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国产网站午夜性色,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menuitem id="ct2o2"><var id="ct2o2"></var></menuitem>
      1. <noscript id="ct2o2"><progress id="ct2o2"><i id="ct2o2"></i></progress></noscript>
        1.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3-10 15:07:09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材料科學與工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材料科學與工程

          篇1

          主管單位:國家教育部

          主辦單位:浙江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2812

          國內刊號:33-1307/T

          郵發(fā)代號: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8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榮譽:

          聯(lián)系方式

          期刊簡介

          篇2

          主管單位:國家教育部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7555

          國內刊號:51-1293/O6

          郵發(fā)代號:62-67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Caj-cd規(guī)范獲獎期刊

          篇3

          (f0003)壽山千尋碧,桃李幾度紅——熱烈祝賀王啟東先生九十華誕 無

          研究論文

          (811)有序多孔結構二氧化鈦薄膜的制備和應用 趙莉南 王藜 胡曉斌 張荻

          (816)w、mo、re基體熔鹽電沉積ir涂層初探 仝永剛 白書欣 張虹 陳柯 朱利安 李順

          (821)膦酸改性鈦酸鋇/聚苯乙烯復合材料制備及其表征 林明偉 李明

          (825)利用水溶性模板合成zns:mn^2+納米管 吳鴻軒 杜寧 翟傳鑫 吳平 楊德仁

          (829)pvc/cpe/caco_3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 陳韶輝 宋義虎 都佩華 朱肖楠 鄭強

          (833)不同水熱條件下的納米γ-alooh聚集生長方式分析 郝保紅 田莊 方克明

          (840)聚砜的靜電紡絲工藝及其產品的熱處理 劉雷艮 潘志娟 張露

          (846)有序靜電場紡絲制備納米纖維圖案 蒲娟 蔣亞東

          (850)鋁微顆粒在輥壓振動磨中的質能轉換 陳星建 王樹林 徐波

          (855)溶膠—凝膠自燃燒法制備w型鋇鐵氧體的熱處理工藝 熊征 朱錫 張立軍

          (860)si(100)預結構基底對si雕塑薄膜三維模擬生長的影響 梁景舒 陳子毅 余夢影 江紹基

          (864)mnox/ac的制備及電催化氧化降解苯酚 于秀娟 高銘晶

          (869)cu基al摻雜zno多層薄膜的生長及其性能 王鈺萍 呂建國 葉志鎮(zhèn)

          (874)lamgal11o19:yb,mn熒光粉中yb^2+與mn^2+的能量傳遞 關淼嘉 許貝貝 解君華 莊逸熙 邱建榮

          (879)溶膠機械活化及其溶劑對lifepo4/c結構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葉欣 高明霞 殷月輝 劉永鋒 潘洪革

          (885)缺鐵ycazrvig鐵氧體的電磁性能 黃銀寅 楊建 金宇龍 王加仟 丘泰

          (889)微乳液法制備nife2o4/sio2核殼納米復合粒子 溫九平 胡軍 倪哲明

          (893)復合納米纖維靜電紡絲法的制備及其磁性 莊寶彬 陳金方

          (898)sral2合金的儲氫動力學性能 孫凱 朱云峰 張偉 李李泉

          (902)urea-zncl2離子液體中電沉積zn-ti合金 吳青 徐存英 華一新 王波 叢曉波 李艷 劉成虎

          (906)擠壓速度對工業(yè)純鈦室溫ecap變形孿晶的影響 趙健 趙西成 楊西榮 雷娜 王海

          (911)骨形成蛋白-2轉染mg-63細胞增加其對殼聚糖膜的粘附 范麗 盧巖 林慧平 姚航平 林軍

          (916)基于sr-ct技術的泡沫鋁力學性能 李? 汪敏 戚曉利 馮建有 劉曉輝 胡小方

          (920)強堿弱酸鹽溶液對單晶硅太陽能電池表面織構化的影響 王立娟 周炳卿 那日蘇 金志欣 田曉

          (925)不同粒徑膨脹石墨的制備及其微觀結構 趙紀金 李曉霞 豆正偉

          &nb

          sp; (929)co-finemet非晶合金晶化動力學及其納米晶粉芯的磁性 王貞 劉靜 汪汝武 甘章華 徐勇攀 范麗霞 盧志紅

          (935)聚乙烯/硅橡膠共混膜的制備及其透氣性能 畢大鵬 李家政 潘明旺

          (940)裂尖塑性區(qū)內方向應變能裂紋擴展歸一化準則 陳澤宇 龔凌云

          (943)tio2/活性炭復合體超臨界沉淀法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 陳偉 劉建本 李佑稷 李雷勇 曾夢雄

