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国产网站午夜性色,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menuitem id="ct2o2"><var id="ct2o2"></var></menuitem>
      1. <noscript id="ct2o2"><progress id="ct2o2"><i id="ct2o2"></i></progress></noscript>
        1.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出差管理制度

          出差管理制度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2-07-07 09:40:20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出差管理制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篇1

          總則

          第一條

          為規(guī)范出差管理流程、加強出差預算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為制度參照本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的規(guī)定制定。

          第二章

          一般規(guī)定

          第三條

          員工出差依下列程序辦理。出差前應填寫出差申請單。出差期限由派遣負責人視情況需要,事前予以核定,并依照程序核實。

          第四條

          出差的審核決定權限如下:

          1、當日出差

          出差當日可能往返,一般由部門經理核準。

          2、遠途國內出差

          由部門經理核準,報主管副總審批,部門經理以上人員一律由總經理核準。

          3、國外出差

          一律由總經理核準。

          第五條

          交通工具的選擇標準

          (1)短途出差可酌情選擇汽車作為交通工具。

          (2)副總經理遠途出差一般選擇飛機作為交通工具。

          (3)其他員工遠途出差一般選擇火車作為交通工具,部門經理、高級技術人員的報銷級別為軟臥,其他人員的報銷級別為硬臥;特殊情況,可向總經理申請選擇乘坐飛機。

          第三章

          出差借款與報銷

          第六條

          費用預算

          堅持“先預算后開支”的費用控制制度。各部門應對本部門的費用進行預算,做出年計劃、月計劃,報財務部及總經理審批,并嚴格按計劃執(zhí)行,不得超支,原則上不支出計劃費用。

          第七條

          借款

          (1)借款的首要原則是“前賬不清,后賬不借”

          (2)出差或其他用途需借大筆現(xiàn)金時,應提前向財務預約;大額開支,應按銀行的有關規(guī)定用支票支付。

          (3)借款要及時清還,公務結束后3日內到財務部結算還款。無正當理由過期不結算者,扣發(fā)借款人工資,直至扣清為止。

          (4)借款額度與借款人工資掛鉤,原則上不得超過借款人的月基本工資。

          篇2

          (三)出差員工應于出發(fā)前,依式填寫所定表格,通知總務組登記,如情形特殊事前不及辦理時,亦需盡速補填表格,送交登記。

          (四)員工出差得按實報支出差旅費,其最高標準如附表,除特殊情況,經總經理核準者外,其余如有超額報支,一律剔除之。

          (五)員工出差前,得按實際需要預借旅費,其預借款額,經由各主管初審,呈請總經理核準后暫付之,出差完畢,向總務組銷差后應于三日內呈報核銷,如三日后,仍未報支者,會計組應將該員之預借旅費在薪津項下先予扣回,俟報支時,再行核付。

          (六)員工在本市及郊區(qū)或其他同日可往返之出差按實支給交通費及誤餐費。

          (七)員工出差在一日以上,其另有不滿一日之旅費,無論出發(fā)或返回日一律二分之一給付,又乘夜車往返者,不另支宿費。

          (八)交通費包括旅程中必須之舟車等費,按實際報支,便其他零星用費均在膳雜費內開支,不得另行報支。

          (九)凡因公拍發(fā)之郵電及特別公務,臨時雇用人夫,車馬等項所支出之必要費用,另列特別費用內得按實憑證報支。

          篇3

          智齒是口腔中最靠近喉嚨的牙齒,據(jù)相關調查顯示,約50%的人存在智齒,于16歲左右相繼萌出[1]。智齒沒有咀嚼功能,且存在一定的潛在危害性,易產生各種破壞作用。患者多需行智齒拔除術,盡管手術簡單,但也和其他外科手術一樣,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恐懼、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局部軟組織損傷易導致術后疼痛,給患者帶來額外痛苦[2]。為此,一定要加強焦慮評估,實施綜合護理,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為了進一步探討綜合護理的應用效果,本文主要對筆者所在醫(yī)院2013年

