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5:52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化學理論教學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提煉主線知識,并隨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推進,在有關知識點上設計系列問題。例如,在講電離度時,可首先演示室溫下濃度同為0.1m01/1的氯化鈉、鹽酸、氨水、醋酸和庶糖幾種溶液的導電實驗。然后,結合實驗現象提問:哪種物質是電解質?哪種物質是非電解質?二者區(qū)別是什么?什么是化學平衡?可逆反應方程式怎樣表示?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并根據觀察重點先后提出如下問題:燈泡的亮度與溶液的導電能力及離子的濃度三者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能否按燈泡的明暗程度從實質上對上述物質進行分類?什么叫電離平衡?弱電解質電離的方程式怎樣書寫?溶液中的微粒有哪些?等等。這些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循序漸近。既是對舊知識的復習,又是對新知識的探討,既有啟動點,又有發(fā)展方向。化學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可以設計成這樣的系列問題,并使問題的提出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二、引導方法,解決問題有序化
引導方法,解決問題有序化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由表及里地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有序思維的過程。有序化地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前例中,燈泡的明暗程度不同是外在表現,溶液的導電能力不同是前提,離子的濃度不同是實質,而電離度的不同才是問題的本質。講解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使學生的思維順序地、流暢地向一定深度發(fā)展。
三、衍變發(fā)散,有序知識運用靈活化
電化教學中常用的儀器設備有幻燈、電影、錄像、錄音、多媒體計算機等等。用這些儀器進行教學,有著極其突出的優(yōu)點和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牢固掌握化學知識;可以快速突破化學教學中的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可以擴大課堂教學容量,進一步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還可以擴大演示試驗范圍,更好地進行觀察和現場教學等等。
一、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由于電教手段表現化學教學內容比口頭講述更鮮明、生動、真實有趣,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講空氣一節(jié)時,用投影、電視錄像給學生放映拉瓦錫等科學家研究空氣組成的史實,使學生們體會和了解到科學家的研究方法,領略他們獲得研究成果的喜悅;放映一些有關大氣污染的典型歷史事件,以及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現象,如:光化學煙霧、臭氧空洞等及其引發(fā)原因,有助于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使它們體會到防止空氣污染、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這樣,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熱情、自覺、積極地投入到以后的學習中。
二、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路的清晰性,牢固掌握化學知識。
在化學課上,用電教手段表現化學現象,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認識,還可以逐步從現象引導到本質,幫助學生分析、總結化學規(guī)律。由于電教手段可以做到聲畫兼?zhèn)?,形象直觀,因而可以使學生看得真切,記得牢固。例如:當鐵釘放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時間后,鐵釘的質量是增加還是減少呢?學生回答增加。為什么?答曰“置換出的銅粘附在鐵釘表面,所以鐵釘增加了生成銅的質量”。這說明學生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搞清楚反應的實際過程。這時可用投影演示鐵釘放入CuSO4溶液中,根據:Fe+CuSO4=Cu+FeSO4,參加反應的鐵與生成的銅質量比為56∶64,在投影片上可分別用箭頭表示鐵元素從鐵釘進入溶液中(FeSO4)、銅元素從溶液中(CuSO4)回到鐵釘,如圖:
鐵釘
Fe56
Cu64
很明顯,對鐵釘來說,返回的銅質量多于它損失的鐵質量,所以鐵釘質量增加,但是,鐵釘增加的質量并非生成銅的質量,而是生成銅與消耗鐵的質量差(64-56)。這樣講起來學生耳聽眼看,思路清晰,抓住了分析問題的要點,既加深了思路敏捷學生的記憶,又給了反應較慢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
三、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電教手段可以根據需要將所講述到的實物在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虛與實等方面進行轉化,因而把復雜的問題表現得簡單明了,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讓人看清、使人明白。例如:解釋疑100ml水和平共處100ml酒精混合后,總體積為什么略小于200ml的現象時,教材上的解釋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間都有間隙,兩種分子混合后,有的分子擠占了空隙。這樣的解釋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衫枚嗝襟w計算機設計一節(jié)簡單動畫:因為酒精分子比水分子大,可用較大圓圈表示酒精分子,較小圓圈表示水分子,兩者混合后,讓一部分水分子進入酒精分子間隙,從而混合后的分子所占空間,比原兩種分子分別所占空間之和要小。這樣一來,將抽象的微觀粒子形象化,能使學生極容易理解這一現象的實質。再如:講氧化汞分子分解過程時,可設計投影幻燈,如圖:
+
氧化汞汞原子、氧原子汞氧氣
