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10:55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1.欣賞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了解其紋樣裝飾的特點,感受作品的色調(diào)和紋樣美。
2.學習用不同的線條和青花來設計裝飾青花瓷物品。
3.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zhì)。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瓶子、葫蘆、紙杯、玻璃紙若干。
2.藍色記號筆人手一個
3.《青花瓷》純音樂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美工室
師:孩子們,看,今天我們來到哪里上課了呀!在上課之前老師先帶領你們來欣賞一下我們的美工室作品,好不好。
師:你們有沒有在里邊發(fā)現(xiàn)跟我們教室擺放的一樣的東西呀(青花瓷)。對,這里有跟我們教室一樣的青花瓷盤,盤子上的青花除了可以裝飾到盤子上,還可以裝飾到什么地方?
二、按要求作畫
師:你們剛才說了很多很多,那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畫一畫呀!但是在畫之前老師是有要求的,今天我們統(tǒng)一都用青花和各種線條來裝飾你的作品,你自己看怎樣布局合理,我們比比看,最后誰畫的漂亮,好不好。
三、自主挑選物品,進行作畫
1.教師:剛才老師說的你們都聽明白了嗎?好,現(xiàn)在你可以去挑選你自己喜歡的物品,開始進行創(chuàng)作。
2.教師巡視,指出錯的地方。
四、幼兒作品展示
1.師:孩子們都畫好了嗎?那現(xiàn)在把你的筆放下,跟著老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們的作品,好不好。
師:你們覺得誰畫的好看呢!請幼兒說一說。
2.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進行小結。
五、帶領幼兒將物品帶到教師,結束本次活動
師:好了,孩子們,我們一起把我們的物品帶到教室讓更多的人來欣賞,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2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結藝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2、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感受作品的審美、裝飾功能。
3、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
4、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zhì)。
活動準備:
盤長結一個,中國結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盤長結,引導幼兒了解結藝。
指導語:今年春節(jié),我收到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禮物,我很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大家來看一下!
提問:這是什么,有沒有小朋友知道,舉手回答?
小結:對,這就是中國結,老師拿來的是盤長結,是中國結中的一種,中國結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編織藝術,別的國家都沒有,只有我們中國有,好多的外國人都很喜歡漂亮的中國結。
二、引導幼兒欣賞中國結的外形特征
指導語:不僅僅外國人喜歡,中國人也很喜歡,我也非常喜歡這個精致美麗的中國結,你們喜歡嗎?
我喜歡這個中國結的一圈圈的花邊,像個中國結的耳朵一樣,這個叫結耳,我喜歡結耳,是因為它的形式美。
提問:
1、你們喜歡中國結的什么地方啊?
小結:流蘇:中國結下面的穗子擺動起來很柔美,像是在翩翩起舞,我們把這個叫流蘇,你喜歡它是因為它的線條美。
結體:你喜歡中間這部分是個正方體,是有一條絲線有規(guī)則的排列、穿編的,你喜歡它,是因為它的結構美。
2、你們還喜歡中國結的什么啊?
小結:有的小朋友說喜歡它的上下,左右對稱,整個結體是中心對稱、均衡的,具有對稱美。
3、你看這個中國結是什么顏色的啊?給你什么感覺?
小結:這個中國結是紅色的,讓人感覺喜洋洋,熱鬧,所以春節(jié)過年的時候,人們都去買中國結給自己或者送別人。
總結:我們平時說的中國結,大多指的是盤長結,它是中國結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結,有很多的結都是在盤長結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
三、尋找生活中的中國結,理解中國結的裝飾功能
提問:
1、你都是在什么地方見過中國結?
小結: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汽車、背包、商店、賓館、家里、飯店等一些地方見過。
2、它有什么作用呢?
小結:把它穿編成吊飾、掛飾、首飾等來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四、欣賞中國結課件
五、用圖畫的方式設計自己喜歡的中國結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3【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艷麗的色彩和果園豐收的景象。
2、探索學習用多種方法表現(xiàn)樹冠,嘗試用紅黃和黃綠色系表現(xiàn)秋天的樹的色彩。
3、學會與同伴合作作畫,感知集體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秋天的景色相關圖片。
2、油畫棒每組若干盒。
3、每組一張大的長方形白紙。
【活動過程】
1、音樂活動:小樹葉。
教師帶領幼兒有表情地隨著音樂演唱歌曲《小樹葉》,感知秋天的氛圍。
2、欣賞《秋天的樹》,感知秋天的色彩。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展示儀放大的示范圖或閱讀幼兒用書《秋天的樹》畫面。
(2)你知道這是什么季節(jié)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畫面上有什么?樹是什么顏色的?
3、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樹木的形象和結構。
(1)樹是什么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你看到的樹冠是什么樣子?
(2)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樹干,請個別幼兒上來畫出不同的樹冠、(圓圓的、高高的、三角狀、花瓣形的、多個三角形狀)
(3)啟發(fā)幼兒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畫樹冠?
4、探索用紅_系和黃綠色系表現(xiàn)秋天的色彩。
(1)你看見的秋天的樹是什么顏色?
