的景觀資源,最大限度保留江北校區(qū)原有植被、濕地、水域等自然景觀資源,融“山、水、庭、林”于一體,達到生態(tài)與景觀的和諧與統(tǒng)一。其次,要在校園建設中盡量挽救已被破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應用科學手段逐漸修復和挽救已被破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最后,要利用增加綠地,形成生態(tài)小氣候等手段達到生態(tài)平衡。

          (2)繼承中國傳統(tǒng)造園藝術的精華,結合國內外先進性的造園理念,以景觀生態(tài)學為指導,建設一個意境優(yōu)美、植物群落豐富,建筑融于環(huán)境的生態(tài)綠色校園。

          3.3景觀主題及功能分區(qū)

          江北校區(qū)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主題及景觀功能分區(qū)如下。

          (1)校區(qū)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主題:山水之間,詩意校園。江北校區(qū)依照其原始的自然山水格局,因地制宜,規(guī)劃設計出一個詩情畫意的、功能齊全的、生態(tài)的、優(yōu)美的、人性化的校園空間環(huán)境。

          (2)校區(qū)布局結構為:一軸二環(huán)四片區(qū)。校園以“一軸二環(huán)四片區(qū)”進行布局:一軸即一個主景觀軸,二環(huán)即為以道路系統(tǒng)為主的兩環(huán)形,四片區(qū)則是機電院景區(qū)、科教院景區(qū)、生活區(qū)和運動區(qū)。

          2014年10月綠色科技第10期

          周志強: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北校區(qū)綠化景觀設計探究園林與景觀

          4主要文化景觀節(jié)點設計的構思與探究

          4.1主景觀軸

          主軸線景觀的文脈主軸線,自機電院景區(qū)通過,高大的景框把遠處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觀包含其中,運用“欲揚先抑”的中國傳統(tǒng)園林抑景方法,展現文脈主軸線宏大的氣勢。在文脈主軸線上,借用西方園林對景的處理手法,近景、中景圖書館――知識之舟映入眼簾,構成了空間層次豐富的山水畫。

          4.2環(huán)形景觀

          校區(qū)內的道路首要是為師生等提供便捷的、安全的交通運輸通道,其主要功能是滿足各種交通的需要,保證交通順暢。而從校區(qū)的整體出發(fā),環(huán)形景觀道路就成為校區(qū)綠化景觀的框架,其景觀設計要體現院校的形象和個性,并且將校區(qū)內的各個景點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統(tǒng)一考慮道路兩側的建筑物、綠化、街道設施、色彩、歷史文化等,在綠化景觀設計方案時做到了交通功能和景觀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4.3四片區(qū)各景觀

          在對校區(qū)內的四片區(qū)景觀進行設計時,利用各個景區(qū)的不同特點,對校區(qū)重點景觀,設計命名出十大景點,它們分別為:康河尋夢、科技之光、荷蒲熏風、農耕時代、劍橋之舟、求真問“源”、紅霞秋燦、萬綠疊翠、唯楚有才、疏影浮香等。

          4.3.1機電院景區(qū)

          機電院景區(qū)位于學校禮賓入口,臨漢施公路的校前區(qū),主要分為禮賓入口區(qū)、濱水綠化區(qū)、校前的“科技之光”廣場區(qū)及“康河尋夢”的生態(tài)濕地區(qū)。

          該區(qū)是整個校園景觀的起點,作為禮儀景觀空間,展示的是學校的品牌,借鑒歐洲園林的手法,通過入口大面積的草地和布局整齊的樹陣停車區(qū),通達視覺走廊。自入口遙望廣場與雕塑、建筑與空間,使人產生無限的向往。

          “科技之光”廣場,是機電院景區(qū)的靈魂,以湖北版圖的臺式鋪裝為“科技之光”雕塑的基座,點出學校的地域位置及鮮明的辦學特色,并矢志成為全國知名,湖北地區(qū)技術教育類院校先鋒和行業(yè)標桿的辦學思想。

          4.3.2科教院景區(qū)

          科教院景區(qū)主要包含了以圖書館為中心的七大景點區(qū)域,有荷蒲熏風、農耕時代、劍橋之舟、求真問“源”、紅霞秋燦、萬綠疊翠、唯楚有才等。

          如“農耕時代”景點區(qū),位于科教院東側,是二期教學組團建設用地。目前,稻穗飄香,植物茂盛,該景區(qū)保留現有田地,用水稻來綠化、美化校園,讓稻香融入書聲,水車、扁舟、稻田……體現農耕時代的一派田園風光。每年3月,校園慶祝插秧節(jié);每年7月,學校又舉辦收獲節(jié),學生陶醉于一個悠久農業(yè)大國獨有的農耕文化體驗之中,讓一個豐產而美麗的景觀,置身于校園,讓學生與農業(yè)親密接觸。對遠離土地、鄉(xiāng)村、農業(yè)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的莘莘學子,傳達了設計師關于土地的憂患意識和無限深情,表達了反對延求奢華和奇異,倡導“白話景觀與尋常城市”的理想。

          又如慧湖的“荷蒲熏風”景點區(qū),位于學校圖書館前,源自“智慧”之意,也驗證了中國園林“無水不成園”的造園精華。水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源,是構成優(yōu)良景觀的必須資源。中國自古就有樂水之說:“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吉地不可無水”。這些足以說明人對水的偏愛于敬。以水為景,雨打芭蕉作聲景,以水面為鏡,疊翠山婆娑倒影,湖面荷花亭亭玉立,湖中赤魚戲水,荷香飄池。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頃刻展現在我們面前。

          4.3.3生活區(qū)

          生活區(qū)是圍繞師生宿舍設置桂花園、梅花園、櫻花園、竹園等專類園,使得這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同時將景觀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為每棟宿舍樓題名,如有象征正義、神圣的松苑;有體現不畏艱難、純潔堅貞的梅苑;象征文靜而高風脫俗的蘭苑;象征不畏風寒、活潑多姿風采的菊苑;有歌頌教師的桃李苑;象征虛心有節(jié)、清高雅潔的竹苑等。

          4.3.4運動區(qū)

          篇4

          1 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的造景設計

          1.1 要在統(tǒng)一當中尋求變化

          在房地產園林綠化造景設計的時候,在樹形、色彩、線條以及比例等等方面都應該要存在一定的差異以及變化,來把植物配置的韻律感體現出來;在進行植物的栽植的時候,要做到疏密有致,盡可能的讓人產生一種動感,但是,在存在一些差異及變化的前提下,要變化有度,切不可盲目設計,而導致視覺效果的雜亂無章。

          1.2 要體現觀賞性和實用性的有機結合

          在對景觀設計和規(guī)劃的時候,要遵守保持現有的地質環(huán)境的原則,充分利用地貌特征的同時,要盡可能的體現人工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從而形成極富個性的特色景觀。此外,景觀的設計不僅要求體現美感,還強調體現它的功能性和參與性,言簡意賅,就是力求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即觀賞與游玩兩不誤,從而把園林的人性化展現的淋漓盡致。

