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21:25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年畫考察報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在韓國各地可以看到許多標有“世界文化遺產”標志的景區(qū),究其歷史,觀其遺物規(guī)模、形制,似乎不足為奇。然而,韓國人卻認認真真地珍惜著自己的遺物,并整理研究公示于眾。民族意識的彰顯,對自己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意識的共識與自覺,給人以強烈地震撼和感動。
積少成多,集腋為裘,在一個處處有歷史遺物標示的國家,足以讓外國人駐足觀看,足以培養(yǎng)韓國后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也足以提示世界朝鮮半島文化之重。
而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一鏟子挖下去沒準就會碰到少說幾百年歷史的遺物。其地下出土文物,從質量到數量都極其珍貴可觀并有文化研究價值。這些的確令人自豪,可以形容為遍地“珍寶”。然而,“珍寶”多得到處都是的時候,似乎便得不到人們的重視,丟失幾個也不在話下。進入博物館的文物自然是幸運的,而被文物販子販賣的遺物數不勝數。最痛心的是,有些中國人并不在乎文化遺產的流失與被盜取,反而自欺欺人地:“這樣的東西,咱們有的是!”照此道理,再多的“珍寶”也是禁不住丟棄的吧?
別人因為缺少,才在拼命地撿拾,而我們因為擁有,又在毫不吝惜地丟棄,“珍寶”再多也會有丟盡的一天!
韓國布刷
2005年8月,剛到韓國的第二天,在梨花女子大學美術學院李教授的工作室中見到過一把他珍惜收藏的大刷子,憑直覺我認為是一種民俗用品,但李教授也說不清它的真正用途,只是憑著藝術家對造型美觀的直覺才收藏的。這讓我多少感到有些遺憾。因為此物屬于我研究的范圍,我反復觀看此物,并辨別其用途,從它的使用痕跡上首先否定了它是炊具,因為沒有側面的使用磨損痕跡。其次懷疑是否是印刷工具,但沒有染料的使用痕跡。制作刷子的材料更是令我難以辨認,似草非草,似樹非樹,分辨不出是何等植物,更分辨不出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從此,那把大刷子像一個謎語一直在我心里牽掛。
2005年秋,由韓國成均館大學博士生陪同參觀了“韓國稻草博物館”,見到展品中陳列有此物,說明文字解釋為韓國傳統(tǒng)紡織疏經上漿工具。因為沒有具體工藝技術的圖片配合,還是不太理解此物。在韓國各地參觀的各類民俗館中也都陳列有此物,并都掛在傳統(tǒng)民居廚房灶臺旁的柱子上,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為廚房炊具。
之后,在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圖書室與梨花女子大學圖書館中,我終于查閱到此物的正確信息,并在考察韓國古玩市場時不惜以重金購得一把品相相當完好的韓國“布刷”。2005年底,筆者于東大門舊貨市場,經過協(xié)商購得布刷一把,市價35000韓元。經過多方請教,特別是請教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民俗專家,再結合所掌握的文字資料,寫出一個小小的韓國傳統(tǒng)民間紡織用品考察報告,結束了對此物的考察。
刷子的正確名稱為“布刷”,其形制多樣,只韓國江原道一帶的布刷就有大、中、小3種不同的形制。估計韓國其他地方布刷的形制還會有所不同。
制作布刷的材料很特殊,是江原道一帶山上一種齊腰高的草,當地人稱之為“刷草”。 在秋天采制其根,利用草根作原料,將草根洗凈、曬干、梳理順直,抓住一頭再用布或藤條等材料纏繞綁扎制作成布刷。
布刷是用于傳統(tǒng)麻、棉紡織工藝中疏經上漿工序的特有工具。為了使經線整齊、通順、挺直而便于紡織,要在整理經線時梳理通順并上漿水。上漿時,經線下燃一炭火盆或炭火堆,以便使上過漿的經線快速烘干。這樣處理后的經線挺括舒展,易于上機紡織,織出的布匹也美觀挺括耐用。
據韓國圖書文字記載,過去,此工具的制作者多為四處流浪的乞丐,他們多以制作布刷換取食物以維持生存。從刷子的制作形式來看,需要有很大的力量與熟練的技巧,估計制作者應為男性。
從收集的圖片來看,此工具的使用者多為女性。因為女性是紡織工藝的主導者。此物還用于日常的服裝上漿,如韓國傳統(tǒng)服裝領口的上漿等,但也不排除男性用其梳理牲畜的皮毛。
在我收藏的韓國布刷上,殘留有許多麻、棉線頭。嗅之有強烈的炭火味道,藤把上有明顯的漿糊殘留。這些實物殘存更證實了文字記載的準確。從我收藏的布刷品相來看,其使用者為勤勞能干并人品端莊的女性。因為此工具使用痕跡端正,說明使用者在此工序中沒有不良毛病,動作平直均勻,因此工具使用得平衡端正。工具的保存也相當完好。
在韓國,傳統(tǒng)布刷已成為文物級別的遺物被廣泛重視,因此,才有了進入博物館、民俗村的現(xiàn)象。布刷逐漸消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傳統(tǒng)紡織技術在民間的消退、制作人(工匠)的稀少、技術的消亡,以及制作布刷的材料稀缺等。“無用則退,無用而亡”的規(guī)律是不可阻擋的。然而,在韓國如布刷這樣小小的民間傳統(tǒng)紡織工具卻被收藏進入博物館,并有相應的文字圖書記錄,加之布刷在韓國文物市場上不斷攀升的價格,已經構成了人們對布刷的重視與收藏的基礎。