(2)教師在黑板上用黃、橙、紅三種顏色給大樹涂色。
涂色方法:先用筆畫出一個涂色的區(qū)域,然后,一筆接一筆來回涂色,幫助幼兒把握均勻涂色的要領。
5、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商量在紙上畫出大地和樹。
6、作品展示:活動前收集各種關于秋天的樹圖片資料,讓幼兒觀察感知,并在此基礎上,學習描繪秋天的樹。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4活動目標:
1、學會用紅、黃、藍中的兩種顏色調(diào)配,樂于探究三原色兩兩調(diào)和后的變化。
2、操作中能用三原色調(diào)配出橙色、紫色、綠色并完成涂色。
3、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變化活動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4、在創(chuàng)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三色顏料、調(diào)色盤、棉簽、若干。
2、3個裝著紅、黃、藍顏料水的礦泉水瓶,及3個紅、黃、藍顏色的瓶蓋。
3、顏色變色記錄表。
紅、黃、藍顏色寶寶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魔術情景,變魔術引題。
師:"我是魔法師,今天帶來了一個神奇的魔術,小朋友只要認真仔細看表演,你們也會變成魔術師。魔法師還請來了三個顏色寶寶來變魔術,它們來了。"教師逐一出示:紅、黃、藍三個顏色寶寶。
教學評析:用一張蓋著桌布的桌子當臺面,創(chuàng)設魔術情景。這樣會為這節(jié)課增添些神秘色彩,更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二、引導幼兒觀察變色及記錄。
1、出示裝著黃色顏料水的礦泉水瓶,引導幼兒觀察:"看,這里有個魔法瓶,小朋友看看瓶子里裝著什么顏色?"(黃顏色)。
師:"對!看好了老師在黃顏色魔法瓶上蓋上一個紅色的蓋子,搖一搖、變一變。黃色變成了。"(橙色)出示記錄表,請幼兒上臺幫忙找出相應顏色寶寶,將剛才神奇的變化記錄下來。黃色和紅色手拉手變成橙色。
2、出示裝著紅色顏料水的礦泉水瓶,引導幼兒觀察:"裝著紅色的顏料水的瓶子蓋上了藍色的蓋子后會變什么顏色?"(紫色)師:"同樣我們要用顏色寶寶記錄下這神奇的變化。
"
3、請小朋友猜猜:裝著藍色顏料水的瓶子蓋上黃色的蓋子會有什么變化?師:"請一個小朋友來當魔術師,讓他上來變一變。
"請小朋友上來操作,得出藍色加黃色變成綠色。
4、引導幼兒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這神奇的魔術是怎么變的?"
5、教師小結:黃色和紅色在一起成了橙色;
紅色和藍色在一起變成紫色;藍色和黃色在一起變綠色。
三、引導幼兒變色。
1、啟發(fā)幼兒:橘子、葡萄、青蛙是什么顏色?(橙色、紫色、綠色)師:"精彩的節(jié)目開始了。
請小朋友來當魔術師,第一個節(jié)目:變橘子??匆粡埣埳袭嫵鲆粋€白橘子,不像,怎么辦?第二個節(jié)目:變葡萄,一串白葡萄,不像。第三個節(jié)目:"呱呱呱",跳出一只白青蛙。還是不像?怎么辦?
2、請小朋友觀察記錄表,橙色是怎么變的?教師引導幼兒,用棉簽分別取出黃色顏料和紅色顏料放在調(diào)色盤用干凈的棉簽將兩個顏色調(diào)和在一起。
3、討論:用了幾種顏色?哪兩種顏色?怎么變的?變成什么顏色?
4、引導幼兒說出:_顏色加_顏色變成_顏色畫__。
5、葡萄是紫色的,怎么變?引導幼兒嘗試操作。
6、教師歸納小結。
紅色加黃色變成橙色畫橘子;紅色加藍色變成紫色畫葡萄;黃色加藍色變成綠色畫青蛙;
四、幼兒分組操作。
1、幼兒動手嘗試用紅、黃、藍三個顏色分別調(diào)出橙色、完成操作材料《變色》中的橘子、葡萄、青蛙涂色。
2、強調(diào)要求:
(1)顏色不能混色。
(2)手粘到顏料用桌上的濕毛巾擦干凈。
五、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5教學目標
1、嘗試運用豐富的色彩,描繪自己對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與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及五彩繽紛的色彩,積累和豐富美感經(jīng)驗。
3、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嘗試運用豐富的色彩,描繪自己對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與想象。
難點恰當使用各種色彩,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們,在今天的美術課上,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恢匾男】腿?,她是誰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圖片)春姑娘來到人間,人間的變化可大了,你們看------(出示一組春的圖片)
二、說春天
1、請小朋友們一邊觀察,一邊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2、師小結:孩子們的回答精彩極了,的確是這樣,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花開了,草綠了,冰凍的小河開化了,小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就連小姑娘們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風箏呢,是春姑娘讓這一切變得是那樣五彩斑瀾。
你們聽,春姑娘正高興地說:"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我畫一幅春天的圖畫嗎?"
三、畫春天
1、教師板前示范畫春天。
2、小結:老師筆下的春天就是這樣的,孩子們,你們有信心畫出更美的春天嗎?
3、幼兒試著畫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膽作畫。
4、教師隨機指導,要求幼兒要注意畫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兒給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師指導幼兒在涂色時,要選擇一些適合的鮮艷的顏色,那樣畫出的畫才會更漂亮。
7、小結:因為時間關系,沒畫完的小朋友課下接著畫,畫完的小朋友將自己的作品貼于黑板上,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吧!
四、賞春天
1、集體點評幼兒作品,并指出優(yōu)缺點。
2、教師小結:看來本節(jié)課上大家畫得不錯,說得也不錯,可是我們贊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們不光可以畫春天的畫,還可以唱春天的歌,講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詩和兒歌。
老師這里就有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你們聽(師背村居這首詩)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贊美春天呢?
活動領域:藝術
適合年齡段:5—6歲
活動目標:
1、巧妙構思并設計制作有趣的畫,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系。
2、通過設計制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3、體驗采用多種創(chuàng)作方式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樂趣。
活動準備:水彩筆、素描紙、刻刀、雙面膠、剪刀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大家認識一位新朋友,他叫七七,不過它可不是我們?nèi)祟悾菦]有翅膀的七星瓢蟲,這不,他來了……
(翻開隱藏式范畫七七,因未打開隱藏頁,幼兒并未發(fā)現(xiàn))大家看到了嗎?(翻開隱藏頁)原來他的翅膀在這里,想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么長出來的嗎?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進入到奇幻的世界(觀看圖片邊講述七七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提問:小朋友們覺得故事怎么樣,有什么感想?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樣做成的嗎?