          1.3 要體現綠化和建筑物的和諧統(tǒng)一

          對于小區(qū)來講,它主要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也就是建筑和景觀,這兩者之間是不能夠分開來的,必須要做到兩者之間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在規(guī)劃的時候要把兩者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

          1.4 要體現出經濟合理性

          在綠化方面,要把綠化的季節(jié)性變化進行充分的考慮;在水景設計方面,要對水泵的運行以及關閉這兩種狀態(tài)之下所產生的不一樣的視覺效果予以充分的考慮;在水景以及雕塑等等的設計方面,要遵循精而少的原則。

          2 強化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提升管理素質

          那么,首先,就是要把企業(yè)管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培訓力度予以強化,可以再管理人員當中開展實踐經驗交流活動,讓每一個管理人員在這一活動當中把自己的管理經驗和其他管理者進行交流和分享,從而來把其素質提高。其次,就是要把對管理人員的綠化養(yǎng)護技術培訓予以加強,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園林植物的成活率、利用來以及觀賞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要把專業(yè)人員自身的一個審美觀念提升,從而來保證園林景觀以及園林植物之間形成合理的色彩藝術效果。第三,就是要在景觀設計師和施工管理人員之間形成密切配合的關系,我們都知道,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景觀作品來講,它定然是離不開設計和施工的緊密配合,所以,和現場施工管理人員進行密切的配合,是景觀設計師不能忽略的一點。只有這樣才能夠深入現場,指導園林綠化工程的樹種配置,為優(yōu)質園林景觀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嚴把苗木質量規(guī)格關,保證苗木質量和規(guī)范要求相符合

          相關人員要嚴格把好苗木的規(guī)格管理、苗木的栽植管理以及苗木的養(yǎng)護管理質量關,那么,把好這一關,就需要對施工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切不可隨便對苗木的規(guī)格數量進行增減,切不可用不好的苗木來充當好的苗木,切不可把景觀設計的立體感以及密度感破壞掉。盡可能的把這一關把好,從而來避免景觀設計的效果不理想,進而損壞工程的形象這樣的現象產生。

          2.3 地方政府要及時制定出園林綠化的地方標準

          不斷高速發(fā)展的園林事業(yè),對園林綠化實行一個統(tǒng)一的專業(yè)標準成為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在這種趨勢之下,地方政府要及時制定出可行性把標準,通過這一標準,使得園林的施工、監(jiān)理以及驗收工作有據可依;通過這一標準,對設計師、項目經理以及施工隊伍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加以明確,并明確這三者之間的職責和分工。只有把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協(xié)調好,才能夠使園林綠化項目更好的得到完成,才能夠使園林景觀的效果得到提升,才能夠使得后期的維護難度得到降低。

          2.4 提升開發(fā)商對園林綠化工程的認識

          在園林綠化工程當中,開發(fā)商必須要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園林綠化工程前期進行具體的方案設計以及招投標等等的工作中,必須要配備專業(yè)的技術人員來介入進來,并有這一專業(yè)的技術人員來對施工單位的一個真實的情況進行詳細的摸底,讓其對自己平時所掌握有的一些施工單位的資質以及實力等等的情況進行一個詳細的了解。另外,要認真的貫徹和落實《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投標辦法》,從而來確保選擇具有很強實力的施工單位,且具有高素質的施工人員。還要求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制定出一些如考勤制度以及獎罰條款的現場管理的方法,來確保施工取得更好的效益。

          3 結語

          總之,在進行房地產園林路變化工程造景設計的時候,必須要把開發(fā)商、設計公司以及施工單位等等的意見進行充分的融合,集集體的智慧來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作品;在進行施工管理的時候,充分認識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外,還應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從而把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以及施工管理工作做到井然有序。

          篇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環(huán)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園林綠化工程作為現代化城市發(fā)展的主要標志,在房地產建設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發(fā)展,園林綠化工程發(fā)生了很大轉變,從傳統(tǒng)的園林建筑逐漸轉變?yōu)榫G化效應,要求園林設計者把具有生命特征的綠色植物融入到園林建筑過程中,使得整個房地產園林景觀更加具有協(xié)調性。于此同時還要保證房地a園林綠化工程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文章結合理論與實踐,就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及施工管理進行深入分析,具體如下。

          1.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的特性

          1.1觀賞性和實用性相結合

          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過程中,要時刻遵循保持現有地質狀態(tài)和周圍環(huán)境不被破壞的原則,通過借助當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最大限度上實現就自然環(huán)境和人工環(huán)境相互結合,設計出富有個性和滿足當地居民需求的園林綠化工程。同時不但要保證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具有生態(tài)性和藝術性,同時還要體現特有功能性和參與性,簡單而言,就是在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過程中賦予房地產園林更多的功能,包括:娛樂功能、教育功能、全民參與功能等,從而實現居民觀賞和游玩的需求,最大限度上體現房地產園林的人性化設計。

          1.2保證房地產園林綠化和建筑工程和諧統(tǒng)一

          房地產園林和現代化森林園林有本質區(qū)別,房地產園林主要面向的是小區(qū)居民,主要有兩個部分組成,即建筑物和綠化景觀,在設計過程中要把二者緊密結合都一起,才能充分發(fā)揮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景觀設計的價值和作用。在房地產設計時就要把二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guī)劃,從而提高后期園林綠化效果。

          1.3在統(tǒng)一中尋找變化

          其實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不同地域其歷史文明和風俗習慣都不盡相同,所以在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過程中,對綠化材料的種類、顏色、線條以及三者之間所占的比例要適當調整,通過植物的不同配置,充分體現綠化植物韻律感。比如:綠色植物栽植過程中,要盡量做到疏密統(tǒng)一,給人一種是動態(tài)感,賦予綠色植物相應的生命力。但是在房地產園林綠化變化的前提下,要嚴格控制變化的程度,不能隨意變化盲目設計,否則會導致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的視覺效果毫無規(guī)律可言。

          1.4充分體現經濟性和合理性

          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季節(jié)性變化的因素,尤其是在水景設計方面,對水泵在開啟和關閉兩種狀態(tài)下產生的視覺效果充分考慮,就經濟性和合理性而言房地產園林綠化設計過程中水景和雕塑設計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則,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視覺效果。

          2.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施工管理的主要內容

          2.1做好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

          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一定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實現掌握設計圖紙中需要的材料和施工器械,避免出現機器等材料問題,同時根據施工圖紙中相關內容,對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周圍的地形地貌、水文、周邊建筑等進行充分掌握和了解。房地產園林中某些基本生活區(qū)域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同時制定出最佳施工順序方案,對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施工的難點和重點進行著重分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從而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質量。

          2.2園林綠化工程造景材料的管理

          要想保證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的質量和效果,就必須保證每一種綠化造景材料的質量都符合規(guī)定要求,在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施工過程中涉及材料種類繁多,即包括水電、土建材料,也包括綠化樹苗的質量,其中樹苗的質量直接決定后期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的質量,同時樹苗使用量非常龐大,這就對樹苗采購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采購過程中要遵循“物美價廉”、“貨比三家”的原則,嚴重控制樹苗的質量,同時在施工過程中也要對樹苗的數量進行嚴格控制,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2.3房地產園林綠化的養(yǎng)護管理