氧化汞分子由一個汞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它受熱后分解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兩個氧原子又結合為一個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氣。大量的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屬汞。對學生而言,這種形象直觀的解釋比較容易體會,容易接受。
四、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拓寬學生視野,豐富教學內容。
利用電教手段,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等限制,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看到本來不能看到的化學現象和事實,從而獲得更多更廣泛的知識。例如:核爆炸、火箭發(fā)射升空,煉鋼的過程,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溫室效應的產生原因及其影響。這些現象是不能或不便在課堂上用演示實驗來觀察的,只有用電視錄像或電影等手段把它們真實地錄制下來,才能通過電教手段使這些現象、內容等在課堂上重現于學生們的眼前。
五、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擴大演示試驗的范圍,更好地進行觀察和現場教學。
2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在化學課堂中注重情感教育的作用
化學課堂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源泉,善于利用學生獨特的情感需要和體驗來實施教學,探索和創(chuàng)新出有效的教學途徑和策略。讓學生在化學課堂中能夠形成健康、積極的情感體驗,用最適宜、最優(yōu)良的情感來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的情感能夠形成良好的發(fā)展規(guī)律。高職高?;瘜W課堂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培養(yǎng)學生情感:(1)化學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在情境中激發(fā)學生教學理念情感。情感往往是在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形成?;瘜W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直觀、形象的把握各種知識,才情境中產生情感,激發(fā)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進入愉快的學習境地,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在化學知識中探索奧秘。(2)加深學生對化學教學理念的認識。認識是情感產生和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越是深刻,學習興趣就會也發(fā)深刻,在化學課堂中就會身心輕松和愉悅。如果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不夠,或是從認識上就出現了錯誤,那么就會產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錯誤情感,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化學的態(tài)度和情感。為此,在化學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刻認識,確保學生準確科學的認識化學學科知識,提高對化學知識的重視程度。(3)化學課堂中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任何一個學科教育都具有教育的雙重性,一是傳授給學生學科知識,二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思想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愛科學的道德情感。為此化學課堂要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采取適當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科學品質和熱愛科學的情感。
好奇心是人類探索的首要條件,學生對化學學習的好奇心是推動學生探索化學知識的先決條件。在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過程中,好奇心的驅使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是學生創(chuàng)新行為形成的內在動力。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他并沒有比別人更多的天賦,只是對一切事物有著比別人更多的好奇心而已。學生只有對一種事物有著強烈好奇心的時候,才會有創(chuàng)新思維。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上,就是因為某些人對一些事物或者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才去探索、研究、實驗,最終才有了很多對我們現代生活有著重大影響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正因為牛頓對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產生了興趣,才有了后來的萬有引力;萊特兄弟對于鳥的飛行產生了好奇,才有了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飛機。如果沒有這些人對于新生事物的強烈的好奇心,就不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意識,更不會有這些改變世界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因此,我們要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和探索問題原因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設計合理巧妙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滲透創(chuàng)新教育