2、將范畫傳到每組讓幼兒分組去觸摸、觀察、分析、討論隱藏式繪畫的做法。
3、幼兒分組討論,講述本組探討后的成果。
小結: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在這里老師再向大家介紹兩種隱藏式書頁的設計方法。
1、挖洞法:先在整幅畫頁上畫上七星瓢蟲的外殼,后用刀子沿外殼的邊緣及外形
割開,兩端不割斷。這時,七星瓢蟲就能掀開漏出下面的洞來。再在洞的下面附上一張紙,畫上七星瓢蟲的翅膀,當掀開外殼時,就能漏出里面的圖像。
2、加紙遮蓋法:將蝴蝶直接畫在畫紙上,再用其它的紙做一片花瓣,并在它的根部預留出多余的紙邊,折回后粘在畫頁上。這樣,掀開花瓣,下面的蝴蝶就露出來了。
3、提問:想一想,你認為哪一個故事最適合做成這樣的藏藏畫?是愿意獨立完成還是小組合作的形式?
4、制作的畫不僅要有趣,還要整潔美觀。
5、畫的形狀大小自定,可以是圓的、方的、三角形的、樹葉形的、動物形狀的甚至是不規(guī)則形的,都可以。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由于課程結構的安排,有專題欣賞和在繪畫、工藝、設計等課程內(nèi)容中穿行的隨堂欣賞課。它們所占比例雖小,但對于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豐富美術知識,激發(fā)學習美術的興趣卻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上美術欣賞課,如何提高美術欣賞課的有效性呢?
一、在技法分析中進行美術欣賞
古今中外,任何時期任何形式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都有其技法和形式。
如:我們傳統(tǒng)的中國畫和西方的油畫相比較,在線條方面,都具有流暢、有力、概括力強、表現(xiàn)力豐富等特點,不同的是:中國畫塑造形象以線描為主(如:《八十七神仙卷》),注重用筆用墨與意境之美(如《蛙聲十里出山泉》),強調(diào)抒發(fā)作者的主觀情趣;而油畫則善于用塊面,注重形象和結構的準確(如《蒙娜麗莎》)。中國畫偏重于寫意,講究“以形寫神”,追求“氣韻生動”、“形神兼?zhèn)洹?;而油畫偏重于寫實。這就形成了兩大不同的技巧形式美。因此,進行美術賞析的過程中,既要講清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一般技法,又要介紹不同畫種不同流派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正確欣賞美術作品。
我在上五年級專題欣賞課《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和《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兩課時,把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展示出來,直觀對比,學生通過分析、比較、觀察很容易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不同的藝術風格:繪畫材料不同;表現(xiàn)方法不同;色彩處理不同,一個清新淡雅,一個熱烈奔放。繼而再對學生進行相關美術知識的講解,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在此基礎上了解相應的美術知識,對于中國畫、油畫、剪紙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特點也就更加明晰了。
有人說:“欣賞是鎖,基礎知識是鑰匙”。只有掌握相關美術知識,了解不同美術流派,美術風格、中外美術畫種的特色,學生才能通過直觀感受去內(nèi)化作品的內(nèi)容要素,才能從中感悟到畫家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和理想。
二、在人文情境中進行美術欣賞
一件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從千百萬張作品中脫穎而出,得到人們的認同,成為廣泛流傳的優(yōu)秀作品,這固然與作者的技藝高超有很大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作品所反映的美的因素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才是作品得以流傳的原因和值得欣賞的美點。美術欣賞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單純的技能技巧、表現(xiàn)形式的欣賞層面,還要更多地了解作品背后的美術文化知識。包括作品本身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發(fā)展特點以及美術大師的生命里程和創(chuàng)作歷程。這樣也有助于增加欣賞內(nèi)容的趣味性。
如:在《人民藝術家——齊白石》一課中,用視頻形式了解齊白石藝術追求的一生,從小木匠成為偉大的人民藝術家的曲折道路;為了畫蝦就在家自己養(yǎng),每天細心觀察,這種對待藝術的嚴謹態(tài)度,對學生來說觸動很大,對于理解齊白石的作品也就很容易了。
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作品時,先對學生介紹梵高悲慘的一生:他備受冷落和貧窮的打擊,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日復一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不斷處于崩潰狀態(tài),在癲狂狀態(tài)下割去自己的右耳,最后舉起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7歲的生命。知道了畫家的生命里程,學生就會明白梵高為什么喜歡畫向日葵,他的色彩為什么那么充滿熱情與活力。學生通過分析,積極表達了自己對這幅作品的感受: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他畫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實寫照,而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熱情為生活高唱的贊歌。
三、在豐富的生活元素中進行美術欣賞
羅克韋爾肯特曾說:“藝術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們更深地懂得生活,進而更加熱愛生活?!彼囆g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術現(xiàn)象也隨處可見。在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的應當是“生活化”的美術教育,而不能也不應該是“專業(yè)化”的美術教育。因此,在美術欣賞課中,要走出傳統(tǒng)的程式化、理論化教育,使欣賞課“生活化”,在課堂中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緒場。
情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表現(xiàn)力和追憶能力。
認知:認識自然界特別是周圍事物中存在的近大遠小的透視現(xiàn)象。
操作:學習用簡潔的線條來表現(xiàn)出物體的近大遠小的變化。
教學重點:
認識物體近大遠小變化的規(guī)律,并用彩筆把變化了的物體畫出來。
教學難點:
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guī)律,使描繪的物象更真實。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各種圖片等。
