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5:22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佛教藝術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1.引言
作為禪宗六代祖師慧能言語記錄的《六祖壇經(jīng)》,是唯一一部以“經(jīng)”字冠名的中國佛教理論典籍,主要記述了六祖慧能(638-713)的生平事跡和語錄。其文字簡明易讀,近于直白。正如馮友蘭先生在《論禪宗》一文中所說:“禪宗的語錄的特點是,它不用翻譯佛經(jīng)典所用的那種翻譯文體,也不用魏晉隋唐那種駢體文言。它能夠用當時通俗易懂的白話,把佛教和佛學的中心思想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馮友蘭 1988:6)
但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歷代《壇經(jīng)》中都存在大量的修辭手段,主要有反問、設問、比喻、對偶、映襯、比擬等等,如成書于733年的敦煌原本《壇經(jīng)》中就主要運用了省略、引用和比喻的修辭手段(張子開 2003:55),而成書較晚的德異本和宗寶本中修辭手段更多,其中尤以比喻的使用最為頻繁。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在將其譯為英語的過程中,譯者又是如何處理這些比喻的呢?為了便于分析,現(xiàn)將本文所采用的漢英版本交代如下。本文所用漢語版本是96年湖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中的漢語本(下文中再提到《壇經(jīng)》漢譯本,即指這個版本),而英譯本亦以這本書中的英譯本為主文學藝術論文,同時參照我國譯者黃茂林(Wong Mau-lam)1930年的譯本和英國學者Christmas Humphreys1953年的修改本。
2.《壇經(jīng)》中比喻修辭手法使用統(tǒng)計
《壇經(jīng)》共十品,各品摘要講的是頓悟與漸悟的差別和方法,說明佛法本無二分,所謂頓漸只是因人的不同而不同;第九宣召品講到當時的則天女皇對慧能宣召及大臣薛簡對大師禪宗大法的領悟和宣揚;最后第十囑咐品是大師臨終前對眾弟子的開悟和囑咐,涉及到三科、三十六對、眾生皆有佛性等思想。下表是對《壇經(jīng)》各品字數(shù)及所使用的比喻手法的統(tǒng)計。
(表一)
品名/比喻手法
字數(shù)
明喻
暗喻
借喻
共計
行由第一
3756
4
1
5
般若第二
2801
9
1
10
疑問第三
1515
1
2
3
定慧第四
1051
3
3
坐禪第五
390
懺悔第六
2412
2
2
4
機緣第七
5087
1
1
2
頓漸第八
2323
1
1
宣召第九
786
1
1
囑咐第十
3557
1
2
3
共計
23718
23
關鍵詞:中西方;園林藝術;差異
一、中西方園林藝術的特點
(一)中國園林藝術的特點
1、追求自然美。中國園林追求自然的美學思想主要受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響,他們認為“自然為萬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崇尚自然、追求虛靜、逃避現(xiàn)實,向往原始自然狀態(tài)生活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當時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藝術理想和審美情趣。
2、追求含蓄美。中國園林形成含蓄的特點,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受中國詩畫的影響,詩貴含蓄,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另一方面是與追求自然、追求意境這兩大特點有著十分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中國園林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指導下,在尊重、崇尚自然的前提下進行規(guī)劃造園,創(chuàng)造和諧的園林特色;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把自然美與人工美巧妙地結合起來,達到了“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境界。
3、追求意境美。中國園林是文人、畫家、造園家和藝匠對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深悟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內涵,并把對自然山水的認知,帶到園林藝術創(chuàng)作中,這種融匯了客體的景和主體的情的藝術意境,一直是中國園林刻意追求的境界。給景物以藝術的比擬和象征,想象上的“人格化”,使園林富有詩情畫意,如選石,強調山石的“透、瘦、漏、皺、清、丑、頑、拙”,梅花表示風骨清高,松柏喻示堅貞,在中國園林中,作為審美對象的山水花木等,完全成了審美主體抒發(fā)主觀情緒意趣的載體。
(二)西方園林藝術的特點
代表西方園林風格的是l7世紀下半葉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強調駕馭自然、改造自然,“強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則”,因此形成的基本特點是:整齊劃一、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講究幾何圖形的組織營造,甚至連花草樹木都修剪成規(guī)矩方圓,一切都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中去,一切表現(xiàn)為一種人工的創(chuàng)造,強調人工美。
二、中西方園林藝術的差異
1、總體風格的差異
由于中國園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藝術境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主張酷愛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樸素之美,強調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對一切清規(guī)戒律,要在自然的無限空間中得以自我心靈的抒發(fā)和滿足,所表達的是“物與神游,思與境諧”的審美意識。因此,中國的古典園林是以和諧一致、參差不齊、曲徑通幽、峰回路轉、影影綽綽以及含蓄回味的特點,從而做到“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對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鑒賞力。西方從柏拉圖到法國浪漫派都是以建筑的幾何法則和審美思想來規(guī)劃園林,他們把園林看作是建筑的附屬和延伸,形成了幾何式的園林風格,布局上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國, 講求絕對的對稱,園林中的景物設計都有精確的比例和嚴整的幾何圖案,道路筆直而又平坦寬廣,園林中的水體和花壇也都是規(guī)則的幾何形,甚至連樹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傊?,一切都被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中去,以及表現(xiàn)為一種人工的創(chuàng)造, 表露“人是萬物之靈長”的思想和人的自由意志。