          1月-2016年8月行智齒拔除術治療的160例患者予以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3年1月-2016年8月行智齒拔除術治療的1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即常規(guī)組(n=80)和干預組(n=80)。常規(guī)組中,女45例,男35例;年齡20~46歲,平均(30.1±4.2)歲;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至高中40例,大專及以上30例。干預組中,女42例,男38例;年齡22~45歲,平均(31.0±4.1)歲;小學及以下11例,初中至高中38例,大專及以上3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即入院指導、疾病知識講解、用藥指導等。在此基礎上,干預組患者應用綜合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在智齒拔除術治療中,患者多存在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易對術中錘子敲擊產生心理反應,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做好解釋工作,向患者說明錘子敲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消除患者不良情緒[3]。此外,向患者說明術中、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以免患者恐慌。②術前準備。調整座椅位置與光源,叮囑患者含漱氯已定1 min,并在冠周涂抹碘甘油,預防干槽癥的發(fā)生。③器械準備。根據(jù)手術需求,準備相應的器械。(2)術中護理。①術中配合。護理人員站在醫(yī)生對側,隨時配合醫(yī)生,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同時,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與安慰,使其感受到親切、安全、舒適,從而減輕恐懼、緊張等情緒。②密切觀察。對患者面色、呼吸等予以密切觀察,若患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心慌、胸悶等情況,應馬上通知醫(yī)生,停止操作,迅速放平患者,保持呼吸順暢,同時做好搶救準備[4]。(3)術后護理。術后患者因為怕出血,一直緊咬紗球,易導致唾液浸濕紗球,出現(xiàn)切口感染;此外,患者術后頻繁漱口,易使凝血塊脫落,進而易延長切口出血時間。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指導與心理疏導,說明術后注意事項,如咬紗球30 min后吐出;術后24 h內禁止漱口、刷牙;若出現(xiàn)腫脹、疼痛明顯等情況,應馬上到院就診。

          1.3 觀察指標

          (1)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的焦慮程度,總分100分,臨界值50分,評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5]。(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無痛為0分,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10分[6]。(3)采用自?M癥狀評分量表評估患者局部腫脹、張口受限情況,無腫脹為0分,輕度腫脹為1分,中度腫脹為2分,重度腫脹為3分;無張口受限為0分,輕度張口受限(上、中、下切牙間距超過20 mm)為1分,中度張口受限(上、中、下切牙間距在10~19 mm)為2分,重度張口受限(上、中、下切牙間距不足9 mm)為3分[7]。(4)采用自擬問卷調查的方式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不滿意85分。滿意度=(完全滿意例數(shù)+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版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SAS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S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干預組患者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VAS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術后癥狀評分比較

          干預組患者術后局部腫脹、張口受限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4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的82.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篇4

          混合痔是臨床常見的疾病, 患者發(fā)病期間往往會伴隨出現(xiàn)便血、疼痛、瘙癢等癥狀, 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目前, 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混合痔。傳統(tǒng)上的手術以外剝內扎術為主, 然而術后不僅會引發(fā)疼痛感, 還會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因此, 臨床應探尋更加安全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案。本文對醫(yī)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老年重度混合痔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分析, 資料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抽取本院2011年11月~ 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重度混合痔6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患者中, 男26例, 女14例, 年齡64~ 78歲, 平均年齡(71.06±2.68)歲。病程1~20年, 平均病程(11.62±2.09)年。對照組25例患者中, 男17例, 女8例, 年齡63~ 81歲, 平均年齡(72.64±2.47)歲。病程2~ 23年, 平均病程(12.51±2.40)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學意義(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患者行PPH術結合外痔切除術治療。治療前先行腰硬聯(lián)合外麻醉, 再輔助患者取膀胱進結石位, 利用擴張器行擴張?zhí)幚恚?充分顯露痔置, 于齒線上4 cm處進行荷包縫合, 出針點與進針點重合后, 置入吻合器, 向外對荷包線施加壓力, 至合適長度后擊。取出吻合器, 觀察其出血狀況, 并成“3”字縫合出血部位。拔除擴張器, 于痔點處取手術切口, 并分離皮下組織, 觀察痔締結組織, 并予以切除, 不明顯的痔締結組織可予以保留。常規(guī)切除后若存在出血癥狀, 則行徹底持續(xù)處理, 置人碘伏紗布壓迫止血。對照組患者行外剝內扎術治療。

          1. 3 觀察指標 ①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②觀察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

          1. 4 療效評價標準 有效:臨床癥狀消失, 未見便血癥狀, 痔消失;顯效:臨床癥狀逐漸好轉, 痔體積呈明顯下降趨勢;無效:臨床癥狀未見變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觀察組40例患者中, 有效32例, 顯效7例, 無效1例, 治療有效率為97.5%;對照組25例患者中, 有效14例, 顯效8例, 無效3例, 治療有效率為88.0%,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 2 并發(fā)癥情況 觀察組40例患者中, 5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 占12.5%;對照組25例患者中, 8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 占32.0%,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 重度混合痔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F(xiàn)階段, 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疾病, 在控制疾病的發(fā)展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外剝內扎術是常用的手術方式之一, 然而, 有學者指出該手術方式預后治療相對較差, 會導致患者術后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為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Alongo教授提出PPH手術可作為外剝內扎術的代替療法, 并指出該手術方式具有操作簡單、手術創(chuàng)傷小等方面的特點[1]。

          臨床研究表明, PPH術在混合痔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家價值, 不同于外剝內扎術, 該手術方式能夠通過對手術部位進復位, 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此外, 手術操作相對較為簡便, 能夠降低術中出血量。目前, 本院主要采用PPH術結合外痔切除術治療該疾病, 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PPH術結合外痔切除術具有手術時間短、療效好等方面的特點, 在治療老年重度混合痔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篇5