          當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設計施工完成以后,要指定相應的人員對其進行定期養(yǎng)護,養(yǎng)護人員必須具有專業(yè)的養(yǎng)護知識,并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在養(yǎng)護過程中嚴格相應的技術指標嚴格執(zhí)行,同時還要提高養(yǎng)護人員的責任心,提高房地產園林綠化樹苗的成活率。

          3.強化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提升管理素質

          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提升管理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人手,第一,加強園林綠化養(yǎng)護人員綠化養(yǎng)護培技術,從而提高園林綠化植物的成活率,最大限度提升房地產園林綠化的觀賞價值,為居民營造一個生態(tài)化的生活空間;第二,就是要把企業(yè)管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培訓力度予以強化,可以在管理人員當中開展實踐經驗交流活動,讓每一個管理人員在這一活動當中把自己的管理經驗和其他管理者進行交流和分享,從而來把其素質提高;第三,加強房地產園林綠化設計師和施工人員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夠深入施工現場,指導園林綠化工程的樹種配置,為優(yōu)質園林景觀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3.2嚴控制樹苗質量。保證樹苗質量和規(guī)范符合要求

          樹苗采購人員要把控好樹苗的質量,同時對施工進行嚴格規(guī)范,嚴禁隨意增減樹苗的數量和改變樹苗規(guī)格,提高房地產園林綠化的視覺效果和觀賞價值,樹苗是房地產園林綠化工造景主要材料,其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綠化造景效果和質量,所以一定要控制這一關,從而避免其出現園林綠化造景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3.3加入地方行政管理手段

          要想保證房地產園林綠化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就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規(guī)章制度,使得房地產園林綠化施工和養(yǎng)護工作有據可依。加入地方政府管理無疑是最佳的方式,促使園林綠化設計師、施工單位、養(yǎng)護隊伍三者之協(xié)調配合,保證房地產園林綠化工程造景項目能順利完成,進而提升園林綠化的效果,降低后期維護的成本和難度。

          3.4加強開發(fā)商對園林綠化工程的重要性的認知

          篇6

          中圖分類號:P9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我國城市的規(guī)劃與建設中刮起了綠化風暴,幾乎在所有的新修道路上都會留有余地作為綠化用地,盡可能的增大城市的綠化面積,優(yōu)化城市的居住環(huán)境。將園林景觀的設計應用到城市道路的綠化中去,在實現基本綠化要求的基礎上還可以使城市景觀更加吸引人,調節(jié)路人的情緒,一舉而多得。

          一、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道路園林景觀的設計與施工需要在一定原則的基礎上進行,首先必須遵循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條例》,以此為基本的指導爭取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居住環(huán)境。

          1、尊重歷史的原則

          城市景觀環(huán)境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往往給人們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也為城市建立獨特的個性奠定了基礎。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遺產,同時也要向前發(fā)展。對于傳統(tǒng)和現代的東西,我們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尋傳統(tǒng)文化中適應時代要求的內容、形式與風格,塑造新的形式,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

          2、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

          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主張不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體的和長期的環(huán)境代價,堅持自然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相統(tǒng)一。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的具體表現,就是要運用規(guī)劃設計的手段,如何結合自然環(huán)境,使規(guī)劃設計對環(huán)境的破壞性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并且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起到強化作用,同時還能夠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節(jié)約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

          3、保持整體性原則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整體性原則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第一,從城市整體出發(fā),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體現城市的形象和個性。第二,從道路本身出發(fā),將一條道路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統(tǒng)一考慮道路兩側的建筑物、綠化、街道設施、色彩、歷史文化等,避免其成為片段的堆砌和拼湊。

          4、連續(xù)性原則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連續(xù)性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視覺空間上的連續(xù)性。道路景觀的視覺連續(xù)性可以通過道路兩側的綠化、建筑布局、建筑風格、色彩及道路環(huán)境設施等的延續(xù)設計來實現。第二,時空上的連續(xù)性。城市道路記載著城市的演進,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進、文化演進和人類群體的進化。道路景觀設計就是要將道路空間中各景觀要素置于一個特定的時空連續(xù)體中加以組合和表達,充分反映這種演進和進化,并能為這種演進和進化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城市道路園林景觀的設計與施工

          1、設計理念

          提高公路綠化層次的差異,從高大喬木、小喬木、花灌木、色葉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層次、高落差的綠化格局。多栽喬木,少栽甚至不栽草,實現從“路邊有綠化,到道路從森林中穿過”的設計理念的跨越,實現公路綠化的長遠性與可持續(xù)性。提高綠化種植密度(三年后可以移植),極大地提高道路綠化的含綠量,重要路段力求工程竣工時即有很好的效果。

          2、施工前的準備

          由公司生產技術部門協(xié)助項目部有關人員認真學習圖紙。并進行自審、會審和現場簽證工作,以便為編制施工組織提供依據。

          (1)熟悉、審查施工圖紙及有關設計文件

          學習和熟悉設計圖紙以及有關設計文件,了解設計要求施工達到的技術標準,明確工藝流程,做好設計交底。審查設計圖紙及有關說明,檢查圖紙的尺寸、標高。對圖紙不明確或疑問處,提請設計單位解析。掌握地形、地質、水文等勘測資料和技術經濟資料,進行施工現場勘查,查看現場的地形、環(huán)境、水電、地面和地下構筑物的現狀與圖紙是否有出入。參加由監(jiān)理單位主持的圖紙會審,理解設計意圖,明確設計要求。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并以此作為工程施工的指導性文件。了解物質供應情況,調查工程所需各種物資來源單位的供應能力、規(guī)格、質量價格信譽等情況,落實供應單位。

          (2)掌握地形、地質、水文等勘測資料和技術經濟資料

          收集氣象資料,掌握氣溫情況、季節(jié)風情況、雨季及冬季的期限,制定雨季施工措施,充分考慮雨季的影響,合理組織施工。組織人員進行技術經濟條件調查,了解工地可能利用的場地。調查水源、電源情況:調查施工水源、電源的供應能力及駁接點線路距離,確保施工期間用水、用電的供應。調查現場的交通情況,掌握各交叉路口的交通轉向及車流量,確定材料、機械運輸路線,編制交通維持方案。

          3、挖坑

          刨坑的質量,對植株以后的生長發(fā)育有很大的影響,應根據各種不同規(guī)格的苗木及土球直徑大20—30公分,同時樹種根系類別,確定坑的深淺,坑應成圓筒型,以保證栽植時根系舒展,以利成活。挖坑時以標記做圓心,按照規(guī)格要示劃圓,沿圓的四周向下垂直挖掘到規(guī)定的深度,然后將坑底挖松、弄平、棵極苗木坑底最好在中心堆個小土丘,以利樹根舒展??油诤煤螅瑢⒍c用的木樁插在坑的土堆上,以備散苗時核對。挖坑時,表土與底土應分開堆放,由于表面土有機質含量較高,植樹填土時應先填入坑底,底土填與上部和用于圍堰。遇到局部土壤不好時,應將坑徑加大1-2倍,清除有害垃圾,換上好土。