從總體風格上看,中國的園林缺少人工造作的物質力量以顯示與自然對抗或對自然的征服,相反,總追求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從屬于自然,服從于自然,與自然相一致的境界。中國文人的鄉(xiāng)居生活與西方中世紀的碉堡里的莊園主頗不相同,更多的是與自然山水的親近,更多表現(xiàn)出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風雨歸舟的特定的詩情畫意,而西方的園林風格展現(xiàn)了人類享受自然,擁有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觀念。
2、歷史淵源的差異
中國園林發(fā)源于商、周時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將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圍,并在其中放養(yǎng)動物,以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之用的場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審美與實用結合在一起。西方園林作規(guī)則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農事耕作實用的需要,如法國的花園就是起源于果園菜地,在一塊長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劃成的方格,果樹、蔬菜、花卉、藥草整整齊齊地種在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礎上,種上灌木和綠籬,形成簡單樸素的花園,便是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雛形。
3、政治形態(tài)和美學思想的差異
中國園林從原始狀態(tài)脫胎出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園林,園林從生產(chǎn)生活走向藝術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此期社會動蕩,戰(zhàn)亂頻繁,階級對抗尖銳,政局復雜多變,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階級的自信心遭到崩潰,理想幻滅,并逐漸確立了以自然、適意、淡泊為特征的人生哲學與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種文人所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樸實無華的氣質。許多文人雅士避凡塵,脫世俗,寄情于山水,有的甚至隱身于山林,復歸大自然。正是此種崇尚自然的社會風尚,使藝術家產(chǎn)生了表現(xiàn)大自然優(yōu)美的情感動力,勢必在文藝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從而影響到園林藝術的創(chuàng)作。在西方, 17世紀的法國逐漸成為歐洲最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頌揚至高無上的君主,贊美絕對君權和專制政體,隨之成為時代文化的新趨向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主題,推崇唯理主義,以幾何和數(shù)學為基礎的理性判斷完全代替直接的感性審美經(jīng)驗,不信任眼睛的審美能力,代之以兩腳規(guī)和數(shù)字來計算美,力圖從中找出最美的線型比例。此種數(shù)學的或說幾何的審美思想,一直頑固地統(tǒng)治著歐洲的文化藝術界,不僅左右著建筑、雕刻、繪畫,同時深刻地影響到園林,西方幾何形園林風格正是在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
4、宗教信仰的差異
在封建時代,世界各國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基本上均由宗教觀念統(tǒng)治著,歐洲有基督教,中國有佛教,盡管宗教和園林藝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兩者并無直接關系,但宗教的傳播和發(fā)展要借助包括園林在內的文學藝術形式和力量,而園林藝術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人們的宗教生活。宗教對我國園林影響最大的是佛教,由于傳播佛教的需要,各地建寺成風,并形成一種與佛教密切相關的園林類型―寺廟園林。中世紀的歐洲,由于只有教會和僧侶掌握著經(jīng)濟命脈和知識寶庫,因此寺院十分發(fā)達,園林在寺院中發(fā)展,并形成寺院式園林。在不同的宗教影響下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宗教園林類型。園林藝術對宗教的傳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寺廟、教堂等宗教建筑及附屬園林不僅為宗教活動提供物質場所,也為宗教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秘的氛圍,達到從心理上征服人的目的。
三、中西方園林藝術差異的意義
深入研究中西方園林藝術差異可以透過園林特點這一表面現(xiàn)象,使我們能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和西方園林的造園史、園林藝術的本質特征,并充分感受到不同歷史、不同民族的審美意趣,人類文明的多元和多彩。在各種文化、文明互相交融沖擊的今天,有利于我們在造園、景觀設計時除弘揚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外,還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來充實和提高自己的作品,使整個人類的園林文化顯得更加絢麗多彩。
結論:
終上所述,中西方園林藝術在風格、歷史、政治形態(tài)、宗教等很多方面都有不同,正是因為這些不同,才造就出了風格迥異的兩種園林形式,也為后人的研究帶來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向榮,林箐。西方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朱建寧,酈芷若。西方園林[M]。鄭州:河南科學基礎出版社,2002
[3]、林箐。法國勒諾特式園林的藝術成就及其對現(xiàn)代風景園林的影響[M]。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
[4]、針之谷鐘吉。西方造園變遷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1
[5]、華梅。人類服飾文化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