          (949)廢膠粉的表面處理及在天然橡膠中的應用 丁國新 程國君 楊小龍 逯全縣

          (954)t250馬氏體時效鋼旋壓薄壁圓筒變形 范趙斌 韓冬 段述蒼 伍燕 韓京霖

          熱點評述

          篇4

          2.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的整合和重組

          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模式,結合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長期的實踐經驗,對課程進行了整合與重組;在制訂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過程中,在原來的培養(yǎng)方案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重新的整合和重組。在進行課程體系的整合重組過程中,打破了各學科領域的界限,增加金屬凝固、塑性成型、焊接等內容,真正達到了“寬口徑、厚基礎”的目的。同時不受原有課程和體系結構的束縛,對課程進行了實質性的有機融合和重新組織。具體而言,改變了以往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分類或按照等級結構設置課程的做法,打破了原有專業(yè)、課程之間的壁壘,擺脫了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束縛;強調課程內容的綜合性,以跨學科的方式選擇課程內容、組織和整合課程體系。同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融合和新知識的吸收利用,保證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改變過于講究學科自身結構而導致的課程設置過細、過多和缺乏整體性的狀況;避免課程內容的脫節(jié)和交叉重復,精簡課程門類,減少必修課比例。比如:將以往的《固態(tài)相變》和《熱處理工藝學》整合為《熱處理原理及工藝》,將《材料力學性能》和《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整合為《材料性能》,將《金屬材料學》和《模具材料》整合為《金屬材料學》,將《現代材料制備技術》和《熱處理新技術》整合為《現代材料加工技術》等。并處理好理論與工程實踐、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關系,大力加強實踐課程的體系改革。

          3.結合企業(yè)需求,制訂企業(yè)培養(yǎng)方案

          企業(yè)學習階段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工程教育不可或缺的階段,是整個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按照材料科學與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將嚴格按照“3+1”培養(yǎng)模式,其中1年企業(yè)實踐培養(yǎng),著重完成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通過企業(yè)學習階段的學習和實踐,基本掌握金屬加工車間、熱處理車間、鍛造車間、表面處理車間、金屬材料檢測中心等部門的工作內容和基本生產操作技能,了解工程技術人員在熱處理車間表面車間、檢測中心等部門的作用及技術職責范圍,培養(yǎng)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人才。同時具有靈活運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知識與材料工程規(guī)范、團隊協(xié)作、跨文化環(huán)境交流、競爭與合作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進行熱處理工藝設計、技術改造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所以企業(yè)培養(yǎng)方案包括:初步能力培養(yǎng)實訓、專業(yè)基本能力培養(yǎng)實訓、工程能力訓練、行業(yè)領域實習、畢業(yè)設計等環(huán)節(jié)。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將依托企業(yè)、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開展,由校企共同參與培養(yǎng)過程,共同監(jiān)控培養(yǎng)過程。

          篇5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前沿陣地,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的光榮任務,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科學的管理制度是高素質人才順利成長的有力保障。材料科學與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班是鄭州大學在工科院系設立的第一個人才培養(yǎng)實驗班,實行精英型個性化培養(yǎng)方案,注重厚實的基礎知識教學,進行全新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素質的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具有材料科學專業(yè)思想、熟悉掌握材料科學的基本特點最終能夠制造先進材料的精英人才為目的。這一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實施為解決我國面臨的高層次創(chuàng)新型人才匱乏等難題提供了有效途徑,有望打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新局面,加快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化的進程,為人才規(guī)劃實施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班的定位

          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班于2006年12月正式成立,其定位為:“立足于為河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服務,發(fā)揮學科齊全、梯次結構合理的優(yōu)勢,本科與研究生培養(yǎng)并重,全面提升學科、專業(yè)實力和水平,努力建設成為培養(yǎng)工程應用和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型人才教學研究型學院?!币罁W院學科和教學基礎,結合所承擔的國家教改項目“發(fā)揮學科與區(qū)域優(yōu)勢,構筑材料三級實踐載體,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以“厚基礎、寬專業(yè)、重創(chuàng)新、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培養(yǎng)適應未來發(fā)展要求具有科學前沿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高級研究型人才和實踐應用型人才。

          二、材料科學與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班的培養(yǎng)方案

          圍繞專業(yè)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材料科學與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班對本科生的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調整,體現了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并遵循人才成長規(guī)律,注重系統(tǒng)性、前沿性和適應性,強調材料科學類課程與材料工程類課程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和同步建設。在學校政策引導和學院學科發(fā)展的統(tǒng)一要求下,構建起“平臺+模塊+課程群”的課程體系,其中平臺課程注重學科基礎教育,強調重視教育、體現寬口徑;模塊課程突出學科發(fā)展特色,設立了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三個模塊,課程分別由主干課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構成;課程群由學科選修課和跨學科選修課組成,總學分控制在173學分。改革后的教學培養(yǎng)計劃既體現了“厚基礎”,又體現了“寬專業(yè)”,并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主體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基礎上,分層次、分步驟培養(yǎng)不同的人才,適應不同應用領域的需求,分別從事應用實踐、技術創(chuàng)新、科研管理等工作。