          4、苗木選擇

          苗木質量的好壞是影響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以后的效果,移植前必須對苗木進行嚴格的選擇。選苗時除根據設計所提出的苗木規(guī)格、樹形等特殊要求外,還要注意選擇根系發(fā)達、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和樹行端正的苗木。并用系繩、掛牌等方式,做出明顯標記,以免掘錯。苗木數量上應多選出一定株樹,供備用。如果苗木生長地的土壤過于干燥,應提前數天灌水;反之,土質過濕時應提前設法排水,以利掘時的操作。對于側枝低矮的常綠樹,冠叢龐大的灌木,特別是帶刺的灌木,為方便操作,應稱用草繩將其冠捆攏。但應注意松緊適度,不要操作枝條,攏冠的作業(yè)也可與選苗結合進行。

          5、種植土和下基肥

          1)、種植土的土質要求為PH值為5.5—7.5的壤土,疏松、不含建筑和生活垃圾。

          2)、種植土深度要求為:草地大于30CM;花灌木要求大于50CM;喬木則要求在種植土球周圍有大于80CM的合格土層。

          3)、種植層需與地下層連接,無水泥板、瀝青、石層等隔斷層,以保持土壤毛細管、液體、氣體的上下貫通。

          4)、基肥會選用堆漚蘑菇肥(為蘑菇生產廠生產蘑菇后的種植基質廢料摻入3—5%的過磷酸鈣堆漚、充分漚熟后的基肥),用量為:草地每平方米10KG;花木花壇每平方米20KG。喬木土球φ50—60的為20KG—25KG,φ70—80的為30KG—40KG。

          5)、地被在施肥后應進行一次20—30M深的耕翻,將肥與土充分混勻,做到肥土霜融,起到既提高土壤養(yǎng)分,又使土壤疏松、通氣良好。喬木、灌木機時應在種植前在穴邊將肥土混勻,依次放入穴底和種植池。

          三、道路景觀的養(yǎng)護

          道路綠化樹苗栽植完成后,養(yǎng)管工作是關鍵。養(yǎng)管工作是一項十分繁重、煩瑣的任務,首先,必須澆透定根水,適度修剪、整形、打支撐,做好防護措施,防止行人橫穿踐踏樹苗。重點放在平時的養(yǎng)護管理上,生長季節(jié)雜草長勢特別快,為了防止雜草與樹苗爭奪養(yǎng)分,必需勤除雜草。其次,做好抗旱澆水保苗工作,防止樹木花草灼傷、水分蒸發(fā)而死亡。第三,養(yǎng)管工作必須要勤、要細,樹冠的整形修剪、疏枝、抹芽、中耕、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對缺株、死株適時進行補植。冬季,為了防止雪壓和霜凍,要及時清理樹上的積雪和冰凍,維護好道路綠化景觀整體美感。養(yǎng)護管理只有實行長效管理、精細管理、制度管理,才能使道路綠化出精品,才能保證道路綠化景觀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

          總結

          城市道路景觀的綠化設計與施工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專業(yè)的工作人員在遵循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與規(guī)劃原則的基礎上開展工作,才能構造出獨特的和諧的城市道路景觀,為建立生態(tài)城市貢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1.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需不斷完善

          (1)強化設計交底和圖紙的會審監(jiān)督工作。園林的綠化工程施工和建筑工程存在著很大差別,并非需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就行,園林的綠化施工需要不斷地再設計以充分體現設計者的思想以及理念,所以園林設計的圖紙交底顯得非常的重要,這就對設計單位詳細介紹設計意圖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施工單位必須要深刻領會整個園林工程的設計理念,從而也能夠在工程的施工中更加靈活地運用。

          (2)施工組織設計。園林綠化的施工工程是由多個單項工程構成,因此在施工中常常會涉及到各個園林工程項目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統(tǒng)一,所以應當重視統(tǒng)一領導施工工程中的各個項目和各個設計,即為園林綠化工程中的組織設計。園林綠化的施工組織機構和園林的施工人員都必須在施工前明確工程所分得幾個步驟,同時不能忽略園林的養(yǎng)護組。著重施工人員的安排切實根據工程的施工進度安排計劃,按照施工的時間順序妥當進行安排。

          2. 做好苗木的選擇

          園林在施工時必須做好苗木的選擇,首先要看選擇苗木的生長姿態(tài)以及苗木的長勢,同時再去檢查苗木是否存在病蟲危害,這就要求在工程的施工前應當嚴格按照園林的設計要求,選用的苗木的生長年齡應當是青壯年期,并要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長態(tài)勢,同時在苗木的規(guī)格尺寸上也應當選用稍稍大于園林的設計規(guī)格尺寸,這樣才能在苗木的種植修剪之后,被修剪的苗木在大小規(guī)格上都能夠滿足設計要求。

          3. 整理綠化地

          在園林的施工過程中,整理綠化地時不能僅僅簡單地去打掃掉垃圾,或者拔除雜草,整理好的綠地能夠為樹木等園林裝飾植物的生長提供出優(yōu)良的生長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植物或苗木的根部能夠十分充分地成長。針對這樣的情況,在園林的綠化施工中不能夠采用重型機械破壞和碾壓綠化的地面。第一應當要保障植物根系的充足伸長空間,這就要求綠地草坪的土層最低厚度為15cm,小灌木的應最少為30cm,而大灌木最低又應為45cm,淺根性喬木最低應為60cm,而深根陛喬木的最低土層厚度為90cm。其次應當保障到種植土壤的硬度。土壤只有有了合適的硬度才能夠可以保證植物的根系能夠得到充分伸的長并不斷維持良好的通氣性以及透水性,避免出現土壤板結情況的發(fā)生,同時也要設置暗渠等一系列科學的排水設施以促進植物的充分透氣和透水。最后應當保障園林土壤有適當的pH 值,此數值應當最好控制在5.5~7.0之間。

          4. 加強施工工序的質量監(jiān)管

          (1)重視苗木土壤的規(guī)劃。園林綠化的土壤的直接關系到園林中的植物長久地生長,這就需要在園林的施工管理中對栽培前的土壤能夠充分地進行具體地化驗分析,包含了土壤性質的酸堿程度、孔隙的密度、透水透氣性和土壤的含水性等

          方面進行測試和分析,針對化驗的結果再使用一系列的消毒、施基肥等苗木養(yǎng)護措施。

          (2)妥善處理好定點放線。定點放線要求位置準確,并要進行明顯的標記,能夠在園林苗木的種植穴處明顯地標明出中心點的位置,在苗木的種植槽明顯地標明邊線,但遇到特殊情況必須要靈活、因地制宜地進行科學地處理和設計。

          (3)科學地挖掘苗木地種植穴、槽。在苗木的種植穴、槽的挖掘時要重視到苗木的根系等的要求,尤其是在園林中土質相對較差的種植穴中深度一定要深挖,并且緊接著做好施基肥和客土的工作,以此來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苗木等園林植物充分生長的小環(huán)境。