          活性炭經口進入胃腸道后,不會出現(xiàn)被分解和吸收的情況,并隨糞便排出體外。反復洗胃、利尿、阿托品等藥物在有機磷中毒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活性炭胃腸灌洗治療方法的合理應用,有利于快速將毒物排出體內,減少機體對毒物的吸收[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01月~2013年01月本醫(yī)院收治的128例有機磷中毒患者臨床資料,遵循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A組28例、B組44例、C組56例。A組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20~57歲,平均 (35.62±5.21)歲。B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19~59歲,平均 (38.21±2.34)歲。C組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21~60歲,平均 (37.22±3.42)歲。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 A組采取洗胃、利尿、特效解毒劑等常規(guī)治療。B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口服活性炭聯(lián)合番瀉葉治療,活性炭劑量為lg/(kg·d),5h使用1次。番瀉葉的劑量為10g,3次/d。在患者首日住院時,洗胃清水中加入活性炭50g。C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取活性炭胃腸灌洗治療,采取針用活性炭767型,10~20g加入生理鹽水l00~200ml混合,吸入甘油注洗器由冼胃管內注入胃內。同時科學指導患者采取合適的,輕輕按揉患者胃區(qū),3次/d,療程為7d。在治療期間,收集患者的入院時間、個人詳細資料、心率、血壓、膽堿酯酶活性、心肌酶、肝腎功能水平等。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三組患者膽堿酯酶活力及解毒劑用量比較 C組患者膽堿酯酶活力及解毒劑用量最低,明顯低于A組、B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三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A組28例患者中發(fā)生綜合征6例、心肌受損2例、腎功受損3例、肝功受損2例、死亡2例,總發(fā)生率為53.57%;B組44例患者中發(fā)生綜合征4例、心肌受損1例、腎功受損2例、肝功受損2例、死亡0例,總發(fā)生率為20.45%;C組56例中發(fā)生綜合征2例、心肌受損1例、腎功受損1例、肝功受損1例、死亡0例,總發(fā)生率為8.93%。三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有機磷中毒的傳統(tǒng)治療大多以徹底洗胃為主,但是在患者中毒后的半小時內,洗清胃也只是排出毒物的30%左右[2],進行徹底洗胃的很長時間后,患者胃內還是會殘留大量的農藥成分,農藥成分與血漿中農藥含量緊密相關。胃腸道循環(huán)中的分泌量會隨著血漿濃度的升高而增高,分泌的有機磷農藥大多為增毒型,不利于救治工作的進行。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冼胃很徹底的患者,在胃腸引出液中也會聞到農藥味。所以,應該采取全面的措施將胃腸粘膜盲區(qū)中農藥殘毒徹底清除干凈。相關專家認為[3],可以采取反復洗胃的方法,達到降低毒物吸收、提高搶救成功率的良好效果。然而,反復洗胃非常麻煩,特別是在基層醫(yī)院人手缺乏、設備不齊全的救治環(huán)境下,會增加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加劇患者痛苦程度,降低治療成功率。

          活性炭屬于多孔高密度表面積顆粒性廣譜吸附劑[4],與各種藥物、毒物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避免被胃腸道吸收,刺激性良好,不良反應低。活性炭可以吸收腸胃道中未被吸收的毒物,充分接觸消化道,使血液與胃腸道之間形成毒物濃度梯度,從而產生吸附血液中毒物的作用。在采取活性炭胃腸灌洗治療有機磷中毒的過程中,可降低毒物代謝半衰期,增加其排泄率[5]。

          綜上所述,采取活性炭胃腸灌洗治療的C組患者膽堿酯酶活力及解毒劑用量比較低,明顯低于A組、B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李鳳春,梁媛媛,趙敏.活性炭胃腸灌洗治療有機磷中毒128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12(08):100-101.

          [2]任愛紅,楊艷.活性炭胃腸灌洗治療對有機磷中毒患者肝功能恢復的意義[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06(64):155-157.