為學生創(chuàng)設疑問是培養(yǎng)他們探索精神的向導,是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維的源頭。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活動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疑問,然后學生通過開發(fā)自己的思維來解決這些疑問,從而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怎樣做才能夠在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適時合理地提出疑問來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呢?首先,我們要充分分析教材大綱和教學內容,全面考慮每個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程度和層次,然后設計好每個疑問的梯度。這些問題既不能有太高的難度,又不能太直截了當。我們要讓學生在問題中找到準備的切入點,然后順藤摸瓜,通過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積極思考,最終解決疑問。這樣的質疑解惑既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在化學學習過程中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和訓練形成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指學生在學習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主動、勤奮鉆研、實事求是、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敢于冒險的探索精神。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陌生事物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精神成為一種日常的行為習慣。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使他們都能夠具有敢于挑戰(zhàn)和冒險的創(chuàng)新人格。
(一)創(chuàng)新的先決條件是對于事物的好奇心
一位美國哈佛大學的校長曾經說過:“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為學習和探索的動力,那么就不可能有那些促進人類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存在。”由此可見,人們對于事物永不停止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的重要性。所以,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許他們在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中犯錯,不要一味地批評,要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和適時的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體會到收獲的喜悅感。
(二)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是創(chuàng)新行為的基本作風
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在不斷的堅持下,在偶爾的機會當中出現的,有時一個不小心的疏忽就可能導致與成功擦肩而過。法國著名的化學家巴拉爾發(fā)現了溴,這讓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后悔不已。這是因為在巴拉爾發(fā)現溴之前,化工廠就曾將一瓶液體送給了李比希,可是李比希沒有重視起來,他并沒有進行細致的分析就說這瓶液體是氯化碘,而實際上這瓶液體正是巴拉爾發(fā)現的溴,李比希就是這樣失去發(fā)現溴的機會的。所以說,無論做什么事情,尤其是做科學研究這樣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有嚴謹的作風和堅持不懈的態(tài)度。
(三)創(chuàng)新精神需要頑強的意志
任何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人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很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試驗才取得成功的。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從小就跟著父親進行軍工產品的試驗,在試驗過程中發(fā)生了無數次的爆炸事故,他的親人和助手因此而失去了生命,他自己也被炸傷,可是這些困難并沒有擊垮他,他一直堅持試驗,最終在遠離人群的船上取得了成功,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發(fā)明家。因此,要想成功,要想取得創(chuàng)新成果必須要有頑強拼搏的信心和意志。
三、結合化學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對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主要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展開聯想。對于學生提出的想法和問題,教師要給予肯定,對于有問題的地方,教師要正確引導并注意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其次是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和動手實驗的能力。認真細致的觀察是所有科學新發(fā)現的基礎,實踐是把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轉換為真正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從認真觀察開始,通過實驗把想法變?yōu)樾袆?,最終發(fā)現共同現象或不同現象,并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習慣。
其次,改革教學模式。目前,醫(yī)學院校采取的教學模式有基于講座的學習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基于個案的學習方法(CaseBasedLearning,CBL)和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LBL是最常用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對知識的系統(tǒng)講授為特點,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CBL是以典型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討論的教學模式。