學生準備:自己喜歡的制作工具及各種材料等。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
1、我首先設計了“雙胞胎”朋友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欣賞有明顯的近大遠小效果的“自行車賽”圖片,讓學生感受畫面透視的效果,打開學生思維。
2、挖掘出生活的經(jīng)驗
五年級學生都知道“近大遠小”現(xiàn)象,卻不知道“近大遠小”的原因。
3、面對疑惑和不解。
讓學生帶著任務走進“近大遠小”,探究其中蘊藏的奧秘。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近大遠小
二、引導啟發(fā)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因此,我把質(zhì)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抓住教學中的疑點和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魔術”,通過線條大小變化帶給我們的不真實感,拋出“請同學們討論為什么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總結:原來呀!咱們?nèi)说难劬驼障鄼C是一樣的,都有一定拍攝的角度??康慕恼趽醯囊曈X角度就大,反之就小。因此,就會出現(xiàn)“近大遠小”的現(xiàn)象。逐步強化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啟發(fā)鼓勵學生思考探索,各抒己見,總結出觀察、思考,可以得出結論,解決教學難點,增強學習信心,使學生體驗喜獲知識,邁向成功的歡樂。
三、感知與體驗
環(huán)節(jié)一:動手小游戲
伸出左手遮住左眼,右手伸直慢慢的往右眼上靠近,是不是感受出來了?這就是視角被遮住了,在我們今天看來……在古代……(引入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故事)強化概念吸收。
環(huán)節(jié)二:找一找視線中的近大遠小
近大遠小的現(xiàn)象是我們眼睛帶給我們的錯覺,那么只要是我們視線里的事物就應該都存在這樣的規(guī)律,跟老師來找找。
圖①
向日葵
(花盤的近大遠小規(guī)律,遠處山坡上樹木和向日葵大小比較)
總結:近大遠小
適用于所有景物
圖②
樹林
(樹與樹間的間距、樹木的高低,梳理出近寬遠窄、近高遠低、近處清晰,遠處模糊
等同原理透視規(guī)律。
環(huán)節(jié)三:學習透視分析圖
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確定近大遠小的現(xiàn)象無處不在,那么怎樣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呢?咱們一起來學習透視分析圖!
①
了解視平線的由來
②通過透視線找出消失點
重點交代
垂直于地面的“樹”
學生進行一次作業(yè)(畫出名作《林蔭道》透視示意圖)
環(huán)節(jié)四:作品欣賞
圖①
中國畫《沙漠之舟》
圖②
西方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圖③、④
學生作品
著重點撥學生作品中樹木“不垂直”地面的錯誤。
環(huán)節(jié)五:課堂練習與課后拓展
練習要求:
在小作業(yè)上進行二次修改
運用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畫畫你生活中的景物,畫出縱深感。
用你擅長的畫法作畫,提倡用色彩直接表現(xiàn),可以選擇水粉、水彩筆、油畫棒。
四、反思與評價
作業(yè)布置成展,師生共同點評,側重畫面的縱深感、景物的正確透視。。
教材分析:
本課以雞的形象為切入點,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裝飾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感受圖案的裝飾美。雞是學生最常見,最熟悉的動物,易于觀察了解,形象簡單易畫,適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課的重點之一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深入觀察了解形象的特點,在概括、夸張、變形中不失其特征。重點之二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運用各種花紋和表現(xiàn)手法,去添加被裝飾的形象,使形象更美麗,更有浪漫色彩。動物的側面形象最易于表現(xiàn)動物的特點。所以本課出現(xiàn)的圖片中,大部分為雞
的側面形象。雞的寫真照片,動態(tài)比較平靜,能讓學生了解雞的結構、外貌特征。另外,教師還可多搜集一些能全方面體現(xiàn)雞的特征的資料給學生看,讓學生多觀察了解一些,學習效果會更好。民間藝術作品對引導學生進行結構裝飾表現(xiàn)和純裝飾表現(xiàn)起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學生作品中的雞的動態(tài)各有不同,生動形象,裝飾方法豐富多彩,能給學生以啟發(fā)。
二
教學目標:
1、能夠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裝飾性特點。
2、能夠初步了解動物變形、裝飾的一般表現(xiàn)方法和規(guī)律。
3、愿意欣賞中國民間美術,對中國民間美術感興趣。
三
教學重點:
學習簡單的裝飾方法(裝飾、簡化、變形、夸張),感受其特有的藝術美感。
四
教學難點:
動物變形及創(chuàng)作過程
五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彩色筆、油畫棒、鉛筆、橡皮、圖畫紙)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
六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雞在我國與“吉”字同音,是“吉慶”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雞為題材的美
術作品非常多。
(教師展示雞的裝飾作品,學生欣賞)
師:同學們,你們都在哪見過這些漂亮的雞呢?生:指名回答。
師: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給我們帶來吉祥與美好的祝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大花雞》一課。教師板書課題。
(二)、新授,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充分認識雞的造型及特點。
1、利用課件欣賞各種生活中的雞,(并詳細演示第4張)引導學生觀察雞的身體分幾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特點?
老師概括并板書:尖尖嘴,火紅冠,頭頸身體連一起,彎彎尾,結實的雙腿,鋒利的爪子,還有一身五顏六色的羽毛。
(三)、多媒體課件欣賞各種藝術作品中的裝飾雞,感受學習其裝飾特點。
1、利用多媒體課件賞析藝術作品中的各種裝飾雞的造型,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掌握夸張、變形等裝飾手法的特點,并感受其特有的藝術美感。
(1)、這些雞的特點與我們剛才看到的雞有什么不同?學情預設:生
1:顏色鮮艷豐富??
生2:雞的身上畫出了許多花紋圖案??
生3:和剛才看到的形態(tài)不太一樣??
生
4:太漂亮了,就像給雞穿上花衣服??