          篇6

          一般資料:1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為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針灸科門診患者,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齡18~65歲,平均48歲;病程最短21天,最長10年,平均6個月。

          納入標準:參照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中藥臨床試驗常見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符合其“中藥臨床試驗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即:①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發(fā)生于青壯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④脊柱側彎,腰生理孤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qū)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xiàn)肌肉萎縮。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減弱。⑥X線攝片檢查:脊柱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隙可能變窄,相鄰邊緣或有骨贅增生。CT、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凡符合以上標準,年齡介于18~65歲之間的無針灸禁忌證的患者均可入選。

          治療方法:①取穴: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筋縮、人中、十七椎、后溪(雙)。②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于診療床上,暴露腰背部及雙手部,首先取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筋縮、人中、十七椎、后溪(雙)用30號15寸毫針斜刺,分別進針05~10寸,行捻轉提插手法,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十七椎、后溪用補法針刺,筋縮用瀉法針刺,針感向上或下沿脊柱放散,得氣后各留針約15分鐘。起針后,如患者可以站立的話,在人中穴向后上方斜刺,用瀉法針刺,得氣后,患者可以自己輕輕旋轉腰部,如患者不能站立者,取仰臥位,以同法針人中穴,以上治療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治療2個療程后復查,隨診2周。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中藥臨床試驗常見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制定。①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②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腰部活動功能改善。③有效:癥狀體征均有好轉。④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結果

          1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治療后,治愈31例(258%),顯效43例(358%),有效37例(309%),未愈9例(75%)。總有效率達925%。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的腰部疾病,好發(fā)于20~50歲的青壯年,主要病變是退變、破裂、突出的腰椎間盤刺激壓迫神經根或馬尾神經所產生的臨床證候群,以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無力等癥狀為主,急性重癥患者表現(xiàn)為疼痛難忍,不能轉側,甚至強迫。尤其是中老年人,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篇7

          Clinical efficacy of Thalidomide combined VAD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multiple myelomaLIU Yunhua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inyang City of Henan,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toxicity of drugs of Thalidomide combined VAD regimen on treating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MM) patients Methods35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M treated with Thalidomide combined VAD regimen Every 21 days a course of treatment, intermittent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observation of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drugs ResultsAfter treatment for 3 treatments, among the 35 patients,5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CR)and 19 partial remission(PR), 5 patients improved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8% Drug toxicity wer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fingertip numbness and constipation etc ConclusionTreating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MM) patients with Thalidomide combined VAD regimen can obtain a better efficacy, which is effective, safe,welltolerable and worth to practice in clinics.

          【Key words】Thalidomide; VAD regimen; Multiple myeloma

          作者單位:464000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yī)院血液科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種骨髓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性疾病,以骨髓中漿細胞惡性克隆性增生、血清或尿液中出現(xiàn)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并伴有廣泛的溶骨病變或骨質疏松為特征[1]。隨著社會的老齡化,多發(fā)性骨髓瘤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MM的治療目前仍以聯(lián)合化療為主,但完全緩解率低,5年生存期不足10%。近年來隨著MM發(fā)病機制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抗血管新生藥物沙立度胺是治療MM的新的有效措施[2]。我院采用沙立度胺聯(lián)合VAD方案治療初發(fā)MM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住院MM患者共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齡35~73歲,平均(595±102)歲; 診斷符合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的診斷標準[3],均經臨床、骨髓涂片、血清M蛋白、X線等檢查確診。臨床表現(xiàn)有:貧血29 例,腰痛16例,水腫、蛋白尿17例, 反復呼吸道感染10例,齒齦滲血3 例,胸悶、心悸3例。其中IgG型16例, IgA型11例, IgD型3例, 輕鏈型3例,不分泌型2例; 臨床DurieSalmon分期:ⅠA期2例, ⅠB期3例, ⅡA期5例、ⅡB 期9例, ⅢA11例, ⅢB 5例;均為初治病例,之前均未接受過治療。

          12方法治療當日開始口服沙立度胺(常州制藥廠生產),起始量50 mg,早、晚各1次, 根據(jù)患者耐受情況每5~7 d增加50~100 mg,直至治療劑量達200 mg/d,維持治療。如果患者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不能耐受則減量或停用。聯(lián)合VAD方案:長春新堿04 mg/d,第1~3天靜脈注射;阿霉素10 mg/d,第1~4天靜脈注射;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 9~12 d, 17~20 d靜脈注射,每個療程為21 d,每個療程后間歇4周。同時配合抗感染, 護腎等治療,必要時成分輸血、抗凝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3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定。

          13觀察指標所有病例在化療前均檢查血常規(guī)、骨髓象、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乳酸脫氫酶、心電圖、心肌酶、血鈣、血糖,β2微球蛋白、M蛋白,C反應蛋白以及白細胞介素6等指標?;熀竺恐?次復查血常規(guī),每周復查肝腎功能、電解質,每療程后復查骨髓象、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治療結束后骨髓漿細胞的下降情況以及血清M蛋白的下降情況。同時觀察并記錄患者臨床變化和不良反應,如血壓升高、并發(fā)感染、出現(xiàn)骨髓抑制、周圍神經病變、心臟損害以及嗜睡、頭昏等癥狀及體征。

          14療效標準根據(jù)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3],治療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進步和無效。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shù)+進步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自行停止治療者不列入統(tǒng)計。