目前,韓國傳統(tǒng)紡織工藝作為國家級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以慶典、旅游等多種形式聚集人氣,展演技藝,為人們提供了傳統(tǒng)紡織技藝的實踐機會。傳承技藝,觀賞產品,宣傳文化已成為固定的地方特色慶典。在這種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下,相信布刷這種傳統(tǒng)紡織工具不會消失。
韓國“竹夫人”
在韓國各地的民俗村以及博物館中都可以看到一種被稱之為“竹夫人”的夏季傳統(tǒng)納涼臥具?!爸穹蛉恕庇弥褡泳幹贫?,有大大的透氣網眼,中空而結實,富有彈性。人在盛夏抱其睡臥以達舒適。其尺寸大小有別,但都為圓柱形,很符合器物人體功學的設計尺度。
此物在韓國被稱之為特有的韓國傳統(tǒng)民俗用品,在各地旅游市場上可以見到其蹤影,售價不菲。目前,由于物質科技的發(fā)達,電扇、空調的誕生,韓國人也早已不使用“竹夫人”避暑納涼了。“竹夫人”也成了歷史遺物,被展示在博物館和民俗村中。
我很喜歡“竹夫人”這個名字,也喜歡其竹編制造工藝和其優(yōu)美的造型。問過許多中國人都說目前沒有見到中國人使用此物,我很想知道中國歷史上是否也有此物,是否有過普及時期。
在韓國水源民俗村,我購買了一個大號的“竹夫人”。由于是在冬天,一路抱著“竹夫人”乘地鐵回家,引起不少韓國人側目。在候車時,抱著“竹夫人”細看,意外發(fā)現(xiàn)在“竹夫人”內側不顯眼的地方,貼著一個小小的標簽,上注“Made in China”。這使我大為困惑,是中國的東西來到了韓國,還是韓國的東西在中國加工?這更加促使我探究“竹夫人”的“身世”。
上因特網,用“谷歌”很容易查詢到有關“竹夫人”的中國信息。中國古代有許多關于“竹夫人”的故事和詩歌,可見“竹夫人”是古代中國南方夏季比較普及的日常用品。北方人可以用扇子除去酷暑的干熱,而在悶熱潮濕的南方,抱個“竹夫人”睡覺卻很舒適。然而,隨著現(xiàn)代冷氣設備的發(fā)展,“竹夫人”已經在生活中被遺棄。而韓國卻將“竹夫人”奉為傳統(tǒng)民俗遺物,請進博物館展示于眾。
目前,韓國出售的“竹夫人”90%為“中國制造”。在中國制造費用低廉,而“竹夫人”目前在中國沒有使用市場,韓國在中國訂樣加工,再運回韓國作為民俗工藝品出售。我大叫冤枉,在韓國購得了中國制造的“竹夫人”,又花運費將她們運回了中國??梢妰蓢藢γ袼讉鹘y(tǒng)工藝的不同態(tài)度。
中國古代有關“竹夫人”的文字,最著名的有北宋文人蘇軾的《送竹幾與謝秀才》中的詩句:“留我同行木上坐,贈君無語竹夫人?!北彼挝娜它S庭堅的《竹夫人詩》:“儂理四弦風拂席,昭華云弄月浸床。我無紅袖添娛夜,正要青奴一味涼?!痹娭小扒嗯笔恰爸穹蛉恕钡膭e稱。南宋文人陸游《初夏幽居》中也有“瓶竭重招曲道士,床頭新聘竹夫人?!钡脑娋?。名著《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有薛寶釵詩謎:“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去,恩愛夫妻不到冬?!敝i底即為“竹夫人”。
在中國民間也有許多有關“竹夫人”的俗語,如:“冬守湯婆子,夏擁竹夫人”等。
“竹夫人”又稱竹女、竹妻、竹膝、竹幾、竹姬、竹妃、青奴、百花娘子等。
中國南方各省都有使用“竹夫人”的習俗,中國臺灣也有此俗,并至今在民間應用,只不過稱之為“竹抱枕”。這種古老的納涼臥具在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各國也有應用。
目前,中國南方的浙江、安徽、湖南等地許多竹木加工廠有“竹夫人”的定制產品。除了少數本地人使用外,大量出口東南亞以及日本、韓國等地。2006年浙江一縣竹制加工,僅出口韓國定制的“竹夫人”就有兩千多只,每只加工費只有10元。但是,中國人卻沒有把“竹夫人”作為自己的傳統(tǒng)民俗工藝品加以重視。我到各地考察時,沒有見過此物,詢問過許多南方朋友也沒有得到有關“竹夫人”的肯定回答。顯然“竹夫人”在中國當代生活中失去了地位,并被人們遺忘。
通過一個小小的民俗臥具“竹夫人”,我看到同樣生活在現(xiàn)代化環(huán)境中的中韓兩國人民,對已經失去實用功能的傳統(tǒng)工藝品的不同態(tài)度?!盁o用則退”的確是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但對傳統(tǒng)民俗工藝品如何擴展其所“用”,倒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可以想象,在中國眾多的傳統(tǒng)民間工藝品中,在“無用則退”的自然淘汰規(guī)律中,中國丟失的又何止一個“竹夫人”。
韓國民畫
2005年剛到韓國,在首爾仁寺洞一家藝術品商店櫥窗里,我突然看到一幅裝裱整齊的韓國繪畫。畫中一只大貓蹲臥、面帶微笑、憨態(tài)可掬,畫面構圖簡練,色彩質樸。我不禁脫口而出“這只大貓?zhí)蓯哿??!痹捯怀隹冢⒓幢煌械娜A僑老先生笑話:“這哪里是大貓,是韓國的老虎呀。韓國的老虎不像中國的老虎那樣兇猛嚇人,而是溫柔可愛的。”聽了老先生的話,我還是對著畫面愣了半天。在我眼中韓國的老虎仍然是一只可愛的“大貓”。自此,我開始接觸了韓國的民間繪畫,韓國學者稱之為“民畫”的藝術。
在韓國的圖書館和博物館中我對韓國民畫特別關注,并與中國民間繪畫作了對照比較,得出韓國民間繪畫追求“純樸自然、稚拙風趣”之特點。
韓國傳統(tǒng)繪畫在形式上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中國文人畫為樣式的所謂純藝術欣賞、筆墨技巧高超、作者有較高文化造詣的文人畫;另一類是實用性很強、繪畫技巧簡樸、作者社會地位低微的民間繪畫。韓國的民間繪畫和中國的年畫、民間繪畫的功能相近,都是民間百姓為了裝飾生活空間,或根據風俗習慣、繪制而成的實用性繪畫。
韓國民畫經過長期的本土化發(fā)展、改造、創(chuàng)新、定型,形成了特有的朝鮮民畫藝術風格。18世紀朝鮮時代后期,民畫已在百姓的生活中蔚然成風。這種特殊的繪畫以其特有的諧謔性造型特征,反映了韓民族老百姓普遍的審美情趣。