          1.注重基礎,夯實理論教學

          在課程體系方面,基地班強化國外名校、名教材英語教學課程和研究性教學課程,采用國際上通用的原版教材、自編教材及國內優(yōu)秀教材,知名教授講授基礎課和專業(yè)課,采取雙語授課。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線性代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國家級精品課程)、材料近代研究方法(英文)、材料成型原理、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工程制圖、普通化學、電工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高分子化學(英文)、高分子物理、材料成型原理、合金及熔煉、無機材料科學、無機復合材料學(英文)、陶瓷工藝原理(國家級精品課程)等。

          在教學計劃方面,實行第一、二學年所有課程打通,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部分課程打通,第三學年第二學期必修課和全院范圍內的限選課組中任選相結合。

          2.加強技能,拓寬專業(yè)知識

          基地班覆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以及材料物理化學等領域,以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的合成和成型加工為重點,學習現代新材料、新技術所依賴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材料合成原理、工藝、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進行各種材料的成分設計、合成、成型加工和應用。

          3.重視創(chuàng)新,強調因材施教

          在夯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基礎的同時,基地班還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和鼓勵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參與科學研究。近三年內,學院已經有12個由學生主持的實驗項目獲得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支持,其中大部分學生是基地班的。學院實驗中心對基地班學生全面開放,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實驗中心開展實驗實踐活動,全面提高自己在實驗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學院還積極與校內外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聯(lián)合建立獨特的實習基地;在畢業(yè)實習和設計環(huán)節(jié)中,引入類似碩士研究生的訓練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前沿科學意識和獨立的創(chuàng)新能力。

          4.強化素質,注重全面發(fā)展

          發(fā)達國家的高校都將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主要目標。他們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開展諸多實踐教育,有效地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認識科學和揭示科學的信心?;匕嗍冀K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鼓勵學生選修學校的素質教育課程,并增設開放實驗和暑期課堂學分,鼓勵學生跨學科進行開放實驗,拓展知識面。在暑期,鼓勵學生走進高新企業(yè)研究機構或者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進行跟班學習,使學生通過接觸或參與實際科學和技術難題的攻關,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將所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這些實踐教育可以強化素質教育,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三、材料科學與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班建設和管理模式

          1.基地班建設

          成立基地班建設工作小組,由院長、分管教學的院長、骨干教師和管理人員組成?;匕嘟ㄔO工作小組的主要職責有以下6項。

          (1)研究制定基地班建設總體規(guī)劃和基地班建設管理辦法等文件,審核基地班發(fā)展規(guī)劃,對基地班發(fā)展方向和改革決策提出指導性意見。

          (2)指導、監(jiān)督和推進基地建設與改革,檢查基地班教學效果和培養(yǎng)質量。

          (3)籌措基地班建設的經費并監(jiān)督經費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

          (4)組織基地班建設項目和方案的篩選、審定。

          (5)商討解決基地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協(xié)調教學、科研、實驗室等有關部門的工作為基地班建設服務。

          (6)迎接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和評估。

          基地班建設工作小組實行例會制度,定期商討基地班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重大問題直接向黨政聯(lián)席會匯報。

          學院設基地班建設工作小組辦公室,負責基地班建設與各基地班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辦公室設在本科教學辦公室,并配設秘書負責基地班的日常教學工作。

          2.基地班管理模式

          基地班的管理采用“三制”,即班主任制、導師制和末尾淘汰制。實行班主任和導師雙層管理,學院主管教學的副院長擔任基地班班主任,負責全院各年級基地班的建設與培養(yǎng)工作。前兩個學年按成績高低實行滾動,基地班末尾5名學生與非基地班學生交換,實行末尾淘汰。

          在博士生導師和部分知名教授中為基地班遴選導師,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基礎平臺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素質課的學習以及畢業(yè)實習和畢業(yè)設計。

          四、基地班學生選拔辦法

          基地班每屆招收30人,首屆自2006級本科生開始?;匕鄬W生的選拔需經過3個步驟。

          (1)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本科生根據第一學期末相關公修理論課程(含外語)的總成績進行排名,初選前50名學生。

          (2)以英語、數學、大學物理的三個學科的單科成績?yōu)橐罁?,低?5分者被淘汰,剩下的學生以三科總成績排名,選出前36名。

          (3)經專家面試,最終選取30名進入基地班學生?;匕鄬W生確定后公示5天,對不符合條件的入選者經核實后取消其資格,所缺人員根據排名遞推增補。

          五、材料科學與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班建設成效

          經過近4年的成長,材料科學與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班已經逐步形成完善的創(chuàng)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并成功培養(yǎng)了第一屆畢業(yè)生。這些學生中有多人在省級以上的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中獲得獎項,其中白陽同學主持的“一種使用新型材料處理廢水的裝置”項目獲得第十一屆“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首屆30名畢業(yè)生中有24人考入諸如浙江大學、中國科學研究院等國內著名院?;蜓芯繖C構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其余6人分別進入美的微波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中鐵隧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等著名企業(yè)從事技術研發(fā)和管理工作。