          (4)栽植苗木。在苗木的栽植之前應當充分進行苗木整體根系的修剪工作,重點應在根系中的劈裂根、病蟲根、過長根合理地進行剪除,而在樹冠方面又應當進行科學地修剪,以此來保待植物在地上地下平衡。栽植苗木時需要將不易腐爛的外在包裝物全部拆除以不影響后期根系的生長。在澆定根水時必須嚴格按照時間規(guī)定并且一定要將苗木的根系澆透。并且應因地制宜地根據當地氣候的實際情況進行苗木的及時補水,而在苗木種植的北方地區(qū),在種植后苗木的澆水不能夠少于3 次。

          5.合理控制施工項目成本問題

          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與統(tǒng)計工作。在施工過程中, 對人工、材料、機械臺班消耗、費用開支等,及時、完整、準確地作好原始記錄, 并建立傳遞、保管和存檔等制度, 配有專人負責。嚴格考勤, 加強物料領用管理、減少浪費。強化有效的施工管理, 就能有效的節(jié)約支出, 降低成本, 從而創(chuàng)造出好的效益, 保證工質量。努力控制和降低主要材料成本。園林工程施工主要材料是苗木。苗木成本在整個項目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在保證采購到高質量苗木的前提下降低采購成本, 是企業(y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途徑之一。這樣就形成了異地采購等很多方法。如某公司在苗木采購前, 向公司周邊的苗圃發(fā)出詢價傳真, 比較各地的苗木差價, 計算運費等其它費用后就能采購到低價格的優(yōu)質苗木。重視竣工驗收階段的成本控制工程竣工掃尾階段, 要“ 快刀斬亂麻” , 不可拖沓, 從而降低成本, 保本保來之不易的效益, 工作干凈利索。同時, 在工程養(yǎng)護期間, 園林公司應指定養(yǎng)護工作的責任者, 并責成養(yǎng)護責任者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提出養(yǎng)護計劃, 按要求進行養(yǎng)護管理。要加強對養(yǎng)護責任人的跟蹤監(jiān)督管理, 獎罰分明。

          6.在項目中推行監(jiān)理制

          在園林綠化的工程項目中推行監(jiān)理制能夠充分保障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隨著當代園林的綠化工程建設的不斷得到完善,園林綠化工程的監(jiān)理制已經全面、深入地進入到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行業(yè)當中。園林綠化工程的監(jiān)理制度是一種高智能的技術服務過程,這就要求在不斷推行中能夠充分遵循科學培植的準則,采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進行工作和調配。園林綠化監(jiān)理工程師既維護業(yè)主的利益,又維護施工單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誠信、公正、科學,從而保證了工程施工質量。園林綠化監(jiān)理人員從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驗收能夠做到全過程跟蹤,發(fā)現不合格材料、工序、產品做到及時整改,保證了園林綠化工程每個環(huán)節(jié)不出問題,從而保證了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質量。

          7.綠化養(yǎng)護控制

          不斷加強園林綠化工程的后期養(yǎng)護管理是園林工程能否長期保障效果的重要保證。而園林綠化工程后期需要將養(yǎng)護管理看做是園林苗木能否成活的關鍵,如果園林綠化工程能夠做到前期的施工優(yōu)良產生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后期園林的綠化養(yǎng)護管理沒有做到位,這必將嚴重影響園林綠化工程的景觀效果,同時也會影響到整個施工工程的質量。例如在施工的后期,園林的養(yǎng)護管理沒有做到位,例如未做到澆水不及時,這就直接會影響到樹木的成活率;或者樹木的支架不牢固,這必將導致栽植樹木出現歪斜的情況;再或者后期沒有及時除草,再導致綠地出現一系列的雜草;而若出現打藥治蟲不夠及時,這必將導致病蟲害嚴重等一系列園林的質量問題。此,除了前期的園林種植,也應當著力強化后期的園林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以確保園林的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佩勝.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與管理初探[J].建材與裝飾,2007,(11).

          篇8

          公園景觀綠化建設是樹立城市良好形象,推進城市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對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革,實現公園景觀綠化施工過程規(guī)范化與科學化,提高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質量,是確保公園景觀發(fā)揮作用,建設生態(tài)城市的根本保障。

          1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準備

          做好施工準備工作是保證公園景觀綠化施工過程高效率、高質量、安全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施工準備工作目的包括四個方面:首先,對施工方案圖紙進行實際考察與審核,保證施工方案在實際中的可行性;其次,對施工管理人員與施工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做好施工工作的技術保證,使施工管理人員明確施工目標與責任,施工技術人員熟悉施工流程與技術要求;再次,做好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工作,對施工材料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保證施工材料質量符合施工技術要求,為公園景觀建設施工工作做好物質保障;最后,做好施工設備的準備,施工設備作為公園景觀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動力設備,設備性能良好與否對公園景觀施工能否順利進行和施工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做好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準備工作,才能確保公園景觀建設質量,發(fā)揮公園景觀的社會效益與環(huán)境效益,從而提高城市人民生活環(huán)境和城市綠化率。

          1.1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技術準備

          公園景觀施工技術準備是指項目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員和施工技術人員要與施工方案圖紙設計人員進行溝通,將施工方案與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核對,對與實際施工條件不符合的部分,要及時進行施工方案圖紙的調整和修改,以保證施工過程順利進行,確保施工質量。為確保公園景觀綠化施工將施工方案設計理念落實到現實中,施工圖紙設計人員與施工技術人員進行施工技術交底,保證施工技術人員對施工目標、施工流程、施工技術要點等有明確的概念嗎,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施工技術不明確從而出現質量問題。此外,公園景觀施工過程中也要與施工方案設計人員進行實時溝通,確保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保證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

          1.2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人力資源準備

          施工管理人員與施工技術人員是施工過程的實踐者,做好施工過程中的人力資源調配工作是提高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質量的重要保障。施工管理人員應選擇具有公園景觀施工管理經驗的人員,保證施工管理人員能明確公園景觀施工流程和管理重點,合理把握施工進度,保證施工現場各項工作正常開展,為公園景觀施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從而提高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質量。施工技術人員的選擇也是要優(yōu)先選擇具有公園景觀施工經驗的工作人員,保證施工過程中各項技術得到實施與落實,在施工工作開始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與施工工作相關的培訓以及施工技術交底,確保施工技術人員對施工目的、施工流程與施工關鍵技術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提高施工人員施工技術水平,從而確保公園景觀施工質量。

          1.3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材料準備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材料包括土建材料例如水泥與混凝土等、給排水材料如排水管道等、電氣照明材料如照明設備等以及景觀綠化材料。作為公園景觀綠化施工的基礎,施工材料的管理要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進行,施工材料的數量管理是指在公園景觀綠化施工預算階段,根據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設計與施工實際情況,對施工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施工材料種類以及數量進行計劃預算,并提前聯(lián)系材料供應商,保證材料供應符合施工需求,避免施工材料不能滿足施工實際需要現象的發(fā)生。施工材料的質量則是指在施工材料的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員要嚴把施工材料質量關,保證施工材料性能符合工程施工對材料的性能要求,確保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質量以及公園開放后景觀的實際使用性能的實現。