韓國民畫多數不落作者姓名。其作者一種是被稱為“過客”的畫匠,他們從一個村莊流動到另一個村莊,為人繪制家里所需的繪畫作品。他們絕大多數是技藝幼稚的農民畫匠,但也不乏一些繪畫技藝高超,未能躋身于宮廷畫師之列的受過專門繪畫訓練的畫家。
第二種是畫僧。這是在繪畫大師門下接受過嚴格繪畫訓練的富有才能的僧人,出師后成為專業(yè)畫僧,為特定的寺廟繪制各種佛像。未能出師的,往往成為游走畫僧,從一個寺院到另一個寺院,依靠為寺院畫壁畫或單幅佛像畫為生。他們也有可能是民畫的作者。
第三種是宮廷畫師。就社會地位而言,宮廷畫師在韓國是藝術家所追求的最高地位。人們往往以為這些人只畫古典風格、文人風格的繪畫作品,其實他們也繪制裝飾宮殿的裝飾繪畫,只不過其繪畫活動在宮廷中而已。宮殿中王位后面的大型屏風背景畫就多出自他們之手。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宮廷大殿王位后面的大型屏風背景畫,多數為象征著國家疆土與王室權力的《日月五岳圖》和祈求長生吉瑞的《十長生圖》等,這樣的宮廷裝飾繪畫在韓國同樣被列為民畫之范疇。
因此,在韓國的宮廷、寺院、薩滿神堂、妓生茶室、祭祀場所和私人住宅里都能找到民畫的存在。在民間,常見的是貼在大門上的鎮(zhèn)邪虎門畫、貯藏室房門上貼著的“狗”、 臥室的墻上懸掛供人欣賞的花卉鳥獸及可愛孩童的條幅。這些都與中國民間繪畫的使用情況相同。韓國民畫內容反映出韓民族對自然的憧憬,對健康長壽、生活幸福和防御邪惡的天然樸素愿望,也可以看作為世人普遍求吉愿望的韓國式表達。正是這種樸素的心愿,導致韓國民畫藝術風格上的樸素特征。
韓國同中國一樣都是以農業(yè)生產為主,使用農歷的國家,民畫在一年四季的傳統(tǒng)習俗中都有與之相呼應的作品。如陰歷正月初一、立春、五月初五等,會有專門要張貼的民畫。從歷史記載和保存下來的民畫可以看出,這類民畫絕大部分象征著吉祥、長壽、幸運,以及各種鎮(zhèn)邪守護內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類民畫具有精神上的實用性和裝飾性。普通民畫的制作大都為簡單的木刻印刷品,極少有手繪作品出現(xiàn)。其畫面特點為:構圖單純,造型簡練,形象隨意風趣,色彩單調,內容詼諧幽默、極富情趣性。在簡單的木刻版上涂以墨色,鋪以低廉價格的白色紙張印制,以墨色線條為主要造型,在色彩上只是簡單的黑白色,很少賦予其他色彩。一塊木版可以多次印刷,其作品形式簡單,價格低廉,不加裝裱,直接張貼于民宅大門及建筑物上,是韓國老百姓經濟上可以承受,精神上獲得滿足的大眾化藝術商品。
在我見過的韓國民畫作品中,印象最深、造型最突出、數量最多的是以“虎”造型為主題的民畫,以及以儒學精神為主題的屏風畫。
以“虎”造型為題材的民畫,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是以一種溫順可愛、憨態(tài)可掬之虎的形象出現(xiàn)的。雖然大多張貼在庭院或居室的大門上,有些手繪作品懸掛在居室的墻壁上,有鎮(zhèn)宅避邪驅惡之意義,但沒有一只“虎”為兇惡之相。這與中國年畫中威猛的鎮(zhèn)宅虎有所不同。在以“虎”造型為題材的韓國民畫中,還有許多詼諧有趣的畫面,如《鷹虎圖》、《鵲虎圖》、《虎兔圖》、《虎符圖》等等。
虎在朝鮮半島廣泛棲息。韓國人自古認為,老虎是萬獸之王,百姓對其加以神性化,并敬畏崇拜。韓國是一個多山國家,韓國國土面積的70%以上是高山和丘陵。韓國人自古敬重山神,老虎被認為是山神的代表。韓國李朝末期學者樸趾源在其所作的《虎叱》中是這樣描寫老虎的:“老虎善良而神圣,美麗而善戰(zhàn),仁慈而守孝道,有智慧且善良,行動憨厚而敏捷,猛烈且兇悍,天下沒有能夠與之相匹敵的動物?!笨梢哉f韓國人對老虎的理解達到了極為細致的程度,并賦予人性化的優(yōu)秀品德。在韓國,有關老虎的民間故事也非常普及,虎往往還是對小男孩的愛稱,虎被認為是韓民族的精神象征。1988年漢城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吉祥物也是一只可愛的小老虎。
韓國民畫中的《鵲虎圖》,大多以喜鵲站在高高的松樹枝上嘰喳叫嚷,老虎在樹下蹲坐觀望為構圖。這時的喜鵲是城隍神的代表,老虎是山神的代表。他們都具有避邪扼惡的作用。春節(jié)的早晨,人們會將這樣內容的民畫貼在大門上或墻上,以求神靈的保佑,祈求平安。
《虎兔圖》的內容更有詼諧性,強壯兇猛的山神老虎與詭計多端的兔子狹路相逢,狡詐的兔子使盡阿諛奉承之術,一桿長長的旱煙桿殷勤地送到老虎嘴中,此時的獸中之王變得呆傻憨厚,而兔子卻在想著自己的心事兒。畫面用擬人化的方式表現(xiàn)了智慧與力量的對峙,反映了韓國人幽默諧謔的美學觀。
在韓國民畫的虎圖中,也有老虎與巫術符咒組合在一起的畫面,這可以理解為薩滿教巫術結合山神虎而融合應用的實例。
在韓國春節(jié)期間,我看到各地民俗村民居大門上都張貼上了此類民畫。在樸素的木質大門板上,除了貼有木版印制的傳統(tǒng)民畫外,還會有一些單體的漢字出現(xiàn)。如:“虎”等字。同樣是在白色的紙張上書寫大大的墨字,黑白兩色,既簡單又質樸,與樸素的民畫風格相融一體。
另一類民畫體現(xiàn)在韓國傳統(tǒng)高、中檔建筑中。此類民畫大多有一定繪畫技巧,是色彩濃重的手繪單幅畫,其中包括帶有儒家精神及王室使用的室內屏風畫。此類民畫大多裝飾于家境較好的人家,特別是男子讀書的書房,大多裝飾儒學書卷內容的屏風畫??蛷d中裝飾有儒學精神的警句書法以及相似內容的民畫,相對于木版印刷的民畫要精細許多。大多為民間畫匠手工繪制,造型相對嚴謹、賦彩濃重、價格較貴。當今,作為博物館藏品展出。有收藏價值的民畫多為此類。
屏風民畫中,運用最多的題材是具有儒學思想的仁、義、禮、智、信,宣揚三綱五常的《文字圖》、《孝悌圖》和鼓勵勤奮讀書、進取功名的《冊架圖》。
“仁、義、禮、智、信”屏風民畫大多以變化的漢字書法來完成,其形式特殊而美觀,在漢字書法中所用之花鳥蟲魚造型既符合文字之內涵,又有視覺愉悅之功效,大大的漢字在被靈活巧妙的裝飾化后,具有文化內涵與美學意義的雙重效果。