          2結果

          3討論

          多發(fā)性骨髓瘤是一種中老年患者中常見的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迄今為止仍以化療為主, 但由于多數(shù)患者年齡較大, 常常難以耐受大劑量的化療, 因此不良反應多且緩解率不高。傳統(tǒng)的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方案是VAD方案,該方案對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有效率僅為50%左右,并且緩解期不持久,長期緩解比例低,不良作用多見且嚴重[4]。所以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種具有不同機制、療效好、不良作用小的替代藥物。近年來大量基礎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的大量形成在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發(fā)病機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并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預后等密切相關[5]。研究發(fā)現(xiàn)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通過自身分泌白介素6(IL6)、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細胞因子,促進自身的惡性增生,另外還可通過其他黏附分子與骨髓基質細胞發(fā)生黏附,導致后者轉錄與分泌IL6、VEGF、TNFα以及胰島素類生長因子等細胞因子,進一步促進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的生長[6]。沙立度胺也稱反應停,在上世紀60年代主要用于妊娠反應的治療,后來發(fā)現(xiàn)其還具有明顯的抗血管新生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所以沙立度胺就被廣泛應用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治療上。目前認為沙利度胺的作用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7,8]:①可通過自由基團使DNA發(fā)生氧化性損傷,直接作用于骨髓瘤細胞或骨髓基質細胞抑制其生長與存活。②影響?zhàn)じ椒肿颖磉_,干擾髓瘤細胞或骨髓基質細胞的黏附及相互作用,從而改變腫瘤細胞的生長、生存和耐藥。③抑制促進骨髓瘤細胞生長和生存的細胞因子(如IL6、IL10及或TNFα)的分泌,并降低它們的生物活性,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抑制VEGF及基礎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2的活性,從而抑制骨髓瘤血管新生;還具有誘導Th1細胞反應并產生IFNγ和IL2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

          我們應用沙立度胺聯(lián)合VAD方案治療初發(fā)多發(fā)性骨髓瘤結果顯示,所有病例治療3個療程后, 5例患者完全緩解,19例患者部分緩解,進步5例、總有效率為828%。有效率明顯高于以往單用VAD方案。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因此,沙立度胺聯(lián)合化療,加強了對MM細胞抑制作用,破壞MM細胞賴以生存的骨髓微環(huán)境,使治療效果明顯提高。研究認為沙利度胺治療MM不但抑制血管增生,還可誘導對長春新堿、阿霉素和地塞米松耐藥的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凋亡或停滯于G1期,通過抑制IL6增強地塞米松的抗瘤作用而發(fā)揮療效。

          沙立度胺常見不良反應有嗜睡、乏力、便秘、納差,致畸等,偶見周圍神經病、血栓形成、繼發(fā)性停經、皮膚及黏膜損害、藥物性肝炎及失眠等,患者均可耐受。有文獻報道沙利度胺可引起水鈉潴留、周圍神經病變、漿膜腔積液、心臟毒性等,而沙立度胺聯(lián)合化療可使骨髓抑制、指端麻木、便秘、嗜睡發(fā)生率升高[9],本組病例中骨髓抑制及指端麻木發(fā)生率較高, 還有便秘、嗜睡、、皮疹、水腫等,不良反應均較輕,經過對癥處理后均有所改善,不影響治療。本組研究中出現(xiàn)2例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2例患者出現(xiàn)嚴重肝臟損害和腎功能損害,考慮與其本身疾病及化療有關。國內外有報道的沙利度胺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劑量和用法不完全一致, 國外推薦劑量為400~600 mg/d, 而我們研究中的治療劑量為200 mg/d,若大于400 mg/d,不良反應會明顯增加,患者不能耐受,這可能與人種間的藥物耐受性差異有關[10]。

          綜上所述,沙利度胺作用機制不同于化療藥物,不良反應輕微,其聯(lián)合VAD方案既能抑制腫瘤細胞,又破壞了腫瘤賴以生存的微環(huán)境,療效可明顯提高,是值得臨床推廣的一種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安全有效方法。由于本組樣本數(shù)少,關于沙利度胺聯(lián)合化療方案最佳治療劑量、時間以及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等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之南, 楊天楹血液病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353.

          [2]Yao EG, Lin FR, Guo XN, et al The diagnose and therapy of m 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the first edition. Beijing:the people surgen general publishing company, 2004:274277.

          [3]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32235.

          [4]郭宅,侯鍵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治療現(xiàn)狀與進展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12):892894.

          [5]麥玉潔,李睿,鄒德慧,等206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不同方案療效分析.中華血液學雜志,2005,26(4):193196.

          [6]MarriottJ B, Mller G, Dalglaish A G Thalidomide as an emerging immunotheapeutic agert Immunology Today,1999,20(12):538540.

          [7]Barlogie B, Desikan R, Eddlemon P, et al Extended survival in advanced and refractory mulitiple myeloma after singleagent thalidomide:identification ofprognostic factors in a phase 2 study of 169 patients Blood, 2001,98(2):492494.