          基地班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探索不僅是國家教改項目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而且作為工科類基地班的試點,在三級實踐載體建設、師資力量的配置、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調整、本科生提前進入實驗室、開設開放性實驗、實行導師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活動開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鑒性,同時這一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經驗還可進一步推廣到其他工科專業(yè),以提高相關專業(yè)本科生的培養(yǎng)質量。

          篇6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6-0180-02

          貴州省是航天航空產品生產研發(fā)基地集中地區(qū)。近年來,隨著先進制造業(yè)引進涌入,對材料學科專業(yè)相關從業(yè)人員的需求量大為增加。然而,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設置是以傳統(tǒng)金屬材料方向為主,與高新制造業(yè)對材料壓力加工、材料質量檢測方面的人才需求有些錯位。單一專業(yè)方向培養(yǎng)模式,與社會需求和行業(yè)發(fā)展分工明確細化顯得不適應、脫節(jié)。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個性、就業(yè)愿望選擇專業(yè)方向,制約了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1-4]。此外,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理工學院等區(qū)域高校也相繼開設材料類學科專業(yè),使得本地區(qū)材料學科畢業(yè)生數猛增,就業(yè)壓力增加,就業(yè)渠道必須拓展。

          為了解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對人才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問題。依據貴州省材料產品制造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和趨勢,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就業(yè)市場現狀。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以專業(yè)特征為基準,面向就業(yè)市場,以學生為本,靈活設計金屬材料、壓力加工以及材料檢測及表征三個專業(yè)特色培養(yǎng)方向。通過構建方向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知識、能力及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有針對性地著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強化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拓寬就業(yè)渠道。

          一、特色專業(yè)方向課程設置

          廣泛進行調研,重點了解金屬制造行業(yè)對人才知識、素質、能力的要求。我們按“通識公共基礎+夯實大材料學科基礎+明確專業(yè)專長方向”的方式實施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確定了具備相同口徑的通用基礎知識課程群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核心課程群,為專業(yè)方向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學生根據社會需求和個性特長,自主選擇專業(yè)方向,以滿足學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通用基礎知識課程群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與人文素養(yǎng)等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質、身體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專業(yè)基礎課是課程體系的中心組成部分,緊密圍繞材料學科專業(yè)共性特征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設置,是三個專業(yè)方向共同開設的課程。避免課程間內容重疊,整合《固態(tài)箱變》、《金屬熱處理》、《熱處理新技術》三門課程課程為一門核心課程――《熱處理原理及工藝》,構建以《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力學性能》、《材料分析方法》等課程組成的專業(yè)核心課程群[5]。便于學生掌握有關材料制備合成、組織結構、性能和使用效能等四要素構成的材料學科共性基礎知識規(guī)律。

          專業(yè)方向課程群體與社會需求密切聯(lián)系,有不同特色的專業(yè)方向實用性課程群。金屬材料專業(yè)方向有《金屬材料學》、《鋼鐵冶金概論》、《有色金屬合金》、《復合材料》、《高溫合金》、《航天材料》、《模具材料》等課程。壓力加工方向有《材料成型工藝》、《軋制工藝學》、《擠壓與拉拔》、《塑性成形數值模擬技術》、《鍛壓設備與工藝》、《快速成形技術》等課程。材料檢測及表征方向有《材料性能測試技術》、《材料工業(yè)分析》、《無損探測》、《超聲檢查》、《渦流檢測》、《常用檢測設備與維修》等課程。

          二、專業(yè)方向實踐教學設置

          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踐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更加注重實踐教學,偏重專業(yè)方向”理念。改革傳統(tǒng)實習教學模式,認識實習圍繞實習基地的制備(壓力加工)-檢測-裝配流程組織展開,學生初步掌握材料制備-組織結構-性能-使用效能為主線的科學研究方法。生產實習則各自偏重金屬材料、壓力加工、檢測與表征專業(yè)方向,身臨其境,與社會溝通,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專業(yè)知識解決相應的專業(yè)方向領域中的生產實際問題。近年來,本專業(yè)實驗室采購了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等大型精密儀器和實用設備,構建冶金制備、壓力加工和測試與表征實驗平臺,為培養(yǎng)不同專業(yè)方向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按照自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實驗教程》指導教材,以“課程綜合性實驗、專業(yè)方向綜合性實驗、專業(yè)綜合性實驗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應用開放性實驗”分層次逐步深入展開。畢業(yè)論文環(huán)節(jié)實行導師制,采取自主挑選導師、過程互動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研究創(chuàng)新的興趣,理論聯(lián)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認知和創(chuàng)新能力,保證高質量的畢業(yè)論文。近幾年共有10余篇本專業(yè)學生畢業(yè)論文獲學校優(yōu)秀論文獎勵。