          1.4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設備準備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設備的準備工作與施工材料準備工作類似,需要由專業(yè)的評估預算人員對施工過程中需要的施工設備的類型與數量進行計劃,施工設備準備與施工材料準備不同之處在于,評估預算人員可以通過對施工流程流程進行合理的調配,從而實現施工設備的合理調配,在滿足施工設備要求的基礎上,盡量減少施工設備數量,從而減少工程施工成本預算,提高施工過程的經濟性。

          2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案例――南寧市南湖公園景觀綠化施工

          南寧市南湖公園位于南寧市區(qū)東南,總占地面積達93萬平方米,南湖公園景觀特色是湖占地面積較大,達到公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將湖水景觀與亞熱帶園林風光結合在一起,形成獨具特色的亞熱帶水景景觀。

          2.1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方案設計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方案的設計是將公園開發(fā)理念在設計方案圖紙以及在現實中的實現,是公園景觀綠化建設的基礎與指導,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方案設計質量直接影響到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質量,因此,必須重視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方案的設計工作,保證施工方案設計質量。施工方案圖紙的設計工作應由具有公園景觀設計經驗的人員進行,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對施工地點進行實地考察,熟悉施工地點地形特點與環(huán)境氣候特點,并將公園所在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與民俗習慣融入到施工方案中,使施工方案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與城市特征,設置符合公園建設理念的景觀并根據施工地形合理確定布置情況,保證施工設計方案的完善性與合理性。

          2.2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圖紙繪制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圖紙是實際施工過程的施工技術標準,施工圖紙的繪制是否符合規(guī)范以及施工圖紙數據是否準確等都對施工質量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應提高施工圖紙質量,保證施工圖紙數據準確性,以確保施工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施工圖紙的繪制要嚴格根據方案設計與施工數據,保證施工數據準確性,極小的誤差都有可能造成施工誤差,影響施工質量;其次,由于公園景觀綠化施工包含土建、照明、給排水等多個系統(tǒng),不同部分施工圖紙應由專業(yè)人員進行繪制,保證不同系統(tǒng)施工圖紙的技術可行性。最后,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是一個大的整體,因此,確保不同部分、不同系統(tǒng)間的合理連接,保證各系統(tǒng)施工圖紙相互配合,是順利進行施工、保證施工質量的根本要求。

          2.3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

          公園景觀綠化施工工作的開展是對施工過程進行合理調整,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的過程。由于公園建設面積較大,可根據各部分景觀實際情況,對多個景觀同時進行施工,這一過程中,要對施工人員與施工設備進行合理的配置,此外,施工材料應根據施工順序在施工場地內進行放置,以保證施工工作順利進行。由于實際情況與施工方案總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施工情況不斷對施工方案進行優(yōu)化,保證施工方案與施工實際情況的一致性,提高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質量。

          3 結語

          公園景觀綠化建設是城市環(huán)境建設中的重要工作,近年來在各大城市中不斷普及和推廣,對改善城市工作生活環(huán)境以及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應對公園景觀綠化施工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革,將高科技技術方法與手段應用到公園景觀綠化施工中,提高公園景觀綠化施工管理水平,切實提高公園景觀綠化施工質量,進一步推進城市現代化環(huán)境建設水平。

          篇9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綠化建設逐漸的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各個地方的園林綠化腳步也在加快,很多的城市在園林建設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了。在園林的建設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園林的設計,因為我們能夠從園林設計的風格上看出設計者的智慧,以及設計者的社會責任感,能夠看得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對園林進行的綠化就是一種藝術想象力的創(chuàng)新活動,好的園林設計能夠溝通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人們在與自然接觸的過程中放松身心。

          1 北方城市綜合公園園林綠化設計原則

          綜合性公園是城市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公園綠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功能效益的發(fā)揮。通過對植物配置及其造景的內涵及原理的分析,具體指出植物配置及其造景在北方綜合性公園中的應用。加強公園綠化景觀的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閑、游憩的佳處。

          1.1 充分發(fā)揮植物在綜合性公園中的機能

          植物在長期的生存進化中,與環(huán)境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和作用的生態(tài)關系,不同的植物種都有其最佳生長狀態(tài)的生態(tài)因子要求。由于城市工業(yè)、交通、建筑及居住人口密集等因素的影響,一般城市都存在空氣水系污染嚴重、“熱島效應”、“城市霧障”等等不良環(huán)境因素,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注重植物抗性的,多選擇適應性強的鄉(xiāng)土樹種。城市綜合性公園通常面積較大,具有復雜多樣的“小環(huán)境”,在進行植物配置時,為取得最佳的配置造景效果,必須首先考慮小環(huán)境下植物的生態(tài)因子。

          綠化植物種類繁多,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形態(tài)、花形、色彩、氣味,并隨著四季的變化展示不同的豐姿,具有其它材料不可比擬的視覺、嗅覺和聽覺機能;還有營造空間、調節(jié)日照、風速和空間組合元素的作用。此外它還具有解決許多環(huán)境問題如涵養(yǎng)水源、凈化空氣、水土保持等功能。特別是北方,由于季節(jié)、氣候等原因的限制,植物配置以及栽種需要協(xié)調整合,同時運用統(tǒng)調、對比、調和、對稱、均衡、韻律等園林技法,才能充分展示具有北方特色的綜合性公園的美麗和個性特征。

          1.2 考慮美學手法,具有北方特色的公園園林綠化景觀

          園林綠化景觀造景是運用藝術手法進行美的組合,從而形成詩情畫意的園林景觀,植物造景時能體現植物的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城市中的高樓、道路、橋梁等硬質材料構成的現代化城市景觀,使人有遠離大自然,景觀單調之感。點綴在城市中的公園綠地正好與挺直生硬的高樓、道路、橋梁形成高低錯落、剛柔相濟、軟硬搭配、色彩調和的統(tǒng)一效果。給建筑設施增添了自然的生機,豐富了城市立面形象,使城市景觀更加豐富多彩。城市公園中的樹木花草隨著季節(jié)、生命周期的不斷變化而發(fā)生的色彩、姿態(tài)、線條、質地的變化,成為了城市環(huán)境中獨特的動態(tài)風景,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和魅力。

          園林設計是一項重要的工程,并且這種工程的系統(tǒng)性也非常的強。不管是在城市中還是在社區(qū)中,其中的綠色園林系統(tǒng)肯定是由大小不一的“生態(tài)經濟,文化系統(tǒng)”組成的,所以要想建設一個好的園林工程必須進行多方的考察,多方的努力。人們關于生態(tài)的意識就是這種整體性強的系統(tǒng)工程核心,因為沒有人們對于園林綠化建設的重視,園林也就不會有那么好的發(fā)展空間。所以在進行城市規(guī)劃以及綠化建設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確立好生態(tài)的地位,其次才是文化以及經濟。

          2 北方綜合公園園林綠化施工

          2.1施工準備

          2.1.1熟悉、審查施工圖紙和有關的設計資料,熟悉、審查設計圖紙的內容;

          2.1.2做好四通一清,認真設置消火栓,四通一清是指水通、電通、道路通暢、通信通暢和場地清理;