          篇8

          絕經過渡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病,由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引發(fā)子宮異常出血,而機體內外生殖器官并無器質性的病變[1]。中年女性因卵巢功能的衰退,促性腺激素水平等降低易引起功能性子宮出血。本文主要探討口服米非司酮治療20例絕經過渡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詳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2012年1月――6月間在我院治療的20例絕經過渡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年齡在42-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1±4.3歲),患者病程在1-11個月間,平均病程在(5.8±2.6)月;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近期均無激素服用史,肝腎功能檢查,白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等均正常。

          1.2藥物治療所有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劑量為12.5mg/次/d,于每晚睡覺前空腹服用,口服1個月,異常出血消失藥物用量可減少為5mg/次/d,連續(xù)口服3個月為1療程,并定期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檢查。

          1.3觀察指標通過B超方法測量患者治療前后的子宮內膜厚度,檢測患者治療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激素(E2)以及孕酮(P)等激素指標。并觀察患者治療綜合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等。

          1.4療效判定[2]顯效:治療后異常出血消失,激素水平基本得到恢復,治療后隨訪半年內無異常出血,月經正常;有效:患者治療后少量出血異常,激素水平明顯改善,治療后隨訪半年內無異常出血無癥狀,閉經或月經正常;無效:治療期間異常出血無顯著改善。

          1.5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方差)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的組內比較采用配對的T檢驗,在P

          3討論

          功能性子宮出血常因患者卵巢機能的衰退,性激素對下丘腦以及垂體的反饋作用下降,排卵異常而出現(xiàn)功能性子宮出血。止血治療為常見治療方法[3]。一般治療方法有診斷性刮宮、止血、性激素治療等。米非司酮作為孕激素受體的拮抗劑,可有效阻止子宮內膜的增生,在臨床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上作用明顯。米非司酮作為人工合成的甾體類化合物,可以通過抑制卵泡發(fā)育,延遲婦女排卵期,促使卵巢顆粒細胞凋亡,使DNA產生片斷化的反應,以此閉鎖卵泡數(shù)目的增加[4],進而加速存留卵泡萎縮,最終導致絕經,競爭性的結合孕激素受體,與抗雌激素產生非競爭性作用,通過抑制子宮內膜增生來控制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發(fā)生,起到止血和修復子宮內膜作用。

          為探討口服米非司酮絕經過渡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對2012年1月――6月間在我院治療的20例絕經過渡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在經過為期3個月的米非司酮治療后,顯效1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到95.00%。治療后,患者子宮內膜厚度由(0.46±0.14)mm顯著低于治療前的(1.49±0.52)mm(P

          參考文獻

          [1]高英,郝東紅.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7,16(1):42-46.

          篇9

          我鎮(zhèn)認真貫徹落實縣委主要領導批示精神,逐一對照《報告》中反饋的問題,抓好貫徹落實,立行立改,現(xiàn)將整改落實情況匯報如下:

          一、真抓實干,啃下綜合整治硬骨頭

          鎮(zhèn)主要領導認真貫徹上級會議精神和決策部署,及時召開鎮(zhèn)領導干部大會傳達上級會議精神,再部署再整改,理清工作思路,針對當前存在問題進行一一對照分析,扎扎實實采取行動進行整改。

          二、對癥下藥,在突出重點上下功夫

          (一)針對垃圾處理中心未通電的問題:加強與供電單位的溝通,完成立石村垃圾中轉中心的接電工作,盡快投入使用。

          (二)鎮(zhèn)、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未摸排完成,底數(shù)不清,臺賬仍需繼續(xù)細化的問題:鎮(zhèn)級污水處理廠和工業(yè)園區(qū)污水處理廠已試運行,力爭在2018年6月底全面進行運營。一方面,我鎮(zhèn)已經召開會議,組織各村(社區(qū))對污染源(養(yǎng)殖、生活、工業(yè))和黑臭水體進行再摸排,當前已完成摸排。

          (三)針對養(yǎng)殖排污口封堵工作進度比較緩慢的問題:召開清拆小組的會議,再次調整封堵養(yǎng)殖排污口的清拆小組,每村包村領導當組長,加大排查力度,對還未封堵的養(yǎng)殖場排污口加快封堵的進度。

          (四)部分養(yǎng)殖場發(fā)酵池(沼氣池)容量小,有糞污溢出的現(xiàn)象的問題:

          對沼氣池進行再排查,對沼氣池容量小,糞污溢出直排的養(yǎng)殖場,封堵沼氣池排液口,約談養(yǎng)殖戶  戶,責令加、擴建沼氣池或購買使用“塑料沼氣池”,督促用沼液回流沖刷圈舍,清干污染區(qū)。召開戶主會議,號召群眾投工投勞,以實際行動支持整治工作。組織干部群眾大規(guī)模的開展溝渠清淤,組織  余人次,勾機  臺,運輸車  架,清理溝渠  公里。針對上述問題,舉一反三逐一排查,一項一項將以上整改措施落到實處。