《冊架圖》多以勤奮讀書、進取功名必須使用的工具組合在一起的畫面出現(xiàn),其內容有古裝書籍、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配以書房所用之各種道具,筆筒、紙筒、墨盒、印章、眼鏡、煙袋、花卉、鮮果等等,書卷氣十足?!秲约軋D》在構圖上多為以書架、書閣為主體,以上提到的物品有規(guī)律地擺放其上,整個畫面雖規(guī)整有序,但在花卉、果物等穿插調解下,畫面又不失靈活?!秲约軋D》為讀書人創(chuàng)造出一個優(yōu)雅安靜,適合學習的好環(huán)境。此類屏風民畫,既是對書房環(huán)境的裝飾,又是激勵讀書人奮取功名的勵志圖,是宣揚儒學精神的物化體現(xiàn)。
屏風民畫大都為手繪的單幅畫,其構圖講究、色彩濃重,但又以莊重典雅的深沉色為主。一方面莊重的色彩能為讀書之人平靜心態(tài)、收斂情緒;另一方面,這種色彩也體現(xiàn)出儒學中庸平和之精神。目前,在韓國所能收集到的屏風民畫大多已進入博物館,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中就有保存完好的屏風民畫為公眾展示。
在韓國民畫的各種形式中,無論哪一種形式,所描繪的都是百姓的普通生活,畫法則往往有悖于常規(guī)和正統(tǒng)水墨畫的筆法,多以單線平涂為主,色彩也是較單純的自然色。然而,正是這種發(fā)自內心的自然流露,成就了韓國民畫純樸自然之風。
韓國民畫代表了韓國人對生活的理想化追求,以及韓國式的幽默、諷刺和幻覺。在內涵上反映了古老的萬物有靈觀念,在形式上又有其天真稚氣的特性。這一切都體現(xiàn)出韓民族對世界萬物與自然規(guī)律的理解,同時也體現(xiàn)了韓民族的民族精神。
在現(xiàn)代社會中,韓國傳統(tǒng)民畫在生活中的實用性雖然已經漸漸離人們遠去,但韓國民畫的藝術價值卻被現(xiàn)代人越發(fā)重視,這也可以理解為韓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與對韓民族崇尚質樸自然審美觀的肯定。
從日本大藏省的茶葉進口統(tǒng)計資料可以看到,日本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已經開始從廣東口岸進口中國人工發(fā)酵茶葉,但數量小,銷售對象主要是中國僑民。廣東的發(fā)酵茶,香港俗稱廣東陳茶,主料是越南茶和本地綠茶。廣東1965年進口越南毛茶500噸,67年至69年進口2000噸,71年至73年進口1000噸。云南從1956年開始到“”結束,每年調供廣東100噸左右曬青毛茶參與拼配發(fā)酵。云南茶數量少,杯水車薪,在廣東陳茶中不起主導作用。廣東陳茶原料不同,雖經發(fā)酵,銷售時也打著普洱茶的名,卻明顯沒有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發(fā)酵后的特殊藥理作用。微生物同云南大葉曬青茶的人工結合,扭轉了廣東陳茶在日本市場十多年徘徊不前的被動局面,在短短的時間里敲開了日本主流社會的大門。世上的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微生物是塊敲門磚,敲開門后卻被視為可能污染凈土帶來危害的霉菌。
日本人有個特點,業(yè)內競爭異常激烈,但遇到共同威脅和可能得到共同利益時極容易結盟行事。丸成商事株式會社洪維成先生攜夫人飛往北京,代表經營普洱茶商社向總公司反映日本普洱茶市場困境,請中國派出代表團調查情況,解決市場亂相,解答普洱茶相關問題。
會晤北京
丸成商事既賣烏龍茶又賣普洱茶,因而總公司通知廣東云南各來一人參加與洪維成先生的會談。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特種茶科連少利科長和我分別從廣州和昆明飛往北京。會談在東華門前出口大樓一樓洽談室進行,中方由中土畜總公司茶葉處陳文副處長主談。洪維成先生在日本出生,祖籍福建,會講閩南話,他介紹了日本近幾年市場變化情況,重點談的是普洱茶。日本傳統(tǒng)喝蒸青綠茶,除少數人接觸發(fā)酵紅茶外,總體對中國其它特種發(fā)酵茶認識了解不多。經日本科研機構研究,證實云南普洱茶對血脂降低有特殊功效?,F(xiàn)在不僅華僑喝,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已經開始關注普洱茶。他談了幾個市場問題一是日本人習慣喝的綠茶不發(fā)酵,對茶葉制作有微生物參與感覺陌生,喝普洱茶說有霉味,希望中國方面能對普洱茶中的霉菌做出合理解釋。二是假貨太多,魚目混珠,造成許多日本人在花錢購買他們對發(fā)酵茶的無知。當他們發(fā)現(xiàn)上當受騙,會懷疑甚至拋棄普洱茶。三是商家只顧當前利益,夸大宣傳,不正確引導容易造成市場大起大落。洪先生的意思是日本特種茶經營商家邀請中國近期內去一個調查團,理順市場關系。
洪維成的北京之行,其實是總公司駐日本代表處促成的。面對混亂的市場,眾商家紛紛上總公司代表處反映,請求幫助支持,解答有關普洱茶的技術問題。一段時間里,翻譯王營環(huán)應接不暇,可他不熟悉普洱茶,無法解答連串的提問,特別不能輕易回答有關霉菌的問題。代表處里只有福建而沒有云南來的同志,處理普洱茶事務顯得力不從心,不久后升任總公司副總經理的馬克謹代表擔心普洱茶市場走偏,因而出了一個讓商家直接到北京反映的建議。
