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SCI期刊 > SCIE期刊 > 地球科學 > 中科院3區(qū) > JCRQ3 > 期刊介紹
評價信息:
影響因子:1.9
年發(fā)文量:212
《第四紀國際》(Quaternary International)是一本以地學-地球科學綜合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Elsevier Ltd出版商創(chuàng)刊于1989年,刊期Monthly。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quán)威數(shù)據(jù)庫SCIE收錄。期刊聚焦地學-地球科學綜合領(lǐng)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lǐng)域同行進行快速學術(shù)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1.9。CiteScore指數(shù)值為5.6。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i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 The objectives are to publish a high quality scientific journal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premier Quaternary association that reflects the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INQUA and records recent advances in Quaternary science that appeal to a wide audience.
This series will encompass all the full spectrum of the physical and natural sciences that are commonly employed in solving Quaternary problems. The policy is to publish peer refereed collected research papers from symposia, workshops and meetings sponsored by INQUA. In addition, other organizations may request publication of their collected works pertaining to the Quaternary.
《第四紀國際》是國際第四紀研究聯(lián)合會的官方期刊。其目標是在頂級第四紀協(xié)會的支持下出版一本高質(zhì)量的科學期刊,以反映國際第四紀研究聯(lián)合會的跨學科性質(zhì),并記錄吸引廣大讀者的第四紀科學的最新進展。
本系列將涵蓋解決第四紀問題常用的所有物理和自然科學。其政策是出版由國際第四紀研究聯(lián)合會贊助的研討會、講習班和會議的同行評審研究論文集。此外,其他組織也可以要求出版其有關(guān)第四紀的論文集。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第四紀國際)編輯部通訊方式為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如果您需要協(xié)助投稿或潤稿服務(wù),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咨詢服務(wù)十年,熟悉發(fā)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jié)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fā)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nèi)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地球科學 | 3區(qū) | GEOGRAPHY, PHYSICAL 自然地理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地球科學:綜合 | 3區(qū) 3區(qū) | 否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地球科學 | 3區(qū) |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地球科學:綜合 GEOGRAPHY, PHYSICAL 自然地理 | 3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地球科學 | 3區(qū) | GEOGRAPHY, PHYSICAL 自然地理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地球科學綜合 | 3區(qū) 3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基礎(chǔ)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地學 | 4區(qū) | GEOGRAPHY, PHYSICAL 自然地理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地球科學綜合 | 4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地球科學 | 3區(qū) | GEOGRAPHY, PHYSICAL 自然地理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地球科學綜合 | 3區(qū) 3區(qū) | 否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地球科學 | 3區(qū) |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地球科學綜合 GEOGRAPHY, PHYSICAL 自然地理 | 3區(qū) 4區(qū) | 否 | 否 |
基礎(chǔ)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chǔ)版的延續(xù)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qū)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qū)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chǔ)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qū)表將只發(fā)布升級版結(jié)果,不再有基礎(chǔ)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chǔ)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qū)等級:Q3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GEOGRAPHY, PHYSICAL | SCIE | Q3 | 34 / 65 |
48.5% |
學科: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 SCIE | Q3 | 141 / 253 |
44.5%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GEOGRAPHY, PHYSICAL | SCIE | Q2 | 31 / 65 |
53.08% |
學科: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 SCIE | Q2 | 110 / 253 |
56.72%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18.68% | 99.06% | 0.04...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0.04... | 0.1 | 0.02... |
名詞解釋:JCR分區(qū)在學術(shù)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以及學術(shù)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qū)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科領(lǐng)域內(nèi)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zhì)量的學術(shù)期刊。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shù) | ||||||||
5.6 | 0.666 | 0.921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shù)據(jù)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shù)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fā)表的文獻數(shù)。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shù)據(jù)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xù)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qū)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fā)文量
歷年自引數(shù)據(jù)
2019-2021年國家/地區(qū)發(fā)文量統(tǒng)計
國家/地區(qū) | 數(shù)量 |
CHINA MAINLAND | 287 |
USA | 245 |
Spain | 236 |
GERMANY (FED REP GER) | 218 |
France | 170 |
England | 158 |
Russia | 145 |
Italy | 102 |
Australia | 71 |
Poland | 71 |
2019-2021年機構(gòu)發(fā)文量統(tǒng)計
機構(gòu) | 數(shù)量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150 |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 | 143 |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124 |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 | 54 |
MUSE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MN... | 51 |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Y OF TUBINGEN | 47 |
COMPLUTENSE UNIVERSITY OF MADRID | 45 |
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 | 43 |
CONSEJ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CIEN... | 39 |
CENTR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 DE LA E... | 38 |
2019-2021年文章引用數(shù)據(jù)
文章引用名稱 | 引用次數(shù) |
Global chronostratigraphical correlation... | 16 |
Evolution of lakes created by landslide ... | 15 |
A long arid interlude in the Indian summ... | 14 |
Quartz OSL dating of late quaternary Chi... | 14 |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hydrologica... | 12 |
Multi-element mapping of anthropogenical... | 12 |
High concentration of charcoal hearth re... | 11 |
The river harbour of Ostia Antica - stra... | 10 |
Direct push sensing in wetland (geo)arch... | 10 |
Using palaeoecological techniques to und... | 10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shù)據(jù)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shù)量 |
QUATERN INT | 2166 |
QUATERNARY SCI REV | 1154 |
ARCHAEOL ANTHROP SCI | 565 |
PALAEOGEOGR PALAEOCL | 372 |
HOLOCENE | 306 |
EARTH-SCI REV | 284 |
SCI REP-UK | 282 |
PLOS ONE | 271 |
QUATERNARY RES | 217 |
GEOMORPHOLOGY | 196 |
2019-2021年引用數(shù)據(jù)
引用期刊名稱 | 數(shù)量 |
QUATERN INT | 2166 |
QUATERNARY SCI REV | 1350 |
J ARCHAEOL SCI | 774 |
PALAEOGEOGR PALAEOCL | 629 |
SCIENCE | 528 |
NATURE | 484 |
QUATERNARY RES | 444 |
HOLOCENE | 418 |
RADIOCARBON | 396 |
GEOMORPHOLOGY | 326 |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7.7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9 days; Review time: 6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82 days; 約2.7個月 約7.8周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8.1
審稿周期:約Time to first decision: 6 days; Review time: 44 days; Submission to acceptance: 54 days; 約4.1個月 約6.8周
中科院分區(qū):3區(qū)
影響因子:3.3
審稿周期:約17.72天 11 Weeks
中科院分區(qū):1區(qū)
影響因子:98.4
審稿周期: 約3月
中科院分區(qū):2區(qū)
影響因子:5.8
審稿周期: 約2.4個月 約7.6周
中科院分區(qū):2區(qū)
影響因子:5.1
審稿周期: 約1.9個月 約2.7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wù),請聯(lián)系出版商: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