          (五)河道清理不徹底,河內淤泥、垃圾沒有及時清理的問題:

          我鎮(zhèn)積極開展清理“百河千溝萬渠”活動,組織干部群眾大規(guī)模的開展溝渠清淤,組織  余人次,勾機  臺,運輸車  架,清理溝渠   公里。針對上述問題,舉一反三逐一排查,一項一項將以上整改措施落到實處。

          篇10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情常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臨床上有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兩種方式,但手術治療風險較大,術后常合并有并發(fā)癥[1]。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采用膠原酶溶解術配合獨活寄生湯內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0例,效果滿意,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00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國中醫(yī)藥管理局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經臨床體征、癥狀和常規(guī)影像學X線、CT、MRI等檢查確診,近期未服用過鎮(zhèn)痛藥物。排除腫瘤、結核、風濕性疾病患者,排除脊柱炎癥性病變、髓核突出嚴重壓迫馬尾神經者,排除裝有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者,排除嚴重的消化道潰瘍、精神疾病患者,無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肝腎功能疾病,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30~60歲,平均(46.4±16.5),病程5~24個月,平均病程(16.4±8.9)個月。下肢放射痛56例;行走困難44例。將該組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臨床表現(xiàn)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治療方法⑴對照組:采用膠原酶溶解術治療,患者麻醉成功后將稀釋后的膠原酶1200u注人病變椎間盤附近的硬膜外腔,一次緩慢注入,術后患側向下側臥6~8h,抗生素常規(guī)抗感染。⑵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獨活寄生湯內服治療,組方為:桑寄生20g,獨活12g,茯苓20g,牛膝15g,防風15g,當歸15g,杜仲15g,秦艽12g,熟地12g,芍藥12g,黨參12 g,川芎10 g,桂心10g,細辛3g,甘草6g。加減:疼痛重者加地龍15g,草烏、制川烏各6g,間歇性跛行重者加威靈仙15g,制乳10g;延胡索15g;麻木加全蝎10g。每日1劑,分2次服用,以7d為一個療程。

          1.3評價指標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治愈時間和復發(fā)率,其中療效判定標準為[2]⑴治愈:腰腿痛等自覺癥狀消失,腰部活動自如,X射線示椎體間隙基本恢復正常,直腿抬高70°以上,能勝任原工作。⑵顯效:腰腿痛等自覺癥狀基本消失,過重活動后有輕度疼痛和不適,休息后消失,X射線示椎體間隙接近正常,直腿抬高60°以上,基本能勝任工作。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1.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臨床治愈38例,顯效10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0%,P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50)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P

          2.2兩組患者治愈時間及復發(fā)率觀察組的治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表2 兩組患者治愈時間及復發(fā)率比較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P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以腰痛和坐骨神經通為典型臨床表現(xiàn),多見于青壯年及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椎間盤退行性變?yōu)榛A,由于神經根及其周圍組織受到突出物的壓迫,致神經根充血水腫、缺血缺氧,進而引起根性疼痛。膠原酶溶解術已有20多年的應用歷史,主要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將膠原酶注射到病變的椎間盤內或盤外,可將髓核和突出的纖維環(huán)直接溶解,解除對神經根和脊髓的壓迫,達到治療目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祖國醫(yī)學“腰痛”“痹癥”的范疇,由正氣虛弱、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是本,筋脈勞損、外傷跌撲、用力不當所致,治宜以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益肝腎,祛邪扶正,標本兼顧為大法[3]。獨活寄生湯具有祛邪扶正,標本兼顧,可使血氣足而風濕除,肝腎強而痹證愈的功效。結果顯示在膠原酶溶解術的基礎上采用獨活寄生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療效、治愈時間和復發(fā)率上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篇1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與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均為內科常見急癥,兩者合并存在時病情兇險,如處理不當則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對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0例DKA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別予以泮托拉唑針和西咪替丁針靜脈輸注進行療效比較并進行結果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一、對象和方法

          1. 診斷依據(jù):所有病例均查血常規(guī)、血糖、尿糖、酮體、血二氧化碳結合力、血pH值、血電解質、尿素氮、肌酐、陰離子間隙,均符合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之診斷。嘔吐物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90例患者既往均無出血性疾病史。4例有肝硬化病史,已排除腦血管意外、高滲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疾病。