          2.1.3場地清理,園林工程的平整場地與建筑施工的平整場地有一定的區(qū)別,在園林工程中的平整場地不只是簡單的清掉垃圾,主要包括場地的清理,去除雜草、灌木、建筑垃圾等影響植物生長的雜物,為土山地形施工和種植施工創(chuàng)造條件。

          2.2 公園綠化大樹、草坪等景觀施工

          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生長著不同的樹種,容易呈現出異樣而多彩的景觀。種植材料和播種材料一般選擇根系發(fā)達、生長茁壯、無病蟲害、規(guī)格及形態(tài)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

          綠化中大樹移植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在公園綠化中,針對大規(guī)格的喬木,我們將植樹時間確定在 3月下旬~4月上中旬。挖掘裸根苗木時,首先保證苗木根系少受損傷(根系要保證不低于胸徑的10~12倍)。對于常綠樹種,移栽時必須帶土球。土球直徑為樹徑的8~10倍左右,土球完好、平整,用蒲包或麻繩捆綁緊。用吊車吊苗時,鋼絲繩與土球接觸面放 3. 3cm厚的木塊,以防止土球因局部受力過大而松散。運苗時,由于苗木過于高大,必須使苗木保持一定的傾斜角度放置。為防止下部枝干折傷,在運輸車上做好支架。栽植時,據苗木深淺要求,將苗木放入坑內。栽植深度略高于原地坪,防止積水爛根。帶土球苗木剪斷草繩(若為麻繩必須取出),取出蒲包或麻袋片,邊埋土邊夯實。裸根樹木栽植時,要求根系舒展,不得窩根,當填土至坑的 1/ 2時,將苗木輕輕提幾下,再填土、夯實。樹木栽好后,做好三角支架或鉛絲吊樁,支柱與樹干相接部分要墊上蒲包片,以防磨傷樹皮。

          3 微地形的營造施工

          在公園綠化工程中,適宜的微地形處理有利于豐富造園要素、形成景觀層次、達到加強園林藝術性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的。

          園林綠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臺階式、混合式等幾種微地形模式。根據作者多年研究,根據其功能對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處理原則:

          3.1結合自然地形、充分體現

          自然風貌。自然是最好的景觀,結合景點的自然地形、地勢地貌,體現鄉(xiāng)土風貌和地表特征,切實做到順應自然、返璞歸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3.2以小見大,適當造景。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觀形態(tài)等方面的變化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地表特征,為景觀變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質。在較大的場景中需要寬闊平坦的綠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來展現宏偉壯觀的場景;但在較小范圍,可從水平和垂直兩維空間打破整齊劃一的感覺。通過適當的微地形處理,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層次和空間,以精、巧形成景觀精華。

          3.3 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與地形之中。地形景觀必須與景園建筑景觀相協(xié)調,以消除建筑與環(huán)境的界限,協(xié)調建筑與周邊環(huán)境,使建筑、地形與綠化景觀融為一體,體現返樸歸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4 結束語

          綜合性公園園林綠化是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城市景觀風貌的重要體現。綜合性公園園林綠化水平的好壞,不僅影響著整個城市面貌,反映出城市綠化的整體水平,是衡量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城市園林綠化不僅可以給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適、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而且在改善城市氣候、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豐富城市藝術形象、組織城市交通和產生社會經濟效益方面有著積極作用,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張小飛,王仰麟,李正國.兩岸典型城市生態(tài)功能網絡的組成與結構[J].生態(tài)學雜志,2009,(03).

          篇10

          1城市街心綠地景觀工程設計原則

          1.1可行性

          城市街心綠地景觀設計是一個整體性較高的大工程,在設計的過程當中,要進行合理規(guī)劃,整體布局,往往需要城市其它建筑的配合建設。在設計過程中,對于可能重建的區(qū)域,要從經濟價值、歷史人文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確定是否能夠重建。對于未建設地段,也要考慮地段價值和附近的區(qū)域情況,考量交通、地域與周邊建筑的距離等因素,確定綠地建設的可行性。

          1.2服務性

          城市街心綠地景觀建設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城市居民服務,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體現出服務性,比如,城市街心公園景觀,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游玩的場所?;蛘呓ㄔO綠色步行通道,為老人小孩提供一個安全的出行通道。

          1.3標志性

          城市的標志就是一個城市最鮮明的特點,是一個城市的招牌、地標。包括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城市的重要門戶區(qū),歷史文化遺跡等,這些標志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景觀的主要閃光點,同時也是城市人流量較大的中心區(qū)域,在進行城市街心綠地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區(qū)域,通過街心綠地將相關區(qū)域有機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景觀。

          2城市街心綠地景觀工程設計

          城市街心綠地,不僅是城市的“人工綠肺”,也是市民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這就要求街心綠地的景觀設計要充分考慮服務性和便民性。涼亭、長廊、花架、平臺、廣場、公園、桌椅、標識和鋪裝等都在街心綠地的景觀設計范圍內。街心綠地應該具備城市綠肺的功能,在設計中,要將生態(tài)元素充分考慮進去,好的街心綠地設計,要具備降溫、凈化空氣、防風防火、吸收噪音等各種功能,充分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融為一體。充分考慮視覺效果,以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景觀設計,在設計上采用分塊重復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一種節(jié)奏上的韻律,給人一種平和的心境。選擇適宜的園林植物,同時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植物種植。灌木樹種主要在綠化帶上使用,作用是減少噪音,增加綠化量等,草木花卉作為地被植物,主要起到點綴作用。

          3城市街心廣場綠地景觀設計

          城市街心廣場綠地景觀設計,應該將生態(tài)保護和休閑娛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要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以生態(tài)為核心,突出當地的特色。因地制宜,注意空間的大小變化,以人為本,充分服務群眾。街心廣場的綠地設計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1)綠化階段:綠地建設要保證一定的綠化率。(2)彩化階段:要在綠地建設完畢的基礎上,種植不同顏色的花卉、灌木,點綴整體的綠地效果。(3)藝術化階段:這個階段的綠地景觀設計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使街心綠地建設更上一個臺階。(4)生態(tài)化階段:也是較為理想的階段,要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地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城市街心廣場綠地景觀的設計要充分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讓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完美結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觀設計,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健身的良好環(huán)境。

          篇11

          1、引言

          公園是為了完善城市功能,展示本市文化底蘊,提升市民生活質量,營造良好投資環(huán)境,投巨資興建的民心工程。然而,在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完善規(guī)范了邊緣技術,研究攻克了新課題,取得了新成果,使綠化理念進入一個新領域,綠化水平上升到一個新層面。

          2、新理念的植入

          公園綠化施工的核心理念為“四大突破”,在維持文化公園原有規(guī)劃風格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特有的文化積淀和人文風貌,對公園綠化施工方案進行了較大調整,使公園綠化景觀更具當地特色。

