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歷史期刊 >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 陜西地區(qū) > 雙月刊 > 雜志介紹(非官網(wǎng))
評價信息:
影響因子:0.77
總被引頻次: 1202
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yōu)秀期刊)知網(wǎng)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中國優(yōu)秀期刊遴選數(shù)據(jù)庫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JFD)社科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yōu)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優(yōu)秀期刊
研究與探索考古新發(fā)現(xiàn)文物保護與科技考古古文字研究簡訊考古簡訊
a.題目應簡明、確切地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
b.作者請自留底稿,3個月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處理。因本刊人手有限,來稿恕不退還,請多諒解。
c.摘要:摘要應能客觀地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過300字。
d.參考文獻序號與文中標注序號相一致(文中標注序號用上標),左頂格用阿拉伯數(shù)字加方括號標注:[]、[2]……每條參考文獻最后均以實心句號結束。
e.文內有關特定內容的注釋以尾注形式寫明,序號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
考古與文物雜志(雙月刊)知識豐富,內容廣泛,貼近大眾,自1980年創(chuàng)刊以來廣受好評,注重視角的宏觀性、全局性和指導性,在業(yè)界形成了一定影響和良好口碑。
考古與文物雜志通過對古代遺跡以及文物和藝術品的發(fā)現(xiàn)、辨識和闡釋,來展現(xiàn)和積累中華物質文明的重要資料,從而豐富、擴大、甚至修正人們對自己過去的認識以及對自身的理解。
雜志被引次數(shù)
雜志發(fā)文量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本刊文章見刊的年份
在2022年的被引次數(shù)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數(shù)
被引次數(shù)的累積百分比
石峁城址外城東門的天文考古學研究
漢代燈具燃料與形制關系考
陜西靖邊渠樹壕壁畫天文圖中的黃道、日月及其重要意義
由漢鏡銘文的試讀到《詩經(jīng)》文義的試釋
重慶豐都東漢紀年陶盤試解
西安南郊金沱村唐代壁畫墓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
西安市長安區(qū)新出唐《韋昶墓志》發(fā)微
西藏阿里托林寺白殿壁畫配置與殿堂功能
只有符合自己論文方向和單位要求的正規(guī)期刊能用于評職稱。該雜志是陜西省文物局主管,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主辦,國際刊號:1000-7830,國內刊號:61-1010/K的正規(guī)期刊,您可以根據(jù)以上信息評估是否能用于評職稱。
該雜志是一本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它的審稿時間一般為1-3個月,影響因子為0.77。是一本具有相當知名度和認可度的學術期刊。
該雜志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主辦,辦公地址西安市樂游路31號,您也可以通過咨詢客服來獲取更多關于該雜志的信息。
可以的,本站提供雜志訂閱服務,該雜志全年定價為¥ 340.00,發(fā)行周期是雙月刊。您可以通過本頁面上方的雜志訂閱按鈕,快捷購買。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西安市樂游路31號,郵編:710054。