          激勵學生參加著名專家和企業(yè)家講授高水平專業(yè)講座,讓學生了解專業(yè)方向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新成果、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理念,拓寬學生的專業(yè)視野。鼓勵學生自由選題,

          自主設計方案,申報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制備(加工)、檢測、表征、分析實驗過程。推薦優(yōu)秀學生參加全國金相、節(jié)能技能大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并充分展示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近年來獲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及SRT項目10余項,國家級節(jié)能大賽獲獎3項。

          三、教學方法、手段改革

          課堂教學中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采用多媒體、科研成果案例、小組討論、精品課程交流平臺網絡等方法,將繁雜的概念、原理,產品制備過程,微觀組織結構以及性能檢測過程、檢測設備操作和維護過程等以形象化、動態(tài)化、具體化的形式,逐步深入,側重向各專業(yè)方向學生講授,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材料科學導論》實行雙語教學,學生閱讀翻譯外文文獻的能力明顯提高,有利于了解全球材料學科的前沿科研狀態(tài)和知識。在實踐教學改革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各方向充分發(fā)揮學院與企業(yè)的科研實踐優(yōu)勢,拓寬就業(yè)渠道。從時間、教學內容以及管理措施上保證“以科研促進教學,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6]。我院于2011年開始與臺灣義守大學合作辦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各方向選派1~2名優(yōu)秀學生到該校學習,這將進一步探索出國際國內合作辦學之路,給本專業(yè)更多優(yōu)秀學生優(yōu)化知識結構、開闊學科視野提供跨校學習平臺。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業(yè)專業(yè)經過60多年的專業(yè)建設,儲備了大批的材料學科專家學者和寬厚的工程學術文化底蘊。近幾年,經過貴州大學品牌專業(yè)、省級示范性專業(yè)、國家一類特色專業(yè),以及重點學科、碩士點、博士點授予專業(yè)建設,采用傳幫帶培養(yǎng)、引進、進修提高等方式,建立了一支教學、科研兼容,結構合理,愛崗敬業(yè),勇于創(chuàng)新的專業(yè)方向教師隊伍。目前本專業(yè)共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5人,碩士5人。35歲以下教師全部在讀博士。本專業(yè)青年教師全部到省級材料結構與強度重點實驗室兼職,掌握大型檢測與表征儀器的操作和維護,為師生展開科研教學提供了技術便利。與貴州南方匯通、安大集團公司等校外實習基地建立了長期師資培養(yǎng)機制,以解決不同性質的企業(yè)生產問題為契機,與培養(yǎng)學生并舉,為各專業(yè)方向師生提供了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的條件,目前有三位教師在這些企業(yè)攻讀博士后。加強教師隊伍團隊合作,鼓勵教師教學與科研并重。目前,本專業(yè)教師發(fā)表相關教研論文30余篇,出版教材《材料科學基礎》、《金屬材料學》、《材料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實驗教程》等4部教材?!恫牧峡茖W基礎》獲評省級精品課程,《材料力學性能》獲評校級精品課程,帶動了本專業(yè)方向課程的建設。

          五、結論

          與時俱進,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緊跟材料制造業(yè)發(fā)展趨勢和用人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yè)特色培養(yǎng)方向,不斷深化構建特色培養(yǎng)方向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措施,逐步實現了專業(yè)“寬專業(yè)、厚基礎、高素質、重實踐、強能力”與培養(yǎng)方向專長化的有機統(tǒng)一,不僅彌補了現有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的不足,而且也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提升了學生就業(yè)市場競爭力。最近幾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就業(yè)率一直名列貴州大學前茅,獲得2011―2013年全校就業(yè)率一等獎,已呈現出學生就業(yè)自信、社會歡迎的良好互動局面。

          參考文獻:

          [1]徐德龍,許啟明,肖國先,等.關于材料類本科專業(yè)設置演化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2(1):5-8.

          [2]李瑜煜.復合型材料電子技術人才知識結構及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105-106.

          [3]張海燕,黃貴秋,石海信,等.化工專業(yè)柔性專業(yè)方向建設的探討[J].欽州學院學報,2012,27(7):41-44.