這兩種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PBL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及自學式教學模式,在塑造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有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比LBL和CBL教學模式更有優(yōu)勢,契合轉化醫(yī)學理念,但也存在缺陷,如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為克服這些教學模式的缺陷,美國Oklahoma大學的LarryMichaelsen提出了基于團隊的教學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它結合了LBL和PBL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注重大班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小組學習的高效性,以課前設計好的問題為引導,避免了PBL教學中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現象的發(fā)生。這一教學模式作為新興的醫(yī)學教學模式,已在歐美多所醫(yī)學院校使用,取得較好效果。最后,還應重視開展醫(yī)學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的培養(yǎng)。多開展臨床見習、病例討論、社區(qū)見習等活動,引導學生從實踐中提出問題,以解決提出的問題為目標進行科學研究,實現從臨床問題到實驗室研究的轉化。
2以轉化醫(yī)學理念培養(yǎng)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培養(yǎng)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在轉化醫(yī)學教學中教師是指導者和幫助者,引導學生將理論學習與臨床應用相結合,從臨床發(fā)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思路和方法。因此,非常有必要對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技能培訓。
首先,要保證教師的科研內容與臨床實踐不脫節(jié)。目前醫(yī)學院校專業(yè)基礎課程中,病理學和護理學是與臨床實際工作聯系最緊密的學科,因為我國大部分病理學教師同時承擔著附屬醫(yī)院病理科的病理診斷工作,護理學教師也在臨床各科室輪崗。但其他一些基礎課程(如病原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等)教師常由從事基礎研究而缺乏臨床實踐經驗的研究人員擔任。
首先應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實驗工作,沒有這一條,就根本談不上搞好工作。由于多種原因,實驗教師在校地位不高,待遇不好,有些人還瞧不起更不愿干這行,作為我本人既是化學實驗教師又是實驗室負責人理應帶頭消除這種偏見。要看得起自己的工作,要看到實驗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和發(fā)展前景,樹立熱愛工作的雄心壯志,在實踐工作中帶頭苦干,多動手,勤動腦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人。
其次要有過硬的教學本領,掌握更多知識主要是學習教材及實驗技術資料,同時也要參觀學習兄弟學校實驗工作經驗,收集資料,學習別人先進管理經驗,提高自身素質。
(1)建立必要的實驗管理制度制度是紀律,它能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首先我們制定了學生實驗各種規(guī)則,并掛在每個實驗室墻上,對學生第一次進入實驗室進行宣講。
(2)加強儀器設備管理化學實驗室有其特點,玻璃儀器多,易破損,化學藥品多(大多是腐蝕,?。┝闼闁|西多而雜。如何合理按排才能做到擺設分明,有條不紊使用方便。我的做法是,儀器藥品分類存放對號入座。
(3)做好儀器試劑的計劃和采購工作化學實驗與物理實驗略有不同,每學期都要補充化學試劑與易損耗的玻璃儀器,故在平時工作時,對要添置的物品及時紀錄,期末造好計劃,一開學就向有關領導匯報并及時采購。
(4)建立實驗室各種帳冊儀器、標本、模型、掛圖、藥品和實驗材料是學校的重要財產,應按其性能和使用情況分別建立帳冊,一般來說,中學實驗室應建立教學儀器明細帳冊,實物流水帳,固定資產帳,此外還應建立儀器卡片,標鑒及各種登記冊:《儀器借用登記冊》,《儀器報廢登記冊》,《危險藥品領用登記冊》,《儀器損壞賠償登記冊》等。
(5)組織好實驗教學學生分組實驗是帶有總結性,驗證性的實驗教學,實驗以前作為實驗教師的我不但要備好實驗用品,而且要象任課教師一樣要認真?zhèn)湔n寫好備課教案,再試做一遍,直至實驗效果很明顯,然后學生進入實驗室后簡明扼要地向學生講解本次實驗的目的和實驗中注意事項,隨堂跟班輔導。
二、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優(yōu)勢,重視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各項能力是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應重視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初中化學是學習化學的開端,在第一節(jié)課緒言部分就有“水的沸騰”,“鎂帶的燃燒”,“加熱堿式碳酸銅”。這些現象非常明顯,有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從而使學生掌握了什么是“化學變化”“什么是物理變化”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采取措施促進興趣轉化
學生的實驗興趣大致可分為暫時興趣和持久興趣,前者帶有動搖性盲目性,后者具有穩(wěn)定性和自覺性,要使學生實驗興趣從前者向后者轉化甚至變成“志趣”采勸三多”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現象引人注目,極易把教師和學生帶進變化紛繁的化學世界?;瘜W課程的開發(fā)和設置、化學教師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生的化學實驗活動,都會形成良好的實驗情境氛圍。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的82個演示實驗即為化學課程通過教材所設置的重要的實驗情境要素:鎂帶燃燒發(fā)出的耀眼白光,轉眼間銀白色金屬變成白色粉末;
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綠色變成了黑色;
氫氣的爆炸實驗;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中黑色變成亮紅色;
酸堿鹽中的變色、沉淀反應;
……
這些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經過教師的進一步開發(fā)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學學科教學的明顯特征,營造化學思維和化學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鮮明有趣的實驗,尤其是將學生的驗證性實驗變?yōu)樘剿餍詫嶒?,引導學生全面細致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思考和分析有關問題,最后歸納總結出正確結論,從而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化學問題情境