陳夷文副處長說,“前年我?guī)е袊枞~貿易代表團首次訪問日本,那時中國特種茶在日本主流市場剛剛起步,數量小,問題沒有那么多,今年發(fā)展特別快,情況不一樣了,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中國特種發(fā)酵茶銷量大增,必然影響日本本土不發(fā)酵綠茶的銷量?!敝袊鞘澜绮铇涞脑a地,中國悠久的茶業(yè)歷史、豐富的茶事經歷和社會實踐積累,是中國茶葉加工工藝和茶品多樣化的天然創(chuàng)發(fā)基礎。中國出現(xiàn)形式多樣、程度不同的茶葉發(fā)酵方式,先后發(fā)明和使用了酶促變化、濕熱作用、渥堆作色、自然氧化和微生物發(fā)酵等加工方法。陳副處長說話聲音不大,但中國茶葉的厚重歷史給予她充足底氣評說日本競爭對手“日本只生產蒸青綠茶,發(fā)展上只停留在綠茶階段,自己沒有發(fā)酵茶,就說不是好東西,以攻擊霉菌來否定微生物發(fā)酵沒有社會實踐認識和科學根據。”她認為日本不產特種發(fā)酵茶,雙方在這個領域的合作前景更加廣闊。洪維成先生反映的情況很好,有助總公司通盤考慮,制訂一套管理日本市場的方法。
陳副處長晚上設宴招待洪維成夫婦一行。席間講定,總公司近期組織一個小組赴日本,重點調查解決普洱茶問題。第二天一早,總公司九處(茶葉處)業(yè)務員李振基、廣東連少利和我陪洪維成夫婦去爬香山。李振基在北京工作,外事活動多,以前又出過國,穿了一套西裝,走熱了解開全部扣子,看上去還順眼。我和連少利沒西裝,穿參加廣交會發(fā)的外事服裝補貼費做的中山裝,全部解開扣子似乎不協(xié)調,走熱了只好解開上面幾顆扣子。洪先生的風衣似乎比中山裝要飄逸一些。丸成商事是進口普洱茶的大戶,北京之行順利,洪維成先生心里高興,爬山時情緒很好,六十來歲的老人了,不休息,一口氣從山腳爬到山頂,我們跟著都感覺吃力,連少利干脆躲到半路一個亭子里休息去了。
酵兮綠兮
接到通知,讓去日本,我感覺意外,公司里還沒人出過國,這等好事怎么會落到我頭上。原來確定去三人,總公司李振基,廣東茶葉公司黨委書記姜振禮。廣東去了領導,云南只能去科長或業(yè)務員。潘意如科長剛從外貿局業(yè)務處調來,她沒學過或搞過茶葉,去日本
回答霉菌問題,她沒有把握,思想有顧慮,好事就這樣落到了我頭上。領了500元的出國服裝費,我去做了一套西裝。
記得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的經理叫王漢民,姜振禮去日本,介紹書記日本人聽不懂,故以經理相稱。那時在許多企業(yè)里,書記還比經理管用。在總公司眼里,云南省公司的經理是生產型的,廣東開埠早,經理是外貿經營型的。姜振禮前年8月才率西歐茶葉貿易小組轉了一大圈回來,這次又出去了。
日本知道普洱茶是綠茶后發(fā)酵的茶品,因而只進口熟茶。青餅(生餅)沒發(fā)過酵,日本人拿樣回去同他們不發(fā)酵的蒸青茶一對比,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從來沒下過單。有一日本商社訂了一批250克方磚,因我方出錯,盒上印的是普洱方磚,盒內裝的是青磚,第二年就沒了定單。普洱茶從進入日本的那天起,質疑茶葉有霉的問題就沒有停止過。群馬株式會社的用戶東西物產(株)扳本敬四郎先生多次反映普洱茶有霉味,有霉,要求公司對這一問題作一解釋,以便對消費者宣傳。扳本敬四郎出版一本《中國針灸》雜志,自己又親身推廣中國針灸。他進口云南普洱茶,又在每期雜志上出文章介紹普洱茶,可客戶提問他卻回答不出來。對幾次交易會上的回答不滿意,他竟然飛到昆明,要親自到普洱茶產地看個究竟。
黃又新和我陪扳本敬四郎到西雙版納轉了一圈。回到景洪那天,他說普洱茶發(fā)酵工藝同日本納豆發(fā)酵和鮮魚發(fā)酵工藝一樣。他詳細告訴我們,北海道漁民將鮮魚放在陶罐里,蓋帽緣用水封口,存放三年讓魚發(fā)酵長毛才食用,價錢還挺貴。鮮魚發(fā)酵三年才食用的事我也聽其他日本人講過,只是沒他講的詳細。我們去轉菜街子,他指著傣族酸筍說是發(fā)過酵的,我說晚上弄給他吃。他買了一餅野蜂蛹,回到賓館,在手心里倒上幾只蠕動的蜂兒,一口生吞活咽下去,弄得黃又新和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景洪熱,賓館沒有空調設備,全部門窗都打開透氣。那時我們不知道桑拿足浴是怎么一回事,他請黃又新站他身上踩背,我在一邊奇怪得發(fā)笑。
臨行日本前一天,陳文副處長召集我仨開了個會。作為開場白,她談了一段話。前年年中去日本,重點考察蒸青茶生產、加工技術,先后參觀日本茶葉科研機構、茶農經營的平原、高山茶園,以及大中小規(guī)模不同的毛茶初制和精制廠,采茶加工機械、抽氣充氮機械、包裝紙等專業(yè)廠。組員劉典秋(后繼陳彬藩等之后擔任福建茶葉進出口公司經理)和吳雪根還在茶農經營的蒸青茶初制廠實習制茶技術,并寫出日本蒸青茶生產加工技術考察報告。第二年初,福建省首次辦理7噸蒸青茶空運日本,搶新上市,每噸售價人民幣18000元。除去運費,每噸比一般貿易方式多賣6000元,共多創(chuàng)匯42000元。盡管外貿部通報表揚了此事,隨后越來越搞不下去了。日本專家一走,機器還是日本人送的機器,品質下來了,日本農林省又作梗,鼓動茶農鬧事,結果我們造成積壓。1974、75、76連續(xù)三年召開蒸青茶座談會,真是用盡心力,去年又在浙江金華蔣堂農場開會,賬算下來虧了。反省一遍,搞蒸青茶是用我們的弱項碰日本的強項。我國特種茶有優(yōu)勢,是強項,日本不會搞發(fā)酵茶,在他們是弱項。我們要以強制弱,對日市場的工作重點要轉過來放在特種茶上,擴大生產,多宣傳介紹推銷,這樣同蒸青茶也避免了正面沖突。
陳副處長提了幾條意見,一,小組任務以普洱茶為主,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回來提一個對日經營方案。二,烏龍茶的問題由廣東負責解答,普洱茶的問題由云南負責解答。普洱茶微生物發(fā)酵,情況較為特殊,是一個敏感問題,回答解釋要作好充分準備。三,小組要在總公司駐日本代表處指導下工作。四,主動拜訪日本最大的蒸青茶商戶伊滕忠株式會社。
第二天,我們登上北京飛往東京的航班。
東瀛茶戰(zhàn)