          篇7

          1、學生畢業(yè)后可以到材料及高分子復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學纖維、新型建筑裝飾材料、現代噴涂與包裝材料等企業(yè)工作;

          2、可以在陶瓷、水泥、家用電器、電子電氣、汽車廠、鋼鐵企業(yè)、石油化工、制造企業(yè)、航天航空等企業(yè)從事設計、新產品開發(fā)、生產管理、市場經營及貿易部門工作;

          篇8

          專業(yè)班級: 應用物理0801班

          學 號:

          姓 名: 海宇澤亞

          指導老師:

          王 世 良

          實習時間: XX.7.1—XX.7.2

          實習地點: 長沙市太陽人電子有限公司

          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目 錄

          前 言 ……………………………………………………2

          實習目的 ……………………………………………………2

          實習內容 ……………………………………………………3

          太陽 人 ……………………………………………………3

          1.1 公司簡介 ……………………………………………………3

          1.2 產品介紹 ……………………………………………………3

          1.3 實習見聞 ……………………………………………………4

          科力 遠 ……………………………………………………4

          篇9

          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具體情況如下:

          1、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山東大學南校區(qū)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自二十世紀50年代,相繼成立了金相熱處理、鑄造、壓力加工、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yè)。1994年至1995年相繼增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2001年成立包裝工程專業(yè)。2002年至2003年相繼增設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專業(yè)。

          2、學院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育人體系,成為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裝備條件先進、辦學水平較高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和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fā)基地。

          3、學院教學機構設有8個研究所和1個中心,包括金屬材料研究所、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液態(tài)金屬及鑄造技術研究所等研究所以及材料表征與分析中心。分別承擔7個專業(yè)及1個校級人才培養(yǎng)基地、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試點專業(yè)的教學任務。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同時能夠帶動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在以科學技術為主導的當今社會中,無論是高校中還是化工企業(yè)中,都需要培養(yǎng)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專業(yè)人才,創(chuàng)新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fā)展。從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fā)展中找尋其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后期的工程技術研發(fā)。

          1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fā)展現狀分析

          1.1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fā)展歷程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從個個單一分來的學術系統(tǒng)中,逐漸實現走向了科學之間的相互融合。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材料科學的應用與社會建設步伐息息相關。單一化的材料科學發(fā)展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各個材料學科之間應該實現相互交叉、滲透、移植,從細分最終走向綜合化的發(fā)展。在20世紀40年代,基礎科學與工程之間的相互滲透較差,固體物理學與材料工程學之間的互不融合。從60年代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能夠實現交互,材料科學與材料工程之間的大部分內涵能夠實現重疊,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可[1]。

          1.2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在教育界的發(fā)展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是高校教育中的重點內容,該門學科經過多變的研究與演變,衍生出中諸多的子學科。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學科專業(yè)演變?yōu)槔c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相關的專業(yè)課程有:地質與采礦工程、采礦與冶金、冶金與材料科學等。歐美等國家將在材料教育方面的認識比較深,將很多高校中的冶金、陶瓷、電子材料等科目統(tǒng)稱為材料,材料教學內容逐漸擴大,應用到社會建設中的諸多領域中。目前,我國重點高校相繼設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針對于化工方面的教學改革,在原設置專業(yè)的基礎上,補充了非金屬的工程材料的內容。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fā)展能夠打破原專業(yè)設置的界限,加強專業(yè)間的滲透和聯(lián)系,教學內容實現了更新。截止至2003年7月份,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的院校占據我國的高校的總數的34%?;げ牧峡茖W與工程的教學逐漸展現出了新思路[2]。

          2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fā)展趨勢

          2.1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中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fā)展,以來社會化工企業(yè)的技術研發(fā)還遠遠不夠,為了更好的促進化工材料科學的發(fā)展,在未來的科技社會中,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還需要與教育實現緊密結合。促進化工新材料的研發(fā)與應用,需要在高校中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材料科學人才,與社會高精尖材料研發(fā)機構構成聯(lián)動機制。對于材料科學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極為嚴格,一方面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結構力學基礎,另一方面還要向學生傳授學生微系統(tǒng)、納系統(tǒng)、生物系統(tǒng)。同時還需要進行材料結構、性能、工藝等工程的研究,以計算機技術進行材料科學的模擬研發(fā)。高校能夠為社會輸送創(chuàng)新性的人才,是社會化工企業(yè)實現穩(wěn)步發(fā)展的關鍵。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能夠促進化工新材料的研發(fā),保障化工材料領域更新[3]。

          2.2 化工新材料的研發(fā)

          在科技信息不斷發(fā)展的當今社會中,對于化工材料的研發(fā)技術越來越先進,我國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未來發(fā)展,需要與科技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研發(fā)出具有更多功能的化工新材料。這些新材料的研發(fā)與應用能夠在傳統(tǒng)材料的優(yōu)勢基礎上,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2.2.1 纖維材料

          化工新材料“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在即,很多具有高技術含量、高價值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新型材料,在社會建設中能夠發(fā)揮出無線的潛力。這些新材料與傳統(tǒng)的材料相比,在質量上更加的輕便,在性能上的更加的好,在功能上更加的強大,附加值更加的高。那么何為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是指一些包含高性能纖維復核材料,這些才能夠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產業(yè)中應用廣泛,同時化工新材料在建筑、通信、機械、環(huán)保以及海洋開發(fā)中用途更大。有專家指出,全球纖產量在近十年內的長幅為3%,而高性能的纖維在全球范圍內產量增長能夠達到30%,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年間是高性能纖維發(fā)展的黃金期[4]。

