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SCI期刊 > SCIE期刊 > 生物學(xué) > 中科院3區(qū) > JCRQ1 > 期刊介紹
評價信息:
影響因子:3.4
年發(fā)文量:175
《根際》(Rhizosphere)是一本以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Elsevier出版商創(chuàng)刊于2016年,刊期4 issues/year。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quán)威數(shù)據(jù)庫SCIE收錄。期刊聚焦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領(lǐng)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lǐng)域同行進行快速學(xué)術(shù)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3.4。CiteScore指數(shù)值為5.7。
Rhizosphere aims to advance the frontier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plant-soil interactions. Rhizosphere is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that publishes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 roots, soil organisms, nutrients, and water. Except carbon fixation by photosynthesis, plants obtain all other elements primarily from soil through roots.
We are beginning to understand how communications at the rhizosphere, with soil organisms and other plant species, affect root exudates and nutrient uptake. This rapidly evolving subject utilizes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omic tools, food web or community structure manipulation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sotopic analysis, diverse spectroscopic analytics, tomography and other microscopy, complex statistical and modeling tools.
Rhizosphere 旨在推進我們對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理解。Rhizosphere 是一本多學(xué)科期刊,發(fā)表有關(guān)植物根系、土壤生物、養(yǎng)分和水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除了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碳外,植物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獲取所有其他元素。
我們開始了解根際與土壤生物和其他植物物種的通訊如何影響根系分泌物和養(yǎng)分吸收。這個快速發(fā)展的學(xué)科利用了分子生物學(xué)和基因組工具、食物網(wǎng)或群落結(jié)構(gòu)操作、高效液相色譜、同位素分析、各種光譜分析、斷層掃描和其他顯微鏡、復(fù)雜的統(tǒng)計和建模工具。
《Rhizosphere》(根際)編輯部通訊方式為RADARWEG 29,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43 NX。如果您需要協(xié)助投稿或潤稿服務(wù),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咨詢服務(wù)十年,熟悉發(fā)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dǎo),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jié)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fā)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nèi)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xué) | 3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xué)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學(xué) | 3區(qū) 3區(qū) | 否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xué) | 3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xué)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學(xué) | 3區(qū) 3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xué) | 3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xué)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學(xué) | 3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基礎(chǔ)版
大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 | 3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xué)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學(xué) | 3區(qū) 3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xué) | 3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xué)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學(xué) | 3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xué)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生物學(xué) | 4區(qū) | PLANT SCIENCES 植物科學(xué)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學(xué) | 4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基礎(chǔ)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xué)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xué)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chǔ)版的延續(xù)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qū)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qū)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chǔ)版的13個學(xué)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qū)表將只發(fā)布升級版結(jié)果,不再有基礎(chǔ)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chǔ)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qū)等級:Q1
按JIF指標學(xué)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xué)科:PLANT SCIENCES | SCIE | Q1 | 60 / 265 |
77.5% |
學(xué)科:SOIL SCIENCE | SCIE | Q2 | 17 / 49 |
66.3% |
按JCI指標學(xué)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xué)科:PLANT SCIENCES | SCIE | Q1 | 47 / 265 |
82.45% |
學(xué)科:SOIL SCIENCE | SCIE | Q1 | 12 / 49 |
76.53%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7.41% | 99.43% | 0.08...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0.03... | 0.1 | -- |
名詞解釋:JCR分區(qū)在學(xué)術(shù)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dǎo)以及學(xué)術(shù)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qū)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xué)科領(lǐng)域內(nèi)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zhì)量的學(xué)術(shù)期刊。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shù) | ||||||||||||||||
5.7 | 0.741 | 0.838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shù)據(jù)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shù)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fā)表的文獻數(shù)。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shù)據(jù)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xù)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qū)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fā)文量
歷年自引數(shù)據(jù)
2019-2021年國家/地區(qū)發(fā)文量統(tǒng)計
國家/地區(qū) | 數(shù)量 |
CHINA MAINLAND | 24 |
India | 23 |
Brazil | 20 |
USA | 19 |
Iran | 17 |
Canada | 14 |
Australia | 13 |
GERMANY (FED REP GER) | 11 |
Japan | 10 |
Mexico | 9 |
2019-2021年機構(gòu)發(fā)文量統(tǒng)計
機構(gòu) | 數(shù)量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10 |
AREEO | 8 |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EXICO | 6 |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6 |
INRAE | 5 |
UNIVERSITY OF GOTTINGEN | 5 |
BANARAS HINDU UNIVERSITY | 4 |
CONSEJ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CIEN... | 4 |
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 | 4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 4 |
2019-2021年文章引用數(shù)據(jù)
文章引用名稱 | 引用次數(shù) |
Sampling root exudates - Mission impossi... | 34 |
Impact of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on rh... | 26 |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key elements in... | 16 |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potential of en... | 12 |
Plant-associated Bacillus modulates the ... | 11 |
Production of lactic and acetic acids by... | 10 |
Site-specific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c... | 9 |
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produce strigol... | 8 |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phosphorus speci... | 7 |
Soil zymography: Simple and reliable? Re... | 7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shù)據(jù)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shù)量 |
RHIZOSPHERE-NETH | 23 |
FRONT MICROBIOL | 11 |
APPL SOIL ECOL | 8 |
PLANT SOIL | 8 |
AGRONOMY-BASEL | 7 |
SOIL BIOL BIOCHEM | 7 |
FEMS MICROBIOL ECOL | 6 |
SCI REP-UK | 6 |
APPL MICROBIOL BIOT | 5 |
WORLD J MICROB BIOT | 5 |
2019-2021年引用數(shù)據(jù)
引用期刊名稱 | 數(shù)量 |
SOIL BIOL BIOCHEM | 112 |
PLANT SOIL | 100 |
NEW PHYTOL | 66 |
APPL ENVIRON MICROB | 42 |
APPL SOIL ECOL | 37 |
BIOL FERT SOILS | 36 |
MYCORRHIZA | 27 |
FEMS MICROBIOL ECOL | 24 |
PLANT PHYSIOL | 23 |
RHIZOSPHERE-NETH | 23 |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7.7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9 days; Review time: 6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82 days; 約2.7個月 約7.8周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8.1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6 days; Review time: 4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54 days; 約4.1個月 約6.8周
中科院分區(qū):3區(qū)
影響因子:3.3
審稿周期:約17.72天 11 Weeks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98.4
審稿周期: 約3月
中科院分區(qū):2區(qū)
影響因子:5.8
審稿周期: 約2.4個月 約7.6周
中科院分區(qū):2區(qū)
影響因子:5.1
審稿周期: 約1.9個月 約2.7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wù),請聯(lián)系出版商:RADARWEG 29,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43 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