所謂問題情境,簡單地說就是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立“疑”設“障”,從而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進行積極思維的學習情境。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問題情境的設置取決于教師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使學生處于探索的情境中,激發(fā)他們進行一定的智力和動作技能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1.實驗問題情境
如前所述,紛繁燦爛的化學實驗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探析這種氛圍,則是由一系列問題構成的。針對學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能自己在化學知識的迷宮中找到答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大有益處。
在學習燃燒這一知識點時,做完演示實驗“燃燒的條件”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燃燒的兩個條件后,接著教師又分別點燃兩根火柴,學生觀察到一根豎起來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滅,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卻不會熄滅,如此反復數次,結果都一樣。這是為什么?教師及時提出問題。由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再一次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探索欲望,經教師的引導,學生共同分析、討論,得出正確的解釋結論。
在《氫氣的性質和用途》的教學中,把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改進為探索性的隨堂實驗。在介紹該實驗的注意事項時,有的同學會提出“假如實驗結束時,沒有繼續(xù)通氫氣到試管冷卻為止,會有什么現象呢?”這時,不要急于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要求學生進行兩種不同實驗操作結果的比較。根據前后兩次實驗的不同現象,再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如果實驗結束時沒有繼續(xù)通氫氣到試管冷卻為止,則灼熱的銅就會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銅。
2.思維問題情境
思維總是從疑問開始的。一部優(yōu)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銳的矛盾沖突呈現在鏡頭的開篇,扣人心弦,欲罷不能。所以,一個成功的教學過程,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設疑、激疑、導疑、釋疑,使學生的思維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登攀。通過思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解決的不斷循環(huán),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學計算中,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是訓練學生思維的常用方法。
例:在溶液中含有鐵的氯化物1g,使其和過量的硝酸銀溶液反應,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還是FeCl3?(此題有多種解法)
解法一: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將該氯化物的化學式設為FeClx。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FeClx+xAgNO3——xAgCl+Fe(NO3)x
然后列比例計算,求得x=3,即化合物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
將該氯化物的化學式設為FeClx。由2.65g氯化銀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質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為FeCl3。
解法三:用假設法(或討論法)計算。
把FeCl2或FeCl3代入方程進行計算,通過討論分析,舍去不符合題意的答案。
3.辨析問題情境
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它需要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討論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設置一系列遞進層次的辨析問題情境,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會產生積極的效益。例如下面問題:
溶于水的鋇鹽[如Ba(NO3)2,BaCl2等]對人體有毒,但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不但沒有毒,還由于它不易被X射線透過,醫(yī)療上被用作為X射線透視胃腸的內服藥劑——“鋇餐”。
①有人認為也可以用BaCO3作為X射線透視胃腸的“鋇餐”,你認為可以嗎?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②若誤食了BaCl2,可用于解毒的藥劑是__________。
A.糖水
B.硫酸鈉溶液
C.食鹽水
D.硫酸鎂溶液
此題的信息是隱含的,要通過觀察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一條信息“可溶于水的鋇鹽如Ba(NO3)2,BaCl2等對人體有毒”;另外,挖掘出第二條信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這樣,鹽酸與BaCO3反應生成BaCl2就會引起人體中毒,所以第①小題的答案就很明顯了。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辨析,不僅會使學生學會如何獲取問題的信息,進而分析信息,最后利用這個信息與學過的知識進行聯系、推導,根據題意進行選擇;而且由此獲得成功的體驗,領略成功的喜悅,更能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三、化學史實情境