          2.2.2 聚酰亞胺

          有機高分子材料也是化工新材料的另一類,與傳統(tǒng)的高分子材料相比,聚酰亞胺的綜合性比較強,特點突出。聚酰亞胺作為一種特種工程材料,已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微電子、分離膜、納米、液晶、激光等領域。在物理性質上,耐高溫達 400℃以上,長期使用溫度范圍-200~300℃,熔點特征不明顯。并且該種材料絕緣性能極高。通常情況下,103赫下介電常數為4.0;在化學性質上,聚酰亞胺可以被分為脂肪族、芳香族、半芳香族聚酰亞胺三種。聚酰亞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點,不論是作為結構材料或是作為功能性材料,其在微電子領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工研發(fā)領域中的重點內容,提升對于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研發(fā),能夠有效的促進化工領域發(fā)展。本文對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fā)展現狀進行分析,與社會發(fā)展趨勢相互結合,研究其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在未來,需要對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鼓勵化工新材料的研發(fā),實現科技創(chuàng)造未來。

          參考文獻:

          [1]劉海定,湯愛濤,潘復生,左汝林.材料科學數據庫的研究現狀及其發(fā)展趨勢[J].材料報,2004,09:5-7.

          篇11

          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國家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進入新世紀,國際化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在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下,國際化已經成為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在高校大力推行雙語教學,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需要。為了以高質量的高等教育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本科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的雙語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yè),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1]。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是所有科技進步的核心,是高新技術發(fā)展和社會現代化的先導,是當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開展相關專業(yè)基礎課程的雙語教學很有必要性。

          一、雙語教學的內涵

          1.“雙語”的定義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意思是“Two Languages”(兩種語言),是指在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q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同時存在,并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歷史背景的條件下,可能或必須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流的情景。這兩種語言中,通常有一種是母語或本族語,另一種語言則是后天習得的第二種語言或者是外國語。而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雙語”定義是: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即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運用于聽、說、讀、寫,當然他的母語語言知識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語言的。舉例來說, 他/她可能:

          A) 使用一種語言來讀和寫;而用另一種語言來聽、說。

          B) 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如在家使用一種語言,在工作單位使用另一種語言。

          C) 在不同的交際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如在談論學校生活時使用一種語言,而用另一種語言談論個人感情。

          2.“雙語教學”的定義

          所謂雙語教學(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以母語和一門外語兩種語言作為教學用語的教學模式。在各國各地區(qū)因母語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在我國雙語教學的具體定位是漢語和英語,并在此基礎上兼顧其他語種??梢跃唧w地理解為:在教學中使用母語的同時,還不同情況、不同程度地使用另一種通用外語作為教學媒介語進行的教學。以用英語為例,包括用英語教材、用英語板書、用英語布置作業(yè)、用英語命題考試及用英語口授等形式。雙語教學現已成為教育國際化的標志之一,越來越引起各國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簡言之,“雙語”和“雙語教學”的界定是將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通過教學和環(huán)境,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同時使用法語和英語,并以法語為其官方語言。更通俗地打個比喻,某個同胞既可以在家里用藏語和家人交流,又可以用漢語在工作單位與同事交流。

          3.雙語教學的模式

          雙語教學的模式包括以下三種類型:(1)沉浸式雙語教學。此類型要求用外語進行教學,母語不用于教學中,使學生完全沉浸于弱勢語言中;(2)過渡式雙語教學。此類型要求剛進學校時,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語教學,但過一段時間后,則全部科目使用外語教學。其最終目的仍然是向沉浸式過渡;(3)保留式雙語教學。此類型要求學生在剛進校時使用母語教學,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語教學,部分科目仍用母語教學[2]。由于語言環(huán)境的限制,目前國內大多數院校采取保留式雙語教學。

          4.人們對雙語及雙語教學認識的誤區(qū)

          人們對“雙語”的認識往往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將雙語簡單地理解為“加強英語”?!半p語”班就是英語強化班或“尖子班”。

          (2)將雙語理解為“計算機語言”+“英語”。

          (3)將雙語理解為“漢語”+“英語”。

          (4)將雙語理解為二門外國語,如“英語”+“日語”。

          (5)將雙語理解為在課外活動中加入英語興趣小組。

          顯然這些對“雙語”望文生義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學的,甚至是錯誤的。它抽去了“雙語”和“雙語教學”的內核,脫離了“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中國,雙語教學是指除漢語外,用一門外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學科教學,目前絕大部分是用英語。它要求用正確流利的英語進行知識的講解,但不絕對排除漢語,避免由于語言滯后造成學生的思維障礙;教師應利用非語言行為,直觀、形象地提示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以降低學生在英語理解上的難度。