(2)、師:這些作品就是裝飾雞。它運用夸張、變形、概括添加等方法表現(xiàn)出的雞
就像給雞穿上了美麗的花衣裳。
2、利用多媒體課件欣賞學生作品,進一步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
四、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輔導
1、創(chuàng)設情境:下面請同學們動手創(chuàng)作自己的大花雞,最后我要把好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2、師: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造,突出雞的變化和裝飾。
生:認真做畫。
師:及時給予指導,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進行展示并給予表揚,鼓勵。
五、評價活動
《艷麗的大公雞》
課業(yè)內(nèi)容
造型與表現(xiàn)
年段
四年級
教材分析
確定《艷麗的大公雞》一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系,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xiàn)方法的作品所產(chǎn)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xiàn)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xiàn)能力。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xiàn)事物,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愿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欣賞冷暖色對比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所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感受它們使畫面產(chǎn)生的特別藝術效果。體會冷暖色對比的美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對比繪畫的方法認識感知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的美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感受意識,提高他們畫色彩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感覺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色彩的搭配,認識冷暖色,感知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的特有的美感。
教學難點
冷暖色在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及公雞動態(tài)的創(chuàng)造
課前準備
教師
作品
課件
油畫棒
圖畫紙等
學生
油畫棒
圖畫紙
勾線筆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教學準備
1:準備好課件,教具,有關公雞的圖片:
2,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3,整頓課堂秩序
1備好美術用具
2師生問好
為上課集中注意力做準備
激情引趣
引出課題
一:導入新課(猜謎語引出課題)
一朵芙蓉頭上戴,
錦衣不用剪刀裁,
雖然不是英雄將,
一唱千戶萬門開.
引出課題:今天就來學習《艷麗的大公雞》
思考并回答問題
利用猜謎語導入本課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探究
師生互動
二:明確學習目標
師:1、出示中國地圖,問:這是什么?這像什么?
生:是中國地圖,它像一只昂首闊步的大公雞。(貼一幅無色公雞畫)
師:今天我們就要來當一次小小設計師,幫這只昂首闊步的大公雞設計一件絢麗而又光彩照人的衣服,有信心嗎?
知識拓展:
代表:法國的國鳥
意義:英勇,頑強
好斗
特征:翅膀短
不能飛啼能報曉
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問
題
認識中國地圖,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明確學習目標,
三:公雞的外形特點
1:師:要給公雞設計一件美麗的衣裳并不簡單,我們要先了解公雞的外形特點,你們知道公雞外形有外形哪些特點嗎?誰來說?
生:
頭頂——鋸齒狀的紅雞冠
眼睛——又小又圓
嘴
——尖,下面有肉髯
翅膀——短
尾巴——長而蓬松
腿
——細而有力
腳趾——尖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對大公雞的外形都很了解,老師呢就按照同學們說的來畫一畫,(師示范)
同學們覺得老師畫的漂亮嗎?
生:不漂亮?因為沒有顏色.
不鮮艷
師:對了這只公雞沒有艷麗的衣裳不漂亮
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問
題
觀察大公雞的外形特點,掌握公雞的組成部分,教師示范。
學生學習探究
師生互動
四:冷暖對比:
1:師:講故事森林舉辦舞會,有兩只公雞他們分別叫冰冰和陽陽穿著美麗的衣裳來參加舞會,同學們知道哪只叫陽陽哪只叫冰冰嗎?
生:藍色叫冰冰
黃色叫陽陽,
師:同學們真聰明,誰來說看看根據(jù)什么來區(qū)分的呢,
生:顏色
師:真棒。說說看冰冰的外衣運用了哪些顏色?這些顏色可以統(tǒng)稱為什么色?
生:
藍色,
綠色
紫色
冷色
師:陽陽的外衣運用了哪些色?
這些顏色可以統(tǒng)稱為什么色
生:黃色。紅色。橙色
冷色
師:現(xiàn)在呢老師給我畫的大公雞換了一件美麗的衣裳準備帶她去參加森林舞會,,他的名字叫花花,同學們思考下為什么叫花花呢?。
1.花花外衣的色彩和另兩只比有什么
不同呢?
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嗎?
生:色彩鮮艷
2.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受?
生:把冷色和暖色一起運用,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感覺色彩很艷麗
師總結:把冷色和暖色一起運用,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
2欣賞大師作品:
師:看完老師畫的大公雞同學們想不想看名師畫的大公雞呢?(出示農(nóng)民畫金雞展翅)
問:這幅作品有沒有用到老師說的方法運用冷暖色搭配使得大公雞變得非常艷麗,作品運用了哪些顏色,整體色彩搭配有什么規(guī)律?
生:這幅作品運用了紅、綠、橙、藍、黃……
色彩搭配規(guī)律:主體部分是冷暖色穿插搭配,內(nèi)部以冷色為主,外側以暖色為主。
五:大公雞的姿態(tài)
師:問
看完老師的大公雞又欣賞了大師的作品后老師覺得與名師相比老師的大公雞有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同學們知道是哪里嗎?誰來說說看?
生:老師的是站的直直的
名師畫的是展開翅膀展翅欲飛的
,動態(tài)豐富
師:藝術品種的公雞與生活中的公雞有什么區(qū)別
,運用了什么方法
生:夸張、概括、動態(tài)豐富
3:思考與討論
請同學們想象下生活中的大公雞除了早起打鳴報曉外,還會做什么都分別是什么樣的姿態(tài)?小組討論下請幾個同學上來表演下。
生答:打架
找食物等
師總結:除了那些我們還可以把公雞擬人化成:
1:豎起大拇指表揚同學們真棒的大公雞
2:精神抖擻準備引吭高歌的大公雞
3:張開雙腳健步如飛的大公雞
4:穿著華麗的衣裳準備上臺表演的大公雞
5低著頭在尋找美食的大公雞
6:端著美食準備來請你吃飯的大公雞
4:藝術實踐:
師:我們今天學習了公雞的外形,冷暖對比色的應用,與及大公雞的姿態(tài),現(xiàn)在我們就開始來給公雞設計一件美麗的衣裳然后帶她去參加森林舞會嗎,老師畫的公雞不夠完美,缺少動態(tài),希望同學們畫的公雞碧老師的大公雞艷麗,動態(tài)更豐富。同學們有信心嗎?