          2.2突破程式化綠化格局采用因地制宜的手法

          公園內植物總量多達萬余株,品種多樣,但多而有序,繁而不雜。尤其突破了過多引進外地觀賞樹種和植物品種的程式化綠化格局,以桃、楊、柳等本地歷史悠久的樹種唱響綠色主旋,以香蒲、小婆婆納、三棱草、馬齒莧等本地野生植被點綴和聲,以山楂樹、櫻桃樹、海棠、金錢榆、三角楓、紫薇等觀賞樹種調節(jié)情調。游人漫步其間,既欣賞了“陽春白雪”,又品味了“下里巴人”,華貴中流露鄉(xiāng)土,質樸中呈現大氣,使公園既不失高雅,又突出了本地特色,文化品位極度提升。

          2. 2突破模板式造景手段因地因勢造景的手法

          在施工過程中,不墨守成規(guī),不照搬他人“模板”,結合現狀改變原有規(guī)劃設計的不合理細節(jié),就地取材,因地造勢,因勢造景,散置景石與擋土墻錯落點綴,使其自然形成了景致高起,游路低落的立面空間布局。游人走進公園,便可與鬧市隔絕,遠離喧囂,融入和諧意境之中。

          2.3突破表面形象強調呈現柔美畫面

          強調“以水為魂,以綠為魄”的造景理念,一致在疊水、靜水湖面生硬排布觀賞式水景模式,在各種水域周邊,置以歐式風格的疏林草坪,在水面中央營造中國傳統(tǒng)的盆景綠島,在水陸之間修建風格各異的廊橋,在水面之上鋪設棧道,在水域縱深之處建設亭榭,又以植物的造型、色彩和花果加以點綴,營造出“花前月下”、“小橋流水”的江南小景,呈現出水綠交融,自然和諧的柔美畫面。

          2.4 突破單一用繁而不雜

          在公園入口的景觀樹上加裝了各類裝飾燈,在部分景觀節(jié)點和大樹上燈加裝了流星雨、星燈、射燈等景觀燈,在亭、廊上加裝了LED 輪廓燈。到了夜晚,主雕明珠璀璨,附屬異彩紛呈的燈光光影交錯,景觀樹間閃閃爍爍,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流金夜色。

          3、創(chuàng)新施工技術的應用

          本項目皋亭賞桃自古有之?!案尥で覉@”是杭州市自 2011起的重點綠化工程之一。她地處杭州東北部的丁橋鎮(zhèn),背靠皋亭山,面向上塘河。占地面積300多 畝。園內共分“桃園水鄉(xiāng)”、“古埠村韻”、“田園養(yǎng)生”三個功能區(qū)塊。一期、二期已于2013年建成并免費開放。 千桃園內,種植了20余個桃花品種,共有近5000株桃樹。園內環(huán)境幽靜,被稱為杭州的“世外桃園”。

          3.1生態(tài)綠化

          在公園施工中,技術人員不以破壞自然為代價,換取人造景觀,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態(tài)平衡。在生態(tài)綠化上,我們掌握了四條原則:一是搶救規(guī)劃建設區(qū)內即將砍伐的樹木,原冠移栽,集中保護。二是保護施工現場大樹,調整方案,合理布局,借樹造景。三是保護候鳥憩息環(huán)境,樹木原冠移栽不破樹枝上的燕窩、鵲巢,保證候鳥仍在公園內生息繁衍。四是綠地林間散布鳥類食物,吸引鳥類光顧。通過生態(tài)綠化,營造出樹木自然生長,林間鳥語花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3.2人文綠化

          為了充分體現公園的文化品位,他們充分利用造型植物、景石、花卉、地被點綴布局,使每個盆景都是一種武清精神的象征。如“服務他人就是發(fā)展自己”“、大開發(fā)、大開放、率先發(fā)展”等。這些造型各異、主題鮮明的植物與公園內的小品雕塑遙相呼應,渾然一體,使公園人文氣息更加濃烈。

          3.3同步綠化

          按照園林綠化慣例,一般都是等游路鋪裝等土建工程竣工之后再進行綠化,那樣便于綠化工人操作。但這樣勢必拉長工期,使綠化設計處于被動。為了保證文化公園快出效果,技術人員大膽革新,采取“同步綠化”法,土建先行,綠化優(yōu)先原則,土建與綠化同時進行,交叉施工,互不干擾,加快了工程進度。正因為采用了同步綠化法,綠化工程在公園開園前三個月竣工,爭取了植物的養(yǎng)護期,保證了開園后的觀賞效果。

          4、新理念應用效果

          公園的建設主題,也是文化底蘊所在,公園之所以稱為杭州江干區(qū)文化地標,就是因為它突顯審美效果。

          4.1飽含復古神韻

          悠悠千載,杭州江干區(qū)這塊熱土上人才輩出,江干區(qū)近幾年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園的建立,就是要將江干區(qū)的輝煌歷史與現代的發(fā)展成果有機相融,締造橫亙古今的時空美感。公園中的時空轉換之門將歷史和現代融合在一起,歷史文化小品又將人們帶到了遙遠時代。文化公園中的一草一木都滲透著歷史的影子,展示著江干區(qū)的美好明天,凝聚了古今精華,飽含了復古神韻,游人到此,便會心潮澎湃,激情滿懷。

          4.2色彩斑斕炫麗

          公園植物以桃花為主,當桃花盛開時,桃花的白,挑花的紅,還有周邊青草的綠,創(chuàng)造了色彩斑斕、跌宕起伏的四維空間效果。人們會心潮澎湃,感受到江干區(qū)發(fā)展的腳步;在自然生態(tài)區(qū),人們會心生安逸,感受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意境;在悠閑娛樂區(qū),人們輕歌曼舞,閑情逸致中感受著富庶祥和的幸福生活。在公園中留連漫步,人們有種遁入仙境的感覺。

          4.3分區(qū)設計獨特,功能運用巧妙

          公園景觀節(jié)點眾多。為了使這些節(jié)點零而不亂,散而不雜,技術人員巧妙設計,使各個節(jié)點與周邊環(huán)境有機融合。在節(jié)點間,通過塑造微地形來加強空間變化;在草皮與游路間,以造型各異的擋土墻設置分區(qū)。另外,還采用多種形式路旁排水、卵石滲漏、不銹鋼槽接水等方法,完善了公園設計的功能,使功能與景觀融為一體,突顯了人性關懷。

          4. 5 氣勢磅礴宏大,景致內外兼收

          公園占地三百余畝,可謂氣勢磅礴,規(guī)模宏大。公園內又有充裕的展示、休閑、賞景空間,走進公園如入仙境,又如置身世外桃源。公園四周有多處文化景觀,形成了景致內外兼收,功能延伸拓展的眾星捧月之勢。

          4. 6 人本思想凸顯

          文化公園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綠化理念,充分體現了尊重歷史、關照自然、服務大眾思想。在陳列館與老年福利院周邊,規(guī)劃設計了人性化綠地;在休閑健身廣場四周,科學分布了樹蔭座凳,使游人在品讀文化,休閑娛樂的同時,感受到公園綠化的人文關懷。

          5、結束語

          公園開園以來,先后接待幾十萬參觀者,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這充分說明了公園綠化突破與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園林綠化事業(yè)大發(fā)展的大氛圍之下,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將是園林綠化工作者推陳出新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