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科學史實、記載、故事、傳記、格言等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都是青少年所喜聞樂見的。課堂上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美妙的傳說,都會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角色,將注意力轉移到本學科的情境之中。因此,從化學科學史實故事及化學趣聞等方面入手開展教學,引發(fā)學生興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歷史背景下學習,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積極的價值判斷及其選擇過程中學習,其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當學習《空氣的組成》時,可以在介紹各國的科學家如何通過不斷的實驗探索,發(fā)現空氣組成的科學精神后,再引入新課。
學習有關氧氣的知識時,以氧氣的發(fā)現過程引入新課。
學習鹽時,可通過講述侯氏制堿法及其為純堿和氮肥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的故事吸引學生等等,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可以由教師講,也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好以后上臺講,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講的內容引入新課。
四、化學語言情境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學中,不論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都是以語言為主要手段,它支配、調節(jié)著學生的認識活動。課堂上時時刻刻都伴隨著教師以自己的口頭語言、板書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以此向學生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各種信息,這就是所謂的語言情境。如果化學教師的課堂語言具有戲劇語言的生動,相聲語言的幽默,演講語言的激情,軍事語言的果斷,并且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表達精練簡潔、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詼諧幽默,還能借助詩歌、諺語、比喻、歌詞、笑話等活躍課堂氣氛,則可將化學教學的語言激活。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的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那些“易混難記”的知識點,教師可將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編成順口溜,引導學生記憶。
二、平中出奇,新穎別致。好奇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生動鮮明、新奇有趣的實驗現象最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好奇心。例如,講授“原電池”一節(jié)時,先讓學生動手實驗:將鋅片與鈾片分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進一步驗證鋅與稀硫酸反應,銅與稀硫酸不反應的結論。然后將鋅片與銅片用導線連接起來,再同時插在稀硫酸中,發(fā)現銅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氣泡逸出,而鋅片表面則幾乎沒有氣泡產生。這個“一反常態(tài)”的實驗現象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思維特別活躍。在這樣的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定能收到不同凡響的教學效果。
物理化學實驗大多實驗步驟較多,儀器操作比較繁瑣或者數據處理過程比較復雜,學生沒有預習的結果就是實驗操作及數據處理過程中不斷出錯,甚至損壞儀器,造成時間精力的浪費和實驗室財產的損失[5]。因此我們在上實驗課之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實驗并寫好實驗報告,在上課之前要上交預習報告,教師要批閱預習報告,掌握學生對本實驗的了解程度。在講解實驗內容過程中還要對學生進行提問,以便發(fā)現學生是否只是敷衍了事,照抄書本上的實驗內容。預習報告也將作為實驗成績的一部分,以這種方式敦促學生做好實驗預習,這樣學生便可以順利地完成實驗和更好地理解實驗內容、提高實踐能力。
2實驗藥品選擇不必拘泥于教材
在全國提倡綠色環(huán)保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對實驗藥品的選擇也應盡量是無毒或是低毒的。現各高校使用的物理化學教材多種多樣,但都包括經典的實驗項目,且實驗藥品也基本相同。比如燃燒熱的測定,幾乎所有的教材都是使用萘作為測定對象,萘容易揮發(fā)和升華,吸入萘蒸氣后,可引起頭痛、乏力、惡心嘔吐,皮膚接觸后可引起皮炎。嚴重者會導致溶血性貧血及肝、腎損害及白內障、視神經炎和視網膜病變等[6]。從綠色環(huán)保和對學生安全的角度考慮可采用蔗糖或葡萄糖等代替萘,同樣能達到實驗目的。再比如最大氣泡法測定表面張力的實驗,我校原來采用教材上的實驗藥品正丁醇,但學生普遍反應此藥品氣味大,長時間實驗感覺眼睛不舒服,因此現改為用乙醇做實驗,盡管乙醇也稍有氣味但無毒,學生使用安全且環(huán)保,并且學生對該藥品熟悉、接觸多,還會增加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性,取得更好的實驗效果。
3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驗教學成績
以往傳統(tǒng)的物理化學實驗成績的評定,是學生做完實驗后,將實驗記錄下來的有關實驗數據,利用課后時間將實驗報告完成,老師根據學生實驗報告的好壞評定出實驗成績,這樣不能全面真實反映學生實驗水平,往往會造成有些同學實驗時認真,動手能力強,但由于實驗報告寫得不好而成績不高;有些同學做實驗時敷衍了事甚至不動手,課后抄襲或綜合他人數據報告寫的好而得高分,出現“高分低能”、“低能高分”現象,這種隨意性和偶然性,勢必影響到實驗總成績[7]。因此對學生實驗成績應全面考核,實驗成績的評定可包括預習報告、操作能力、現象及數據記錄、實驗報告等幾方面內容,每一項指標均在實驗總成績中占有比例,實驗教師根據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給出成績,避免上述狀況的出現,做到對學生的成績評定公平合理。