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一幅色彩艷麗的大公雞的創(chuàng)作畫。
大公雞要去參加森林舞會了,請你趕快幫它穿上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吧!看誰畫的大公雞動態(tài)最豐富。設計的衣服最漂亮。
觀察。分析作品,并回答問題
觀察大公雞花花和冰冰暖暖的區(qū)別,回答他們之間形成對比
叫對比色
觀察農(nóng)民畫《金雞展翅》并回答問題,
觀察大公雞姿態(tài)并回答問題
明確學習目標,
復習之前學習的冷暖色知識,
初步感受藝術作品中色彩冷暖對比的美感,
/.
進一步學習冷暖色對比的方法創(chuàng)作使畫面的色彩更加鮮艷
認識大公雞的動態(tài),用擬人化
的方法創(chuàng)作作品,
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一幅色彩艷麗的大公雞的創(chuàng)作畫。
評價
六:1把學生的作品念頭到黑板上。
2:提出問題:哪些作品冷暖對比最強烈,公雞最艷麗
3:動態(tài)最豐富的是哪一幅
4: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學生展示作品,學生互評教師評作品色彩,造型動態(tài)
充分利用互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的之間互相學習,讓學生的繪畫能力在已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拓展延伸
1、能夠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裝飾性特點。
2、能夠初步了解動物變形,裝飾的一般表現(xiàn)方法和規(guī)律。
3、愿意欣賞中國民間美術,對中國民間美術感興趣。
教學重點:
動物裝飾的一般表現(xiàn)方法和規(guī)律。
重點之一: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深入觀察了解形象的特點,在概括、夸張、變形中不失其特征。
重點之二: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運用各種花紋和表現(xiàn)手法,去添加被裝飾的形象,使形象更美麗,更有浪漫色彩。
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夸張、變形裝飾藝術的重要手法,學習簡單的裝飾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水彩筆、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幻燈2】
兒歌:小公雞,真美麗,筆架冠,鳳凰衣,一更唱,二更啼,三更四更報好時,五更一鳴人盡起,不要錢來不要米,只為黎明傳消息。
這首兒歌說的是什么動物?說了哪些內(nèi)容?
師介紹:在中國古代,沒有報時的鐘表,人們?nèi)粘龆鳎杖攵?。以天亮作為一天工作的開始,而何時天亮卻是由公雞報曉來決定,人們認為雞有勤奮、守紀律、不誤時、認真負責的好品德。東晉時期的將領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三、分析:
1、我們來看這幅照片,雞有哪些特征呢?
小結:雞有紅紅的冠子、頭、頸、軀干連在一起,左右側各有一個翅膀,后部是尾巴,下面長著兩條結實有力的腿和鋒利的爪子。
2、讓學生用分析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雞與繪畫作品中的雞有什么不同?并找學生說一說。(寫意、裝飾畫)【幻燈3】
3、師生總結出裝飾畫的特點:造型夸張變形,色彩鮮艷、對比鮮明。引出學習重點——裝飾畫。
四、演示
1、同學們還認識這些小助手嗎?(點、形、線是構成裝飾畫的主要元素。)今天就由他們幫助我們完成學習任務。
2、以一個圖片為例?!净脽?】
教師演示:夸張變形——添加花紋——上色裝飾——添畫背景——整理完成
第一步:簡化雞的形象,用鉛筆勾畫出輪廓線。
第二步:添加花紋,依據(jù)雞的形象進行描繪。
第三步:依據(jù)花紋的變化,
填充不同的色彩,色彩要具有裝飾性,和諧統(tǒng)一。
第四步:添加背景。
第五步:整理完成。
演示后請學生總結創(chuàng)作步驟。
3、展示不同的裝飾方法。
五、欣賞
學生作品【幻燈11】
六、創(chuàng)作
提作業(yè)要求,明確學習任務。【幻燈12】
七、展評
1、學生展示并說一說自己的作品。
2、學生互相欣賞、評價。
3、教師評價。
八、課堂小結
你們知道嗎,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創(chuàng)作方法——夸張變形,不僅可以畫出與眾不同的畫面,還可以創(chuàng)作出很多有新意的作品?!静シ呕脽?5】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嘗試著做做。
板書設計:
大花雞(裝飾畫)
整體——局部
1、夸張變形
2、添加花紋
學情分析:我校地處城郊的農(nóng)村,學生主要來自周邊的農(nóng)村,他們對美術課很感興趣,并且喜歡表現(xiàn)自己熟悉的事物。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繪畫水平和美術鑒賞能力,但他們?nèi)鄙賹鹘y(tǒng)文化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滲透文化理念就非常必要。
教學目標:
1、
欣賞美術作品中雞的形象,了解它們的藝術特點。
2、
學習運用美術藝術手法,表現(xiàn)大花雞。
3、
通過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表現(xiàn)大花雞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運用各種藝術手法表現(xiàn)大花雞。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引趣
謎語導入:一朵紅花頭上栽,一件花衣身上蓋,一到天亮就唱歌,一唱千門萬戶開。
出示課題——大花雞。
二、
