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SCI期刊 > SCIE期刊 > 物理與天體物理 > 中科院3區(qū) > JCRQ3 > 期刊介紹
評價信息:
影響因子:1.5
年發(fā)文量:139
《物理審查加速器和梁》(Physical Review Accelerators And Beams)是一本以Physics and Astronomy-Surfaces and Interfaces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出版商創(chuàng)刊于2016年,刊期12 issues/year。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quán)威數(shù)據(jù)庫SCIE收錄。期刊聚焦Physics and Astronomy-Surfaces and Interfaces領(lǐng)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lǐng)域同行進行快速學術(shù)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1.5。CiteScore指數(shù)值為3.9。
Physical Review Special Topics - Accelerators and Beams (PRST-AB) is a peer-reviewed, purely electronic journal, distributed without charge to readers and funded by sponsors from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aboratories and other partners. The articles are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License.
It covers the full range of accelera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system and component technologies; beam dynamics;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 and design, ope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ccelerators used in science and industry. This includes accelerators for high-energy and nuclear physics, synchrotron-radiation production,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s, medical therapy, and intense-beam applications.
《物理評論專題 - 加速器和光束》(PRST-AB)是一本同行評審的純電子期刊,免費向讀者分發(fā),由國內(nèi)外實驗室和其他合作伙伴的贊助商資助。文章由美國物理學會根據(jù)知識共享署名 3.0 許可條款發(fā)表。
它涵蓋了加速器科學和技術(shù)的方方面面;子系統(tǒng)和組件技術(shù);光束動力學;加速器應(yīng)用;以及科學和工業(yè)中使用的加速器的設(shè)計、操作和改進。這包括用于高能和核物理、同步輻射生產(chǎn)、散裂中子源、醫(yī)學治療和強束應(yīng)用的加速器。
《Physical Review Accelerators And Beams》(物理審查加速器和梁)編輯部通訊方式為ONE PHYSICS ELLIPSE, COLLEGE PK, USA, MD, 20740-3844。如果您需要協(xié)助投稿或潤稿服務(wù),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咨詢服務(wù)十年,熟悉發(fā)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dǎo),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jié)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fā)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nèi)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物理與天體物理 | 3區(qū) | PHYSICS, NUCLEAR 物理:核物理 PHYSICS, PARTICLES & FIELDS 物理:粒子與場物理 | 2區(qū) 2區(qū) | 否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物理與天體物理 | 2區(qū) | PHYSICS, NUCLEAR 物理:核物理 PHYSICS, PARTICLES & FIELDS 物理:粒子與場物理 | 2區(qū) 2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物理與天體物理 | 2區(qū) | PHYSICS, NUCLEAR 物理:核物理 PHYSICS, PARTICLES & FIELDS 物理:粒子與場物理 | 2區(qū) 3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基礎(chǔ)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物理 | 4區(qū) | PHYSICS, NUCLEAR 物理:核物理 PHYSICS, PARTICLES & FIELDS 物理:粒子與場物理 | 4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物理與天體物理 | 2區(qū) | PHYSICS, NUCLEAR 物理:核物理 PHYSICS, PARTICLES & FIELDS 物理:粒子與場物理 | 2區(qū) 3區(qū) | 否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物理與天體物理 | 2區(qū) | PHYSICS, NUCLEAR 物理:核物理 PHYSICS, PARTICLES & FIELDS 物理:粒子與場物理 | 3區(qū) 3區(qū) | 否 | 否 |
基礎(chǔ)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chǔ)版的延續(xù)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qū)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qū)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chǔ)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qū)表將只發(fā)布升級版結(jié)果,不再有基礎(chǔ)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chǔ)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qū)等級:Q3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PHYSICS, NUCLEAR | SCIE | Q3 | 13 / 22 |
43.2% |
學科:PHYSICS, PARTICLES & FIELDS | SCIE | Q3 | 18 / 30 |
41.7%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PHYSICS, NUCLEAR | SCIE | Q3 | 12 / 22 |
47.73% |
學科:PHYSICS, PARTICLES & FIELDS | SCIE | Q3 | 17 / 30 |
45%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98.65% | 99.28% | 0.23...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0.97... | -- | 0.99... |
名詞解釋:JCR分區(qū)在學術(shù)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dǎo)以及學術(shù)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qū)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科領(lǐng)域內(nèi)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zhì)量的學術(shù)期刊。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shù) | ||||||||||||||||
3.9 | 0.756 | 1.255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shù)據(jù)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shù)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fā)表的文獻數(shù)。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shù)據(jù)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xù)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qū)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fā)文量
歷年自引數(shù)據(jù)
2019-2021年文章引用數(shù)據(jù)
文章引用名稱 | 引用次數(shù) |
Terahertz-based subfemtosecond metrology... | 13 |
Low-density hydrodynamic optical-field-i... | 10 |
Electrode contaminant plasma effects in ... | 8 |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of seed growth... | 8 |
High gradient experiments with X-band cr... | 8 |
High-charge relativistic electron bunche... | 8 |
Mechanism of vacuum breakdown in radio-f... | 7 |
Protons accelerated in the target normal... | 7 |
Double chirp-taper x-ray free-electron l... | 7 |
Accurate setting of electron energy for ... | 7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shù)據(jù)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shù)量 |
PHYS REV ACCEL BEAMS | 347 |
NUCL INSTRUM METH A | 95 |
INT J MOD PHYS A | 36 |
PHYS REV LETT | 34 |
J SYNCHROTRON RADIAT | 30 |
PHYS PLASMAS | 28 |
EUR PHYS J-SPEC TOP | 26 |
J INSTRUM | 26 |
SCI REP-UK | 26 |
PLASMA PHYS CONTR F | 24 |
2019-2021年引用數(shù)據(jù)
引用期刊名稱 | 數(shù)量 |
PHYS REV LETT | 669 |
NUCL INSTRUM METH A | 487 |
PHYS REV ACCEL BEAMS | 347 |
PHYS PLASMAS | 161 |
APPL PHYS LETT | 144 |
REV SCI INSTRUM | 122 |
NAT PHOTONICS | 119 |
J APPL PHYS | 115 |
NUCL INSTRUM METH B | 113 |
PHYS REV E | 105 |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7.7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9 days; Review time: 6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82 days; 約2.7個月 約7.8周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8.1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6 days; Review time: 4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54 days; 約4.1個月 約6.8周
中科院分區(qū):3區(qū)
影響因子:3.3
審稿周期:約17.72天 11 Weeks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98.4
審稿周期: 約3月
中科院分區(qū):2區(qū)
影響因子:5.8
審稿周期: 約2.4個月 約7.6周
中科院分區(qū):2區(qū)
影響因子:5.1
審稿周期: 約1.9個月 約2.7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wù),請聯(lián)系出版商:ONE PHYSICS ELLIPSE, COLLEGE PK, USA, MD, 20740-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