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逼渲械摹叭俊倍直闶沁@個概念的關鍵了。因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電離是既有陽離子H+產生,但也有另一種陽離子Na+產生,陽離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堿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區(qū)別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講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tài);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又如在學習“電解質”概念時,學生往往容易將“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甚至同金屬的導電性混淆在一起,導致學習中的誤解。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可將“電解質”概念剖析開來,強調能被稱為電解質的物質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該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有導電性;③條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體雖然不導電,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能導電,所以NaCl是電解質。而NaCl溶液和Cu絲雖然能夠導電,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單質,所以它們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在教學中若將概念這樣逐字逐句剖析開來講解,既能及時糾正學生容易出現的誤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個概念與另一個概念能嚴格區(qū)分開來,從而使學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兩方,講清概念
二、化學教學中情感教學的實施
化學教師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是情感教學的基礎和前提。
1.深入學生群體,全面了解學生心態(tài)
情感具有固有的遷移、擴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時間和范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與之相關的事物上。根據情感的特性在實施情感教學時,教師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學生。其次,在施教時有的放矢,需要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中,了解學生非智力品質、習慣用的學習方法、接受和運用知識的靈敏度、學生的困難、興趣愛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質等。
2.創(chuàng)設情境,予以期望
一堂課教學效益的高低,直接受課堂情緒的影響。課堂情緒是在課堂教學情境的作用下在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情緒情感,它反映出課堂教學情境跟學生心理間的關系,課堂情緒表現為:積極、活潑;積極、沉悶和消極、冷漠三種基本類型。這三種類型的課堂情緒,產生的教學效益是不同的,它表明了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對教師的情感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內心體驗。
教學是師生的雙向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強烈。所以,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的情感因素對課堂情緒有直接的影響,起決定性的作用。
3.鼓勵性的評價
需要是情感產生和發(fā)展的基礎,決定情感的性質。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是使學生產生情感正增長的關鍵性措施。鼓勵性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運用簡單、適當的鼓勵性用語來達到師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成功和失敗。在學生獲得成功時,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及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并將價值進一步觀念化,進而轉化為獲得新的成功的動力。在學生遭到失敗時,幫助學生在失敗中挖掘積極因素,更要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溫暖,認識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訓,進一步信任和激勵學生的信心、意志,爭取獲得成功。
4.差生和激勵
情感教學中要達到情感融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重點在于教師對待差生的態(tài)度。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的過程中,要分析、思考差生學習差的原因。因為差生學習困難的產生過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種原因集中到一點,即他們都是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數次失敗后,隨著失敗的積累、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的改變,逐步形成這些學生失敗者的心態(tài),喪失了學習內部的驅動力,表現為學習消極、缺乏信心,雖經補課,不僅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加劇了失敗心態(tài)的發(fā)展,致使教師束手無策。在情感教學中,實施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尤其是差生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往往取決于師生間有無相互尊重和信賴的情感。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學情感的重要因素。
三、初步效果
1.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2.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