講授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大花雞嗎?為什么?(學生交流感受)
2、藝術家也非常喜歡大花雞,他們以雞為題材,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想不想看看他們的美術作品?(通過欣賞不同美術形式中的雞的形象,初步體驗藝術作品中雞的感染力。)
3、你們喜歡這些作品嗎?誰來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說說它們的造型、色彩、表現(xiàn)手法上的特點,進一步了解雞的表現(xiàn)形式)
4、說一說,為什么人們喜歡以雞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
教師總結:我國古人重“吉”,由于“雞”與“吉”諧音,自古以來,雞被看作“祥禽”,表達美好的寓意(也就是借物言志),所以雞的形象不斷出現(xiàn)在各種美術作品中。
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有關諧音的美術作品?連年有余、喜上眉梢、耄耋富貴、事事如意、吉祥如意等。
5、藝術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那么,藝術家是怎樣進行創(chuàng)作的呢?有沒有獨特的方法呢?(小組討論)
對比生活中的雞與藝術作品中的雞,說說藝術家是怎樣進行裝飾和變形的?(以一幅作品為例,以點帶面,深入了解、研究表現(xiàn)雞的藝術手法,突破重難點)
教師總結: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
(1)造型——夸張
變形
概括
教師示范:教師手繪表現(xiàn)大花雞的變化。(直觀感受,解決重難點)教師適時總結:不管怎么變化和裝飾,我們都能看出雞的樣子,為什么?這是因為藝術家抓住了雞的基本特征。
雞的基本特征:頭、雞冠、雞墜、脖子、身體、翅膀、腿、雞爪、尾巴。(深入了解雞的特征,層層遞進,循循善誘)
(2)色彩——鮮艷
豐富
對比強烈
(3)裝飾——添加
美化
寓意
6、欣賞韓美林《百雞圖》:藝術家能用這些藝術手法創(chuàng)作出一百只姿態(tài)各異的雞來,只要我們肯動腦筋,運用我們學到的方法還可以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漂亮的大花雞來。你們想不想也來創(chuàng)作一只別具一格的大花雞?(啟發(fā)創(chuàng)作)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指導
作業(yè)要求:運用本節(jié)課學到的藝術手法,創(chuàng)作一只獨特的大花雞形象。
注意:造型獨特、色彩鮮艷、裝飾美觀。
時間:15——18分鐘。
四、
展示作業(yè),師生共賞
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價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改進不足。
五、
1、能用恰當?shù)恼Z言對神州大地著名文化景觀和自然遺產(chǎn)作出口頭描述,說出特點,表達自己的感受。
2、能運用攝影的取景構圖知識臨摹一幅簡單的風景畫。
3、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記錄表現(xiàn)神州大地的一處景觀。
教學重點:
學習不同的構圖方法,能用攝影或者繪畫形式表達自己對祖國文化遺產(chǎn)和自然遺產(chǎn)的審美感受。
教學難點:
取景構圖的知識,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記錄表現(xiàn)神州大地的一處景觀。
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
(一)
拼一拼,找隊友
將6幅照片撕開,學生手持一小部分照片,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重新拼裝照片,分別為人文景觀1.2.3隊和自然景觀1.2.3隊。
(二)
揭示課題,板書:神州大陸之旅
我們的祖國山川秀麗壯美,文化古老輝煌。它們像一顆顆明珠,將神州大地點綴得璀璨奪目。旅行是一件有趣而且能增長知識的事情,今天就讓我們在小博士的帶領下做一個小小的旅行家,開始我們的神奇之旅。
教授新課:
(一)
看視頻
欣賞壯美的自然景觀或古老輝煌的文化瑰寶。
人文景觀隊:北京——西安——敦煌
自然景觀隊:黃山——漓江——九寨溝
(二)
小組討論并完成學案1:把對應的詞匯連線。
(三)隊員間說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景觀?
(四)每隊選出一位隊員向大家匯報,如故宮、長城、兵馬傭、敦煌壁畫等等。
(五)教師分要點歸納:
人文景觀
建筑:故宮、長城、天壇等
雕塑:秦始皇陵
繪畫:敦煌莫高窟壁畫
自然景觀
安徽黃山——廣西漓江——四川九寨溝
(六):欣賞和感受
1、欣賞黃山的實景照片與繪畫作品,說不同,談感受。
2、小組完成學案2:談談我最喜歡的名勝古跡的特點
我選擇的是
(人文景觀或自然景觀),印象最深刻的是
,因為它有以下特點
,給了我
(雄偉、莊嚴、巍峨、變幻萬千、秀麗、神圣、平靜、遼闊、神秘、栩栩如生、宏大等)的感受。
(七)簡單介紹繪畫或攝影時的技巧與忌諱。
學生創(chuàng)作:
(一)
完成學案3:
選擇你喜歡的藝術形式記錄表現(xiàn)神州大地的一處景觀。
(二)
作品匯報
我選擇的是(
),它給我(
)的感受,我選用(
)的構圖方法,表現(xiàn)了它(
)的特點。
課后延伸,互動練習:
我來設計一條新路線
(
)——(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的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們大人總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來對孩子加以諸多的限制。其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時只要我們稍稍放手,孩子往往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精彩!