小組計劃訪日20天,前兩個禮拜主要進行市場調查。我們先后走訪了東京、橫濱、奈良、神戶、京都等地百貨店里的茶葉銷售點,茶葉專賣店和茶葉與其他商品混銷的土雜店。在代表處王營環(huán)先生的引領下,我們禮節(jié)性地拜訪了日本伊滕忠株式會社。陳副處長經過實踐的判斷是正確的,日本自己每年生產十萬噸左右的蒸青綠茶,除少量出口供應日僑外,大部分內銷了,蒸青茶口味已經占據了統(tǒng)治地位,曬青、烘青和炒青綠茶不大有機會闖進來。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日本留學僧人最澄從天臺山國清寺歸國時將中國茶種傳入日本,植于他的家鄉(xiāng)日本近江(今滋賀)縣國臺山麓。三百多年后,榮西禪師又從中國帶去茶籽,親自種于日本今福岡縣西南的背振山,還送予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高弁部分茶籽,種植出“拇尾茶”,后人稱為日本“本茶”。榮西利用他在中國學到的種茶、制茶、品茶等茶文化知識,從陸羽《茶經》等茶葉著作中汲取精華,結合他的體會和日本三百年多的茶葉發(fā)展史,撰寫了日本第一部茶業(yè)專著《吃茶養(yǎng)生記》。茶葉傳入日本時期,地球上還只有不發(fā)酵的綠茶工藝。榮西禪師道行高深,又為日本帶來了中國新發(fā)展出來的釜熬茶(炒青)制法,被日本人視為茶祖,他偉大的影響力約束和激勵日本人千百年來奉綠茶為正溯,在茶葉加工工藝演化發(fā)展變化中固執(zhí)、頑強和成功地保衛(wèi)綠茶陣地抗擊了發(fā)酵腐蝕。
我們在各地轉了幾天。日本市場可是涇渭分明,蒸青茶銷售有自己的場所,中國特種發(fā)酵茶往往另辟途徑,設有專柜專店,營銷人員不停地用一個塑料小杯向過往行人贈飲湯色褐紅的中國發(fā)酵茶。,貿易環(huán)境改善,中國綠茶和后來試制的蒸青茶卻屢次攻城未果,現(xiàn)在輪到特種發(fā)酵茶登臺表演了。不發(fā)酵是綠茶的定義,不管是曬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或蒸青綠茶,它們都結盟在不發(fā)酵上。日本傳統(tǒng)觀念和生活習慣構筑的蒸青茶堡壘,未遇中國發(fā)酵茶前巋然屹立,牢牢控制住了它的國民。明治維新給日本政治帶來沖擊式的活力,而中國發(fā)酵茶葉卻不聲不響地改變著社會生活。繼日本三蓋闖進中國后,中國發(fā)酵茶全面反擊,在不長時間內政陷日本茶城。同三八式在當年軍事活動中的突出表現(xiàn)一樣,發(fā)酵工藝成為茶葉世界里的新式武器。面對洶涌而來的中國茶葉,日本競爭者在倉促應戰(zhàn)中終于發(fā)現(xiàn)了普洱茶的霉菌。渲染霉菌,無疑是對中國茶葉進攻的最好回擊。
1980年7月7日,招待中國茶葉代表團和日本媒體的宴會在東京新宿一座55層大樓的頂層大廳舉行。在禮儀性的致辭講話結束后,有記者提問,“普洱茶加工過程有微生物參與,換句話說,微生物是一種霉菌,茶葉發(fā)霉為什么還能喝?”我列舉了中國的發(fā)酵食品,如臭豆腐、豆豉成菜和甜酒,又列舉了日本的納豆和發(fā)酵魚。日本人常到云南尋根,我回答問題時類比了一個日本人感興趣的話題,“云南哈尾梯田常年保水養(yǎng)魚,哈尼族自古在用陶罐腌魚,發(fā)酵半年的魚需要蒸或煎才能吃,一年以后骨頭肉化了不用蒸煎可以直接吃,三年
以上可以治痢疾。同我們哈尼族一樣,日本食用了多年的發(fā)酵魚,參與發(fā)酵的微生物產生特殊的氨基酸,對健康是有益的。云南德昂族和布朗族用芭蕉葉包裹茶葉,埋入土里發(fā)酵,90天后取出飲用,聞著有酸味,喝著卻不酸不苦不澀。以微生物發(fā)酵的云南普洱熟茶雖然歷史不長,但已經在港澳傳統(tǒng)的普洱茶市場上漸露頭角,給消費者帶來福音,不容置疑,日本朋友會像相信和接受發(fā)酵魚一樣相信和接受微生物發(fā)酵的云南普洱茶?!睔夥找粫r活躍起來,眾人議論紛紛,有的說魚是長毛發(fā)霉了,但味道特殊好吃:有的說發(fā)酵和發(fā)霉是同一個東西,褒說是發(fā)酵,貶說是發(fā)霉;有的說日本話與哈尼話語言相通,歷史上有過什么聯(lián)系……。第二天,日本媒體報道了中國茶葉代表團對云南普洱茶微生物發(fā)酵工藝過程的解釋。
對哈尼發(fā)酵魚的了解,來自于我最初的茶事活動。1976年,我畢業(yè)分配到云南省外貿局業(yè)務處協(xié)助李克邦同志管理茶葉。當年我同省茶葉公司揚維同志到紅河州元陽縣考察茶葉產制情況。州外貿局馮永久副局長安排我們在哈尼人家吃飯,飯桌上有一碗來了遠方貴客才上的哈尼發(fā)酵魚。哈尼老鄉(xiāng)介紹,魚攤晾后放入罐內,撒上一層糯米面,蓋沿用水封死,斷絕空氣往來。我認為從元代到清代中期,紅河地區(qū)存在一條重要的普洱茶通道。今年五一大假到紅河尋找這條古道,順路進哈尼山寨找到發(fā)酵魚罐照張相。
有個叫歐陽長寶的香港朋友,祖籍福建,看了我寫的書《漫話普洱茶》中熟茶有降血脂功能的解釋,喝了我送的茶,半年后停了降脂藥,又專門飛來昆明聽講茶。我談了當年日本認識云南普洱茶的過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他竟然跑到日本北海道買回一條存放了三年發(fā)霉的魚送我。
27年后,幾個日本朋友來我處品普洱茶。談話間提及當年日本發(fā)生的那場“霉菌”風波,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若宮清先生曾是日本《朝日新聞》的記者,他興奮起來,說他記得那段有趣的故事。
東洋視角里的普洱茶
在日本的榻榻米上盤腿吃飯實在是一件受苦的事,不到十分鐘腿就木了,只好松開腿不停變換姿勢。日本人盤腿卻可以兩個小時紋絲不動。姜振禮、洪維成和洪夫人坐矮腳餐桌正面,王營環(huán)和洪家公子洪雅龍坐左側,我和李振基坐右側。桌面墻上掛著一幅年歷,那些年代國內女人是洪水猛獸,從來沒見過,我是想看又不好意思盯著看,洪老頭竟然站起來繞到年畫前,當著日本老婆和兒子的面,瞇著小眼睛一頁一頁翻著看。李振基開他的玩笑,“頭頂的毛都掉光了,對女人還這么大興趣?”洪先生說他喝了三年云南普洱茶,頭上的老人斑有軟化色淡的跡象,日本有實驗結果證實微生物發(fā)酵茶抗氧化作用強,對延緩衰老有好處。“日本還流行用普洱茶洗澡,人們認定普洱茶水養(yǎng)皮膚,”洪先生邊盯著畫看邊說。我想起來,白天在茶店里,我發(fā)現(xiàn)柜角有一堆紗布袋裝的普洱茶,大約一百多克一包,當時翻譯不在,我比劃著問洪夫人為什么用紗布袋包裝,洪夫人在身上比來畫去,我不明白什么意思,現(xiàn)在反應過來,是洗澡用的茶葉,一問王營環(huán),果真如此。這些日本人瘋得不輕,進肚里有作用就好了,皮膚也要品茶。我對普洱茶洗澡養(yǎng)皮膚的說法將信將疑,但懷疑的成分居多。