          二、“材料科學與工程原理”的雙語教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原理”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我校于2004年對之進行了雙語教學的實踐?!安牧峡茖W與工程原理”作為材料類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科基礎課,可使學生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立整體與全貌的認識,了解現有材料的分類、特性、應用范圍及其與相關學科領域的關系,把握高技術新型先進材料發(fā)展趨勢。結合該課程的幾年雙語教學實踐,下面筆者就如何更有效地實施雙語教學進行探討。

          1.雙語教學改革與專業(yè)課教學改革相結合

          通過雙語教學能夠培養(yǎng)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運用母語和外語交流的專業(yè)人才。比如在講解材料學定義、性能、應用時使用標準的英語來講解,中間穿插漢語講解。雙語教學的改革必須以正確認識英語與專業(yè)課的關系為前提。用英語講授專業(yè)課,不僅是學習相關的英文詞匯,更重要的是掌握語言所表達的內容,兩者不能脫節(jié)。

          采用雙語教學方法,所占用的課時比從前多,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傳授最多的知識,是我們關注的問題。由于該專業(yè)概述課程內容較多,為了保證講課的質量,我們將一些課程進行了整合和壓縮。

          2.英語教學改革與自學相結合

          雙語教學不但能為學生今后直接閱讀外文資料打下良好基礎,而且是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駕馭知識的手段。材料專業(yè)人才只有始終堅持知識追求,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才能立足學科前沿。我們通過組織提綱,鼓勵學生自己上網查詢相關文獻,試寫綜述。學生在小組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撰寫英文作業(yè)與論文。

          3.合理設計與組織教學方案

          在開展雙語教學時,由于口授課程是以英語為主,漢語為輔,還要解釋一些生詞和難句,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在授課前教師應“吃透”整本英語原版教材的內容和語言難點,充分做好備課工作。首先要確定授課的重點方向:一是傳授專業(yè)知識;二是解釋難以理解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是因為英語語言的表達方式與漢語的思維表達方式在很多方面大不相同,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難,而這正是在英語學習方面需要認知或習得之處。當然,鑒于大學三年級學生英語語法、結構已接觸多年,專業(yè)課的教師在授課時主要任務還應是疏通理解,幫助學生盡快汲取文中的信息,而不是流連于語法結構講解。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方案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教材內容要求和實際應用狀況,計劃一些討論題和某種課堂講座方式,這樣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想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啟動其學能,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釋放其學習潛力,這有助于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時,自然地習得英語。筆者認為,組織采用同一學科專業(yè)原版英語教材的教師一起討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很必要,教師們可以從同一層次的學生水平上,從不同的角度討論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制定出符合本校學生具體狀況的詳細合理的教學方案。

          4.采用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在雙語教學中,高校可組織上同類課程的雙語教學任教教師設計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課件可以選擇采用全英語或兼有中文和英文的兩種方式,這有利于學生的復習和自學。采用多媒體教室上課,可節(jié)省板書所花費的時間,從而可改善教學進度。多媒體課件可集聲音、動畫、文字、圖像為一體,因此在講課時,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但教師僅憑多媒體的手段,無法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無法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及需要表達的要求。多媒體的教學只是教師授課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它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但在整體課堂組織教學中,難點疏通、提問、回答、答疑甚至討論之類的面對面師生間的交流,仍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汲取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多媒體的手段只有結合這些傳統(tǒng)性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教與學才可能成功進行。單純的外語課或專業(yè)課教學是如此,雙語性的專業(yè)課教學也是如此。

          5.提供充實的教學資源

          雙語教學非常強調教學資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雙語教學的一個必要條件,它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但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教學參考用書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往往有些院校各專業(yè)中文參考資源較豐富,但外文專業(yè)參考資料卻極為匱乏,造成教師備課時要將中文資料譯成外語,再用外語授課,學生課余不能接觸到更多的原文資料,課上和課下脫節(jié),從而無法進行實質性的雙語教學。這個問題亟待解決。目前,很多院校都與國外有著定期或不定期的學術交流,或與國外院校合作辦學,這為教師帶來了進修或考察的機會,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英語和專業(yè)水平,學術交流也為雙語教學引進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江蘇大學材料學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原理雙語教學課程都是由有1年以上的海外留學、進修或工作經歷的教師擔任。同時很多專業(yè)教師也在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因此,雙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師資基礎。

          三、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技術全球化腳步的逼近,我國教育也日趨向國際市場開放,我國許多有條件的學校,都在適量開展學科原版英文教材教學,以適應“全球化”人才的需求。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若能長期在教學中不斷提高雙語教學方法,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就一定能提高整個學科的教學水平。這既有利于學生掌握本課程國外的最新動態(tài),又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軍,王建芳.關于開展計算機雙語教學的研究[J].教書育人,200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