          2. 對象選擇: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0例DKA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別予以泮托拉唑和西咪替丁靜脈輸注,均經內鏡檢查證實為消化道潰瘍,排除外食管靜脈破裂及腫瘤引起的出血。90例均有典型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嘔血/黑便和失血后的繼發(fā)癥狀。隨機分為2組:泮托拉唑組:60例,其中十二指腸潰瘍(DU)38例,胃潰瘍(Gu)12例,復合性潰瘍10例。男48例,女12例,年齡20~72(平均38.4)歲,出血量1000毫升者14例;西咪替丁組:30例,DU20例,Gu6例,復合性潰瘍4例。男25例,女5例,年齡20~74(平均39.6)歲,出血量1000毫升者7例。兩組基本條件相近,具有可比性。

          3. 發(fā)病誘因:感染38例,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15例,口服降糖藥不規(guī)律10例,停用胰島素10例,飲食控制不良15例,無明顯誘因2例。

          4. 臨床表現(xiàn):煩渴、多飲、多尿、乏力癥狀加重75例,頭痛、煩躁15例,高熱15例,惡心、嘔吐咖啡樣物75例,黑便15例,呼氣爛蘋果味20例,嗜睡5例,昏迷5例。

          5.輔助檢查:空服血糖16.8~23.6毫摩爾/升,血酮體強陽性,尿糖(3+~4+),尿酮體(2+~4+),血二氧化碳結合力

          6. 給藥方法:在胰島素控制血糖及常規(guī)靜脈補液的基礎上,泮托拉唑組給予泮托拉唑40毫克加0.9%生理鹽水100毫升靜滴,20分鐘內滴完,2次/天;西咪替丁組給予西咪替丁400毫克加0.9%生理鹽水250毫升,靜滴,2次/天。療程5天,觀察期間不用其他止血藥物,全部患者于用藥前后分別檢查血紅蛋白、血象、尿素氮、肌酐、膽紅素及轉氨酶,以觀察藥物副作用。

          7. 療效判定出血停止指標:(1)胃鏡下出血消失。(2)大便轉黃。(3)大便潛血陰性。3項中符合1項即認為出血停止。治療效果以3天內止血者為顯效,第四~五天止血者為有效,>5天者為無效。顯效加有效為總有效率。

          二、結果

          泮托拉唑組48例在3天內出血停止,10例在5天內出血停止,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80%和96.7%;西咪替丁組7例在3天內止血,15例在5天內止血,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23.3%和73.3%。無論是顯效率還是總有效率,泮托拉唑組均顯著高于西咪替丁組(P均

          三、討論

          1. 本組糖尿病患者平時血糖控制不好,多有飲食不當、感染、服藥不規(guī)律、勞累等發(fā)病誘因。上消化道出血表現(xiàn)以嘔吐咖啡樣物為主,未見嘔吐鮮血者,黑便者量較大。胃鏡檢查出血原因以急性胃黏膜病變應激性潰瘍多見。

          2. 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主要癥狀,就診者易忽視DKA的診斷,且上消化道出血促進昏迷的發(fā)生,使病情復雜化。因此要完善相關檢查,減少誤診或漏診,以免喪失最佳搶救時機。

          3. 微血管障礙、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典型改變[1]。糖尿病患者多數(shù)有血管、神經病變,高血糖又使血黏度升高,使食管、胃、十二指腸黏膜血流量明顯降低,黏膜缺血,細胞更新遲緩,削弱了黏膜防御能力及修復能力。DKA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DKA時,應激激素皮質類固醇、胰高血糖素等大量分泌,可使胃酸分泌增加;②酸中毒時,血液pH值下降,高酸濃度對胃黏膜的損害;③DKA時血容量下降,微循環(huán)功能失常導致組織急性缺氧,胃黏膜缺氧、糜爛壞死發(fā)生出血。

          4. 潰瘍侵蝕周圍血管是潰瘍出血的主要原因,而消化性潰瘍出血約80%不經特殊處理可自行止血[2]。當出現(xiàn)大出血或頑固性出血時,往往提示胃酸較高或大血管被侵蝕,所以積極控制胃酸和降低胃腸道血流量成為控制大出血的兩項關鍵措施。胃酸分泌最后一步是通過壁細胞分泌膜內質子泵―H+―K+―ATP酶驅動的,質子泵抑制劑明顯減少任何刺激引起的酸分泌[3]。研究證明泮托拉唑可抑制94%的H+―K+―ATP酶的活性,有效提高胃腔內pH值是抑酸藥物治療潰瘍出血的藥理學基礎[4]。泮托拉唑屬第三代質子泵抑制劑,其有別于奧美拉唑的最大特點之一是不誘導或抑制肝細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不影響其他藥物的體內代謝,對肝、腎功能不全及高齡患者無需調整劑量。有學者對泮托拉唑和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進行成本―效果分析后,發(fā)現(xiàn)泮托拉唑是成本―效果較優(yōu)的消化性潰瘍治療藥物[5],因而是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一種安全有效而且經濟的藥物。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07.

          [2]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8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