一千多年前,茶葉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符號進入日本。一千多年后,云南普洱茶不再以簡單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符號移動,而以特殊的健康功能鋪路搭橋。云南普洱茶真有別于其它茶類的特殊藥理作用嗎?云南的認識來源于1980年在昆明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用普洱茶對比安妥明做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實驗。云南僅僅知道一點,飲用適量云南普洱茶(熟茶,每日15克左右),可有效降脂又無毒副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還不富裕,降脂還未成為社會的突出要求,普洱茶自然沒條件大行其道。高血脂已成為日本社會的富貴病,日本有條件提供我們更多云南普洱茶的特殊藥理信息。許多日本人稱云南普洱茶為“快瘦茶”“減肥茶”,我收集了一些日本報刊雜志,采訪了一些云南普洱茶消費者,對其功能的反映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消肥降脂。大部分較為肥胖的消費者(不是全部)反映,堅持一日三次飲用云南普洱茶可以減肥而不用過分節(jié)食。群馬縣桐生市錦町的周東武男先生身高1.7米,體重從125kg降到85kg。多數高血脂患者飲用云南普洱茶半年后血脂明顯降低。部分脂肪肝患者癥狀減輕的檢驗結果也肯定了云南普洱茶的功效。
養(yǎng)胃治炎。與日本蒸吉茶相比,云南普洱茶暖胃,無刺激性,抑制胃炎。日本當地說云南普洱茶PH值7.1,偏微堿性,能中和胃酸,使人體處于PH值7.3-7.4的正常狀態(tài)。
改善便秘。二歧菌是制作乳酸菌片的主要菌類,云南普洱茶內含二歧菌代謝物,常飲改善便秘狀況。東京都板橋區(qū)23歲的本子秘書便秘嚴重,五天通便一次都困難,喝云南普洱茶后通便正常。
解酒保肝。上尾市上尾宿54歲的齋藤勇先生說,喝云南普洱茶一石二鳥,既消食去膩,又解酒醒酒,酒喝多了喝普洱茶,分解能力強,利尿,第二天頭不會痛,有益肝臟機能恢復。山形市大手町參王堂社長認為飲用云南普洱茶解酒毒。
健康養(yǎng)顏。主要說法是抗氧化作用明顯,延緩衰老,軟化和淡化老人斑。
日本還有云南普洱茶緩解痛風和糖尿病的說法,但我沒有從日本媒體上收集到較為直接的科學證據。
小車在高速公路上跑到120-130碼,窗外的景物迅速消失在車后。云南大多數公路一小時只能跑30-40公里,坐在高速小車里,我都傻了。過高速公路隧道時,洪雅龍邊開車邊說去年一輛小車拋錨,造成六百多輛車追尾碰撞,洞里火光一片,死傷不少人。我仿佛在聽天書。
來到箱根溫泉,洪夫人每人發(fā)了一包泡澡用的普洱茶。轉了一天市場又長途奔波,是累了,離吃飯還有一個小時,我泡了一盆普洱湯,學東洋鬼第一次用普洱茶洗了澡。為達到最佳效果,我反復用腳擠壓茶包。吃飯時,我問李振基有沒有用普洱茶洗澡,李和姜都說他們不信那事,還笑問我洗完澡身上粘不粘。
日本的溫泉浴是一種社交活動,男女同池,只用一條半米高的竹簾做一個象征性的隔斷。飯后泡溫泉,服務生給每人送來一杯蒸青茶,同池男女雖然有隔斷,卻可以邊聊天邊品茶。喝日本茶,泡溫泉水,半個時辰后全身軟綿綿的,我爬出池子躺到躺椅上繼續(xù)喝茶。一個的日本靚女突然從池子那邊跑過來,嚇我一跳。她嘴里嘰里咕嚕講些什么,眼睛到處看,可能是找她同來的男伴。其他人都在水里,只有我躺在池邊,她的目光從我身上掃過,神情坦然,我卻慌了神,想遮掩又找不到東西。我第一次看到不穿衣服的女人,也是第一次沒穿衣服被女人看到,滑稽的一幕給我留下了終身的印象。那女人走后,首遇春影而繹動的心不再亢
奮。我呷了一口茶,世界又回到現(xiàn)實的世界。我突發(fā)奇想,如果箱根溫泉變成了茶湯,人們還會不會來沐浴,我還能不能再遇到不穿衣服的靚女。
十多年過去了,我一直確定不了普洱茶洗澡養(yǎng)不養(yǎng)皮膚。我既找不到證據肯定它,也找不到證據否定它。世界橋牌皇后楊小燕女士常喝我的普洱茶,她丈夫也就是發(fā)明精確叫牌法的魏重慶先生去世后,她找了一個猶太美國人丈夫。中國和以色列建交那一年,她邀我?guī)г颇蠘蚺脐爡⒓右陨袠蚺乒?jié)比賽。我們在死海泡了幾天鹽水,抹了幾身泥巴,曬了幾天太陽,皮膚卻沒有曬黑。世人都說死海的鹽巴泥巴養(yǎng)皮膚,不管鹽巴泥巴,每包二百克賣價十多美元?;叵肫鹑毡救擞闷斩桊B(yǎng)皮膚,我相信了死海的鹽巴泥巴,各買了兩包回來哄女孩子。在大使官邸做客時,我講買了養(yǎng)顏的鹽巴泥巴,楊小燕新任丈夫笑我受騙了,說死海低于海平面近四百米,空氣中氧氣含量是特拉維夫也就是海平面的20倍,皮膚不會受到紫外線的傷害,養(yǎng)顏同鹽巴泥巴并無關聯(lián)。
史為鏡
時間到了1994年,當我再次踏上日本國土,普洱茶已經不見了十四年前的氣場。據海關統(tǒng)計,1980年中國對日本出口普洱茶926噸,同期出口烏龍茶616噸。以上數字不包括香港轉口數。到1994年,烏龍茶發(fā)展到近12000噸,而普洱茶卻掉到了為數不多的兩、三百噸。這十四年中發(fā)生了什么變故,改變了普洱茶的上揚軌跡?天生麗質、已經被日本醫(yī)學界證實有特殊藥理作用的云南普洱茶究竟被什么東西淹沒了?