體驗別樣的精彩
孩子們制訂好規(guī)則后,我們一起再次來到滑梯旁邊展開了“花樣滑梯”的游戲活動。由于規(guī)則是孩子們自己制訂的,孩子們自主、有序地排隊進行游戲。當前面一個人滑到軟墊后,后面一個小朋友再做好準備滑下去。還有很多孩子探索了不同的滑梯方法:鄧曄博把臉側向一旁。體驗了側著滑的方法;柔柔在滑之前,神氣地對后方的小朋友說:“現(xiàn)在我要潛入到灰太狼那里,你們不要發(fā)出聲音哦!”后方的孩子互相豎起了食指做出噓的神態(tài),而柔柔則輕輕地貓著身子滑下了滑梯。后方的牛?;潞?,還用兩只手圍成兩個圓圈,變成了一個望遠鏡,回應柔柔道:“柔柔,前方不遠處就有灰太狼,我們要小心了……”
看,沒有了老師的干預,孩子們在自主的花樣游戲?qū)Ъ氈碌轿?,所以小朋友的作品都畫面飽滿。
戚老師非常有心,請小朋友用油畫棒直接在黑色底板上作畫,加上漸變色的運用,作品非常具有美感。對幼兒作品的展示,戚老師也花了不少心思,淡淡的底色加上小花的點綴,讓作品的呈現(xiàn)非常有藝術性。
一節(jié)精彩的美術活動,給大家?guī)砹嗣赖南硎?,大家受益匪淺。
在觀摩了戚老師組織的美術活動后,和以往一樣,要進行評析。這一次,我改變了以往評課的方式。請大家不說空話和套話,就說說在這個活動中,學到了什么。
“我學到了什么?”這是在今天的評課中。我請老師們發(fā)言時運用的句式。
莊老師說,她今天學到了一招:怎樣讓小朋友的作品畫面飽滿。“這里的花瓣為什么沒有了?”“因為花太大了,都開到紙的外面去了。”在引導小朋友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再加上老師直觀的示范,小朋友一下子就掌握了讓畫面飽滿的要領。
上課的時候小朋友的常規(guī)很重要,但怎樣讓小朋友形成良好的常規(guī)?嚴老師和茅老師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活動中常規(guī)組織的細節(jié):小朋友油畫棒的擺放、座位的安排都是很有講究的。
黃老師對活動中課件的巧妙利用特別感興趣。在請小朋友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花的時候,戚老師一下子出示了六幅圖,請小朋友自主選擇其中的一幅進行講述。小朋友講到哪一幅,就將哪一幅放大。黃老師說:“如果是我上的話,我肯定是一幅一幅出示。現(xiàn)在學到了一招,這樣做,充分體現(xiàn)了尊重每一位孩子。”
吳老師說:“這個活動效果很好。本來我以為是戚老師在哪里找的現(xiàn)成的教案。但聽了戚老師的介紹才知道,是戚老師自己的創(chuàng)新,是對現(xiàn)有的教案進行改編,加入了自己的東西,才讓這個活動這么成功,非常值得我學習。”
每個人的發(fā)言都很實在,大家沒有照本宣科,都是有感而發(fā)。通過討論和分析,大家對活動進行了再一次的梳理,讓活動中的每一個亮點在腦海中更加清晰。通過這樣實實在在的研討,我想大家對如何上好美術課一定會有底氣了。
討論結束,我又布置了任務,請三個年級組各自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共同研討合作準備一個美術活動向全園展示,活動的組織由年級組中最年輕的老師承擔。
大班組黃老師向大家展示了一節(jié)美術活動“小手變變變”?;顒右婚_始,由游戲?qū)?,請孩子們玩一玩最熟悉?ldquo;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接下來。老師提問“小手除了可以玩游戲,還可以做什么?”自然而然地將幼兒引入本次活動重點:小手變變變。
一、主題演繹中尋找興趣點
在主題開展之前,年級組會結合主題的目標、幼兒的經(jīng)驗、課題組給予大家的課程內(nèi)容進行主題的演繹?!对谵r(nóng)場里》的主題演繹中,我們在課題組提供的活動內(nèi)容中發(fā)現(xiàn)了美術活動"奔馬",一時大家都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愿意來研討這個活動。熱情歸熱情,但美術活動是我們年級組的軟肋,特別此活動是欣賞中國畫,更是難上加難。在仔細研究了活動的內(nèi)容后,我們還是決定大膽地嘗試,并想通過這次嘗試,能給大家創(chuàng)設更多體驗不同教學活動的機會。我們經(jīng)過初步的討論,決定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找與"奔馬"及徐悲鴻相關的資料進行學習,并學習一些水墨畫的技巧,能在設計教案時有一定的依據(jù)。
二、設計教案時借助項目組
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是首次接觸中國畫,根本沒有相關的經(jīng)驗,因此活動的趣味性顯得尤為重要;另外通過活動了解中國畫的繪畫工具并進行初步的嘗試也是適合中班幼兒的,因為大班的主題中是需要幼兒進行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這需要一定的基礎。我們還預設了活動的目標,也將興趣放在首位。為了提高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我們在預設活動流程時,還結合了二胡名曲《賽馬》,通過欣賞樂曲,引出主題;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奔跑的馬與休息的馬的不同;通過比較,了解繪畫工具的不同尋常;通過嘗試,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在設計了教案以后,項目組的教師們還提醒我們的組員在學習中國畫的一些知識以外,對于毛筆的運筆等還需自己不斷嘗試,這才能給幼兒正確的技能。
三、教案演繹后制作教學具
有了完整的教案,并不代表就一定會是個成熟的課例,我們還需要深刻地理解與深入地嘗試。于是我們又坐在了一起,學習起教案,把書面文字變成生動的口頭語,特別是在介紹"文房四寶"的時候,因為是幼兒們陌生的事物,因此語言的作用尤為重要。在演繹教案的同時,我們也在商量著教具的制作形式。對于欣賞中國畫來說,作品相當重要,但要找到真實的作品有難度,因此我們考慮圖像呈現(xiàn)的方式,這就要借助電腦了。同時我們還需要收集繪畫工具等。我們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大家分頭準備需要的教具。
四、教學實踐中強調(diào)參與面
教學實踐是檢驗教案最好的方法,也是推進精品課例的關鍵步驟,因此我們一改以往的"一課三研"的形式,變通為"一課六研",給所有組員嘗試的機會。具體的方法是:每位組員教學時,我們其余的組員都會去觀摩,我們還會預先分工,有的關注教師的語言、有的關注幼兒的情況、有的關注教具的效果……每次活動以后,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分析,并針對教師的語言、幼兒的興趣、教具的使用情況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并在下一位教師教學中得到落實。這樣經(jīng)過了六次的嘗試,我們在活動的導入(以草原背景圖片的猜測替換樂曲的導入)、課件的制作(多幅作品同時呈現(xiàn)替換單幅作品呈現(xiàn)方式)、幼兒的嘗試(每位幼兒的獨立嘗試替換部分幼兒的嘗試)等多個地方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使課例日趨完善。
五、教學展示時聯(lián)合項目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