我們又回到春風初起的1980年。赴日小組回到北京,專題向總公司匯報了日本茶葉市場的發(fā)展變化情況。事實證明,中國對日茶葉出口放棄“以綠攻綠”下策,轉移為特種茶進攻是成功的。為保證日本市場健康發(fā)展,我們重點建議總公司統(tǒng)一管理日本市場。九月二日,中土畜總公司在北京召開烏龍茶、普洱茶出口工作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廣東、福建、廣西、云南、廈門、汕頭、梧州分支公司和香港德信行的代表。會議一致認為,茶葉生產形勢很好,福建省發(fā)展烏龍茶生產的積極性很高,估計將有大幅度增產。由于日本市場掀起烏龍茶、普洱茶熱,使出口迅速增長。1980年預計烏龍茶出口3000噸,1000萬美元;普洱茶出口4000噸,700萬美元。隨著茶葉生產的不斷增長,今后必須在鞏固和發(fā)展市場、擴大推銷、提高品質等方面下工夫。根據外貿經營體制改革的新形勢,與會代表一致要求總公司對烏龍茶、普洱茶的市場、客戶、價格方面進行協(xié)調,統(tǒng)一對外。具體意見,一、對香港的交易,仍通過德信行對外成交。二、對日本由總公司統(tǒng)一成交,口岸組織交貨,散裝烏龍茶,仍采取由幾家客戶經銷的方式,普洱茶以幾家主要客戶作為重點,適當供應少數老客戶。三、遠洋地區(qū)可由口岸自行掌握。四、價格,因烏龍茶價格已先后共提價35~62%,普洱茶二次提價其上調20~25%,故除普洱茶對港澳掌握上調10%外(因對日本已提價),其余均可維持不動。五、根據市場對普洱茶的不同品質要求,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產品的衛(wèi)生標準。
方向明確又初見成效,中國茶人趁熱打鐵,于第二年四月首次在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仙臺、北海道五個城市舉辦中國茶葉展覽會。會上主展普洱茶、烏龍茶,同時展出陸羽《茶經》、明清兩代茶具以及古今名人茶詩茶畫等。展廳布置為具有民族特色的竹制茶室,并現(xiàn)場泡飲茶葉,供觀眾品嘗,引起參觀者極大興趣。日本電視臺、報刊等媒體作了大量現(xiàn)場報導。
如火如荼的日本普洱茶市場宛如一場盛宴,香味自然會招來各種各樣的飛蝶走蟲。1981年,四川開始人工渥堆發(fā)酵普洱茶,當年出口607噸,1982、83、84年出口量保持在五百噸出頭。重慶1986年搞了17噸,貴州85年以后每年也搞個5噸、8噸,江西1980年和84年各搞了5噸和20噸,連海水包圍的海南88年也弄了8噸。湖南從1980年的13噸開始,發(fā)展到1983年的253噸,1986年的150噸。這些用中小葉種烘青和炒青工藝生產的“普洱茶”通過香港源源不斷地涌進日本,總公司統(tǒng)一經營維護日本市場的美好愿望在市場經濟初期的狂熱躁動中泯滅。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特種茶出口工作會議從來不通知四川、湖南、貴州、江西和海南參加,但他們都在暗中加工特種發(fā)酵茶。八十年代后期,中小葉種烘炒吉“普洱茶”數量越來越多。中茶公司總經理李嘉志在1988年11月13目的日記中寫到晚飯后,我同廣東省茶司經理在旅店酒吧談工作,他講肇慶支公司頭兒特別能干,是下屬五虎將之一,87年開始出口業(yè)務,主銷日本,今年可望出口普洱茶250萬美元,人們送他黃半仙雅號。
中小葉種“普洱茶”能夠批量進入日本,原因是多數日本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云南普洱茶,市場缺乏理性認識。四川茶葉進出口公司分工特種茶出口業(yè)務的單建中對我說,港澳和東南亞地區(qū)不喜歡他的普洱茶,可香港客戶卻買了轉口日本。我告訴他,香港人喝了幾百年的云南普洱茶,在他們的認識里,普洱茶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不是一個動聽的廣告詞,他們不是用眼睛和耳朵,而是用味蕾來選擇普洱茶,你的茶湯少都不說了,還出苦味,又永不轉化,香港人自然不喜歡喝,轉賣日本,心里還在笑日本人傻冒,弄些垃圾當寶貝。我開小單的玩笑,“話說回來,你們是英雄,報了二戰(zhàn)的仇,那些年日本人對中國人這么兇,是該拿苦水灌灌他們?!?/p>
云南也曾試驗過用烘青綠茶渥堆發(fā)酵普洱茶,結果是溫度提不起來,毛也不大長。微生物擁有一個奇妙的大千世界,一種微生物往住需要相同的溫度、水分、氧氣和營養(yǎng)源才能夠發(fā)展起來。米受潮,提供黃曲霉菌所需的營養(yǎng)源,最終產生有害的代謝物黃曲霉毒素;米飯擁有超量的水分,熟化后產生的營養(yǎng)源不再是黃曲霉菌的可口食物,卻可以供應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釀造米酒。泡菜發(fā)酵需要厭氧菌,人們用水阻斷氧氣進入陶罐,而一旦水干氣入,另外一種蟄伏于罐內的喜氧菌就充分發(fā)展起來。喜氧菌發(fā)酵產生二氧化碳,水,甲醇,乙醇。我們會說走氣了,不能吃,吃了拉肚子。厭氧菌發(fā)酵產生一些分子量大的醇,醛,酯還有胺和硫化物,蛋白質被分解成了氨基酸,成了美味佳肴。茶葉中的酚類物質在干燥過程中遇到高溫,產生了類似米和飯的差別,從此分道揚鑣了。不同的基質結交不同的微生物,曬青綠茶中的酚類物質在干燥過程中既沒有遇到極端溫度,又得到燦爛陽光的撫慰,在時間帶來的雨露滋潤下生活充滿了陽光,高溫淘汰落后的曬青綠茶工藝后,相繼創(chuàng)造了炒青、烘青和蒸青綠茶在不發(fā)酵茶家族里的輝煌歷史,而它們卻經受不了與時間相連的潮濕考驗,跨過這個坎,過了年即走進漫無邊際的苦海。
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日本人喝糊涂了,懷疑云南普洱茶特殊功能的議論
越來越多。日本以蒸青茶為主,他們不大了解什么是烘青、炒青和曬青,更不知道云南普洱茶的藥理作用來自豐富的曬青酚類物質與某些特定微生物的有機結合。喝到烘炒青“普洱茶”的消費者不滿意血脂化驗結果時,牢騷滿腹,抱怨“普洱茶”不但沒有藥理作用,還像藥一樣苦得出奇。他們的認識有錯,但他們的舌頭沒錯,他們喝到的是類似松蘿、珠茶、龍井、瓜片、毛峰、碧螺春等一類的烘炒青過期陳茶,是炒青散茶問世近千年來一直當作廢物甚至垃圾的陳茶。烘炒青過期陳茶的自然呈現(xiàn),綠茶產區(qū)的生產者和綠茶銷區(qū)的消費者知道是什么東西,因為千百年的社會實踐除了苦不堪言外沒有留下其他任何有益的痕跡。世事難料,烘炒吉綠茶渥堆發(fā)酵經過一番偽裝,雖然穿了新衣,卻苦性依舊,然而妖怪變美女,還是迷倒了一批無知無理智的瘋狂人。瘋是不正常的行為,狂更是將不正常發(fā)展到極致。責備造假者,倒不如責備愚昧,這樣更有實際的市場凈化意義。
茶葉制作工藝演化過程中,自始至終貫穿著一條消除苦澀味的發(fā)展線條,而牽引線條伸展的動力,來自于人類憧憬和品鑒甘甜生活的味蕾。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茶葉和制茶飲茶的國家,開始生煮羹飲,繼而曬干收藏。如從原始曬干方法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制茶歷史。二世紀開始制造餅茶,人們不懂烘炒,自然草青味重,既苦又澀,八世紀發(fā)明蒸青制法,蒸后壓榨,除去部分茶汁,目的是降低苦澀味。印度制蒸青綠茶時擠出黃色茶汁,和我國唐朝制造餅茶的榨汁技術相同。我國十二世紀左右發(fā)明炒青制法,湯清味爽,在消苦去澀征程上邁了一大步,同時替代了榨水榨汁、奪茶真味、降低茶葉質量的蒸青茶工藝。哲理管了世事,自然也要管茶葉,山不轉水轉,事物都會發(fā)展到自己的對立面去,茶葉也不例外。曬青新茶又苦又澀又不香,在時間和空間相連的水分滋潤下復活,去了苦澀,來了甘淳陳香:烘炒青新茶香高味爽湯清,但在時間和空間相連的水分浸濕下失去活力,過期后露出一副苦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